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心灵鸡汤 >

第2章

心灵鸡汤-第2章

小说: 心灵鸡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必须离开的时候,墨西鼓起了所有的勇气,上楼到弗西的房间,把握最后和她
说话的机会。她有着天使般的脸孔,但让他十分沮丧的是,弗西始终拒绝正眼看他。经
过多次尝试性的沟通,他害羞地问:“你相信姻缘天注定吗?”
    她眼睛盯着地板答了一句:“相信”,然后反问他:“你相信吗?”
    他回答:“我听说,每个男孩出生之前,上帝便会告诉他,将来要娶的是哪一个女
孩。我出生的时候,未来的新娘便已许配给我了,上帝还告诉我,我的新娘是个驼子。
    “我当时向上帝恳求:‘上帝啊!一个驼背的妇女将是个悲剧,求你把驼背赐给我,
再将美貌留给我的新娘。’”
    当时弗西看着墨西的眼睛,并被内心深处的某些记忆所搅乱了。她把手伸向他,之
后成了他最挚爱的妻子。
                  (贝利及乔爱思·维塞尔)
     
抱抱法官
    让别人的生命有一点不同,有一点亮光是何等简单啊!
    李夏普洛是个已经退休的法官,他天性极富爱心。终其一生,他总是以爱为前提,
因为他明了爱是最伟大的力量。因此他总是拥抱别人。他的大学同学给他取了“抱抱法
官”的绰号。甚至车子的保险杠都写着:“别烦我!拥抱我!”
    大约6年前,他发明了所谓的“拥抱装备”。外面写着:“一颗心换一个拥抱。”
里面则包含30个背后可贴的刺绣小红心。他常带着“拥抱装备”到人群中,借着给一个
红心,换一个拥抱。
    李因此而声名大噪,于是有许多人邀请他到相关的会议或大会演讲;他总是和人分
享“无条件的爱”这种概念。一次,在洛杉矶的会议中,地方小报向他挑战:“拥抱参
加会议的人,当然很容易,因为他们是自己选择参加的,但这在真实生活中是行不通
的。”
    他们要求李是否能在洛杉矶街头拥抱路人。大批的电视工作人员,尾随李到街头进
行探访。首先李向经过的妇女打招呼:“嗨!我是李夏普洛,大家叫我‘抱抱法官’。
我是否可以用这些爱心和你换一个拥抱。”妇女欣然同意,地方新闻的评论员则觉得这
太简单了。李看看四周,他看到一个交通女警,正在开罚单给一台BMW的车主。李从容
不迫地走上前去,所有的摄影机紧紧跟在后面。接着他说:“你看起来像需要一个拥抱,
我是‘抱抱法官’,可以免费奉送一个拥抱。”那女警接受了。
    那位电视时事评论员出了最后的难题:“看,那边来了一辆公共汽车。众所皆知,
洛杉矶的公共汽车司机最难缠,爱发牢骚,脾气又坏。让我们看看你能从司机身上得到
拥抱吗?”李接受了这项挑战。
    当公车停靠到路旁时,李跟车上的司机攀谈:“嗨!我是李法官,人家叫我‘抱抱
法官’。开车是一项压力很大的工作哦!我今天想拥抱一些人,好让人能卸下重担,再
继续工作。你需不需要一个拥抱呢?”那位六尺二、二百三十磅的公车司机离开座位,
走下车子,高兴地说:“好啊!”
    李拥抱他,还给了他一颗红心,看着车子离开还直说再见。采访的工作人员,个个
无言以对。最后,那位评论员不得不承认,他服输了。
    一天,李的朋友南西·詹斯顿来拜访他。她是个职业小丑,身着小丑服装,画上小
丑的脸谱。
    她来邀请李带着“拥抱装备”,一起去残疾之家,探望那里的朋友。
    他们到达之后,便开始分发气球、帽子、红心,并且拥抱那里的病人。李心里觉得
很难过,因为他从没拥抱过临终的病人、严重智障或四肢麻痹的人。刚开始很勉强,但
过了一会儿,南西和李受医师和护士的鼓励之后,便觉得容易得多了。
    数小时之后,他们终于来到了最后一个病房。在那里,李看到他这辈子所见过情况
最糟的34个病人,顿时他的情绪变得十分复杂。他们的任务是要将爱心分出去,点亮病
人心中的灯火,于是李和南西便开始分送欢乐。此时整个房间挤满着被鼓舞的医护人员。
他们的领口全贴着小红心,头上还戴着可爱的气球帽。
    最后李来到最后一个病人李奥·纳德面前。李奥穿着一件白色围兜,神情呆滞地流
着口水。李看他流着口水时,对南西说:“我们跳过去别管他吧!”南西回答:“可是
他也是我们的一分子啊!”接着她将滑稽的气球帽放在李奥头上。李则是贴了一张小红
心在围兜上。他深呼吸一下,弯下腰抱一下李奥。
    突然间,李奥开始嘻嘻大笑,其他的病人也开始把房间弄得叮当作响。李回过头想
问医护人员这是怎么一回事时,只见所有的医师、护士都喜极而泣。李只好问护士长发
生什么事了。
    李永远不会忘记她的回答:“23年来,我们头一次看到李奥笑了。”
    让别人的生命有一点不同,有一点亮光是何等简单啊!
             (杰克·坎菲尔、马克·汉森)
     
