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世界上下五千年(现) >

第77章

世界上下五千年(现)-第77章

小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eshunet/  
 
勇敢的女船长 


   1941年的一个早晨,伦敦兰贝思区的居民惊奇地发现,他们的邻居德拉蒙德家的维多利亚小姐的名字出现在了报纸的通栏标题上。英国劳埃德船级协会授予她一枚奖章。这是它给予商队男性船员的最高奖励,以前还从未授予一位女性。同时,国王陛下也将授予她一枚帝国勋章。报上还说,维多利亚小姐是英国商船界唯一的一位取得资格的女轮机师。
   邻居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位身材颀长,有着一张坚毅文雅面孔,说话细气细气,还有些羞涩腼腆的维多利亚小姐居然是一位女英雄!
   从童年时代起,维多利亚就表现出女孩子中少见的对机械的极大兴趣。她的双亲也竟答应了她去顿迪的一家工厂去当学徒。在工厂中接触到的机械并没有满足维多利亚的嗜好。后来,她来到了远洋船上,并在一艘开往澳大利亚的班船上当了一段时间的三副(主管机械的副船长)。
   英国对德国宣战后,维多利亚放弃了舒适的岸上工作,报名加入了商船队。在敦刻尔克战役期间,她一直都在船上的轮机房工作,下船后则不声不响地回到家中的小房间。
   不久,英国商船“波利塔”号离开港口驶往美国,船员们惊奇地发现,他们的二副(副船长)是位女性,她就是维多利亚。更让船员们感到吃惊的是,这位小姐可不是个生手,她操纵轮机的技术竟然比其他的人还要好。水手们围在一边好奇地向她询问,维多利亚一本正经地对他们说:
   “我只不过是和它们亲切地谈过心罢了,你可以规劝或引导轮机,可你决不能驾驭它们。”
   水手们听着她这番“奇谈怪论”,感到十分新奇。
   在浩瀚的大西洋上,经过了48小时的航行,“波利塔”号距离海岸还有四百海里。
   “快看,德国飞机!”撩望贝喊起来。一架四引擎的德军轰炸机从空中扑了下来,机身上纳粹的标记,在太阳的照耀下发出阴森森的光泽。
   警报声就像是命令。水手们向各自的岗位冲去。维多利亚奔向轮机房。“轰”第一颗炸弹落在了船弦边,船身猛地摇晃起来。维多利亚被重重地抛到了栏杆上。她的手死死抓住了栏杆、借着船身的摇摆,她跃身冲进了轮机房。
   “你们快离开这儿,让我来!”她冲着机房中的水手喊到。“还是我来吧,你去躲一躲!”水手们拒绝了她。
   “我比你们更熟悉它,别处也需要人,你们快去,这是命令!”
   看她如此坚决,水手们只好离开了机房。他们知道,如果船被击中下沉,机房中很难逃生。维多利亚小姐把死亡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一艘没有武装的船要对付轰炸机,只有一个办法:先让船保持稳定的航向,当敌机俯冲准备投弹时,迅速摆动船头,使船偏离开炸弹的投弹线。这是在分秒之间、在咫尺之间决定生死的行动。
   德机一次次从空中呼啸而下,维多利亚熟练地操纵着轮机,在船长的口令下,“波利塔”号借轮机产生的加快的速度一次次转动着笨拙的船体避开了致命的袭击。
   “波利塔”号在维多利亚的操纵下,航速从九节提高到了十二点五节。炸弹炸断了烟囱、电线和管道。主机的阀门接头松动了,滚烫的蒸汽“嗞嗞”地扑过她的头顶。情况十分危急,如果是任何一个技术稍不熟练的动作或失误,主管道就会因超压而爆炸。维多利亚麻利自如地照料着各个部位。她倾听着飞机引擎声音的远近来判断炸弹落下的方位。操纵台边落下了很多从机房舱口掉下来的飞机扫射的机枪弹壳。维多利亚好像似毫没有看见。她一手伸过头顶,紧握着风门杆把,努力以此迫使蒸汽通过已变形的主管道。她的脸上露出沉着坚毅的神情。汗水和着黑色的油污从前额流了下来渗入眼中,火辣辣的。她猛地甩了几下头,紧闭起了一只眼睛,始终没有停下手来。
   终于,耗尽了弹药的敌机无可奈何地飞走了。维多利亚减低了船速。“波利塔”号上的小艇和甲板被炸得遍体鳞伤,船舱也进了水,但它仍然在海面上航行着。
   水手和船员们冲进了轮机房,热烈地向维多利亚祝贺着、欢呼着,维多利亚腼腆地笑了。
   满身伤痕的“波利塔”号缓缓驶入了弗吉尼亚。诺福克港的居民们从船员们那儿听到了他们奇迹般的经历,对维多利亚小姐深为敬佩。伦敦的许多市民一齐捐献了二千五百多美元给兰贝思区买了一辆汽车餐车,餐车的名字被命名为“维多利亚”号,以表彰维多利亚的功绩。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本书由“”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eshunet/  
 
