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 >

第16章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第16章

小说: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会权归实也是方便,这是我们应当要留意到的。这个底下接著就讲到五千退席,在经文偈颂里面将退席的缘故也说得很清楚,当时说真实法都有这么多人退席。我们现在佛法可以说是一年比一年的衰,我们今天的现象是如此,一年比一年衰。各个地方讲经的场合,这些道场听众,你们诸位要细细留意一下,也会发现一年比一年的人数要少。老的同修们,这个佛教徒们逐渐的凋零,有些往生了,有些年岁太大了行动不便不能来听经。有些看到佛门里面的衰败,僧团里面彼此斗诤愈来愈坚固,所以退失道心的人太多。这桩情形往后去,在我想像只有增加的趋势,不会减少。无怪乎世尊当时说真实法都有这么多退席的,这些事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启示,那就是说我们绝不能因为在道场里面,看到退席的人太多了,或者佛门的衰败,我们自己退了心,那就错了。所以我们要认识一乘了义,是正法当中的正法,那些退席的人,佛在此地说:
  【皆是增上慢人。】
  所谓『增上慢』是自以为是,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成见的人,或者我们说他成见很深,他执著他的见解是正确的。我们决定不能跟他一般见识。在前面也曾经跟诸位说过,世尊的法运,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末法是一万年。就是照我们中国古人的算法,像虚云老和尚的算法,今年好像是三千零九年,外国人算法是二千五百多年。我们中国古老的算法,也就是你们从课诵本里头赞佛偈里面讲的,这个佛出现在我们中国周昭王甲寅年,如果从周昭王甲寅年算起,算到我们现在是三千多年。佛的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末法一万年,这个佛去我们才三千零九年;换句话说,我们在末法时期,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所以佛的法运还长远得很,以我们现在来算还有九千年的法运。九千年就这么一直衰下去吗?不会的,衰了又复兴,兴了又衰,衰了又兴,我们现在是生在什么?衰的阶段。但是诸位要晓得,盛衰是与众生的福德因缘有很大关系。对於一个修道的人来说,给诸位说没有关系,诸位要懂得这个道理,盛衰对我们修行人来讲没有关系,佛法衰的时候我们自己自修,佛法盛的时候我们弘法。所谓衰,就是弘法没有人听,没有人听我们自修,所以与我们自己没有关系。古德所谓的「进则兼善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目前是衰的现象我们就退,退做什么工作?做独善其身的工作,修养自己的品德、学问、道业。准备著在未来佛法又兴盛的时候了,就是大家都想学佛,都爱好学佛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要有能力弘法。你没有能力弘法,那岂不是辜负了这些求法的人吗?
  可是诸位总得要记住,弘法自己一定要得道。自己要不得道,拿什么东西教人?我们得要问一问,怎么样才叫得道?这个得道里面有许多层次,因为道有大小,譬如小乘有须陀洹道、有斯陀含道、有阿那含道、有阿罗汉道,小乘道。大乘道里面菩萨道,我们一般讲的从十信位到等觉,这有五十一个位次。如果要再加上像天台所讲的藏通别圆,或者贤首所讲的小始终顿圆,那就更复杂了。因为我们得的是什么道,这个要晓得得的是什么道。你们学院有没有学过《起信论》?有没有学过?还没有学过《大乘起信论》。如果学《起信论》你也就会了解,《起信论》里面讲「始觉」,始觉也就是可以讲是得道,真正是开始觉悟。始觉的初位,这在佛法里面讲只能讲人天道,还谈不到小乘,为什么?小乘最低的是须陀洹道。始觉的初位是真正的明白了三世因果,决定不造恶业,这个你得道了。得个什么道?人天道;换句话说,你来世决定不会堕三恶道。为什么?相信因果报应,自己起心动念要做什么想一想,我做这个事情会不会堕地狱?会不会堕畜生?会不会堕饿鬼?人能够有这个觉悟,这就是人天道!如果连这点都没有,这个事情就完全不觉,迷惑颠倒,起心动念还是广造众恶;换句话说,三恶道是免不了。
  三恶道如果要细讲很复杂,概略的说贪瞋痴,无论对这些五欲六尘或者是名闻利养,贪心重的时时起贪心是饿鬼道,起瞋恚心的是地狱道,愚痴心的,就是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法,正邪、是非、善恶,好人、坏人、好事、坏事都分不清楚的,这畜生道。我们看到有很多人把好人看作坏人,把坏人当作好人,把好事看作恶事,把恶事当作好事,是非颠倒这叫愚痴,愚痴的果报在畜生道。所以说能够觉悟到这点,起心动念不做恶事,所谓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叫做始觉初位,这是得的人天小道,最起码的。所以我在讲席里头时时刻刻劝勉同修们,我们学佛的人要用真心,就是要用诚敬之心待人接物,无论对什么人我们是一片真诚,没有虚妄,不欺骗自己,不欺骗众生。这点也不过是始觉初位而已,只不堕三途,能够保个人身而已。这个道是小得不能再小,在佛法里面教学最低限度都要教人明白这个道,教人觉悟这个道;换句话说,你就等於说把他从三途里头拉回来,救出来,他不堕三途。过去造作的罪业没有关系,只要他今天能够忏悔,今天能够真正的忏悔。转业,自己这一生的业报如果是转不过来,来生转就不见得可靠。好比一棵植物,它花没有开,它要会结果恐怕就没有指望了。为什么?先开了花,花开得好,我们想将来它的果一定结得好,总先开花后结果。花没有开这个果就有问题,这是我们要觉悟!现在没有花报,说将来有好的果报,这个你问我,我不相信,我不会相信。换句话说,我们自己的命运现在就要转,现在果然转了,这个开花,来生一定有好果报,我相信,没有问题。
