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 >

第36章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第36章

小说: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譬如说在太阳底下我们点得再亮的电灯,我们晚上看到几千支光,非常明亮;可是在大白天太阳底下,那个灯好像没有光一样的。迦叶尊者这个身光,比太阳的光还要殊胜,他站在那个地方放光,日月灯光都不能显现出来,所以称之为「饮光」。这个果报就是过去生中以真金装扮佛的身相,得这样殊胜的果报。今天造像固然是有功德,但是没有这么殊胜,为什么没有殊胜?就是刚才所说,因为一般人对於佛教的教义不明了,对佛菩萨形像的态度不如法,所以他的功德果报那就要大大的打折扣。虽然大大的打折扣,还是有好处,果报决定不会像迦叶尊者这样,像这个样要这一个地区的人都懂得佛法。由此可知,殊胜功德的根本是在众生了解佛法,正信佛法,造像功德才殊胜。
  如果他不能够正确的理解,不通达教义,不晓得如法修行。一天到晚在佛面前烧香拜拜,求佛菩萨保佑他升官发财,保佑他平安,这是迷信,真能保佑吗?未必。如果要是真能保佑的话,这庙可灵!有的人佛菩萨保佑他升官、发财,有的人没有,实际上那不是佛菩萨保佑,命里头该有的,到那个时候他发财,他去拜佛刚好碰上,以为佛菩萨很灵,实际上不是的。佛菩萨保佑我们升官发财,有没有这个事情?有,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但是绝不是现在这个世间的求法,不是的。佛法的求法要明理,如理如法的求,有求必应;不如理、不如法的求,求到了,那是你命里头原来有的,就是刚刚好碰上,不是真的。所以如理如法的求一定能够求得,感应道交。我们真正明理,在佛法里面求,我给诸位说,我从学佛以来,我这个求愿也很多,但是都能满愿,真正是有求必应。所以我觉得佛菩萨很灵,确实感应道交。
  大概在十几年前,我刚刚到台北没多久,我在台北法华寺讲《地藏经》,我在法华寺里头讲过三部经。讲《地藏经》的时候就有个出家人,也是个老参,他自己住个茅蓬。他听了经之后他就给我说,「法师,佛经里讲的有求必应靠不住!」我说怎么靠不住?他说「我天天拜地藏菩萨求一个电冰箱,求了三年都没有求来,不灵。」求电冰箱能不能求到?能求到;如果为了自己生活过得舒服一点,未必能求到。如果你说寺院里人众太多,这剩下来东西有时候会败坏,那也可惜了,对不起施主。如果能够有冷藏能保持食物新鲜,到明天还可以能供养大众,叫大众不会生病,维护大众的健康,你这样去求会求到。他的小茅蓬我问他你几个人住?一个人住。那不必了,那一个人住你想求什么?
  所以说确实是如理如法的求,有求必应;不如理、不如法,贪心求,求不到还瞋恚。台北还有个法师,而且这个法师还是九华山出家的,我听说。他供养地藏菩萨,好像听说有一次出去赶经忏,他这个小庙被小偷偷了,被小偷进去偷了,偷了他的财物。他回来之后,看到门是开的,钱财失掉了非常生气,把地藏菩萨打了一顿,他说我天天供养你,你都不会看家,让小偷进来了。愚痴!所以学佛是不明理、不如法,那是谈不上成就。你们要问学佛从哪里下手?从明理下手。好比说你走路,走路从哪里下手?走路从认识路下手,要不认识你往哪里走?所以从认识路下手。你找一个过来人,曾经走过这个路的人,你去请教他,他给你讲解,他给你画成地图,告诉你怎么走法,你要从这里下手。学佛也是如此!
  迦叶尊者成了佛,这是佛给他授记,他的佛的德号叫「光明」,国名叫「光德」,劫名叫「大庄严」,这些全是与他因地里头修的因有密切关系。在此地每个名号都有一个偈单独解释,诸位自己一看就明了。下面有几句话非常要紧,也正是我们自己现前的毛病,必须要依照圣教来改正的。在这第七页,这一面的下半段第二行,最后三个字看起:
  【意灭。则贪瞋之垢不起。秽恶自无。识空。则分别之念不生。高下何有。】
  这几句话大家用红笔把它画起来,记住,修行从哪里行起?就是一个『意灭,识空』。但是这个也有问题,怕的是自己不能够善於会意,会错了意思,那你就变成无想定,那就坏了。你看看此地「意灭,识空」,跟无想定很相似,无想定是不是这个情形?不是。无想定是外道,修成了以后,果报在四禅天的无想天,无想天的寿命终了的时候决定堕落,这点不可不知!所以你说是不懂,不能够通达佛法,道听涂说,一知半解,或者所谓是依文解义叫三世佛怨,那诸佛都喊冤枉,佛不是这个意思,你是把佛的意思错解了。意灭是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这叫意灭,意灭了变成智。那个修无想定的人怎么样?他灭了,灭了没有智,这是完全不一样的。菩萨灭心意识转成为四智,外道灭心意识是一片阴暗,是黑暗的,不是光明的,那怎么会一样?由此可知,意灭,『贪瞋之垢不起』,起的是什么?起的是戒定慧!外道意灭了贪瞋痴不起,戒定慧也没有,这就是外道。所以说『秽恶自无』,「秽恶」是讲果报,「贪瞋之垢」是讲业因,业因没有,果报当然没有,就是恶因恶果都没有了。识空,这个地方的识著重在第六意识,前面那个识是著重在第七识,一看就明白,为什么?第七识是染污的,染净依,第六识是分别依,所以你一看就明了。这就是转识成智,不同於无想定,也不同於小乘的灭尽定。