我是重要的
    尊敬别人的人,同样会受到别人的尊敬。正像站在镜子前面一样,你怒他也怒,你
笑他也笑。
    一位在纽约任教的老师决定告诉她的学生,他们是如何重要,来表达对他们的赞许。
她决定采用我所提倡的一种作法,也就是将学生逐一叫到讲台上,然后告诉大家这位同
学对整个班级和对她的重要性,再给每人一条蓝色缎带,上面以金色的字写着:“我是
重要的。”
    之后那位老师想做一个班上的研究计划,来看看这样的行动对一个社区会造成什么
样的冲击。她给每个学生3个缎带别针,教他们出去给别人相同的感谢仪式,然后观察
所产生的结果,一个星期后回到班级报告。
    班上一个男孩子到邻近的公司去找一位年轻的主管,因他曾经指导他完成生活规划。
那个男孩子将一条蓝色缎带别在他的衬衫上,并且再多给了2个别针,接着解释,“我
们正在做一项研究,我们必需出去把蓝色缎带送给感谢尊敬的人,再给你们多余的别针,
让他们也能向别人进行相同的感谢仪式。下次请告诉我,这么做产生的结果。”
    过了几天,这位年轻主管去看他的老板。从某些角度而言,他的老板是个易怒、不
易相处的同事,但极富才华,他向老板表示十分仰慕他的创作天分,老板听了十分惊讶。
这个年轻主管接着要求他接受蓝色缎带,并允许他帮他别上。一脸吃惊的老板爽快地答
应了。
    那年轻人将缎带别在老板外套、心脏正上方的位置,并将所剩的别针送给他,然后
问他:“您是否能帮我个忙?把这缎带也送给您所感谢的人。这是一个男孩子送我的,
他正在进行一项研究。我们想让这个感谢的仪式延续下去,看看对大家会产生什么样的
效果。”
    那天晚上,那位老板回到家中,坐在14岁儿子的身旁,告诉他:“今天发生了一件
不可思议的事。在办公室的时候,有一个年轻的同事告诉我,他十分仰慕我的创造天分,
还送我一条蓝色缎带。想想看,他认为我的创造天分如此值得尊敬,甚至将印有‘我很
重要’的缎带别在我的夹克上,还多送我一个别针,让我能送给自己感谢尊敬的人,当
我今晚开车回家时,就开始思索要把别针送给谁呢?我想到了你,你就是我要感谢的人。
    “这些日子以来,我回到家里并没有花许多精力来照顾你、陪你,我真是感到惭愧。
有时我会因你的学习成绩不够好,房间太过脏乱而对你大吼大叫。但今晚,我只想坐在
这儿,让你知道你对我有多重要,除了你妈妈之外,你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好孩子,
我爱你。”
    他的孩子听了十分惊讶,他开始呜咽啜泣,最后哭得无法自制,身体一直颤抖。他
看着父亲,泪流满面地说:“爸,我原本计划明天要自杀,我以为你根本不爱我,现在
我想那已经没有必要了。”
     