  现世转这个果报,我们佛门里头可以说最显著,大家都知道的了凡居士。《了凡四训》,确实要认真的去读个十遍、二十遍,要认真的去学习,那是讲世间法把我们的命运改造了。我在学佛的时候,刚刚学佛,朱镜宙老居士送这个小册子给我看。朱老居士现在住在大坑那个地方叫什么?叫正觉寺,大坑正觉寺。他今年有九十二岁,老居士还在那里,听说身体也很不好,今天徐居士来告诉我。这一位是我初学佛,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看了这个小册子之后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就相信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以,对於这个世间五欲六尘的攀缘,这个心就淡了,为什么?想了一想,这一生命里头都注定的,命里头既然定,该是你的,不攀缘到时候也来;不是你的,怎么个攀缘法,到时候也不会来,那又何苦?正是俗话所谓说「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这命里注定的!所以攀缘的心就减少,一心一意就学道。在以往有很多人都给我算命,说我这个命短命,没有福报,我也相信;说我这个命过不了四十五岁,我想想有道理,很相信,过不了四十五岁。所以学佛就把时间表定在四十五岁,四十五岁一定要完成,为什么?四十五岁以后就不在这个世间了,所以修学也就比较上认真。
  这个事情是确实的,四十五岁的那一年,我在大觉寺讲《楞严经》,大觉寺结夏安居讲《楞严经》。讲经的时候害了一场病,害了一个多月,我也不找医生、也不要吃药。因为想想时间到了,一心一意就念阿弥陀佛准备往生了,一心一意准备往生。结果一个多月以后就好了,好了就算了!生活环境也是最近五、六年才安定,才逐渐的好转。所以寿命的延长,有这么一点点福报,这是现世转的,这是花报,现在世转的。还有些同修在家居士对我这个话还不太相信,他要去证实,他拿我的八字拿到算命先生去算命,拿我的八字去算。那个算命先生大概还不错,看了一看这个八字很怀疑,他说「这个人好像不在了是不是?」他们这就相信了。结果人家说他出家了,那个算命的说,「出家要另外算,出家人不能够照一般算法,出家人另当别论,不能跟一般人算法。」所以说命运,如果我们在修道这一生,现在生中不能转变,说来生就不可靠。现在这一生转变,花报,我们自己晓得开花了,后面一定有结果,一定有果报。
  所以诸位修学,要记住世尊的四依法,世尊入灭的时候交代这些弟子们,「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你要能守住这个四句话,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与佛在世没有两样。所以我们天天诵经,诵经是什么?就是听释迦牟尼佛的教诫,佛在讲经,我们在听经,我们诵经就等於听经一样,听释迦牟尼佛直接给我们讲。这个意思懂就懂,不懂也不必追究,不懂没有关系,古人所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为什么?熟透了就开悟!开悟了那才是真正解得如来真实义,才真正理解了。我们今天听别人讲,看古人的注解,那都是参考而已,不是直接的。好像我们跟外国人讲话一样,是经过翻译传过来的,不是直接的,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我们今天展开佛经是间接的,看古人的注解,听人的讲演,讲演都是翻译。直接的是什么?展开了经卷自己有悟处,直接的有悟处,天天看天天有悟处,其味无穷。而且读经,当然你们现在在学院,这个四年可以说在目前来讲是奠定基础,也可以说著重在佛学的常识,常识的修养。真正讲修学,那是毕业以后的事情,毕业以后我期望诸位,佛讲方便法,今天我们讲方便法,不但世尊一代时教是方便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不是方便法。
  我们今天非常遗憾的,是佛门不能够振兴,也就是佛门里头没有一个代表佛法的道场。换句话说,没有一个权威的道场,哪个道场人家到那里看看都不尊敬。像我们中国隋唐那个时候,我们中国许多的道场都是世界权威道场,印度的权威道场那烂陀寺,只有一个。我们中国有十大道场,它的声望、地位与那烂陀寺都是相等的,也许还能超过它。你想想看,华严宗的五台山,那个时候是国际权威道场,全世界想学《华严经》的都到那个地方去学。浙江的天台国清寺是《法华经》的天台道场,那也是世界一流权威道场,要是想学《法华》的,就到浙江天台去学。终南山的律宗道场,慈恩寺的唯识道场,真正是了不起!那个时候的学风、道风,真是世间第一,帝王大臣各个都尊崇。我们今天看看,我们台湾,或者你看看海内外的寺庙,哪一个道场它能够代表一宗一派东西?我们佛教衰就衰在这个地方。你们同学如果是要有心,要发了大心将来续佛慧命,你们要记住,自己一定要学一门。譬如说清凉大师,清凉大师并不是说除了《华严经》之外,别的他都不懂,那就错了,他样样都通。虽然样样都通他只标榜一门,只标榜一个《华严》,一生只讲一部《华严经》不讲其他的,其他的经让别人去讲去。他只讲这一门就变成了这一门的权威,就是这一部经的代表。不是他不懂《法华》,也不是说智者大师只懂得《法华经》,不懂《华严》,不是的,样样都通。你看这些大师样样都通,他只弘扬一门,他这个庙里头就等於说一个专科大学一样,他只有一门功课,你要到这个地方学只学这一门,一门深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