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普通心理学 >

第8章

普通心理学-第8章

小说: 普通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分析器内的返回联系,有机体感知外界现实的过程也就不是机械的被动的过程,而是积极的反映过程;由于效应器官的返回传入有机体才能主动控制自己的活动。

    四 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有机体内有一些腺体,各分泌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这些分泌物不是通过导管进入有机体内的某些管腔或者流出皮肤表面,而是由腺体内的细胞直接渗透到血液或淋巴中去,从而传布到整个有机体。这种腺体叫做内分泌腺,它们所分泌的物质称为内分泌素或激素。

    每种激素对于有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一般不象神经冲动的调节作用那样迅速和精确,但是比较持久。整个有机体的正常活动和内分泌腺的机能有一定的依存关系。如果某种内分泌腺的活动失调,发生机能不足或机能亢进,有机体的反射活动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心理现象也出现相应的变化。

    由于各种激素的作用不同,各内分泌腺在心理的生理机制中有不同的意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腺和脑垂体,在有机体的反射活动中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甲状腺位于气管上端的两侧,分泌甲状腺激素。如果在未成年时甲状腺机能不足,则发展停滞,骨胳和神经系统发育不全,表

 49

    ·44·普通心理学

    现为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落后,记忆和思惟能力都不如正常儿童,症状严重的则成白痴。这种疾病发生的年龄越早,影响越大。成年人甲状腺机能不足时,则基础代谢下降,一般智力活动仍能保持,但记忆减退,思惟缓慢,同时精力不足,嗜睡。

    人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时,就出现双眼突出,神经系统的兴奋增高,表现出过敏现象。

    甲状旁腺是位于甲状腺附近的椭圆形小球状体。它的机能不足时,血清中的钙浓度降低,于是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兴奋性就显著升高,周围神经系统对于刺激的敏感尤其显著。

    肾上腺位于肾脏的上缘,它的中心部分构成肾上腺髓质,外层是肾上腺皮质。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

    它使骨胳肌、肝脏、心脏和脑的动脉血管扩张,而使皮肤及肾脏的小动脉血管收缩,对内脏平滑肌的收缩与紧张度和汗腺分泌有抑制作用,并引起瞳孔扩张,血糖升高,口腔和呼吸道粘液的分泌增多,心脏收缩力量和频率提高,肌肉工作的能力也增强。这些状况与有机体整个活动能力的提高有关,因此,一般认为肾上腺素对有机体应付突然事变有积极作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时,表现出明显的肌肉无力,精神委靡。

    在胰腺组织中有一些小岛形细胞团,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缺乏就引起有机体血糖过高、烦渴、食欲过盛、虚弱消瘦,还可能引起脂肪氧化不全而产生对高级神经中枢有抑制作用的毒性物质,导致昏迷,胰岛素过多则血糖降低,可能妨碍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糖供应,引起疲倦感觉,甚至昏迷和惊厥。

    脑垂体位于脑的底部,有一个短柄与脑底相联。脑垂体包括前叶、中叶、后叶三个部分。前叶的作用比较复杂,它分泌多种激素,一方面调节躯体的生长,一方面促进乳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和性腺的分泌。

 50

    普通心理学·54·

    有机体的内分泌腺不是一个独立活动的系统。它们的活动是由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

    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于内分泌腺,通过激素影响各种器官的活动。这种形式的调节作用称为神经-体液调节。这样,中枢神经系统既直接调节各种器官的活动,也通过内分泌腺影响它们。神经-体液调节构成反射活动的另一途径。

    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内分泌腺中的植物性神经支配直接进行调节;另一种是先影响脑垂体的活动,再由脑垂体的激素去调节其它内分泌腺的活动,也就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的形式。因此,所有的内分泌腺,都是效应器官,是有机体的整个反射活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它们的活动依存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以及有机体内部的和外界的刺激。

    当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时,甲状腺的活动就随着增强,皮层处于抑制状态时,它的活动就降低。强烈的情绪活动往往是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的重要因素。

    有机体在情绪激动、受到疼痛刺激、温度刺激或作肌肉运动的时候,都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有害的刺激(如电击、烧伤、毒素等)作用于有机体或有机体产生强烈的情绪活动的时候,都会出现有机体的紧张状态。这样,就向中枢神经系统传入神经冲动,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脑垂体分泌一定的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的活动。

    有机体内血钙降低,就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它来促进甲状旁腺的活动。糖分过高的血液则一方面直接作用

 51

    ·64·普通心理学

    于中枢神经系统,再经迷走神经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一方面又可以兴奋胰岛组织内的神经末梢或胰岛腺血管内的感受器,再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以引起胰岛素的分泌。

    高等动物的反射活动主要是通过神经组织所构成的反射通路而实现的。神经-体液调节在反射活动中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内分泌腺对于神经系统、效应器官,特别是内脏器官的机能有显著的影响。心理现象,特别是情绪活动,同内分泌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第二节 刺激过程

