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 >

第9章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第9章

小说: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慧。戒学是初学人的共同科目,纯粹是手段,定学是枢纽,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修定,都是修的定。所以这个定才叫无量三昧,就是无量不同的方法,目标都是得定,都是修定。定以后这才开智慧,先得到的是根本智,起作用的就是后得智。所以从后得智上讲无量智慧,从根本智上讲就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慧,有知是后得智,就是无知起作用,无知起作用是无量的智慧。这个地方特别讲「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意思就是说明,照彻众生最初的一念妄动;换句话说,就是破根本无明的意思,破根本无明。这个地方的注解,也说得很明白。
  【表一切凡夫妄想心中。具有此法也。始於四众发心。中历菩萨修道。终至诸佛成正觉。转法轮。般涅盘。起塔供养。事须历劫。非一时一日能办。具现光中。同一刹那。】
  它的旨趣就是显示:
  【三世性空。】
  念劫圆融,这个境界完全是一真法界,一乘实相里面真实的境界。时分、方分,就是我们今天讲时间与空间,是一不是二。今天这些学科学的人,讲什么三度空间、四度空间,都没有说出时空的真实相。
  【十方不隔。何必舍秽趣净。三世性空。何必怖死忻生。】
  但是没有悟的人他有,他确实是这个现象,悟了的人没有,没有何必还要求生净土?就是我们现在想求生净土没悟,带业往生,这没话说的,这在理上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是正确。明心见性,像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已经入这个境界,已经入了一乘实相境界,何必还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想想,那是什么道理?诸位要晓得,表演给我们看的。我们看看,这些明心见性的菩萨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我们还有什么话讲?没话好说了。文殊、普贤这都是古佛乘愿再来,他们还要发愿求生西方,西方世界若不殊胜,为什么文殊、普贤还要发愿往生?可见得这一个表演,他的用意劝我们要发愿求生净土,就是这个意思。理上真通达明白了,不必贪生怕死,为什么?原本就没有生死,贪生怕死是迷惑颠倒。所以这个地方放光的密意就含了许多,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底下这再解释经中两句话:
  【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
  这两句前面略略给诸位提过,这是说明:
  【言辞光相。两皆禁止。岂非佛之正意不在放光言说耶。】
  正就是密意!
  【当知不放光不说法。直下无你用心处。】
  所以又必须要藉放光、说法来诱导你,来给诸位做个增上缘,它是手段不是目的,它是一块指路牌,它不是道路。我们循著这个指路牌,我们就有个路可走,就可以达到佛所期望我们达到的目标。所以这种言说是无言说之言说,说即无说,无说即说,要晓得这个意思。你们念过《金刚经》,你看佛在《金刚经》上,把他所说的一切法全都否定掉了,你们哪个要说佛说法叫谤佛。佛说法四十九年怎么没有说法?这就告诉你,佛所说的一切法你要善於采用。怎么叫善於?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来运用佛的言说,这就是高明。你要执著佛的言说相,执著文字相,在言说、文字里面去打妄想,大错特错了。所以佛四十九年有没有说法?一句话没说,一句话没有说说了四十九年。我们听佛法的人怎么样听?一天到晚听听到最后,听到怎么样?一句也没听到,这高明,一句都没听到开悟!如果统统都听进去了,那就增长邪见了,一大堆的邪见,你们诸位用心要在这个地方用心。天天在这里上课打瞌睡,你要问我,老师,我什么也没听到行吗?那又错误了,要提起精神来听听的什么?意思得到了,言语不要,丢掉了这叫闻法。你们这个上面,这是《华严经》的?「一心入於语义中」,语不要,义得到了。到一心,你们在此地我看不一心,为什么?还要搞搞这个、看看那个,心有多用。
  我再给你们同学们说,这个录音机害死人,你们如果要想修行证果,这东西要去掉,不要这东西,哪个喜欢赶快布施送给人,有这个东西就麻烦,为什么?听东西不能专心。「不要紧,没有关系,听不清楚我回去还可以再听一遍。」心不专了!我到你们这个地方来是做客的,对你们都很客气,如果你们是我的学生,带这个东西来上课的一律开除,我不要你。我过去上学的时候,就在台中李老师的会下,他老人家不但是不准用录音,连笔记都不准写,他教我就是这样。全部精神集中在闻法,集中在开悟,有悟处;你写笔记,分心了。同时写的那个没用处,为什么?这个悟处是天天在进步,今天写的这个东西,过几天悟得又深就没用处,何必白费这个时间?心定下来一心。写笔记不能一心,又要写、又要听、又怕漏掉,这怎么行?这不够用心。所以一心就是一心,把什么念头、妄念都放下,一心入於语义中。
