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做最好的老师 >

第56章

做最好的老师-第56章

小说: 做最好的老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校长的话,真的让我也非常感动——不仅仅是因为万同拾了一个饮料瓶子,更因为他是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做了一件许多人未必能做到的小事!
  语文课时,我挤出几分钟的时间转述了校长的话,说的时候,我有意用“我班的一位同学”代替了万同的名字,然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位为班集体赢得荣誉的同学是谁?
  “当然是万同啦!”——学生们竟这么容易就猜出来了!
  我也反应过来了:因为早晨我班只有万同搞教室卫生。
  这次,我并没有要求学生们写什么表扬万同的作文,但是,有一次出乎我的意料:在第二周交来的周记里面,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对万同这件事发表评论。
   袁夏同学写道:“万同在捡那个瓶子的时候,一定没想过得表扬,可能他只是觉得干净的校园不应该有这么一个乱扔的瓶子。看起来事情很小,却不是每一个人都 做得到。比如我,可能就做不到。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我和万同之间的差距,至少在品德上我是不及万同的。作为万同的‘帮助人’,这次是万同帮助了我,以后 遇到这样的小事我一定会去做。不光这样的小事应该做到,许多不起眼的小事都应该做到。李老师不是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吗?不是为了得表扬,而是让自己成 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程实同学写道:“对比万同,我很羞愧。在这里我向李老师承认两个错误:也是在上一周,我在校内骑过一 次车,虽然没有被值周校长发现,但也违反了学校规定;另外,那天早晨我进校后,也路过了那个地方并看到了那个瓶子,但我并没有捡它,因为我根本没有想到应 该去捡。如果在平时,要问我和万同谁是好学生,我想班上大多数同学可能都会说:‘当然是程实啦!’因为我的学习成绩比万同好得多,也从来没有违反过课堂纪 律,初一时我还担任过班长。但是,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我不如万同。我和万同仿佛是在进行道德赛跑,原来我跑在前面,可是摔倒了;而万同不但追了上来,而 且正在向前冲刺。我要爬起来,奋力追赶万同。我相信,我一定会追上并超过他的!”
“纠察员”成了偷盗者(4)


  马翔同 学写道:“一个人的品质到底是高尚还是低下,如果仅仅用学习分数去衡量,那就太片面了。我班有这样一位同学,成绩并不太好,虽然有了一些提高,但名次仍然 在班上是倒数第一。有些人便因此联想到其品质,觉得他一定不怎么样,尤其是这位同学过去曾犯过不少错误,有人就更断定他简直是一个坏学生。但是,恰恰是这 位同学做了一件极小极小的好事,却为我班赢得了荣誉!这件事小得似乎不值一提,但那么多的人没做到,唯有这位成绩不怎么好的同学做到了。真是难能可贵,也 发人深思!这位同学的名字是:万同!‘万同,好样的!’——这短短的一句话,包含了咱初二五班全体同学对他的真诚敬意!我们每个同学今后都应该在学习上再 帮他一把,让万同的学习成绩有更大的提高。”
  ……
  周记讲评课上,我通过读一篇篇感情真挚的文章,让万同也来对班集体进行一次教育——这些周记在表扬万同的同时,也撞击着全班学生的灵魂……
  再过一周,就该我班派代表在学校升旗仪式上进行“国旗下的讲演”了。在众多主动争取讲演的同学中,大家一致推选了万同。
  这当然是一种荣誉,但对万同来说,也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讲演稿要自己写,对他来说实在太困难了;而且,平时在班里的讲台上说话,万同都不是太流畅,现在,当着全校一千七百多师生讲话,他能行吗?
   但我和同学们决意要让万同成功——这也将是我们班集体的教育成功,于是,我和同学们就写讲演稿专门对万同进行出谋划策和辅导修改——万同认真地连写了三 稿,但毕竟他语文基础太差,于是我抓住他原稿中“班级的爱就是祖国的爱”这一句闪光的话和文中的素材,重新给他写了一篇讲演稿。然后,我们又特意利用一节 自习课,对万同进行讲演训练。那几天下午放学后,万同都在我办公室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
  这是一个霞光满天的清晨。学校操场上,全校师生凝望着和朝阳一起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唱起了庄严的《 义勇军进行曲 》。之后,身着新装,戴着红领巾的万同神情庄重地站在洒满阳光的国旗下,开始了他的讲演——
  老师们,同学们:
  我叫万同,今天,我站在五星红旗下,代表初二五班作国旗下的讲演。我讲演的题目是《班级的爱就是祖国的爱》。
   老师常常对我们说,爱国不是一句空话,爱国应该从爱周围的人做起,包括爱自己的同学、老师和班级。对此,我很有体会。我刚进初中时,很不热爱班集体,犯 了很多错误,多次违反学校纪律,学习成绩也很不好,给我的初二五班抹了黑。那时候,老师和同学们一提起我万同的名字就头疼,都为我的表现感到痛心和气愤。 但是,他们没有看不起我,反而耐心地帮助我,热情地关心我。有一次,我被社会上的小流氓打了,在家养伤。班上每一位同学都给我写了一封短信,安慰我,鼓励 我。当来看我的李老师把同学们的信交给我时,我很激动,心里想: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进步,不再给班上丢脸。后来,我回到了班上,许多同学还为我补 习功课。现在,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我有了很大很大的进步,老师经常表扬我,同学们还选我为“进步最大的同学”。但我要说,这是因为我生活在初二五班这个温暖 的大家庭。老师给了我爱,同学给了我爱,班级给了我爱——对我来说,这一切,就是祖国给我的爱!
  我还有许多缺点,但我会继续努力改正;我要争取让初二五班因为有了我万同而更加温暖,更加美好。我决心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成为玉林中学最优秀的学生,成为祖国母亲最优秀的儿子!
  万同响亮的声音从他心灵深处迸发出来,通过扩音器回荡在校园上空,在晨风中传得很远很远,直至融入那辽阔纯净的蓝天!
心灵在呼唤