礼物
    爱是不会老的,它留着的是永恒的火焰与不灭的光辉,世界的存在,就以它为养料。
         ——左拉
    这个感人的故事,发生在一辆公车上,公车沿着南方偏僻公路蹒跚而行。
    车子里的乘客,有位瘦弱的老人,手里握着一束鲜花,车过教堂时,上来一个少女,
目不转睛地看着老人的鲜花。
    到了老人快要下车时,他忽然冲动地将自己手中的鲜花推向少女的怀中。他赶忙解
释说:“我看得出来你很喜欢这束花,我想我太太也会很高兴你拥有这束花的。我会告
诉她我把花送给你了。”
    那女孩接受那束花后,目送老人下车,看着他慢慢走到一座小公墓的门口。
     
哥哥的心愿
    人在心中应该设身处地想到的,不是那些比我们更幸福的人,而只是那些比我们更
值得同情的人。
           ——卢梭
    圣诞节时,保罗的哥哥送他一辆新车。圣诞节当天,保罗离开办公室时,一个男孩
绕着那辆闪闪发亮的新车,十分赞叹地问:“先生,这是你的车?”
    保罗点点头:“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节礼物。”男孩满脸惊讶,支支吾吾地说:
“你是说这是你哥哥送的礼物,没花你半毛钱?我也好希望能……”
    当然保罗以为他是希望能有个送他车子的哥哥,但那男孩所谈的却让保罗十分震撼。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送车给弟弟的哥哥。”男孩继续说。
    保罗惊愕地看着那男孩,冲口而出地邀请他:“你要不要坐我的车去兜风?”
    男孩兴高采烈地坐上车,绕了一小段路之后,那孩子眼中充满兴奋地说:“先生,
你能不能把车子开到我家门前?”
    保罗微笑,他心想那男孩必定是要向邻居炫耀,让大家知道他坐了一部大车子回家。
没想到保罗这次又猜错了。“你能不能把车子停在那两个阶梯前?”男孩要求。
    男孩跑上了阶梯,过了一会儿保罗听到他回来的声音,但动作似乎有些缓慢。原来
他带着跛脚的弟弟出来,将他安置在台阶上,紧紧地抱着他,指着那辆新车。
    只听那男孩告诉弟弟:“你看,这就是我刚才在楼上告诉你的那辆新车。这是保罗
他哥哥送给他的哦!将来我也会送给你一辆像这样的车,到那时候你便能去看看那些挂
在窗口的圣诞节漂亮饰品了。”
    保罗走下车子,将跛脚男孩抱到车子的前座。满眼闪亮的大男孩也爬上车子,坐在
弟弟的旁边。就这样他们三人开始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兜风。
    那一次的圣诞夜中,保罗才真正体会耶稣所说的“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
                         (丹·克拉克)
     
勇气
    只要能生死相共,便是痛苦也成为欢乐了。
           ——罗曼·罗兰
    “你认为我很有勇气?”她问道。
    “没错,你很有勇气。”
    “如果我有几分勇气,那也是因为经过几位良师的启蒙,我可以举一位给你听听。
多年前,我曾在史丹福医院担任义工,那时认识了一个叫丽莎的小女孩。她身患重疾,
病情十分罕见,唯一能挽回她性命的机会,便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