  预备的功夫,听经之前要做预备功夫,经文看一看,刚才给诸位说过的,名相术语要查查,古人注解也可以浏览一、二种,听的时候把一切万缘放下专心来听。不读古人的注解来听经这是最好,心更容易专;看了一些注解来听经,又有麻烦。怕你起分别心,「他讲的跟注解讲的不一样。」又糟糕了,又起了分别,又打闲岔,你这个心就不能达到一。一心才能言下大悟,不能大悟,有小悟,比不悟要强多了;现在不但不悟,还要打妄想,这怎么办?这就麻烦大。这个录音是什么意思?是没有机会到讲堂来听经,带给他们做个方便是这个意思,是帮助他们的。但是听录音跟现场来听经,给诸位说大概总要打很大的折扣,为什么?讲台讲演一切动作都在说法,你在这里只听到经,看不到动作、看不到表情。所以十分从录音里面听,大概只能听到三成、四成;如果从电视录影里面来听,只能到五成、六成,都不及现场。最殊胜的是现场,如果在现场里面,我们打闲岔,不能够一心来闻法,这是自己把机缘丧失掉。没有录音,没有笔记,心专了,为什么?他没有依靠,必须要专心,没有依靠。没有依靠这个小孩容易独立,他能够成人,顶天立地,无依无靠,修道的人讲无依道人。你们都是有依靠的,有依靠的什么时候你们才能长大、你们才能够独立?所以要从小培养独立的精神,没有依赖,没有依赖才专心,这就是帮助我们一个入处。底下说就:
  【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忘。复是何物。这里会去。始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这句话也是有来历的,我们天台智者大师就是到这个境界,他老人家读《法华经》,读著读著入定,亲见灵山法会,佛还在那里讲《法华经》。智者大师去世尊涅盘一千多年,这就证明了经文前面讲的「一时」,到你心境俱忘的时候,佛还在那里讲《法华经》。不但在灵山讲《法华经》,也在舍卫国讲《弥陀经》,会会都未散,会会都同时。你看无量义现前,一时顿现,同一个时候统统都现前,这叫一时。所以只要我们的心,一心就是一时,你看心就是专一的时候,这一真法界依正庄严都现前。底下这个一段大家自己去看,这个地方完全说的是真实话,是如来自己在果地上的境界,纯真无妄。下面要说明的弥勒菩萨叙说:
  【弥勒叙一光之中所见众多。不可尽举。】
  这个地方略说,这是分作四段,就在这一页的倒数第三行下面:
  【初叙其所见瑞相。次叙其光照列土。三叙其六道受报。四叙其四圣受益。】
  这是把这四段的意思点出来,但是在总叙里面,这里头有凡、有圣。
  【双列凡圣。开释中。】
  在开释里面:
  【但说菩萨修行相貌。不言六道者。以其非进修之要。故不备释。】
  把凡夫就略掉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在此地著重的是进修,所以专说『菩萨』;凡夫不是『进修之要』,所以就不谈了。这段文并不难懂,同学们细心的去看,但是看大意必须要读经文,然后才晓得大意所说的是经文哪个段落,它的义趣、宗旨之所在,我们才能够了解。
  大家请翻开第四页,第四页一开端解释「劫」,劫是佛法里面时间的单位,我们常讲的阿僧只劫。前面跟诸位谈过「念劫圆融」,由此可知,时间不是个定法,不是一定的定法。实在讲是在一念的迷悟,迷了才有时间,悟了就没有,迷的时候有障碍,悟的时候就圆融,就没有障碍。现在我们讲这个时间的概念,比古人要容易体会得多,所以我们想到古人讲经,体会这个经义实在是不容易。现在科学发达,我们对这个地面上,或者对於太空上,我们晓得了很多的事情,这是古人都没办法知道的。譬如在地球上的两极,在南北极,南北极的一昼夜,就是我们现在的一年,它六个月的白天,六个月的晚上。我们在这个地方过了一年,在南北极它就是一昼夜,没有离开我们地面,我们这一个白天、一个晚上,差距就这么大。太空人到月亮去,月亮的自转一周,跟绕地球一周时间是相等的;换句话说,在月亮里面一昼夜,就是我们一个月,月亮里面十二天就是我们人间一年。由此可知,每个星球不一样、不相同。时分之产生,就是地球对著太阳跟背著太阳运转而成的,所以这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星球转得快时间就快,转得慢它就慢了,所以没有一定。
  这个讲时间,纵然讲大的时间,讲多少劫,我们读经看到佛讲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不要害怕;也不要看到念劫圆融就欢喜,成佛这一生就可以做到,也不必欢喜。为什么?你要是著了、迷了不开悟,我们过去生中,有没有经过三大阿僧只劫?你们想想,不知道经过多少阿僧只劫,不止一个三大阿僧只劫,我们过去生中已经经过无量无边的阿僧只劫,今天还在凡夫。再给诸位说明,不要说什么方法,我们过去生中学佛,亲近佛菩萨,我们经过了多少次?可以说我们过去生中,曾经亲近诸佛菩萨也是无量无边的次数,到今天没成就。怎么晓得我们过去亲近那么多佛菩萨?就凭著你今天在佛学院里坐在这讲台底下。你要过去生中未曾亲近过无量无边的诸佛菩萨,你今天不会在这个地方,你今天听到佛法掉头就走了。你有兴趣能够听,你还欢喜坐在这里,坐个几钟点来听听,你就是有大善根,就是有来历的人。你看佛在一切大经里面所讲,我们能够接触到佛法,看到佛经、能够听讲佛法不简单,过去世有大善根、有大因缘。为什么不成就?就是跟现在一样,马马虎虎,不肯认真,听是听了不愿意深究,没法听,就算了,听了之后又不能照做,做不到。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也不肯依教奉行,修行是修行不肯认真,说你没有修行你又有,说你有修行又没有,就干的这个事情。我们无量劫中生生世世就干这些,所以一直到今天没成就。
  虽没成就,善根深厚,问题只在你一念觉悟,你这一念觉悟你这一生就成就,你这一念不觉那再等来生,就是这么回事情。所以听说三大阿僧只劫不害怕,成佛是要长时间的,不是短时间的。听到念劫圆融也不要欢喜,为什么?我们过去生中已经这种遭遇,还欢喜什么?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