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强国之鉴 >

第1章

强国之鉴-第1章

小说: 强国之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声明:本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推荐使用TXTBOOK Reader 电子书阅读器V2。0阅读电子书,下载地址:txtbook/reader/

享受随时随地的阅读,手机访问TXTBOOK wap网站:wap。txtbook

强国之鉴

    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取决于什么?真正的大国究竟指的是什么?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国),在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汲取其他大国发展的经验教训、选择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


第1节:强国之鉴(1)       
  前言1   
  第一讲近代西方最早兴起的殖民帝国   
  主讲人:王加丰,1949年生,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CCTV《大国崛起》(葡萄牙和西班牙部分)审读专家。   
  近代社会的开端是人类的活动领域从陆地转向海洋开始的,为什么中国有能力转向海洋但不愿或不想转向海洋,而当时看来更为落后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却转向了海洋,由此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第二讲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兴起   
  主讲人:陈勇,1946年生,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CCTV《大国崛起》(荷兰部分)审读专家。   
  荷兰这样一个蕞尔小国是如何成就大业的呢?为何能一再创造奇迹?在17世纪的世界舞台上,荷兰何以能独领风骚,成为令欧洲国家羡慕甚至嫉妒的经济强国和大国的?   
  第三讲英国崛起的历程   
  主讲人:高岱,1956年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CCTV《大国崛起》历史脚本编写主持人、(英国部分)撰稿者。   
  英国这个只占地球陆地面积02%、人口当时仅2000多万的岛国,是如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崛起为全球最富有、最强大的“日不落”帝国,从而傲视全球的?   
  目录   
  第四讲现代法国的由来   
  主讲人:高毅,1955年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CCTV《大国崛起》(法国部分)历史脚本负责人。   
  与英美比较起来,法国现代化的道路为什么如此艰难曲折?它对其他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有何历史启迪?现代法国是如何诞生的,又是如何沉沦和复兴的?   
  第五讲统一的德国与德国的统一   
  主讲人:李工真,1952年生,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CCTV《大国崛起》(德国部分)审读专家。   
  与其他所有欧洲民族相比,为什么德意志空间在民族边界上有着最大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这种特点将给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德意志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带来什么样的特殊难题?   
  第六讲日本的图强之路   
  主讲人:汤重南,194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CCTV《大国崛起》(日本部分)审读专家。   
  日本是如何由一个弱小、落后的东方封建国家而建成当时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大国的?又是如何由图强之路而误入军国主义歧途的?日本帝国的败亡有何教训?   
  第七讲俄国(苏联)是怎样两起两伏的   
  主讲人:徐天新,1934年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CCTV《大国崛起》(俄国部分)历史脚本负责人。   
  俄国为什么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俄国是如何两起两伏的?现在的俄罗斯还会有第三次崛起吗?   
  第八讲美国的崛起及其动力   
  主讲人:何顺果,1944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CCTV《大国崛起》(美国部分)历史脚本负责人。   
  美国这个仅有200余年历史的国家是如何崛起为今天唯一的超级大国的?它的崛起走过了什么样的道路?究竟是什么原因或因素推动了它的迅速崛起?   
  第六讲日本的图强之路   
  主讲人:汤重南:CCTV《大国崛起》(日本部分)审读专家。   
  1940年11月生于重庆市,籍贯江苏武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日历史共同研究中方委员。从1989年起,十数次赴日、赴韩研究、考察和出席国际学术会议。主要有《明治维新史》、《日本通史》、《中日近代化比较》(日文版)、《日本帝国的兴亡》、《日本文化与现代化》、《21世纪中国与日本》、《日本军国主义论》等十余部合著、主编著作。另有《坂本龙马与倒幕维新》、《独具特色的日本近代天皇制》、《传统文化对近代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浅谈近代日本的国体——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庞杂的精神糟粕——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剖析》、《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等百余篇论文。       

