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做最好的老师 >

第17章

做最好的老师-第17章

小说: 做最好的老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我觉得我有一 个许多老师不具备的特点,就是我特别敏锐,特别细心。我经常对人说:“班主任应该是一个非常敏锐和细心的人!”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让我往往能够从一些 细小的地方找到教育的切入口,然后自然而然对学生进行心灵的引导。好多时候,我甚至能够信手拈来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对此,我很得意,呵呵!
  今天,是第一个周末,我给学生口授了一封信,请学生记下来拿回家给他们爸爸妈妈看。信的全文如下——
  尊敬的家长朋友:
  你好!
  我和你的孩子相处一周了,感觉好极了!感谢你把这么懂事而优秀的孩子送到我这里来学习,我相信,在未来的三年里,我和你的孩子一定能够生活得很愉快,并一起走向成功!
  当然,从这几天和学生的接触中,我也有一些忧虑。主要是一些学生不善于或者说不愿意和他人交流,上课也很少主动发言;另外,有个别同学在纪律上稍微有点管不住自己。希望你能够帮助我引导孩子,谢谢!
   我一直要求我的学生做人第一,包括在家里做一个懂事而孝顺的孩子。我对学生说:“要让你们的爸爸妈妈因你们的存在而感到欣慰!”因此,我叫孩子周末回家 一定要做家务事,比如,吃完饭后一定要洗全家的碗,自己的房间自己收拾,等等。请你一定配合我教育孩子,千万不要迁就孩子!
  另外,由于今年我校的招生情况出乎我们预料地好,因此在学生住宿和伙食方面准备不足,给你们的孩子带来了些不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之一,我向各位家长朋友表示真诚的歉意,并承诺:学校一定尽快改进有关服务工作!
  最后,恳请各位家长朋友监督我的工作,并随时提出宝贵的建议!
  谢谢!
  李镇西  
  2004年9月4日  
  (以上这封信是由我口授,由你孩子记录的。请你帮我检查一下,这封信是否符合书信规范?是否写有错别字?书写是否工整?)
  离开学生时,我对大家说:“星期一上午,李老师不能来学校。因为我已经接到通知,星期一上午去市委礼堂参加成都市教师节表彰大会。我希望,我在那里戴大红花的时候,同学们能够在学校非常自觉地遵守纪律,上好每一堂课!这将是对李老师最好的祝贺!好不好?”
  同学们都说:“好!”
  最后我说:“祝同学们周末愉快!”
  同学们再次齐声说:“谢谢李老师!”
  那一刻,我真有点依依不舍的感觉。
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


