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做最好的老师 >

第29章

做最好的老师-第29章

小说: 做最好的老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集体一旦初步形成,班主任应“退居二线”,“宏观指 导”。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个集体首先是“我”的,而不是班主任的。对每个学生而言,他如果违反了纪律,不只是感到“对不起老师”,更是“对不起我心爱的集 体”。仅仅凭班主任的严厉或感化而形成的“良好班风”,永远不可能是真正的集体主义。
  3。“集体”对虚荣的追求。我们认为,就班级建设而言, 集体主义首先是一种内在的凝聚力,而不是外在的装饰品。但现在把集体主义当作班级装饰品的情况并非少见,在一些教育者的眼中,集体主义教育的成果,仅仅是 一面面卫生红旗、一张张文娱奖状、一次次板报表扬……当然,良好的班集体理应争取在学校的各种评比中取得好成绩,积极参加学校各项集体活动本身也是集体主 义教育的一种形式,问题在于,如果离开了班级内部的和谐团结,离开了唤起学生心灵深处对集体的浓厚感情,而只是一味忙于应付或主动追求各种各样的学校评比 (甚至有时有的学生为了“集体荣誉”而不惜弄虚作假),这样的“荣誉”再多,也不足以证明集体主义教育的成功,相反,只会助长学生虚荣心的产生和发展。集 体荣誉当然是任何一个班集体都需要的,但它不应是靠“专门追求”而获得,而应该是学生把集体主义思想化为自己对集体的责任感后水到渠成的自然硕果。
   4。“集体”对外界的排斥。这样的“集体”也有着很强的“凝聚力”,但这是出于一种狭隘的小团体主义。学生为了本班的利益不但不会顾全大局,而且还往往 有意以各种方式损害兄弟班级的利益。这种班级的学生对别班的成绩总是充满嫉妒,对别班的失误总是幸灾乐祸,而对本班的过失又总极力掩饰,每当参加学校各种 大型比赛活动,为了“集体荣誉”总会与外班发生一些矛盾甚至冲突。这种盲目排外的,充满狭隘的小团体色彩和江湖义气的“集体主义”,与我们所说的作为共产 主义道德基本原则的集体主义是毫无共同之处的。我们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显然不是让学生仅仅爱一个班,而是要让学生的集体观念升华为对学 校、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进步事业的感情与责任。
  以上这些假集体主义倾向的表现,都是以集体主义教育的名义进行的与集体主义思想背道而驰的 有害教育,虽然这种有害教育并不一定是我们教育者的主观追求,而且这些倾向可能还不为每一个教育者所觉察,但它对我们教育的危害是严重的。还应特别指出的 是,假集体主义倾向的出现,固然同班主任思想观念、工作能力有关,但更与学校领导对班风评价的标准有更大关系。现在有些学校领导对班风的评价,往往是重共 性统一,轻个性特色;重教师躬行,轻学生自理;重外在评比,轻内在凝聚……凡此种种,实际上助长了假集体主义倾向的形成。因此,假集体主义倾向的克服,除 了要求班主任提高认识、改进工作外,更需各级领导更新教育观念,科学而全面地评价教育成果。
怎样处理“早恋”