沙漠猎“狐” 


   1942年8月,英国第八集团军在德军的强大攻势下失利了。英国部队向着尼罗河溃退,一路上丢盔卸甲。
   中东军区总司令克劳德·奥金莱克上将接管了第八集团的指挥权,并在阿拉曼召集了束手无策、灰心丧气的部队,并组成一道临时防线。
   阿拉曼防线是一个重要的阵地,它的地形象个瓶颈口。英国部队必须阻止德国军队的攻击,否则整个非洲都会被德国人控制。
   1942年的一个夏日,一位枯瘦如柴、长鼻子的英国将军抵达开罗。他就是新任命的第八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中将。当蒙哥马利来到阿拉曼前沿阵地时,迎接他的是一片混乱。官兵们士气低沉,到处迷漫着准备撤退的气氛。
   蒙哥马利立即召集了几十名军官和参谋长。当他瘦小的身材穿着肥大的沙漠军服出现时,军官们都抱着怀疑的目光注视着他。
   蒙哥马利以他犀利的目光扫视他的部下,登上一个沙丘,以坚定的充满自信的声音说道:
   “阿拉曼是我们最后的防线,如果失去它,我们将失去整个非洲。我命令烧毁所有撤退的计划和指示。我们不能在此生存,那我们就在此献身……”
   蒙哥马利以他的自信和坚定感染了他的部下,他令人激动的讲话增添了军官们的勇气和力量。所有官兵群策群力,准备和德军殊死作战。
   蒙哥马利第二天大清早就驱车进入沙漠,登上阿拉曼防线的最突出处,用望远镜观察地形和敌人的防线。德军距此不到两千码,中间是灼热的沙漠。
   德军指挥官名叫隆美尔。是德国纳粹的陆军元帅,他阴谋狡诈,诡计多端,被英国官兵称做“沙漠之狐”。隆美尔在此地拥有16万大军,而且他的增援部队还在源源不断地抵达。蒙哥马利设法避开隆美尔的进攻。隆美尔投入300百辆坦克的兵力攻打英车防线的中部和南部,寻找坦克部队可以向英军阵地侧翼进攻的薄弱点——这是隆美尔惯用的伎俩。蒙哥马利识破了敌人的阴谋。他避免打坦克战。他让隆美尔的坦克进入防线的入口处,然后用反坦克炮和隐蔽在沙丘中的大炮迎击它们。
   隆美尔的坦克在大炮的轰击下,仓惶撤退,损失了140辆坦克。英军只损失37辆。
   1942年10月23日,蒙哥马利准备进行夜战。他用800辆坦克向隆美尔的阵地冲击。隆美尔也集中几百辆坦克发动反攻。
   隆美尔亲自指挥第90轻装甲师向英军猛扑过来。他们逐渐进入沙漠的空旷处。突然,几十架英国飞机飞来,对暴露的隆美尔部队轮番轰炸,德军遭到沉重的打击,被迫撤退。几天后,隆美尔进行了疯狂的反扑,双方展天了激烈的战斗。
   蒙哥马利开始了他出其不意的攻势。他部队的坦克从伪装罩里冲出,源源不断地冲向敌人,并击毁隆美尔600多辆坦克。
   蒙哥马利的攻势设计得天衣无缝。他把对隆美尔的进攻称作“精彩的狩猎”。
   隆美尔在蒙哥马利强大的攻势下,节节溃退。
   蒙哥马利带领他的第八集团奋勇追击,他们怀着报仇雪恨的强烈愿望步步逼近敌人。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沿途收容了8万名意大利战俘和两万名德国战俘。
   在漫长的撤退中,隆美尔曾两度试图停下来抵抗,但都被蒙哥马利击退了。蒙哥马利事后评论说:“隆美尔是个老练的将领。但他有一个弱点,就是重复他的战术,而这就是我将要打败他的途径。”
   蒙哥马利为了打胜这一仗,他巧妙地变换作战策略,并和空中将领一起制订陆空协同作战的计划,终于一步步地走向胜利。
   11月4日,德军全线溃退,隆美尔率领残部曾一气溃退了700公里,才逃脱了蒙哥马利的追击。
   这次战役,德军死伤2万余人,被俘3万人,1000门大炮和500辆坦克被击毁。
   蒙哥马利一直把隆美尔的画像钉在床头并希望生擒他,可惜未能完全如愿。
   在阿拉曼击溃隆美尔,是英国对德作战的首次决定性胜利,它使纳粹德国丧失了对北非的控制权,也为后来盟军进攻作战树立了典范。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本书由“”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eshunet/  
 
