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文明大起源 >

第8章

文明大起源-第8章

小说: 文明大起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精神生命体又具有一种潜在的特异能力。” 21这一说法实际说了两个问题:第一,人类是外星人与母猿交合后的后裔;第二,人类的“母系时代”就是“母猿时代”,人类根本就没有地球“父亲”。因为人类是外星人与母猿交合后的后代,所以在人类身上既有母猿遗留和遗传给的物质属性,又有外星人遗传给的精神属性,人类实际就是这两种属性的结合物。
这种说法的问题在于:既然在人类的源头上没有“父亲”,那么作为母猿的“母亲”从何而来?猿类动物是体内授精产生的,没有公猿那来母猿?再者,把母猿作为人类的“母系氏族”时代的说法不符合人类历史的一般常识。在这个问题上,说实话,科学也是处于迷茫状态:不信,却有一些科学家说长道短,相信吧,又没有十分可靠的证据。在信与不信之间,科学干脆不明确表态,而且坚持传统的经典说法。科学的这种态度在某种情况下多少维持了自己的一些体面,但科学的这种不冷不热,不痛不痒的态度,也使自己显得非常尴尬,至少显现出地球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还很落后或是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不可能解决面对的一切问题,回答人们提出的一切疑难。
五、多元说
这是新近的现代人类起源的假说。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吴汝康先生有一段简明扼要的论述:“有两种对立的假说。一种假说是一个地区出现的最早的现代人扩布到各地,代替当地人而成为现代各人种,这是单一地区起源说。另一种假说是本地区的现代人由本地区的早期智人以至直立人连续进化而来,各地区之间有基因交流,这是多地区起源说。这两种假说,过去主要是在少数古人类学家之间争论,一般认为这两方面的资料很少,很难得出肯定的结论。”“1987年,情况突然改变了……” 22吴老先生说的“情况突然改变了”,指的就是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生物化学家艾伦?威尔逊教授通过对世界许多妇女线粒体DNA的研究指出,今天的人类大约都与20万年前的一位妇女有关。这个女性生活在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交界的大湖地区。而且他还指出,她和今人之间相隔约1200代。法国分子生物学家热拉尔?吕科在寻找人类男祖,以研究男性系列继承下来的Y染色体,也得出了跟威尔逊同样的结论,即‘亚当’和他的新娘‘夏娃’一样生活在约20万年前的东非。” 23这就是当代学界比较流行的“夏娃论”和“亚当说”,也就是人类起源于单一地区的假设的进一步印证。“然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和密执安大学的科学家对此种看法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现代人的确进化自非洲的一个部落,但其进化过程并非是20万年前,而至少是100万年。他们说,如果夏娃之说可以成立的话,那么世界上一切与夏娃无关的人类祖先就都已绝种了。但从对古人类化石的分析结果看,事实并非如此。科学家们在对1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研究后发现,它们的特征与亚洲现代人极其相似,这就意味着今天的非洲人是百万年前亚洲祖先的后裔。” 24与此相呼应,“美国亚特兰大市默立大学遗传学家###,通过对全球800名妇女血液中的遗传因子DNA的分析,得出和威尔逊不同的结论说,10万年前人类的第一个始祖母出现在亚洲,而不是非洲。具体地点在东北部和中部。” 25
第一章:人类起源假说回顾(10)
综上所述,单一地区说的科学根据就是生物化学和遗传学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参与和研究,让古今人类共有的女性线粒体DNA引出的一条“阳光大道”。但是,这一科学的方法还不完善,首先,20万年前的这位女性始祖究竟是生活在非洲还是亚洲,目前仍在争论之中,不能确定;其次,古人类始祖出现的时间是20万年(14万年至29万年的平均数)还是100万年前,也还没有明确下来;再次,“夏娃说”认为那位非洲始祖母带着她的后代扩散到世界各大洲,她们没有和当地土著居民进行遗传交流,直接取代了当地的土著居民。这个“取代”的过程也是个科学论证的难题,“夏娃”们是如何“取代”了当地土著居民的?单一起源说也难以回答。至于“区域起源说”或多元起源说,虽也是一种假说,但在同一地区发现的人类各时期化石没有连续性,数量也很少,多元论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缺少证据。所以,迄今为止的现代人类起源多元说也还处在建立各自的理论阵地阶段,有这种假说,但还找不到确凿的事实证据。