  我班学生已进入初三,我也遇上了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的“早恋”问题,在并不太成功的处理过程中,颇有感触。
  一、不是“早恋”,而是“早念”
  教育者首先应对这类现象的出现有科学而清醒的认识。漫不经心、不以为然甚至放任自流固然不对,主观臆测、危言耸听乃至如临大敌更不足取。我们一些教育者之所以失策往往是因为后者。
   我不必在此过多引用青春期心理特征的有关资料,我只想提出这样一个看法,就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那种“朦朦胧胧的意念、感情”,实在不是“早恋”—— “过早恋爱”,而是“早念”——“过早的意念”。我不是在此玩弄文字游戏。真正的恋爱实在脱离绝大多数中学生的实际,而对异性产生一种倾慕、好奇、向往的 意念,确实是少男少女们容易不知不觉产生的一种感觉。
  “的确我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由于我的成绩不太好,她常帮助我,我很感激她,也很尊敬 她,我也说不出是什么样的感情,反正我对她有好感。”(摘自一位男生的来信)请看,这种“感激”、“好感”、“尊敬”,连学生自己也说不出是什么样的感 情,却往往被教师“一针见血”、“明察秋毫”地断定为“早恋”。一旦如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感到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了。如果说在教师看来,“悲 剧将会发生”,那么,正是教师本人揭开了“悲剧”的序幕。
  二、不要把学生往坏处想
  我并不主张“教育万能”、“感化万能”,对于个 别确实思想下流、行为违规的学生,我是力主严肃处理的。但我同时又主张,如果我们真的不得不开除一个学生,那么教育者(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反思:在这个学 生堕落之前,我们对他的无可厚非的“朦胧情”是予以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呢,还是一下把这个学生想得很坏而在思想上归之为“品质不好的学生”?
  初 中生产生“朦胧情”,就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出于一种既幼稚又纯洁,既荒唐又美好,既感到羞涩又感到兴奋,既觉得不切实际又觉得庄严崇高的矛盾复杂心理。 教师如果对此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学生是会乐意接受引导的,甚至会充满信任地向教师吐露心曲。相反,教师如果把学生想得很坏,那么,学生会警惕地与教师 拉开心理距离。这样,教师的任何“苦口婆心”都是徒劳的。
  当然,由于习惯势力的影响,不少学生自己也会因有“朦胧情”而把自己想得很坏,这就 更需要教师的抚慰了。“李老师,当我知道我有这种想法时,我感到自己是一个卑鄙下流的小人,甚至有一种犯罪感。想压抑自己的情感,可是,我的努力是徒劳 的。李老师,只要您肯帮助我,我一定听您的话!”(摘自一位女生的来信)我同这位学生谈了整整两个钟头,主要是肯定她这种感情的纯洁和美好(这似乎有点“ 大逆不道”,但确实是减轻她负罪感所必需的),然后再告诉她解脱的办法。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她:“还在想他没有?”她爽快地回答:“不想那些了!”如果当 初我也认为她“坏”而居高临下地帮助她,说不定她至今还在“负罪感”中挣扎或干脆“堕入情网”。
  这里我想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几段精辟论述:“ 尊重、关怀、细心、掌握分寸等原则在这里具有决定性意义。爱的情感的产生,犹如含苞待放的花,它是长成芳香的玫瑰还是带刺的飞帘,这有赖于我们教师的爱护 和教育。当然可以把它剪断或连根拔掉,但这样做就会严重伤害一颗敏感的心,一株新发的幼芽就会长成畸形。”“对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他们的隐秘角落采取粗暴的 态度,最容易从男女青年的相互关系中驱逐出一切高尚的,有道德的,明快的审美情感,并把爱情的生理本能的一面推到首位,激起不健康的好奇心,使男女同学更 加疏远,对交往产生一种难忍的恐惧症。”“对待青年男女的爱情持轻蔑乃至嘲讽的态度,恰恰说明教师的教养水平低。”(均摘自《 爱情的教育 》)
  三、善于掌握引导的主动权
   当教师忙于找“早恋”者谈话时,他已经当了消防队员的角色了。当然,为了防止学生的感情泛滥而造成严重的后果,“灭火”措施是应该而且必须的。但是,教 育的机智在于善于掌握主动权,随时走在学生思想发展、心理发育的前面。而要防止学生的“朦胧情”发展成真正的早恋,那么就必须在学生还不太懂这些,还不可 能产生这种感情的时候开始做工作。
  学生刚进入初三,我分别对男同学、女同学进行了一次题为“珍惜青春,珍重人生”的集体谈心,主要有三个内 容:(1)我们的心灵深处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2)自己怎样认识这些变化?(3)我们该怎样办?我跟学生谈心时的第一句话是:“从你们进初一起,我就盼 望着今天这次谈话。”
  的确如此,我刚接到这个班,就有意识地做了大量有助于引导学生安全度过青春期的工作。首先,是设法通过各种活动创造一个 精神生活充实、健康的班集体,提倡并鼓励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如互相串门、一起旅游、书信来往、结伴回家等等。其次,平时在学生面前对男女方面的问题 不回避,正面解释,消除学生对此的神秘感。再其次,通过各种方式教会学生爱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学生丰富而高尚的情感。我曾对学生进行过这样的谈话:“怎 样的男子汉最有风度?”“什么是真正的‘东方女性美’?”“伟人的青少年时代是怎样立志的?”等等。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早恋”的原因主要是 精神上的孤独。实际上,在精神充实的集体中,“朦胧情”往往更容易产生。“一个集体的生活越是丰富多彩,这类问题就越多。”(苏霍姆林斯基语)但是,教师 如果掌握了主动权,“朦胧情”就不会发展成为“早恋”,而会升华为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的美好情感。
  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需要在他们刚懂得爱情的时候就教育他们怎样去爱”的观点了,更不难理解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要在他女儿14岁生日那天专门给她写一封谈谈“什么是爱情”的信了。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者


  ——谈学生干部的培养
   培养学生干部,班主任首先应具备崭新而科学的“学生干部观”。优秀的学生干部无疑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但又不仅仅是助手。他们既在工作上给班主任以有力 的配合,又作为代表全体学生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我们培养学生干部的目的,也不只是为了使自己图个轻松,而是为未来培养组织者、管理者的幼 苗。有了这些基本的指导思想,在培养学生干部的具体实施方面,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学生干部的培养应面对全体学生
  如果我们把学生 干部的培养放在育人的高度来认识,我们就不会仅仅着眼于少数学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受到信任,渴望自己的长处得到展示,这种正常 心理,理应被教师尊重。至于怎样让每个学生都能当干部,不少班主任有许多有效的具体做法,如“轮流班委制”、“值周班长制”、“常务班委和执行班委制”等 等。也有教师担心“轮流执政”会削弱班干部队伍的稳定性,使班级缺乏学生核心,从而影响班级建设。为防止这种情况,班干部的配备组成,可采用相对固定与短 期轮换相结合的办法。比如,班长任期可长达一年,一般班委任期一学期或半期,小组长任期一个月或半期等等。另外,平时一般班委的变动,也不宜“一锅端”地 全部换,而应部分调整,逐步轮换。
  二、学生干部的培养关键是思想观念的培养
  1。 服务意识。学生干部也应“新官上任三把火”。不过,这里的“火”既不是“开场戏”,更不是“下马威”,而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对同学真诚周到的关心。 我经常这样对新任学生干部讲:“你们上任后一个月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