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 >

第85章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第85章

小说: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说,你这两种障碍、两种执著永远不能够突破。你的真如本性虽然具足与诸佛一样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如果你能够把两种执著舍弃掉了,这就是『悟自心』!自心就是真如本性,「悟自心」就是明心见性。这一明心见性你才恍然大悟,『佛元不对佛说』,「佛」是什么?此地是能说法的佛,十方诸佛。底下「不对佛说」那个佛是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佛对我们说过什么?什么也没说过,一切是本有的,一切是现成的,去掉了执著就证得。可是你要想去执著去不掉,你学常不轻菩萨,你才能够去掉。
  我这一次在南部讲经,昨天我回来的时候,吃完早饭有个法师来问我,就是他们弥陀院的法师,他说有人说,大概也有个老师,上课的时候给他们讲。这外道是旁门左道,他的老师讲旁门也是门,左道也是道,他说佛法里面讲无量法门誓愿学,那旁门左道我们当然也应该要学。这个听的人就发生疑惑来问我,他说他听了这个话的时候很迷惑。我说他讲得没错,旁门确实是门,左道也是道,怎么不能学?不但要学,应当学。你看看《华严经》五十三参杀盗淫妄也是道,要不要学?当然要学。但是问题在哪里?不是现在学,你现在迷惑颠倒,你要是一学你就入三恶道。那也是道,三恶道也是道,地狱也是道,饿鬼也是道,畜生也是道,你这一学就入他那一道去了。菩萨要学是什么?学了要度那一道的众生,他不学地狱道,怎么能到地狱里度众生?不学旁门左道,如何去接引旁门左道的众生?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什么时候学?我们念佛证得理一心以后才学,不是现在学。
  什么学问都要学,就跟学校念书一样,可是他的程度才在幼稚园,你跟他讲大学研究所的学问都要学,他行吗?如果要行的话,国家何必去办小学、办中学、办大学?花那么多钱,费那么多精神力气,用不著!小孩一上学就念博士班,念了几个月博士学位就拿到了,这多轻松?办不到!所以旁门左道要学,那是大学研究所的课程,不是学佛人当前的课程,这要晓得。这样说起来,真正得道的这些高僧他应该可以学了,他为什么不学?他是学,但是他不敢示现的学,他要公开示现的学,那就把佛法破坏了。那初学的人看某某大法师都学外道,那外道一定不错,我们大家都跟他学外道,这就把初学的人会害死了、害惨了。所以说是功夫到了的人他只有什么?只有在某一种机缘之下他来学。所以佛法常说,佛法是因缘法,《法华经》就是讲的因缘。不明了因缘,不能够随顺因缘那就不契机,佛法讲求的「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所以经典称之为契经,这里头讲求的是善巧方便,我们一定要懂得这个意思,才晓得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的一番苦心。「常不轻品」我们就讲到此地。
  再看底下经文「如来神力品」:
  【千世界微尘等菩萨。】
  这是经里面所说的,『千』就是大千世界,而且这个「千」还不是指一个大千世界,无量无边大千世界微尘数的菩萨。这是说谁?
  【即法界众生。】
  这个话说得不过分,《华严》、《圆觉》里面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地方讲他是菩萨,那怎么会过分!老实说我们学佛可以讲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自己的业障。我自己看一切人都是凡夫、都是众生,都在那里造无量无边的罪业,看这个顺眼,看那个不顺眼,这是我们决定不能成就。所以我讲这个大经,特别举出常不轻菩萨,这章讲得特别详细,《华严经》里面,特别著重在《四十华严》善财童子。如果我们真正学常不轻、学善财童子,我们这一生当中必定成佛,没有二话说的,一定成佛。为什么?晓得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晓得一切众生各个都是菩萨。凡夫是谁?我自己一个。我看这个不顺眼,我是凡夫,我造罪业,为什么?我看佛不顺眼,看菩萨不顺眼,我不是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你自己想成佛,你怎么能成得了佛?自己对於一切因果、事理不通达,迷惑颠倒,大乘经论里头,都是给我们讲这些道理,我们看了、读了、听了就是入不进去。为什么入不进去?就是轻慢一切诸佛菩萨,道理就在此地。不知道一切众生都是诸佛菩萨,不晓得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真妄不能辨别。圆成实性是真的,依他起也是真的,虚妄的是遍计执,可是我们把圆成实、依他起都忘掉,一天到晚所起心动念都是遍计执,连学佛、诵经也用遍计执,你说有什么办法?这是我们造作了无量无边的罪业。
  【因闻不轻所告汝等皆当作佛。十界同悟一心。】
  这些人听到常不轻菩萨开示之后各个开悟,『一心』是什么?就是理一心不乱,我们念佛法门就是理一心不乱。所以念佛法门是直截了当修一心、证一心,证得了一心,你就是佛菩萨,而且是圆教的佛菩萨。跟《华严经》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完全是一样的境界、一样的地位。别人一听觉悟了,我们听了为什么不悟?我再给诸位说,你要是悟了你就没有生死,像李老师一样自在;不悟就有生死、就有轮回,就天天造作罪业。悟了以后,悟了以后没有生死、没有轮回,从此以后不造罪业,为什么?因为身语意三业与一心相应。一心里头没有言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像释迦牟尼佛说经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话,没有说一个字,说而无说。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一切的造作与一心相应,一心里面没有造作,所以作而无作。这理很深很深,前面都跟诸位说过,为什么连这个意思是一丝毫都体会不到?所以闻法、读经最忌讳的,就是依文解义、随语分别,这是最大的忌讳,这是没有办法入门的原因。底下说:
