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做最好的老师 >

第60章

做最好的老师-第60章

小说: 做最好的老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步,积极投身集体。你要逐步培养自己对集体活动的热情与兴趣。对班级活动,你不仅应是一名积极的参加者,而且还应争取成为出色的组织者,这是战胜孤僻成功的标志。
  蔚翎同学,照着上面的建议去试试吧,你一定能成为一名活泼开朗的少女的!
  男女同学交往引起别人误解怎么办?
   来信:这学期,妈妈为我在少年宫业余艺校报了名,让我星期天去学舞蹈。碰巧我班有一位男生也在那里学书法。于是我们有时便一起走。几个星期过去,班上有 同学便怀疑我们在“早恋”,有人还在背后议论我们“常常在星期天约会”……我很气愤,因为我绝对没有那种意思,我相信他也不会朝这方面想,可是,竟有人这 样造我们的谣言。现在,弄得我俩都很尴尬,不知该怎么办?(初二女生露玫)
心理辅导通信选(2)


  露玫同学:
  从你来信中所说的情况看,你和那位男同学是没有错的。本来嘛,一起在少年宫学习,难免会接触得多一些。这种正当交往无可非议,你们完全可以坦然相处,不必尴尬。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随着性意识的发展,他们对男女交往、两性关系既感到神秘,又感到好奇。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有一部分同学对班上异性同学之间的接触 交往特别关注,特别敏感——某男生帮某女生做了什么事、某女生与某男生说了什么……都会被他们窃笑或添油加醋地议论。出现这种心理虽然是自然的,但这种举 动却很不应该,既分散了自己的学习精力,也影响了班上同学之间正常的交往,更给一部分同学思想上造成了精神负担。因此,这些同学应停止这种无聊的议论,把 时间与精力用于自己紧张的学习。
  露玫同学,既然你“绝对没有那种意思”,你就完全不必为此烦恼。你越是计较那些议论,越是感到不好意思,那些 同学便会以为真有那么一回事,进而更加起劲地议论,而如果你问心无愧地做自己该做的一切,甚至装做没听见议论,过一段时间,也许那些爱议论的同学也会自觉 没趣,不再议论了。当然,生活中也有这样一种情形:某些同学虽然确无“早恋”之心,但由于与异性交往方式不当,容易引起别人误解和议论。在这种情况下,如 果被议论者仍然毫不在乎,我行我素,则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不利的。因此,在这封信里,我还想顺便谈谈“男女同学之间交往如何避免别人误解”的问 题。
  我认为,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应该是“等距交往”、“公开交往”和“坦然交往”。所谓“等距交往”,就是对班上所有异性同学都保持一视同仁 的友好态度,除了临时的工作需要,要避免对某一异性的过多接触;所谓“公开交往”,就是应尽量在公共场合与异性交往,如果有意避开其他同学,而长时间与某 一异性单独往来,就难免引起误解;所谓“坦然交往”,就是与异性同学相处时,言谈举止应自然大方,坦荡庄重,既不要过分亲热,也不必拘谨羞怯。我相信,同 学们在与异性同学交往时只要注意这几点,即使有人硬要嚼舌根,自己也尽可磊落为人,潇洒行事!
  露玫,你认为我说这些对吗?不知我这封信能否使你的烦恼有所减轻。好,我真诚地希望你早日摆脱目前的苦闷,轻松愉快地生活、学习!
  什么样的自我是最美的?
   来信:小时候我曾有过许多理想。读小学时,我家隔壁有一位很有名气的舞蹈家,于是我便参加了少年宫舞蹈训练班,想长大后也成为舞蹈家。上中学后,我读高 尔基的“自传三部曲”,我又立志成为作家,还偷偷写过小说和诗歌。最近几年的改革开放,又使我崇拜一些著名改革家,并希望自己今后成为一名建功立业的改革 家。现在我即将毕业,将独自踏上人生旅途,以前的理想却离我而去,可我仍在苦苦思考:怎样的自我是最美好的?(高三女生姝洁)
  姝洁同学:
  面对你的提问,我的回答是: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人比人,气死人”,因为你比的人,处 于人类文明的金字塔尖,当然越比越觉得自己无能。但是,请别忘了,虽然也许你永远成不了“家”,但通过努力,你却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我”。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的确,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即将毕 业,可能升入大学,可能参加工作,但志愿与职业的选择现在还不能取决于你自己。你以前的理想都是很好的,但现实并非可以随心所欲。因此,问题不在于你“做 什么”,而在于你“怎么做”——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 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 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 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
  一位外国诗人曾这样写道——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的一株松/就做一丛小树生长在山谷中/但须是溪边最好的一丛小树/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就做灌木一丛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灌木,就做一片草绿/让公路上也有几分欢娱/如果你不能成为一只麝香鹿,就做一条鲈鱼/但须做湖里最好的一条鱼
  我们不能都做船长,我们得做海员/世上的事情,多得做不完/工作有大的,也有小的/我们该做的工作,就在你手边
  如果你不能做一条公路,就做一条小径/如果你不能做太阳,就做一颗星星/不能凭大小来断定你的输赢/不论你做什么都要做最好的一名
  姝洁同学,不管今后你从事什么,都让自己成为最好的吧!——做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心灵,是这样打开的
   作为班主任,没有比不了解自己的学生更痛苦的了。而只凭作文、日记、思想总结甚至谈心来了解现代中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是不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学 生对老师、家长逐渐关闭了自己的心灵。这除了与心理发展特点有关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对师长们的不信任。十二年前,我教初二时,有个叫洪菁的女生曾在周记中 愤愤地写道:“我讨厌师长们!……如果世界上只有我的同龄人,大家都是平等的,该多好啊!”可见,师生之间保持人格上、思想上的平等,是产生信任的基础。 而离开了信任,则谈不上真诚的思想交流。
  洪菁是一个天资聪明,思想早熟,性格内向的学生。她把周围的一切都看得较灰暗,学习懒散,缺乏上进心,而且对家长、老师的教育有着强烈的逆反抵触情绪。像这样的学生,要了解她的真实思想是很难的。考虑到她擅长写作,我便决定在她身上尝试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师生通信。
心理辅导通信选(3)