  所以我们读经,这些地方千万要留意,决定不能够大意,一个错误的误解,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在学佛学成了外道,学成了魔,这是冤枉!佛菩萨、祖师绝不害人,人家说在前面,如果你自己看不清楚,那是怪你自己,你看句子写得这么清楚,第六意识、第七识多明白!第六意识识空,『分别之念不生』,这是转妙观察,妙观察是一切明了,在里面不起分别,这是妙观察,所以称妙!没有分别就妙,没有分别又清楚这个妙。再给诸位说,这四智是自受用,佛菩萨有没有八识?有,有八识。如果要没有八识的话,好比打个比方,我成了佛菩萨,我没有分别,你们问我这什么?不晓得,不知道。这什么?也不晓得那行吗?我不分别一样的不行吗?这个不行,这个佛菩萨不变成白痴了吗?不是。佛菩萨自己不分别,自己用四智,众生要来问他的时候他用八识,他这八识是对人不对自己的,这个妙!我们凡夫的八识对自己,不对别人的,这个麻烦大。所以诸位要晓得,如果诸佛菩萨要没有八识,他怎么能到人间来示现!诸佛成了佛,为什么要大慈大悲留惑润生?你们想想看,不断就是生相无明不断,如果断了之后那觉后空空无大千,不度众生了。他要到这个世间来跟众生在一起,必须要留著众生的那个惑。他有没有能力断?能断,有能力,有能力而不断,这就大慈大悲。他要断掉他就不来了。
  好比你们学生,同学,你们在学院毕业,已经毕业了,但是你对於后学,后面的学弟们,你很慈悲希望照顾他,怎么办?我留级。我能毕业,我考试的时候我能够考得及格,能够拿满分,我考个四十分把题目交卷了,故意留级。留下来干什么?我为了帮助我们同学,这是真正慈悲。诸佛菩萨已经成佛了,所以叫倒驾慈航,留惑润生,润是滋润,生是六道的生源,他不断。我们称佛菩萨大慈大悲,特别著重在这点,他能断他不断,为什么不断?为了我们,为了来帮助我们。我们学佛也得要这个学法,虽然我们还没到这个程度,但是现在晓得一分就学一分,晓得两分就学两分。就是自己的心要清净,一切境界里要不分别,样样明了而不分别,不分别就没有烦恼,分别就有烦恼。别人来问我们的时候,随顺众生分别,你说这个叫什么,你们叫它做麦克风,我也跟你说麦克风,那你就懂!实际上菩萨这心里头是不是有那个名字?没有,什么名字都没有。名可名,非常名,没有名字,也没有形相,所以菩萨永远住在一真法界。你看看六祖大师教诫学人,要想成佛要修两种三昧,哪两种三昧?「一相三昧,一行三昧」。成佛必须要懂得一相三昧跟一行三昧,一相、一行是自己修的,不能代人。代别人那是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自己一定是一相。实际上这一相、一行就是净土里面的一心不乱,就是《华严》讲的一真法界,我们《法华经》里面讲的一乘实相,就是这个意思,一样的意思,自受用。他受用,要恒顺众生的程度,这样子渐渐的来教学。分别之念不生,高下就没有,你看心净都平等,傲慢的习气就断尽。
  【染污之意既灭。圆明了知不因心念。宜其地如琉璃也。】
  修因必定感果报,因胜果地一定殊胜。所以说是:
  【如此因心果觉。皆不出乎自己。岂有外佛可成哉。】
  这两句话要记住,修因证果统统在自己。好,我们下课。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二十一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21
  迦叶一段介绍过去之后,下面这是目犍连尊者,这个示现的。目连尊者在此地听了之后就半信半疑,他这个意思想,迦叶尊者跟我程度差不多,都是差不多的人,他都蒙佛授记,那我还没蒙佛授记。佛授记是平等的,这是诸位在经里面看,都能够看到的,不但是佛为弟子们授记,而且是为所有大众在《法华经》里面,普遍的授记。这段文字底下一节,要说到须菩提尊者,须菩提尊者我们晓得,在世尊会下他是代表解空第一。我们读《金刚经》,《金刚经》的当机者,就是他。这里面有两句话,我们要把它记住:
  【悟入真空。不废幻有。】
  也就是我前一个钟点跟大家讲的意思,自己住在一真是真空。一就是真,真就是空,心境俱空,这是一真法界自受用,或者我们讲一心不乱,都是这样的境界。但是一切众生并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众生没达到这个境界,我们不能够把众生舍弃掉了。所以刚才讲的,自己是住在四智菩提,度众生还是要用八识,就是此地讲的『不废幻有』。底下几句都好懂,有一句说:
  【解空故无诤。】
  这也是我们在《金刚经》里面看到的,释迦牟尼佛称他是得「无诤三昧者」。
  【无诤故心无高下。】
  这是我们学佛人,特别是初学现在就要做到。我在这么多年讲经教学当中,时时刻刻都勉励人,我们要从「於人无争,於世无求」去做起。如果我们还有个争执不下的心,就不叫学道,那就世间人。你看今天,现在正在宣传期间叫竞选,竞选就是争,我们中国从前叫让贤,不争。这个竞选,你要晓得是从外国进口的,不是我们中国的,中国本来没有,中国本来的是让贤,是退让,从不争,这是很要紧的。中国给诸位说,自古以来就有选举,但是选举不是这样的竞选,选举是谁来选?地方官吏来选。你看我们中国古书里头所说「进贤受上赏」,国家最高的赏赐赏给谁?赏给替国家推荐贤人的这个人。他自己不一定是贤人,他能够推荐贤人,国家最高的荣誉赏给他,就鼓励向政府、向国家推荐贤良。选举是什么人的事情?地方官的事情,列为地方官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