    作用于有机体感受器的事物叫做刺激物。刺激物施于感受器的影响叫做刺激作用,或简称刺激。由刺激物的作用引起感受器产生相应变化的整个过程,叫做刺激过程。

    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是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开始的。没有刺激作用就没有反映,就没有心理现象。例如感觉这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就是刺激物引起有机体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列宁说:“物质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而引起感觉。”

    ①

    所以,心理的生理机制的第一个问题,是物质对感受器的作用问题,即刺激过程问题。

    由于种系的发展,有机体的分析器在结构上和机能上日趋完善。在分析器的外周末端形成特殊的感受器,以接受刺

    ①《列宁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4—45页。

 52

    普通心理学·74·

    激物的作用。谢切诺夫把感受器称为“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

    感受器经常处在运动着的物质的影响之下,有的来自有机体的外部,有的来自内部。这些直接引起有机体相应的反射活动的物质的变化或运动,是反射活动的最初动因。

    在正常的情况下,并不是一切物质的变化和运动都能够有效地作用于感受器,引起反射活动。例如声波不能对味蕾发生刺激作用,光不能对耳的科蒂器官产生影响。某些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能够有效地作用于某一感受器,引起有机体的一定反射性变化,但不一定能够使有机体产生感觉。所以引起明显的心理现象的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范围还要更小。这是因为每种感受器各具有对刺激作用的特定的选择性。在种系演化过程中,有机体的各个分析器越来越专门化了,它们的外周感受器只能有选择地接受某一特定物质运动形式的作用,只能接受适合于它的刺激物的作用。眼只能接受光的刺激,耳只能接受声波的作用。而且这些能产生作用的特定刺激物,也只限于一定的范围。对人来说,光波的有效范围为760—400毫微米,可听声波为16—20,000赫(秒周)。

    刺激物除了在性质上必须适合于感受器以外,还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经过一定的持续作用的时间,才可能对感受器施加足够的能量,引起它的变化,发生反射。有机体反射活动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跟刺激作用的强度有关。

    感受器中接受刺激作用的机构,是它的对于刺激物有高度敏感性的感觉细胞。刺激物就以机械的、化学的或其它的物质运动形式对这些细胞发生作用。某些刺激物是直接作用

 53

    ·84·普通心理学

    于感觉细胞的,如空气中的化学物质直接接触鼻腔内嗅感觉区的嗅觉纤毛,引起嗅觉。另一些刺激则需要通过感受器某些装置的媒介才能达到感觉细胞。如光波首先通过眼球的折光系统,才能达到网膜的圆锥细胞和圆柱细胞,引起视觉。

    当刺激物作用于感觉细胞的时候,在感觉细胞内部立即产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也就是发生了运动形式的转化。

    这种由刺激引起的感觉细胞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刺激过程的第一个阶段。

    例如,天色光线照射于眼的网膜,圆柱细胞外段所含的视紫红质便发生分解,成为全反-视黄醛和视蛋白。光刺激停止作用以后,分解物质又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过程而合成视紫红质,使圆柱细胞能够继续接受光的刺激作用。这是刺激引起感受器产生化学变化的例子。听感受器中的耳蜗,具有微音器的效应。当它接受声波刺激的时候,就产生跟声波的频率和波形相一致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如果经过电学仪器的放大,可以引入扩音器中,复现出跟刺激物相似的声音。这是感受器在刺激物的作用下产生物理变化的例子。

    刺激过程的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感受器的变化和刺激作用特点的高度的一致性。但是感受器的变化和刺激作用间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刺激作用的延续,在一定时期内感受器本身可能发生某种变化,这种关系也就会有所改变。

    无色光线开始作用于网膜,就使圆柱细胞中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开始分解为全反-视黄醛和视蛋白,视紫红质相对

 54

    普通心理学·94·

    减少,感受器内的光化学变化就相应地降低,导致网膜对光感受性的相应降低。这种事实是视觉适应现象的物质根据之一。这是感受器变化跟刺激特点间的关系发生改变的例子。

    感觉细胞中所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又激动分析器的外周神经末梢,产生神经冲动。这是刺激过程的第二阶段。这时,物质的运动又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即转化为神经活动。在感受器受到刺激的时候,可以在它的传入神经上记录电位变化。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到中枢神经系统,才使有机体反射活动的中间环节和终未环节得以实现。

    感觉细胞变化所引起的感觉神经的变化,是跟感觉细胞的变化相应的。但两者是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

    声波刺激引起的耳蜗电位变化,潜伏期极短(小于0.1毫秒)

    ,没有不应期,也没有后电位,而且不受有机体的机能状态的影响。这是一种物理现象。而由听感觉细胞变化所引起的听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则不同,它的潜伏期较长(0.7毫秒左右)

    ,有不应期和后电位,受有机体的机能状态的影响。这是神经的动作电位,是一种生物电变化。

    在网膜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