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普通心理学 >

第30章

普通心理学-第30章

小说: 普通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仍然能够回避障碍物,而把他的耳朵塞住或让他赤脚在地毯上行走,便丧失了回避障碍物的能力。这说明,盲人有高度发展的听觉能力,借感知音波来躲避障碍物,所谓的“面部视觉”是不存在的。

    在一个控制实验中,盲人受试者安静地坐在位子上,戴上耳机,耳机通过长电线与主试者方面的话筒相接通。主试者手持话筒于身前,逐渐走向室内预设的屏壁。每逢主试者接近屏壁,受试者都能通知他停止前进,避免与屏壁相撞。实验表明,盲人可以根据声响的回音来躲避障碍物。

    在听觉与其它分析器的活动发生矛盾的时候,人一般是根据对周围环境的理解来对声音定向的。如在听报告或者看宽银幕电影的时候,虽然扩音器的声音来自侧面,而我们仍然听到声音是从报告人或幕上演员口中说出的。但是一旦扩音器有了故障,发出吱吱的声音,我们便会觉得这种叫声是由侧面扩音器发出的。可见,知觉对象的意义是知觉的重要条件。

    人在生活环境中,利用各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对刺激物进行方向定位。视觉观察对象的所在,听觉感知对象声音的方位,触觉、动觉、静觉探索自己身体与客体的空间关系。

    在一定情况下,嗅觉也能帮助确定刺激物的方位。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这些分析器协同活动,相互补充,不断提高空间定向的能力,即使某一分析器失去了作用,人仍然能够比较正确地辨认空间关系。

 194

    普通心理学·981·

    第四节 时间知觉

    一 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人总是通过某种衡量时间的媒介来反映时间的。这些媒介可能是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和其它客观标志,也可能是机体内部的一些生理状态。

    人类发明了精确的计时工具——时钟和日历,人的日常活动(如作息时间)就根据时钟的计时单位来调节,较长时间的生活活动就借助日历的年、月、日和星期来计算。在没有计时工具的条件下,人们只是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计时的,如太阳的升落、昼夜的交替、月亮的盈亏、季节的变化等等。古代的人根据季节、月日的计算播种和收获。人的许多有关时间的生活习惯都是对客观现象所形成的条件反射。例如有些人每天早晨准时起床,仔细分析一下,他们的按时起床的习惯是与某些客观事件有联系的,如天色的明亮程度、街上的喧哗、邻居早上的活动等等。因此常有因阴天或环境安静而起晚的现象。

    盲人常常能较精确地判断时间,甚至能说出某一时刻是几点几分。他们是根据某一具有固定时间性的事件发生之后,所进行活动的多寡来计算时间的。例如听过下课铃声后,又走到食堂、洗手、吃饭等等。由于知道下课铃声是十二点,同时又对每一项活动所需的时间有了大略的估计,因而能相当准确地判断时间,误

 195

    ·091·普通心理学

    差有时不超过几分钟。

    神经生理状态也是估计时间的依据。当外界刺激连续作用于神经细胞的时候,神经兴奋就增强;刺激终止后,神经兴奋就逐渐减弱而消退。因此神经细胞的兴奋状态表现出一系列不同等级的强度,每一瞬间神经细胞的兴奋强度,既不同于以前的一切强度,也不同于以后的一切强度。神经细胞的一定兴奋状态,是大脑皮层对时间进行分析和综合的信号,可以标明刺激开始或终止所经历的时间。但是人体内部的神经生理状态的变化,主体一般是意识不到的。

    许多种生理过程表现出节律性的活动——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等机能。此外,人和动物还有以不同时间为单位的周期性活动,如昼夜周期活动等。人和动物的昼夜周期活动是受大脑皮层调节的,是由外界刺激物作用于外感受器,影响到皮层下中枢和皮层中枢的兴奋所造成的。客观事件与身体的节律性和周期性活动形成联系,从而感知各个事件的先后关系和时间久暂。例如,心跳次数的多寡可能是感知短暂时间的信号,人可依据饥觉判断饭后经过的时间,依据困倦的程度判断夜深的时刻等。如果人所习惯的客观周期性现象或机体内部的节律性活动发生了改变,对时间知觉是有影响的。

    有人进行过实验,将闹钟定在深夜12点15分—4点45分之间叫醒受试者,醒来以后估计当时的时刻。结果证明,受试者可以大略地估计出当时的时刻。对受试者口头报告材料的分析表明,估计时间的主要依据是睡眠的沉熟程度,饥饱感觉及溺尿的

 196

    普通心理学·191·

    要求程度等。

    借身体的运动和有意识的计算活动的帮助,可以提高知觉刺激物久暂的能力。

    动觉的痕迹作用和计数的节律性活动,增加了大脑皮层对时间进行分析和综合的信号。

    在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一个实验中,受试者观察一个运动刺激物,刺激物运行一段行程以后便隐蔽起来继续运行。要求受试者预测这个刺激物到达一定地点需要多少时间。结果发现,当受试者用手的运动伴随刺激物运行的时候,估计时间的准确性提高了40%。若在运动刺激物的行程上加设分段尺标,受试者根据刺激物经过每一刻度的节律用言语去计数,在刺激物隐蔽后仍以同样节律继续计数,这时估计时间的准确性提高了50%以上。