“自由法国”运动 


   1940年5月,德国绕过法国的马奇诺防线,攻入了法国。马奇诺防线是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在任期间修筑的一条法国东部边境的防御阵地体系。防线内堡垒林立,地下筑有坚固工事,还有地下铁道、隧道公路和各种生活设施。
   马奇诺防线被法国人视为安全的保证,是“万无一失”的坚固屏障。
   在大战以前,英法政府对希特勒的军事扩张一再妥协退让,使得德国的扩张野心日益膨胀,希特勒攻占波兰后,又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顺利地绕过“马奇诺防线”,攻入了法国。
   毫无戒备的法军一触即溃,法国首都巴黎危在旦夕。6月14日,德国未发一弹就占领了巴黎,接着深入法国境内。
   1940年6月22日卖国贼贝当组成的新内阁,向德国投降。
   6月本是法国最迷人的季节,这时却陷入一片恐慌中。法国被卖国政府奉送给了希特勒,但法兰西独立自由的精神并没有终结,具有斗争传统的法国人民是不会甘心屈服的。
   在法国军队中,有一个坚决主张抵抗法国侵略的人,他就是夏尔·戴高乐将军。
   戴高乐将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是个中尉,在凡尔登战役中身负重伤被俘,战后才回到法国。第二次大战爆发后,他提出了针对德国闪电战战术建设机械化部队的建议,但没有受到重视。
   在法国沦陷时,戴高乐坚决要求抵抗德国侵略者,但在当时的法国政府中,他孤立无援。
   6月17日清晨,戴高乐将军在机场送别英国斯皮尔斯将军。
   当两位朋友握手告别,飞机即将缓缓起飞时,戴高乐将军突然敏捷地一跳,跃上飞机舷梯,钻进飞机的机舱,并“砰”地一声关上机门。飞机飞上了蓝天,腾空而去。机场上的人大为吃惊,但已无可奈何。
   戴高乐将军当时是法国国防部和陆军次长。竭力反对贝当政府的卖国行径,失败后,他决定逃离法国,到国外重新组织力量继续抗击德国侵略者。
   逃离法国的第二天,在英国首相邱吉尔的支持下,6月18日下午,戴高乐将军在英国广播电台发表了《告法国人民书》,他向法国人民和全世界庄严宣布:
   “法国的事业没有失败,……法国并非孤军奋战!它不是单枪匹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