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普通心理学 >

第18章

普通心理学-第18章

小说: 普通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活动就成为有意识的,有目的方向性的。于是人就不限于适应环境,也按自己的目的去影响环境。这是人的活动的特点,是人的活动区别于动物的活动之处。动物没有意识,它只可能以本能和有限的经验适应环境,不可能对环境施加有意识的影响。

    恩格斯指出:“如果动物在不断地影响其周围的环境,那末,这是无意地发生的,而且对于动物自己讲来是偶然的情形。”

    ①

    意识在人类祖先的劳动中和语言一道产生,它的作用也首先表现在劳动活动中。人从事劳动,改造自然,以生产满足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可是这种生产过程是以劳动的结果事

    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144页。

 114

    普通心理学·901·

    先以有意识的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劳动者的头脑中为前提的。

    例如,为了生产某种物品或建设某项工程,人必须不仅感知自己的活动所需要适应的外界条件,而且在头脑中预先想象出由于劳动活动而可能获得的产品或工程的印象,然后才能够按照以观念形式存在于头脑中的这种印象去改变劳动对象。换句话说,人的劳动活动不仅要适应他要施加影响的外界物质对象,而且要服从于当时仅仅在想象中以观念形式存在着的客体——这种客体是现实的印象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产物。

    要使自己的劳动活动服从于既定的目的,产生符合于目的的结果,这种目的就必须表现为有意识地反映现实的形式。

    因为只有这样,劳动者的劳动目标才可能和他所直接感知的事物互相比较。例如,人要用木料制造特定的物品,他首先就要把可能采用的木料和他所思考着的物品进行比较,挑选出适用的材料。这时他的劳动的目的以有意识的反映的形式存在于他的头脑中,可能采用的木料也引起他的有意识的反映,于是构成了劳动目的和直接感知的劳动对象互相比较的前提条件。在劳动过程中,人不仅根据自己的目的来估量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他在许多时候还为了适应既有的材料和工具的限制,考虑到自己的活动的中间结果,而在一定程度上修改头脑中的已有的设计,改变原来以观念形式存在着的产品的形象,例如改变它各个部分的大小和相互关系,或改变它的结构等等。这就是说,由于人能够清楚地了解他所意识到的东西,他就不仅能施加作用于周围的现实事物,也能作用于他的头脑中所反映出来的东西;他不仅在劳动中去

 115

    ·011·普通心理学

    获得周围已存在的事物,也是获得当时仅存在于他的观念中的东西。在人改造周围的现实对象的时候,首先在头脑中进行着工作:拟定和修改行动的方法,在头脑中准备实现它们的条件,进行思想上的试验等等。

    不仅人的劳动活动是这样,其它活动也是这样。人的其它活动随着劳动并且在劳动的基础上产生,也获得了劳动活动所固有的特点——由关于活动的结果的有意识的观念所指导。换句话说,人的活动也具有有意识、有目的方向的性质,在他的活动中同样可以看到意识的特殊作用。和在劳动中一样,人在进行其它活动之前,一般都首先在头脑中想象活动的结果,拟定行动的方法,在思想中进行试验。有时做一个很简单的以前不曾做的动作,也要事先在思想中试做一下。

    甚至如布置房间家具,人也先在头脑中移动家具,想象出重新布置后的景象,然后再动手进行实际的布置。

    由此可见,意识、有意识的反映,使人能够在头脑中进行活动,并且能够用头脑中产生的概念、思想、计划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人的行动因此更有目的方向性,更有预见性。

    和动物不同,人在同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有了更大的主动性。

    三 意识与人的直接实践经验

    意识是借助于词而实现的对现实的反映,在本质上有别于动物心理的仅仅借助于直接印象而实现的对现实的反映。

    在意识到客观事物时,由于事物的作用而产生的直接印象就同已形成的有关的知识、概念、思想发生联系。由于这种联系,人所感知的东西才具有一定的意义,人意识到他所感知

 116

    普通心理学·111·

    的东西按其属性应该归入某一类的事物。意识到现实的事物也就是这些事物反映在人所掌握的词的系统中的过程。

    由社会经验形成的词的概括内容同个人在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直接印象的经验比较起来是无比丰富的,它要广泛得多,对现实的反映也深刻、全面、完善得多。可是通过词而进行的反映不能离开个人的实践活动。

    词的概括虽然不能只在个别人从现实中获得的直接印象的基础上产生,但它是在人们彼此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也就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人掌握社会上所形成的词的过程不仅依赖于这些词所标志的知识、概念、思想的影响,也依赖于它们所标志的东西同人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直接印象的关系。人掌握词所标志的东西必须以自己获得的直接印象为依据。词只是通过它同人直接感知的事物发生的联系,才对人具有意义。