  “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人回答!”北京一位中学生这发自肺腑的声音,代表了所有中学生对目前学校德育的批评。
  老师因自己传授的思想遭到学生反感而十分伤心,学生因自己关心的问题得不到老师的解答而万分苦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都感到离不开对方,然而现在都失去了对方!
  这正是德育的危机之一,也是德育的转机所在——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育者来说,回答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找回失去的对方,正是改革德育的一个突破口!
  究竟有哪些学生最急于解答的“往往没人回答”?为此,我曾于1987年9月在自己所教的高一新生中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题:除了学习以外,目前你还有哪些最关心的问题得不到解答?
  结果,47名学生共提了106个问题,内容涉及人际关系、心理保健、性知识教育、宗教信仰、职业选择、国际政治、与父母关系、自我评价、社会风气、男女感情、人格塑造、哲学流派、环境保护、生与死等方面,而这些几乎全是我们当时学校德育内容的空白!
  现摘录其中一些片断如下——
  ☆好不容易考上重点高中,我却有了一种失落感受,茫然不知所措,甚至莫名其妙地自卑,这到底为什么?
   ☆我最想知道怎样搞好与父母的关系,有时明明是他们的错,我稍微申辩一下,他们便说:“翅膀长硬了,连父母都要顶撞!”另外,他们对于我的日记、信件很 敏感,也很“不自觉”,老是喜欢趁我不在的时候偷看,我很反感,于是,干脆断绝一切通信联系,也不再写日记。我真想与父母搞好关系,可是不知该如何着手。
  ☆老师总是说社会上主流是好的,可现实生活中,我老是感到不好的是多数,这是怎么回事?
  ☆我很想知道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是什么样子。
  ☆近来不断听说有学生自杀,其中好些都是高材生,他们比别人成熟得早,更早接触和认识社会。我想知道,他们成熟得早是否是好事?他们成熟了,有思想,认识了社会,却跑去自杀。而那些成绩不太好、思想不“复杂”的人,却无忧无虑,生活得平稳。究竟谁好?
  ☆社会上“开后门”、拉关系成风,老师说这是不对的。我的爸爸妈妈也常常“开后门”,但他们的确是善良的人,迫不得已才这样做。我不知道该怎样评价这种现象。以后我参加了工作又该怎样对待“开后门”呢?
  ☆现在很多同学比较讲究穿着,还爱谈论某人长得怎么样,大家对这些问题好像特别感兴趣。这是为什么?
  ☆我很想与男同学建立一种非常真诚,但又绝不是爱情的友谊,但又不知道怎样注意分寸,怎样去交往。
  ☆我想了解人体上的一些秘密,但《 生理卫生 》上介绍的很肤浅,又找不到这类书。
  ☆我很想了解有关宗教的问题,为什么法律规定宗教信仰自由,可老师又不允许我们去教堂,而且书店里从不卖类似《 圣经 》一类的书?这是否是真正的宗教自由?
  ☆人为什么要活着?古猿为什么要变成人?人死后是否就要到阴间?人要不死该多好。
  ☆我常常感到孤独,真想偷偷大哭一场。不知为什么?
  ☆我感到生活中处处是矛盾,为什么现在我国社会生产发展了,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淡薄了,各种歪风邪气更猖狂了?这到底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
  一颗颗稚嫩而纯洁的心,竟然承受了这么多这么沉重的问题,该是多么地忧烦!如果这些忧烦憋在心里得不到排遣,那就更加苦恼了;若这些苦恼不但得不到老师的理解而且还受到责怪,那简直就是痛苦不堪了!
   一位外地中学生在给我的信中写道:“那么多的政治课、班会课、团组织生活,可从来不愿谈我们关心的问题,我们这些问题一般也不愿问老师。有一次,我憋得 受不了,鼓起勇气找班主任,他听了我的叙述,便给我讲了一大通‘要有远大理想’、‘要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你的苦闷难道还有张海迪遇到的困难大吗 ’,‘看问题要全面嘛’之类的套话,真是烦死人!更气人的是,几天后的一次班会课上,班主任不点名地批评了‘一些同学缺乏远大理想、心理灰暗、思想不够健 康’……这不是把我往绝路上逼吗?!”
  面对这位并未走上绝路的中学生,我感到悲哀:莫非我们的教育真的会走上绝路?
  面对千千万万中学生,我们教育者应该感到一种责任……
“难道我真的得了什么病吗?”(1)


  ——一位少女的谈话录音
   我们寝室里常常谈起生与死。谈到悲伤处,便觉得人活着没多大意思。我现在就根本没有什么精神寄托,就爱幻想,有时总以为神是存在的。因为我们从小受的是 无神论教育,所以我总是不断提醒自己:神是没有的,神是没有的!但我又一想,假如我们从小就受的是有神论教育,那么我们便会认为神的存在了。我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