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南北灭隋唐 >

第470章

重生南北灭隋唐-第470章

小说: 重生南北灭隋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宇文赟在继承皇帝宝座后,便几乎从没有处理过政事,自封天元皇帝后更是日夜忙着在万花丛中采蜜,再加上宇文赟又好道事佛,还服食铅汞,于是在夏历二十四年三月中旬纵欲而死,时年二十二岁。

    当然了,这样的说法是史书上给的,根据王泽安排在北周内部的细作传来的消息,其实宇文赟的死恐怕跟杨坚分不开关系。

    虽然一开始杨坚权力迅速增加,但是在很多人的刻意提醒下,宇文赟开始对杨坚越来越警惕。

    有好几次宇文赟在宫内设下数十名刀斧手,然后召杨坚入宫,他准备一旦发现杨坚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就立刻唤出刀斧手将杨坚杀死。

    可宇文赟终究才二十二岁,又哪里是杨坚这个老谋深算之辈的对手,杨坚也早就知道宇文赟对自己的不满,在入宫之后他依然恭敬有加,跟宇文赟的对答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宇文赟迫于无奈也只好把杨坚放出宫去。

    很快杨坚为了自保,便在韦孝宽的建议下,主动请求出镇亳州,这样宇文赟的疑心总算是稍稍缓解了下来。

    但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起了猜忌之心后,就很难再消减下去,在一些有心人的挑拨下,宇文赟又开始猜忌杨坚,他曾经多次亲口对杨丽华大骂杨坚,甚至指着杨丽华的鼻子说一定要把杨坚全家全部杀掉。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坚要是真的等死,那也不是后来的隋文帝了。

    杨坚身为西魏八柱国之一杨忠的儿子,他与关陇鲜卑军事贵族集团紧密结合在一起,哪怕人不在长安,也依然可以有众多的后手可以利用。

    于是很快宇文赟就死了,而且是纵欲而死,非常符合他的行为和性格,而且哪怕他死了北周朝野都会羞于谈论他,北周的百姓们更是会对这个年轻暴死的皇帝嗤之以鼻。

    杨坚早在亳州时候,就在庞晃的建议下有了谋反之心,这也是关陇鲜卑军事贵族集团建立政权的一个习惯,阴谋几乎无处不在,任何人都有谋反的可能性,哪怕是至亲之人。

    宇文赟死后,杨坚利用宇文赟的亲信郑译及时篡改了遗诏,在李德邻等杨坚盟友的帮助下,又有女儿杨丽华太后的支持,年仅七岁的周静帝宇文衍在四月八日封杨坚为大丞相、假皇钺,都督中外诸军事。

    掌管了后周的行政权、人事权和军权后,杨坚终于以外戚的身份掌控住了朝政,手里的权力更大了。

    自古权臣距离皇帝的位置只差那么一步,同样离死也是只差一步,这时杨坚虽然已经掌握了北周的朝政,但是要想篡位,还必须面对着宇文氏分封在各地领军的那些宗室。

    北周宗室分两部分,一是在京宗室,一是京外宗室。

    京内宗室主要是两人,包括周宣王宇文赟的弟弟十五岁的汉王宇文赞,和雍州牧宇文贤,距离长安城最近的这两人是被杨坚最先拿来开刀的。

    对付宇文赞,杨坚利用其少年轻狂,五毒具全的弱点,表面上任其做右丞相,看似比左丞相杨坚的官职还要大,其实权力依然全部掌握在杨坚自己手里,宇文赞其实只是一个虚职罢了。

    在用官职迷惑住宇文赞以后,杨坚又让刘昉以其好色的弱点来对付他,在刘昉与宇文赞关系拉近之后,便逐步鼓动宇文赞升起当皇帝的野心,最终杨坚拿到了宇文赞谋反的确凿证据。

    五月十七日杨坚以谋反罪将宇文赞杀死。

    对付年长的雍州牧宇文贤,杨坚则是用武则天外公杨达的哥哥杨雄应对,任用自己这个堂侄为雍州别驾制约他,最后以诽谤罪和阴谋作乱罪,在六月四日杀死了宇文贤。

    北周京内宗室仅有两人,又都没有实际军权,因此杨坚杀起来不仅有理有据,甚至还不怕他们奋起反抗,但是对付京外宗室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毕竟这些都是当初辅助宇文邕攻灭北齐的大将,手里都掌握着大量军队。