   在给她的第一封信中,我谈了与她通信的目的:“进行朋友式的思想交流,以互相理解、互相启迪,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我有意识地隐蔽了我的教育意 图。我还与她商量“约法三章”:“第一,我们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各自的看法、观点决不强加于对方;第二,通信是自由的,什么都可以谈,是否继续通信也完 全由自己决定;第三,我们的通信是保密的,内容决不让第三者知道。”信中,我还就她的性格特征、精神面貌、举止爱好等谈了我的看法。
  一周后, 她回信了:“惊讶地收到您的来信,觉得挺好玩的。我当然愿意与您进行这种有趣的通信。读了您的信,我觉得您似乎像小学生一样幼稚而纯真——原谅我的不 敬……我想向您申明:我不是个纯洁的女孩子,哪方面都不是!上次您来家访,说我与班上同学一样,是‘心清如水’的孩子。我要向您坦白:我一点儿也不纯洁, 我过早地明白了许多不该我明白的事……我想搞好学习,但不知怎样才能获得上进的动力,您能告诉我吗?……”
  她向我敞开了心扉,我在欣喜中给她回了信:“虽然你自认为过早地知道了一些不该知道的事,但我认为你的确是纯洁的。因为不纯洁的人不会如此坦率;另外,过早地知道一些事未必是坏事,只要自己思想意识健康,便是‘心清如水’……”
  看了电视片《 迎接挑战 》她又给我写信:“我感到恐慌,越看越感到自己很有可能被历史所抛弃,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因此,我很想奋进,可是……”
   “恐慌可以理解,但不必担心自己被历史抛弃,因为你已经‘很想奋进’了,这极可喜……当然,仅仅‘很想’是不够的。既然你征求我的意见,那我给你提两点 建议:一是要有远大的志向,把自己的未来同民族的前途联系在一起考虑。二是看待周围的事物不要老盯住阴暗面,只有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才能使人乐观向 上……”我这样给她回了信。
  时间一天天流逝,我和她的通信却一直没有中断。谈思想、学习、趣事、苦恼……我并不奢望仅靠通信就使她成为“后进 变先进”的典型,但这种真诚的思想交流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感染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洪菁的精神面貌的确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在收到我第一封信的次日早 晨竟破天荒地主动为全教室里的开水保温桶打开水,让大家很吃了一惊;期末语文考试她名列全班之首,可她却主动找到我:“李老师,这道题你少扣了我一分。 ”……
  后来,洪菁初中毕业就读于市内另一所高中,可我们的通信仍在继续。或交流看《 红高粱 》的看法,或探讨“该不该入团”的话题,或交流对《 丑陋的中国人 》的评价,或争论金庸、琼瑶小说的优劣……与洪菁通信的成功使我的班主任日常工作多了一项内容,但也因此让我进入了一个鲜活的心灵世界。由此开始,我以后 在我所带的每一个班,我都与十来位有一定特殊性的学生保持着通信往来。到了1994年,对这些通信的整理改编,便成了我的第一本正式出版的专著:《 青春期悄悄话——致中学生的100封信 》。
  事实证明,“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学生,或“好为人师”地处处教训学生,学生或许会情不自禁地有所思索,有所省悟,有所感奋——这,便是师生通信给我的教育启示。
  十二年过去了,洪菁早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并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我们当然已没有了当年那种频繁的通信联系。但是,每当新年到来,我总会收到她的贺卡:“多么怀念当年那心与心之间的平等交流啊!”
细心呵护心灵的幼芽(1)


  一篇作文的内容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篇文章以生动细腻的文笔,描写了一位初三女生对班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