    当儿童开始学语的时候,个别的词只是和他所直接感知的个别事物发生联系,作为这一事物的信号,标志它并引起儿童的相应的反映。后来,这个词就逐渐用来标志某一类的东西,具有概括的作用,这时它就真正具有了词的意义。当用词来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或区别开来的时候,词就不只巩固儿童的经验,也丰富他的经验,给予他以从客观事物引起的直接印象中所不能获得的东西。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由词所给予儿童的东西,总是直接和个体在实践中所获得的有关客观事物的直接印象相联系的。

    人掌握了语言以后,知识的传授就可以借语言来进行。

    人可以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解释,掌握他在直接经验中从来没有

 117

    ·211·普通心理学

    遇到过的东西。但是这也只是在这些知识同人在实践中所获得的某些事物的直接印象联系起来的条件下才有可能。

    例如,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景物各殊,从未到过西南边疆的人,也能够将词所传递给他的东西同他已有的在直接印象基础上形成的概括联系起来,如同“壮丽的高峰”

    ,“长年的积雪”

    ,“蜿蜒的河流”

    ,“富饶的草原”等等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有关祖国西南边疆的大致图景。在这里,区别只是词所传授的东西和个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直接印象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其它的词的中介来实现的。

    在掌握抽象概念的情况下,概念同人所感知的现实之间的联系往往要通过许多其它的概念,才能在复杂的思惟过程中建立起来。但这种联系是必然存在的,否则概念就不反映它所应当反映的客观现实,变成没有意义的,也就不能成为概念。

    由此可见,人对现实的有意识的反映,始终是人从现实事物获得的直接印象同他所掌握的由社会经验形成的知识、概念、思想相互联系的产物,而不是二者之一的作用的结果。

    而且在这种复杂的联系中,人的直接印象的经验是主要的、基本的东西。

    这不仅表现在人掌握社会已形成的知识、概念、思想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依靠直接印象,而且表现在人掌握别人所传授的东西的可能性以及他如何掌握这些东西,都取决于个人在实践中取得的直接经验。

    人在同别人交际时所遇到的知识、概念、思想,如果同他的直接经验相符合,就容易为他所掌握,如果同他的直接经验相矛盾,那么这些知识、概念、思想即使由于同已掌握

 118

    普通心理学·311·

    的其它概念相联系而可以被理解,它们对这个人来讲仍然是格格不入的,没有力量的,不能真正被他掌握。社会形成的知识、概念、思想只是当它们在人的实践经验中找到了掌握和巩固它们的基础时,才可能成为人的实践活动的推动力。

    人所获得的直接印象和人的意识间的关系还表现在意识对具体生活条件、社会存在的依存性上。社会环境给人以不断的影响,使人产生有关的直接印象。在这个基础上相应的意识也就产生了。

    意识并不自发地从直接经验的基础上产生,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即在个体直接经验同人类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经验结合的情况下产生;它也不是径直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立即产生,而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但是总的说来,它是与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的直接经验有联系的。因此,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意识也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结合教育的影响,人们就形成共产主义的精神面貌,产生共产主义意识。

    在这里,具体表现了人的有意识反映的一般规律:人的意识归根到底决定于他的实践活动,也就是决定于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实际生活。

 119

    ·411·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感  觉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就产生了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这种反映叫做感觉。

    人借助于感觉,感知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如颜色、气味、光滑和粗糙等。

    感觉也使人知道自己身体所发生的变化,如躯体的运动和位置、内部器官的工作状况等。

    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通过感觉而获得的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就这个意义上说,感觉是人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的源泉。通过它,人才有可能逐步认识不依赖于他而存在的客观世界。

    “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

    ①

    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作用于脑而产生的。

    “物质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而引起感觉。”

    ②

    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形象。它一方面属于主体,是在主体中产生的,同时,它又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反映。感觉

    ①《列宁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19页。

    ②同前书,第44-45页。

 120

    普通心理学·511·

    中的主观形象是客观世界的模写。

    “不容争辩,模写决不会和原型完全相同。……模写定要而且必然是以‘被模写’的东西的客观实在性为前提的。”

    ①

    不依赖于感觉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感觉的源泉,而感觉是认识的源泉;人的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形象,是客观世界事物和现象的模写。这是对于感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

    在关于感觉的哲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唯物主义跟唯心主义观点进行着长期的斗争。斗争的焦点是人的认识的来源和关于客观世界与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