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

第495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495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出家,到哪里去出家?他就跟我讲:真诚发心,自然有感应。他说:你不要去找法师给你剃度。出家没有法师剃度怎么出家?他说:你要去找这个法师给你剃度,那个法师不肯给你剃度,你会不会觉得很难过?那是当然。你想到那个道场出家,那个道场不接受你。他讲的话都是真的。我说那怎么办?求佛菩萨,求感应,他教我的。这一招很管用。我也并不是天天在佛菩萨面前磕头祷告:我要出家,佛菩萨给我找一个师父,找个道场。不是这样的,这样你的心就不清净。认真努力学习,只要有这个意念,跟佛菩萨就起感应道交的作用。
  我们晓得出家是大事因缘,《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出家也不可以没有善根福德因缘,所以要修善根、修福德。善根、福德有那么一点点了,因缘,这个佛菩萨加持。所以我学佛到第七年,这因缘成熟了。那个时候,我在台中学讲经,小部经典我学了十三部,这个经典分量都很少的。你们知道我第一部学的经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善业道经》、《弥陀经》都是很短的。我在台中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我学了十三部经。
  也许同学你们还会记得,我以前跟你们讲的。我在台中十年,只学了五部经,为什么会有十三部?五部经是我主修的,其他老师教别的同学,我旁听的。我们统统都要旁听,听了之后,还要批评,这是我们学习的方法。我们学生批评之后,老师最后做总讲评。我的记忆力好,理解力也很强,老师教别的同学,我在旁边听,我一听就会。所以我在那个地方,连我自己所修的,跟旁听的,这十三部经差不多是一个月学一部,我都能讲得头头是道。这出家因缘成熟了,真的佛菩萨替我安排的,安排得非常好。这一出家,请白圣法师做我们寺庙里面的方丈,圆山临济禅寺。
  白老法师在十普寺办了一个三藏学院,听说我在台中学讲经,还能够讲个十三部,他就叫我到他佛学院里面去教书、去上课。佛学院三年毕业,那个时候,在佛学院上课的出家人有四个人,白圣法师自己一个,明本法师,净心法师,我一个,四个出家人,好像还有两三个居士。我的课一个星期两堂课,两次,一次两个小时,是一个星期四个小时。我在那里把在台中学的,就在那个地方表演,一个学期教一部经,学生三年毕业了,我教六部经,我学的十三部经,才用一半。
  我很感慨,我们的学生,三年毕业出来的时候,一部经都不会讲,真的学了一些佛学常识。这个时候,我才完全明了,李老师这是古时候教学的方法,我们一般讲私塾教学的方法,有效!这我们亲身经验,我们一个月学一部,这一部就能上台讲。他三年学了二十多种,二、三十种,一部都不能讲。中国古圣先贤传下来的那个方法,你要说它不科学,说它比不上现在,这个话说错了。两下一相比的时候,中国古时候这个方法比现在殊胜太多了。所以我以后我就不教佛学院了,佛学院来请我去教,我也不教。什么原因?我觉得到佛学院去教课,真叫误人子弟,对不起学生。
  前些年,我们在新加坡办培训班,培训班同学们很深的感触。我们培训班,三个月、四个月,他们的学习报告我看过,他们在新加坡受三、四个月这种训练,超过过去在佛学院里头念的四年。他们讲这个话我懂,我很清楚,佛学院四年学很多科目,跟一般学校一样,精神时间不能集中,他是散漫的,一天要学好几门课。我们培训班虽然只有三、四个月,我们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把你的精神时间统统集中,专搞一门,这一门的效果非常殊胜。学生能上台、能讲,三个月学一部经,他就真能够出来表演。
  所以无论世法佛法,学习还是古人那个方法有道理,他们使用了两、三千年,他不改变,要不是有效果,怎么能够用这么久?非常可惜,中国在最近一百年,迷信西方的文化,西洋文化,科学技术,把中国传统舍弃了。所以今天中国人遭这个劫难,不是没有原因。古圣先贤,不单是佛菩萨,世间这些大圣大贤,他们修身养性,成就自己的道德学问也不是为自己。为什么?为社会、为众生,依旧是「愍念一切众生海」。当然心量不像经上讲的这么大,这个地方的一切是遍法界虚空界。古圣先贤他们的念头,他们的发心,那个境界是国家民族世界大同。
  那个时候讲世界大同,还讲不到现在讲的全球,还讲不到。是我们自己这个国家,以这个国家为中心,我们这个国家四周围的邻国,那个时候世界,观念上只有这么大。这是由於交通闭塞,非常不方便。你看旅游,我们看看中国的古籍,喜欢旅游的,范围五湖四海。这个四海就是中国的沿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五湖,洞庭、鄱阳、太湖、巢湖,这就是中国这么个小范围,那就很了不起了,这个人很有见识了。心量也不是为个人,也不是为自己的一家,确确实实,他那个心量包含的是国家民族以及周边的这些邻国。为这个修身,成就自己的德行、学问、技术、能力,为社会服务。发的这个愿心,所以他们在世法有成就。
  学佛,特别是中国大乘佛法,心量拓开,知道有大千世界。那个时候讲,我们居住这个世界,南赡部洲,这是一个单位世界里面的一部分。这一个小世界,像这样的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称为一个小千世界,在佛经上有小千、中千、大千。有这个概念了,知道这个世界很大,可是真正发大心的人依然不多。佛经上这样讲,从来没有人证明过,所以我们现在学佛,比古人是幸运多了,现在科学技术帮了很大的忙。我们知道浩瀚宇宙没有边际,跟佛经上讲的相应。所以我们要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没有觉悟的众生都是有苦难的。要发无上菩提心,跟大威光一样,这是我们的典型,是我们的榜样。再看第二首:
  【汝为一切苦众生。起大悲心令解脱。当作群迷所依怙。是名菩萨方便行。】
  佛教导威光菩萨,实际上是教导我们。我们虽然没有参与当时这个法会,但是在今天我们看到当时法会的记录,这个经典就是记录,现在人讲的报告。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报告,我们看到了,我们要直下承当。我们能不能愍念一切众生?能不能一切都为苦难众生?学佛、学菩萨,不能没有这个心。所以有一些同学,我常遇到,甚至於痛哭流涕,告诉我他烦恼习气很重,没有能力改,想改改不掉。这是什么道理?心量不够大!一切为自己,自自然然会起侥幸的心,常常原谅自己,他不原谅别人,常常饶恕自己,所以他的业障习气改不过来。
  如果念头一转,为苦难众生,我要不改过来,这一切众生就要受苦受难。我早一天改过来,他们早一天离开苦难,我迟一天改过来,他就多受一天苦难。如果你常常存这个心,你看你要不要改过?断恶修善不为自己,为众生。你的心就不一样,慈悲心生起来了,愿心生起来了。
  我自己没有德行,我发心为一切众生来服务,帮助他,人家不相信我,对我怀疑,不接受我为他服务,这是人之常情。别人要接受你的帮助,你要有相当长时间很好的表现,让人家看到,你确实没有私心,确实没有瞋恚、没有贪心,人家就欢喜你了,就接受你了。真正把十善业做好了,不要说做到百分之百,你能够做到百分之五十,你是真的干,永远在干。三年五载,别人看出来了,你是个好人,你这个人可以信赖。你对他的帮助,他欢喜接受,你教导他的,他会依教奉行。
  我们今天教别人,为什么这么困难?德行不够。纵然自己德行修成了,那还要有一段时间的表演。换句话说,要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落实在自己工作里面,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让大家看看你是真的?还是假的?佛法、世法都讲时节因缘,时节因缘没成熟,勉强去做,古人讲的欲速则不达。不但不能快速成就,反而把成就的时间延后了。所以佛教导我们随缘而不攀缘,急著要把这个事情做成功,是做不成功的,产生反效果。
  我常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相信圣贤教诲,不相信佛菩萨的经论,自以为聪明,自作主张,胡作妄为,把好事变成恶事;本来是会成就的,往往这个事情可能因为你的做法不恰当,破坏了,不能成就了。你是很热心,是想快速成就这桩好事情,你没有智慧,你没有善巧方便,你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把这桩好事破坏了。这一桩事情,对苦难众生是有利益的,你把它破坏了,不是说我无心,我好心想成就,虽然没有罪,你有过失。
  如何避免这个过失?没有别的,学。不学怎么行?中国谚语里头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在佛法里面,从初发心到等觉,学习没有中断,教化没有中断,永远是学不厌,教不倦,天天在学,没有毕业的。我们要想避免一切过失,这不学怎么行?
  看到众生苦,慈悲心生起来。慈,是我们想方法让他得乐;悲,是想方法帮助他离苦。我们知道,诸佛菩萨最有智慧的、最有福报的、最有能力的。仔细观察,他用什么方法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他用教学。苦众生,佛菩萨为什么不送一笔财富给他,让他生活过得舒舒服服的,不要再过那么苦难的生活了,我们凡夫总是这么想。我们凡夫只晓得现前,不知道前因后果,佛菩萨知道过去、现在、未来。这个众生,现在在受苦受难的众生,前世没有造善业,你要给他福报,他受不了。
  佛经上常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佛菩萨做事情,帮助众生,决定不违背因果,所以他的事情做得圆满。佛菩萨苦口婆心教你忏悔,教你修善因,你才能得善果。你命里头没有财富,是你前生没有修财布施,这一生如果佛菩萨给你一大笔财富,你不但不能享福,你灾难就来了,你会更苦。为什么?你没有那个命,承受不了。这个道理世间人不懂。所以佛菩萨的方法好,教你修因,教你忏悔,教你改过,这样慢慢让你觉悟。你自己这样做法,真的,你把你的命改过来了,了不起的智慧,真实的善巧方便。只要肯听佛的话,肯接受佛的教诲,依教奉行,没有不离苦得乐的。
  诸佛菩萨是我们一切众生的依靠,我们得皈依佛菩萨,佛菩萨在哪里?现在来讲就是经典,经典里面的教诲是我们的皈依处。我们一定要信受奉行。我们自己修,这是『菩萨方便行』。我们把自己所学习的经验告诉别人,提供给别人做参考,勉励别人,我们一起来修,都是叫做菩萨方便行,这是善巧方便。
  你肯修,你肯定得利益,利益大小不一样,完全看你的因心(你因地的心),跟你的行为,心善,行善,一切利益众生,一切帮助苦难,你的果报就很殊胜。殊胜的果报现前,不能有贪心,不可以自己享用,自己可以改善一点,不能够过分。过分,你又在哪里累积罪业了。应当怎么样?最好是保持自己清苦的生活。所有一切福报,都给一切众生共享,这个人是菩萨。你看释迦牟尼佛一生都保持日中一食,每天出门去托钵,保持这个生活方式,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