第2节:强国之鉴(2)       
  日本帝国,其兴速,其亡也速。其兴,以1868年的明治维新为起点,犹如“彗星那样登上舞台”,骤然于19世纪末叶出现在东方,划破了屡受欧美列强殖民侵略而笼罩着亚洲的沉沉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沉沦中的东方各国、各民族带来希望。……曾几何时,骄横一世、不断膨胀的日本帝国,在世界反法西斯盟国及世界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终于在1945年8月迅速崩溃败亡,“又像彗星那样消失了”。   
  “让历史照亮未来”,回望日本图强之路走入歧途,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穷兵黩武而招致灭顶之灾的过程和惨重后果,总结其沉重的教训,是为了现在和未来的和平与发展。只有正视历史,才能正确把握未来,而如果歪曲或否认历史,必将误导未来。   
  以改革促发展,则能真发展;以战争促发展,则发展终将失败。   
  日本是东北亚地区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的岛国,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经济大国”,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但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还只是一个弱小、落后的东方封建国家。正是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图强之路,建成了当时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大国——“大日本帝国”。   
  日本帝国,其兴速,其亡也速。其兴,以1868年的明治维新为起点,犹如“彗星那样登上舞台”,骤然于19世纪末叶出现在东方,划破了屡受欧美列强殖民侵略而笼罩着亚洲的沉沉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沉沦中的东方各国、各民族带来希望。东方各国、各民族的志士仁人,在惊叹日本的迅速崛起之余,纷纷全方位地效法日本,欲使本国、本民族能像日本一样振兴、腾飞。日本的强国之路,的确有很多经验可供参考借鉴。然而,崛起中和崛起后的日本帝国,却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打破了东方各国人士学习日本的迷梦。成为“世界一等国”、“世界五大强国之一”的新兴日本帝国,不仅与西方列强为伍,欺凌压迫东方弱小邻邦,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跃登“东洋霸主”地位后,竟炮制和抛出建立囊括亚洲、澳洲及太平洋诸岛的殖民大帝国的“大东亚共荣圈”的狂妄计划,其侵略铁蹄践踏了东亚、东南亚各国,更妄图与德、意法西斯分霸全世界。曾几何时,骄横一世、不断膨胀的日本帝国,在世界反法西斯盟国及世界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终于在1945年8月迅速崩溃败亡,“又像彗星那样消失了”。日本的强国之路,又的确有很多教训,值得警觉记取。   
  一、近代日本图强之路的成功   
  1图强成功之概括   
  对明治维新成功及日本图强之路成功的方面,拟用一、二、三的样式进行归纳如下。   
  一即一大变革。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是一次日本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革,是一个使日本真正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和发生历史命运巨变的重大的转折点,这就是一。因为原来的日本,在世界历史上几乎可以说没有什么地位,也就是大化革新、天皇、武士、丰臣秀吉、德川幕府等等。而真正引起世界关注,是从明治维新开始的。   
  二即两大积极成果。通过明治维新取得了两项值得称道和肯定的积极成果。第一项积极成果就是取得了国富民强,使日本社会由封建历史发展阶段开始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走向了富强之道。仅用了半个世纪,就迅速地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强国。第二个积极的成果,就是实现了民族和国家的独立自主,成为亚洲唯一的避免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命运的国家。这给亚洲人民作出了一个榜样,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通过日本政府和人民的努力,用值得称道的一些智慧,即顺应时代潮流,一方面开国进取,主动变革,迅速增强生产力;另一方面又抓紧一切机会,顽强地坚持与列强谈判,还利用其矛盾推进谈判,扩大效果,为“收回国权”进行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斗争,终于从1894年开始修改不平等条约,到1911年彻底修改了全部不平等条约。从而使日本彻底地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命运,维护和保持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这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确实是凤毛麟角。       

第3节:强国之鉴(3)       
  三即“三大政策”。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在实行资本主义改革时期,提出、制定和贯彻、推行了“殖产兴业”、“富国强兵”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现对三大政策的提出和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方面的各项措施及其贯彻过程稍作具体的阐述。   
  2岩仓使团出访美欧   
  1871年11月20日,明治新政府任命外务卿岩仓具视为右大臣兼特命全权大使,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山口尚芳为全权副使,组成48人的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另有留学生59人同行。12月23日,岩仓使节团一行,这是由日本国家掌握实权的近一半的官员组成的特大外交使团,他们由横滨启航赴欧美访问、考察,先后访问了美、英、法、比、荷、德、俄、丹麦、瑞典、意、奥和瑞士等12个国家,认真考察了各国政治、外交、法律、军事、经济、文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情况。在长达20个月的考察、访问中,使团实地接触了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眼界大开,认识到发展经济是使国家富强的根本途径,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同时必须改革日本的政治体制,健全法制;移风易俗、改革文化教育;学习西方,改革军事体制和制度。并决定从本国国情出发,效法欧美各国的先进文明和成功经验,认为“尤可取者,以普鲁士为第一”。1873年9月,使团成员回国后,重新改组了政府,使团主要成员牢牢掌握政权实权,亦使大批具有改革思想及专长的人才进入政府担任要职,基本上形成了推行改革的指导思想及领导骨干,决定了日本今后发展的大方向。   
  3经济改革   
  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中,地税改革是一项根本性的改革。在1873年宣布地税改革前,明治政府已经宣布了一些解放农业生产力的措施,如废除以往对种植作物品种的限制,废除关于土地买卖的禁令及允许农民从事其他职业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