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

第93章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第93章

小说: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罗党对齐的评价也越来越高。

    罗共“十大”

    前后,称齐是“贯彻党的马列主义政策的化身”

    ,是“杰出的马列主义领袖、热忱的爱国者和国际主义者”。

    齐50岁生日时,称齐是“思想家”

    、“理论家”

    ,“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到60岁诞辰时,就称齐为“伟大的革命领袖”

    、“英

 593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185

    明领袖“

    、“现代罗马尼亚的思想家和缔造者”

    、罗“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最高品德和最高理想的代表”。

    罗共11大时,大会决议中专门有一段颂扬齐的话,称齐为当代的“英雄”

    ,同时强调罗共“九大”以来的成就,贬低以前的领导。中央执委兼中央书记波贝斯库竟说,齐“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其真正的影响只有我们的后代才能理解”

    ,并把齐同历史上的封建大公相提并论。

    1979年罗共12大时则称齐是“举世尊敬的伟大领袖和政治活动家”

    ,称齐执政的年代是罗“几千年历史上成就最卓著的时代”

    ,说齐对罗做出了“决定性的”和“不可估量的”贡献。从1982年起,把齐执政以来的年代称作“齐奥塞斯库时代”。以后又进一步称齐是“民族英雄中的伟大英雄”

    、“深刻人道主义精神的共产主义者”

    、“当代世界的杰出人物和光辉战士”等。

    从齐50岁生日起,每逢五、逢十都举行规模盛大的祝寿活动。

    60岁生日以后,就年年搞庆祝活动,颂扬齐的活动形式多样,规模也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齐还把夫人及亲属安排在重要岗位上,齐的夫人从一名“化学工程师”跃为中央委中央执委、中央常设局委员、政府第一副总理等要职,并掌管人事大权,实际上成了仅次于齐的第二号人物。小儿子尼古拉,先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后升为中央候补执委,并担任了县委第一书记。齐的兄弟也都被提拔到党政军经等重要部门任职,从而形成了齐的家族统治。

    齐执政以来,尽管功绩不小,但上述表现在党内和群众中引起了不满和非议,说个人崇拜是罗民族的耻辱,罗国内

 594

    285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也有一个神。也有的人说他是“暴君、独裁者”

    ,咒他早死。

    第四节 齐奥塞斯库政权的垮台

    齐刚上台执政时,对内,注意发扬民主,并平反了一些错案;对外广泛开放,高举民族独立大旗,坚持独立自主,反对苏联的控制与颠覆,的确有不少建树。

    齐执政以来的20年里,经济的确有了重大发展,从1965到1989年,国民收入增长了32倍,工业增长119倍,农业增长6倍。

    20多年的建设使罗拥有了自己的石油、化工、冶金、机器制造、电子和汽车制造等工业部门,能制造客机、大吨位的船舶并正在兴建核发电站。由于执行均衡发展各地经济的政策,注意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致使落后地区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罗在住宅方面的建设成就尤其显著,到1989年,罗全国人口的82%已迁入新居,基本上解决了住宅问题。人民生活还是有了很大改善,据公布的数字,到1988年,罗人均国民收入已达300美元。

    但随着威望的提高,齐逐步独揽大权,对党和国家事务越来越独断专行,实行家长制统治和一言堂领导。

    从1974年任总统后,每次召开罗共全国代表大会前,都由地方党组织提出要求齐连任总书记和总统之职。对此,在罗共12大上,罗共元老伯尔伏列斯库(曾任政治局委员、大国民议会主席)上台发言公开批评齐“安排自己任总书记是逃避党的监督”

    ,并指出这种做法在“罗共历史上和国际共运史上都是罕见的”

    ;还批评齐“作风不民主”

    ,“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

 595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385

    之上“。

    伯的发言遭到齐和与会者的驳斥,并立即被撤销了12大代表资格。

    齐本人的作风也越来越主观武断,听不得不同意见,出了问题,唯下面是问,对干部实行快速轮换、调动以及撤换,造成罗党和政府领导层的人事变动十分频繁,搞得人心惶惶。

    同时,还对党的干部、政府官员、人民群众进行监视、追踪和窃听。这大大抑制了干部能力的发挥,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增加了党内的不稳定因素。

    由于齐的个人专断,造成决策错误,致使罗的经济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齐个人的意见就是党的决议,党、议会和政府只能服从,而不能有不同意见。齐执政后,虽曾批判苏联的模式,也进行了不少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改革,但实际上在建设和国家管理上执行的仍然是没完全摆脱苏联的一套中央集权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结果只有高度集中,而没有人民当家作主。在经济建设上,贪大求全,唯意志论地提出超越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罗一直坚持实行计划经济,反对市场经济,长期坚持高积累、高速度和高指标发展国民经济的政策,引起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失调,加之世界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影响,80年代以来,罗马尼亚陷入了能源原料短缺、农副食品供应紧张、外债负担沉重(外债高达110多亿美元)的严重经济困难之中。就在经济困难持续发展的情况下,齐仍脱离实际地追求建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目标,并搞大规模的、为齐奥塞斯库树碑立传式的大建设,如行政中心等工程,也不顾人民的困苦生活,急于还债,致使人民勒紧裤带长达