  师爱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师应尽量(只能做到尽量)不要伤害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感。
   在这一点上,我的教训多于经验。我曾多次苦恼过:为什么我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孩子们,可一些学生还是对我很冷淡呢?不久前我和一位学生的邂逅,使我找到 了答案。那天,我在校园内碰到了原初八四级一班、现高八七级二班的付饶。她在我班时,我曾为她花费了大量精力:谈心,补课,不止一次地冒着烈日去她家家 访,她呢,也很关心我,初一时,她曾悄悄地把治喉病的药塞进我的寝室门。不料,在那次相逢中,她对我相当冷淡,从仅有的几句交谈中,我甚至分明感到了她对 我的反感。最后她以火山爆发般的口气直言道:“是的,我对你就是恨……你自以为你是为我好,但是你伤过我的自尊心。你还记得初三时我写的那张大字检查 吗?”哦,我想起来了,初三时,她违反了学校纪律,我出于严格要求,责令她写了一份检查,并用大字抄出来贴在校园内。当时我觉得这样做很好,因为违反学校 纪律的人明显少了,没想到现在……“也许你李老师是对的,‘严格要求’嘛,‘维护集体荣誉’嘛,可是,我却因此而出名了,‘付饶’,全校都晓得了!……” 我惊奇我当时为何没察觉她的思想:“你为什么当时不对我说你的不满呢?”“要毕业了,我怕你……所以,心里不服还是假装诚恳,写了检查……”这以后到现 在,付饶每次碰到我都不搭理,但我却不怪她,甚至还感谢她,因为通过她,我毕竟得到了一个有益的启示:如果我们在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 伤害学生的自尊感,那么,这好比是我们一方面热心播撒师生感情的种子,一方面又在粗暴摧残师生感情的幼芽。
  在1984年秋季运动会上,我参加 了男子1500米长跑,在我筋疲力尽之际,我听到跑道旁一个胆怯、羞涩的声音:“李老师,加油……”人声鼎沸之中,这一声最动我心弦,因为这是高八七级一 班耿梅的声音,她在初中时,曾被我伤过自尊心。在初中毕业那天,我叫学生给我写一封信,专门提意见,“发泄不满”,耿梅这样写道:“李老师,您还记得吧, 一年级时,有一次我惹您生气,您找来了我的家长,并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不点名地说我是‘厚脸皮’,当时我不服气地争辩了几句,您便叫我站起来,列举了我‘ 厚脸皮’的六个标志,同学们都盯着我,我没哭。当然您也许是对的,但您却伤了我的心。”读着这封信,我的内疚之情是难以形容的,我甚至想再教一遍这些同 学。我想:如果这些同学记恨我,也是我“罪有应得”!但是,耿梅并未记恨我,并且在我危急的时候送来一股温暖的力量,我怎不感到惭愧。
  “要是付饶也能像耿梅一样就好了。”我常想。但是,我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更多的是付饶,而不是耿梅,因而我也没有理由因付饶而感到委屈了。
   上学期,初八七级一班的男生彭涛有一次撒谎了,气愤之中,我把他叫到讲台上,当着全班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好多天,这个学生都闷闷不乐,我猛然意识到,我 在“杀一儆百”的同时,又刺伤了一个孩子的心灵,我真是“本性难改”!于是,我及时找他谈心,并诚恳道歉。可是,过了不久,彭涛又欺骗老师、家长,他感到 自己不可饶恕,李老师将会从严处理,可是我一点也未批评他,更未让全班同学知道此事,只是对他说:“相信你会改正。”果然,这以后他表现得很出色,不仅没 有再撒谎,而且多次要求当干部,他向全班同学声称:“我有能力当好干部,请同学们不要小看我!”我想:假如他第二次撒谎时,我又在全班批评他,那么他是绝 对不会有现在这种自信乐观、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的。
  因此,我越来越信服这种观点:教师想尽量直截了当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把他的缺点公之于 众,以使其他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不犯类似的错误,这种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为这无异于开“批判会”,把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自尊心、个人尊严、自豪 感统统暴露于外,并使之受到伤害,这种教育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无法弥补的。
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已渐渐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但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却未必人人明了。
   要了解素质教育,须先从应试教育谈起。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均围绕“应试”开展,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教育。因此,它主要面对 少数“尖子”学生,而其他大多数学生事实上充当了“陪读”,甚至只是“陪坐”。同时,应试教育的内容也偏重于升学考试科目的书本知识,而忽视学生的德育、 体育、美育、劳动技能教育以及多方面的创造能力。与此相对,素质教育以全面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的 实践动手能力和健康的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由此 看来,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反映了两种根本不同而且截然对立的教育思想。
  现在几乎人人都在谈素质教育,甚至有的学校明明是大搞应试教育,却仍标 榜自己是在搞素质教育。按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的观点,素质教育有三个要义,即“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我们可以拿这三点来衡量一个学校是否真正在实施素质教育。如果某学校做到了或基本做到了这三点,不管该校是否是“重点”,都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因为在 这样的学校,学生会受到全面的培养,得到全面的发展,最终也一定会成才的;相反,如果某学校大办“重点班”(包括打着“教改实验”的幌子),只围绕升学考 试的科目开课,常常加班加点地补课……那么,我们都可以肯定地说,该校所为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哪怕该校的升学率很高,也不值得提倡,因为学生即使考上了大 学,也不过是畸形的“人才”。
  可见,素质教育有其特定的科学含义,并非是一张可以随便乱贴的时髦标签。
  有人把是否有“考试”视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分野。误以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看来,我们有必要对两种“教育”的区别与联系作一番考察。
  我认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就教育目的而言,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的社会;而应试教育只追求学生的学习分数的提高以应付眼前的升学。
  第二,就教育对象而言,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应试教育则强调整齐划一,用分数压抑学生的个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塑造”。
  第三,就教育内容而言,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做人放在首位,主张德智体美劳并举,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并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增设多样化的选修课;而应试教育只重视与升学考试有关的学科教学,反复培养学生的应考技巧,其他教育内容则居于次要地位甚至干脆被取消。
  第四,就教育评价而言,素质教育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合格”放在首位(升学成绩只是其中的一项指标),坚决反对将“升学率”与学校或教师的奖惩挂钩;应试教育却只看“一好遮百丑”的“升学率”,直接把升学成绩作为评定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尺。
   当然,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表面上也存在着某种互相渗透的联系:素质教育中也有“考试”,应试教育中也有“素质”。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素 质教育不可能排除必要的考试,但这种考试是全面而科学的,并且仅仅是教育检测手段之一,决不是教育的“指挥棒”;应试教育也能提高人的某些素质,但这主要 是围绕“应试”的很不全面的文化素质和某些智力素质(特别是记忆力),而且这些“素质”的提高又是以限制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为代价的。
  因此,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关键不在有无考试,而在于赋予考试的功能、地位、作用和根本方法是什么。
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


  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之一,是必须拥有足够的高素质教师。
  对于高素质的教师,不同的人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标准;而我认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