  【故从无明心地涌出。】
  『涌出』什么?开悟了,本来是『无明』,从「无明」里头涌现出来,现在放了光明。开悟了以后怎么样?还有许多人依旧被无明盖覆住,所以同情他、怜悯他,发愿弘经。这个发愿是从本愿里面发生的,无始劫来就发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这是从本愿而起的愿。持经特别著重在弘扬,唯有弘扬才能够利益众生;唯有自己受持,才可以与一切众生和光同流,入尘不染。不像凡夫,凡夫受不了,一入这个境界心就染;菩萨入那个境界心不染,不染就叫持经。譬如讲旁门左道,他入旁门左道,他自己绝不会变成旁门左道,他在那里面一切明了,如如不动,这就是入尘不染。我们一般凡夫一入那里,他就学得又染著了,菩萨是不染著,所以不染著则能入,染著则不能入。这个经文我们不能够按照这个一句一句讲,我们因为时间不多。底下讲这个分身就是一切的经教,像佛法流传在中国,中文翻译的经典有三千多部,这个三千多部经就是如来的法身。此地讲:
  【乃如来言说法身也。】
  这里头有几句说明:
  【末世众生。德薄垢重。邪见横生。正法便泯。故言灭度。】
  佛灭度了,佛实际上哪有什么灭不灭?众生没有德,德太薄了,福德太薄,没有福、没有德,这个没有福、没有德的人所表现的,就是贡高我慢。所以你看《礼记》里面,儒家的教学特别提出来「傲不可长」,贡高我慢不能再增长,不能再增加。《易经》六十四卦,特别赞叹谦卦,谦是谦虚,六爻皆吉,这是修德求福的根本。我们如果有贡高我慢在,瞧不起别人,那就是我们『德薄垢重,邪见横生』,「邪见」是刚才讲的我见。我慢、我见、我爱你有了这些东西,诸佛正法现前,你还是住在灭法的时代。菩萨对於这种情况非常的了解,非常明白,所以他懂得自心《妙法莲华 经》。人人本具,各个不无,一切众生哪个不具足!所以这些持经的菩萨,他们帮助我开发自己自心的妙法,而后这才叫转《法华》。如果我们连这点都做不到,你虽然每天读诵《法华经》,你是为《法华》所转。《法华经》是什么东西?白纸黑字是色尘,我们在这里讲演是声尘;换句话说,你还是被六尘所转,你是博地凡夫,这是生死边上的事情。如果你一闻经、一读经就开悟,你所悟的就是自心《法华》,这时候你讲《法华经》,你念《法华经》,你读《法华经》,是自心转《妙法莲华 经》,这是心转《法华》,而不是被《法华》所转。这个意思我们在《六祖坛经.机缘章》,法达禅师那一段曾经给诸位细说过。
  【千世界菩萨发愿弘经。】
  这一句我们尤其要注意到,但是必须要明了,你要是没有开悟自心《法华》你没有办法弘经,纵然有愿也不行。为什么?你说的经是道听涂说,是记问之学,你自己没悟。悟了之后,经是自己的,虽然拿著释迦牟尼佛这个底本,讲的可是自心里面流露出来的《妙法莲华 》。同时又拿释迦牟尼佛《妙法莲华 经》跟自己做印证,自己的心跟《法华经》的心是一个心;自己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言语,跟释迦牟尼佛的言语没有两样,这才是真正『发愿弘经』。这底下一段诸位自己去看,要紧的也就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在这品经里头所显示的,是诸菩萨们的弘愿无有穷尽。
  【如是竖穷横遍。不出一心。】
  这个几句希望大家要好好的把它记住,为什么?你要能够记住这两句话,对於大乘佛法的修学,你才能够真正的把握得到,修行的总纲领找到。总纲领是什么?『不出一心』。不管你修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如果你都是在一心的修,都是以一心为终极的目标,那你就都对了,无论哪个法门都对,这叫成佛之道。假如你修行那个法门是二心、三心,那就大错特错。一心怎么个修法?我念佛求一心不乱,看到别人参禅,不行,你那不是修一心。不是别人错,自己错了,为什么?自己是认为什么?念佛是一心,参禅不是一心,那你就二心。我这个法门殊胜,你那个法门不如我,你就三心二意了。自己贡高我慢瞧不起别人,所以这就是障碍!我们常讲业障、业障,这就是业障。六根接触六尘的环境,不能一心用事,不能平等用事,会起这些念头,这就是你自己之所以不能成就、不能入门的因素在此地。你要晓得《金刚经》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就一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就入了一心。
  在一切境界里头不起分别了,晓得一切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心一了;一有高下这个念头就不平等,就不是一心了。所以一心是平等心,一心是清净心,一心是慈悲心。我们仔细去反省、检点,我们几时有过一心?从来没有过,一天到晚在境界里头起心动念。自己造作这些罪业、这些过失,自己还很得意,还是认为样样都是自己对,都是别人不对,他不晓得这是自己的过失,别人的境界没有对不对。这点我常常提醒诸位,去念念蕅益大师对昙生方丈的开示,蕅益大师说过「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的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换句话说,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没有好丑。平等的,没有真妄、没有邪正、没有是非,邪正、是非、好丑从哪里来的?自己妄心里头变现出来的。你要读过唯识你就晓得,是二十六个烦恼心所起现行,二十六个烦恼心是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