    二 节奏知觉

    在知觉节奏性刺激物的时候,人倾向用动觉作出节拍性的伴随活动。例如在听到单调的节奏性声音的时候,便倾向以肢体的运动或用言语去计数,把声音组成两拍或更多拍的节拍组合,并拍出节奏来。在听音乐的时候,也倾向于伴随以一定的打拍的动作。这种对刺激物的节拍性的运动反应对知觉时间延续性有重要作用。当人们力图抑制身体对刺激物的节拍性运动的时候,对节奏的再现容易发生错误。当运动分析器发生障碍的时候,对节奏的知觉和再现便发生困难,甚至完全不可能。

    在节奏知觉中,刺激物的呈现速度不宜太快或太慢,也

 197

    ·291·普通心理学

    就是说,刺激物之间的间隔不宜太短或太长。容易形成节奏知觉的刺激范围是每秒0.6—8次。人感受的最适宜节奏是每分钟70—90次,即每秒1.2—1.5次。当刺激物的间隔不等的时候,或者刺激物的呈现是非周期性的时候,节奏知觉便发生困难。

    节奏知觉在艺术表现中有重要的作用。音乐、舞蹈、诗歌都以节奏感为基础。肌肉运动的节奏性活动,特别在体育运动和生产劳动中有重要的意义。有节奏的活动能达到最适宜的协调,使动作的能量消耗更加经济。在运动员和工人的训练中,常常强调掌握时间、提高节奏感和速度感来提高活动效果。

    三 时间的估计

    在判断时间间隔精确性方面,听觉与触觉的能力最强。

    视觉辨认间断性刺激物的最高限度是110—120秒,触觉辨认C C的最高限度是140秒,而听觉辨认的最高限度却是1100C C秒。

    在时间知觉中,个别差异和误差是很大的,容易发生对时间作过长或过短估计的错误。一般情况是,对于1秒钟左右的时间间隔估计得最准确,短于1秒钟的间隔常常被估计过高,而长于1秒钟的间隔常常被估计过低。

    在一个实验中,要求受试者估计1分钟的间隔,有一位受试者在13秒的时候便认为到了1分钟。

    时间间隔越长,估计时间的错误越大,同时个别差异也越明显。

 198

    普通心理学·391·

    研究估计短时间间隔一般采取三种方法:1.比较法:主试者先呈现一定时距的刺激物(如一定久暂的恒长声音或具有一定时距的先后出现的两个短暂声音)

    ,然后再呈现另一个一定时距的刺激物。受试者比较哪一时距长,哪一时距短。

    2.再现法:主试者呈现一定时距的刺激物,受试者重复呈现这一时距的刺激物。

    3.评判法:主试者呈现一定时距的刺激物,受试者估计这一时距的时间久暂(几分钟、几秒钟)

    ;或者相反,受试者根据主试者的时间要求(几分钟、几秒钟)估计或呈现这一时距。在这三种方法的结果处理中,将主试者呈现的标准时距刺激物与受试者判断或呈现的结果作比较,求出受试者的误差。

    对于在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事情的态度和兴趣直接影响对这段时间的估计。一段紧要而有趣的事情的时间好像过得很快,对这段时间常估计不足,觉得它很短。而另一段不关紧要和无聊的事情的时间就好象过得很慢,对这段时间常估计过高,觉得它很长。在一段时间内对事物的情感体验也影响着时间的估计。在感到满足和快乐的时候,时间被估计得较短,而在厌倦或期待着某种事情的时候,时间就显得较长。

    活动也对时间估计起着重要作用。充满多种活动的时间被估计得较短,如果没有确定的活动或所进行的活动是单调的,那么,时间就被估计得较长。

    在回忆事情的时候可以观察到与前述相反的倾向。曾经跟多种活动和有趣的事情联系着的时间,在回忆的时候要显得长一些,而只有单调和乏味的事情的时间,在回忆的时候就显得很短。这可能是因为在回忆那些多种多样事情的时候比在回忆单调事情的时候,产生了更多的联想。

 199

    ·491·普通心理学

    一般说来,时距内容的充实或空虚影响对时间的估计。

    一般情形是对充实的时间估计过短,但回忆起来觉得长;对空闲的时间估计过长,而回忆起来却较短。

    时间知觉是在人的生活和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某些实践活动要求有精确的知觉时间的能力,如跳伞运动员要在跳出飞机之后20秒钟准时开伞,若误差超过一秒钟便失去了获胜的机会。跳伞员经过练习之后,可以借助口头计数或其它方法的帮助准确地估计时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的许多空间活动速度大为增加,对掌握时间的要求也就越高。

    超音速飞机每秒钟速度接近或超过半公里,如果飞行员不能在需要的时刻精确地掌握每秒钟的时间,便可能忽略许多重要目标。所谓飞行中的“盲区”就是指高速度飞机飞行员在数百米的距离内发现不了目标。因为目标出现后,当知觉到目标时(由刺激物出现到意识到刺激物需要一定的时间)飞机已经飞过目标了。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员的重要任务是提前发现目标。在更高速的宇宙航行中,时间因素就更为重要了。

    第五节 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物体在空间的移动有一定的速度。运动知觉跟空间知觉及时间知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依赖于对象运行的速度、对象距观察者的距离以及观察者本身所处的运动或静止状态。

 200

    普通心理学·591·

    一 运动知觉阈限

    非常慢的运动不能被直接看见。人只能凭借间接的标志判断慢速的运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