    很快杨坚就在长孙晟的帮助下,想到一个好主意,那就是利用千金公主嫁突厥为名,召赵王、陈王、越王、代王、滕王五人入京,并且以宇文贤谋反被诛敲山震虎警告诸王。

    为了削弱这几名宗室的防范心,并且以仁德收买天下人心,七月十五日杨坚鼓动朝廷下召给了他们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殊荣。

    但是杨坚已经杀死了宇文赞和宇文贤两人,这些宗室又怎么不可能知道杨坚的野心。

    于是很快威望最高的赵王宇文召和以文韬武略着称的越王宇文胜便借设宴招待杨坚的机会,摆下一起鸿门宴企图杀死杨坚。

    不过这两人终究已经不明白,在宇文赟两年多的折腾下,关陇鲜卑军事贵族集团早已经对北周宗室失望了,杨坚不仅有父亲杨忠留下的那些庞大关系网,还拉拢了以于冀为首的元老。

    要知道,于冀可是宇文泰的女婿,也是北周八柱国之一的元老,连他都开始站在杨坚一边,宇文氏的下场可想而知。

    很快赵王与越王就因此被杀身亡,这两名宗室王的被杀,使得北周宇文氏宗室再没有了抵抗杨坚的能力,于是到了十月到十二月的秋冬时节,杨坚以谋反罪先后将其他三王和家属全部诛杀。

    在将这些北周宗室全部诛杀后,杨坚谋朝篡位的野心显露无疑,可是杀死了宇文氏的宗室,并不等于杨坚的反对者就消失了。

    就在这时郧州总管司马肖难,周静帝的岳父益州总管王谦,相州管尉迟迥,宇文泰的外甥等元老大臣尽数起兵叛乱反对杨坚。

    这里面尤其以尉迟迥得到了,身为青州行军大总管的侄儿尉迟伯勤的协助,又有谯王宇文俭为旗帜,得到了其他反对者的拥护,因此手中实力最为雄厚,已经成为杨坚最强大的反对者。

第503章 以隋代周(下)() 
北方才刚刚完成统一,似乎就要再次陷入分裂之中。

    杨坚的行为捅了马蜂窝,反抗者不断的涌出,又有宗室谯王宇文俭为号召,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涌现出十几股反对势力,并且都尊奉宇文俭为正统,势要将杨坚打败。

    一时间长安城中参与到政权变更之中的大臣,很多人都慌乱起来,但是杨坚丝毫没有紧张,他知道这些人看似来势汹汹,其实并不是一条心,固然有北周的铁杆拥护者,但也都各自有自己的小算盘。

    老谋深算的杨坚早已经看出来,现在涌出来的这帮人是自己最后的绊脚石,只要能够击败这些反对者,将宇文俭擒杀,那么整个北周政权就可以瓜熟蒂落的成为的囊中之物。

    这些反对者中,最让杨坚忌惮的既不是那些大将,也不是被推出来作为共主的谯王宇文俭,而是身为齐州行军大总管的尉迟迥,这才是他最为忌惮的最大对手。

    早在宇文赟刚刚死去,杨坚出任左大丞相后,他就开始担心手里掌握重兵的尉迟迥会成为自己日后的绊脚石,于是便派亲信韦孝宽征亲自到齐州济南城召其入京。

    但尉迟迥早已经从杨坚一系列的行为中看出他的图谋不轨,你可以说是因为他对北周的忠诚,也可以说尉迟迥也有自己的野心,反正尉迟迥不仅不愿意离开齐州,甚至还准备杀死韦孝宽。

    因为韦孝宽并不是光去请尉迟迥就完事的,他还做着另一手准备,那就是在请尉迟迥进京的同时,还在暗地联系尉迟迥的副手晋昶,一旦尉迟迥不愿离开自己的军队,就发动兵变将其杀死。