 596

    485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十年之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齐还说什么罗“已达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已具备一切条件在本世纪末进入实行共产主义劳动和分配原则的新阶段”

    ,罗的民主“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健全”

    ,“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也是独一无二的”

    ,并妄称罗的工业已能为所有部门生产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在此形势下,说假话空话、虚报产量、浮夸之风盛行,齐竟宣称1989年的粮食产量为600万吨,而实际上只有1690万吨。

    齐的这种作风不仅脱离了广大干部和群众,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唯唯诺诺、弄虚作假、阿谀奉承的干部,他们高官厚禄,唯齐是从,严重地脱离了群众和实际。而真正有所作为、敢于坚持己见、希望改变罗马尼亚面貌的干部却被排斥和被贬。其结果,党变成了齐的御用工具,国家变成了齐任意支配的领地。

    1982年12月罗共全国代表会议首次公开承认罗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导致加工工业与能源、原料工业之间、工业的巨大发展和农业比较缓慢的发展之间、以及消费需求和消费品生产水平之间出现了比例失调,造成各方面的紧张。会议决定放慢发展速度,调整经济,自力更生克服经济困难。此后,虽对经济进行了调整,但由于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采取的措施也不力,因而收效不大。

    1988年起,罗为了缩小城乡差别,大力推行农村规范化计划,把一些乡和村合并,建立农工中心。

    根据这个计划,强行拆掉农民的旧居,让他们搬进设备简陋的高楼,农民对此极为不满。

    这些做法在国际上也遭到反对,尤其是匈牙利。

    后

 597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585

    来齐虽放慢了农村规范化的速度,但仍要求到200年全部实现农村规范化。

    1989年3月,罗在全国人民勒紧裤带十年后,终于还清了全部外债。

    持续十年的经济困难,大大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人民群众怨言增多,不少干部也对现行的经济政策和建设方针产生了疑问。面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要求改革的呼声,齐不仅不思改革,相反拒绝进行任何改革,说罗的政治经济体制早已完善,不存在需要改革的问题。同时还把其他国家的改革斥之为“复辟”

    、“倒退”

    ,并强调单一的公有制、纯粹的计划经济、绝对的公平分配。

    由于经济困难连续多年得不到扭转,罗广大群众和干部对齐推行的政策日益不满,在齐执政的最后几年,有些地方发生了罢工、游行事件,如1987年11月爆发的布拉索夫几千工人参加的游行事件,矛头直指齐。

    1989年初,六名罗共元老和两名著名诗人分别发表公开信和文章,批评齐的对内对外政策。公开信批评齐违反宪法,在内政外交的决策上失误,造成罗经济崩溃,践踏人权,使社会主义信誉扫地。公开信指出,农村规范化、限制公民言论和通信自由、严禁群众同外国人接触、耗费巨资修建行政中心等,是违反罗宪法和赫尔辛基最后文件的,这证明最高领导无视法律;说罗现政权已无力领导这个国家,齐推行的政策使社会主义理想信誉扫地,使罗在国际上日益孤立。此信的发表,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罗国内散发倒齐的传单越来越多,形式也由个人手抄到铅印,措辞也越来越激烈,明确提出打倒独裁者和打倒齐的口号。传单还揭露齐的家族统治,并对齐夫人的

 598

    685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历史功绩”提出质疑,批评齐治国无方。当时国内还出现了名为“社会主义爱国战线全国筹委会”的秘密组织,发表了“致罗共全体党员和全国公民的宣言”。对此,齐一方面向人民封锁消息,另一方面采取措施加强戒备,对一些人如六君子进行软禁,并加强防范措施。面对这些批评、指责和出现的不稳定因素,齐不但不总结经验教训,纠正一些错误做法,反而更加一意孤行,在紧接着召开的罗共14大上,重申坚持过去的路线和政策不变。

    此时,罗在国际上的处境已越来越孤立,在西方竭力要消灭共产主义的大背景下,罗受到了种种压力。在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中,由于罗公开批评改革,同苏、波、匈的关系日趋冷淡,罗匈关系更因民族问题而十分紧张,罗南、罗保双边关糸也不断有摩擦。罗同各国共产党的关系也趋于冷淡。罗搞农村规范化,引起西方国家的不满,它们指责罗侵犯人权,把罗的农村规范化计划称为“文化灭绝”计划,并对罗实行政治经济制裁,使关系降至很低水平。国际上对齐的批评也越来越多。比利时共产党发表的公报指出,布加勒斯特政权已偏离了航向,迫使人民接受一项毁灭性的无补偿的出口政策;意大利共产党在罗共14大前夕宣布同罗共断绝关系;英国议员要求女王撤销封给齐的荣誉称号;欧洲议会也严厉谴责罗马尼亚政权。

    就在罗共14大结束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12月16日,罗马尼亚西南部城市蒂米什瓦拉爆发了反对政府的群众示威游行。这一严重信号,并未引起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