    韦孝宽没有想到的是,尉迟迥竟然发现了他的行动,幸好韦孝宽发现事情败露前就逃跑了,不然以后也就没有他什么事情了,但是前去劝晋昶兵变的破六韩裒却落入到尉迟迥的手里。

    尉迟迥大怒之下杀死晋昶和破六韩裒后,集合齐州等地的文武士民,誓师起兵,青州总管尉迟勤起兵响应其伯父,兵力共有十万之众,这样尉迟迥手里就有了三十多万大军。

    其他恭州、申州、徐州、东楚州等地得知尉迟迥起兵对抗杨坚后,也纷纷起兵响应,声势极为浩大。

    当时北周的领土包括今陕西、宁夏、甘肃和四川的大部、山西的西南部、湖北西部及整个长江中下游的江北地区。

    而尉迟迥等人的起兵,使陕西以东的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大片土地出现了骚乱和不稳的苗头,连派去镇压的军将也有受尉迟迥贿赂之嫌。

    尉迟迥于夏历二十四年十一月中旬在齐州起兵,十二月初司马消难在郧州起兵,夏历二十五年一月初王谦在益州起兵,史称“三总管之乱”。

    实际上这三人只是反抗杨坚势力最大的三路,其他反对杨坚的还有很多,但因为那些叛乱很快就被扑灭,因此影响很小便被忽略掉了。

    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大军,杨坚很是为难,毕竟尉迟迥是北周非常善于作战一名大将,在经过一番思考后,他最终选定以韦孝宽来对付实力最强的尉迟迥,事实证明这是他明智的选择。

    韦孝宽其实很早就已经是北周有名的将领之一,虽然他的武功不好,但是却非常有文采,文韬武略极为擅长,算得上是西魏…北周时期的一名儒将。

    早在宇文泰刚刚决定反抗高欢时,韦孝宽就已经成为西魏的将领,在玉壁之战(西元546年)中,他率军坚守玉璧城阻击高欢十几万大军的进攻,足足坚守两个多月,杀伤高欢七万多人。

    最终这一战成为东魏和西魏的战略转折点,不可一世的高王(高欢)最终顿师于玉璧城下,因此生病郁郁而终,而韦孝宽组织的这场大战更成为以少胜多的典范,名扬天下。

    在选定了对付尉迟迥的人选后,杨坚又以良瑞对付益州总管王谦,以王毅应对郧州总管司马肖难。

    在同时,杨坚还在不断拉拢、争取其他北周元老重臣的支持,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并州总管李穆。

    李穆是宇文泰的救命恩人,又与尉迟迥是非常好的战友,两人赤诚相待,但是杨坚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着大义名分,最终让李穆选择了支持杨坚,从而影响了很多北周元老的决定。

    这些北周元老决定选择杨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如今的北周虽然实力已经可以统一天下,但是北面突厥还在,东北部又忽然出现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夏国政权。

    一旦北周陷入长期的战乱,恐怕夏国也不会在那里干看着,很有可能趁着北周内战进军中原,对于关陇鲜卑军事贵族集团来说,一个农耕汉人国家的危险性是远远超过突厥的。

    随着北周众多元老选择支持杨坚,杨坚逐渐从一开始与三总管平局,变成了逐步占据上风,其他那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势力见状纷纷倒向杨坚,于是他的实力更强了。

    李穆虽然投靠了杨坚,他的侄儿却忽然告密说韦孝宽手下大将梁士燕、宇文欣、崔红度受贿,身为重臣的郑译、刘昉便准备将几人撤换,不过杨坚却担心临阵易将的坏处。

    最后还是李德邻献计以高迥作为监军,到前线视察他们的行为。

    高迥是杨坚岳父独孤信的部下,赵贵谋反后,独孤信也因为知情被迫自杀,从那时候起他便一直追随杨坚,于是杨坚便听取了李德邻的建议,只是派出监军,而没有换将。

    在高迥来到韦孝宽驻守的河阳后,大军很快就出发顺着黄河大军直指尉迟迥进发的济州一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