注释:
①根据2005年6月18日中央10频道〃走近科学〃栏目报道,神话专家孟繁仁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证明〃女娲补天〃并非虚无缥缈的虚构之事,女娲实有其人。他在河北、山西等地区进行多次实地考察,发现了女娲庙,女娲氏居住的山洞以及当地人崇拜的女娲的风俗。据孟先生的研究,女娲氏是母系氏族时候的民族领袖,她补的〃天〃其实就是她的子民们居住的山洞。因为自然灾害,山洞被震裂,女娲用石灰泥弥补了山洞的裂缝。至于炼五彩石,就是炼当地的彩色石头。到了东汉时,女娲氏补天的故事在《淮南子》里记录了下来。孟先生认为,女娲氏的传说到东汉时用文学的手法写出来,自然有了很多想象和夸张的成分。其实〃天〃字下边是一个叉开腿伸展两臂的〃人〃;〃人〃上一横就是〃天〃。而女娲补的〃天〃就是把洞的裂缝夸张了。之后,据地质学家进一步考察,认为古人说的〃天塌地裂〃就是指地震和陨石对地球的撞击。地质学家们在女娲传说地区找到了一些陨石坑,证明了这一说法。他们共同的结论是:神话是历史的影子,实有其人,而非纯粹虚构。②高强明编著:《人类之谜》,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
③《新旧约全书》?中国基督教协会?1989年。
④⑤⑥恩斯特?海克尔著:《宇宙之谜》,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⑦达尔文著:《物种起源》,商务印书馆,1997年。
⑧达尔文著:《人类的由来》,商务印书馆,1983年。
⑨ 15、16、17、18、23、25同②⑩11,扬言主编:《世界五千年神秘总集》,西苑出版社,2000年。
12、13、14王彤贤,刘晓梅著:《宇宙之谜》,京华出版社,2005年。
19、20苏米拉?莫莱著:《破译〈圣经〉续集》,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年。
21侯书森编著:《古老的密码》,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年。
22、24扬东雄主编:《智者的思想》,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年。
第二章:历史与人类起源假说的局限(1)
第二章:历史与人类起源假说的局限(2)
为什么说,“历史”这个名称本身只具有二维空间学科的特性呢?一方面,“历”代表了曾“经历过”的时间,是纵向的延伸;另一方面,“史”体现的是当时的相对空间,是“事”的横扩面;这两方面结合成一体,就是“长”与“宽”,或“纵”与“横”的结合体,它们只能代表二维空间的两个项,所以历史也就是只具备二维空间的学科。
理由之二:迄今的历史学科至少有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第一,限定性。按现有地球人类习惯的说法,历史首先是个线性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的划分标准就是从有文字记载开始算起,以此为据。西方的文明史就有六千多年,中国的古文明号称五千年。这六千多年和五千年就是地球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我们也把它习惯地称之为“信史”,也就是可以信赖的人类文明史。“历史”或“信史”之前的人类生活史,我们不称为“历史”,而称之为“史前史”。一般来说,“史前史”是没有文字记载的人类生活史,它不仅不能进入人类的“信史”,也不能称它为人类的“文明史”。这个限定或划分的缺陷在那儿呢?在于人类“历史”的有始和有始之前的模糊史、乃至无史。人类“历史”既然是“有始”的,为什么还要探讨史前史?“有始”以来的“历史”划分就把“历史”限定在了非常狭小的“历史”文献中,我们称之为“历史”的东西实际就是文献考证史。举个例子说:“历史”就像一团数量有限的胶泥,你可以把它塑造成英雄,可以捏成无数的小人儿,甚至还可以从那团胶泥中发现和考证出不同于其他常规成分的物质因素,但无论怎样塑造,怎么考证和发现,胶泥(历史)的数量是有限的,它的构成也是有限的。所以我把现行的“历史”科学称之为文献史和文献考证史。凡是在古文献中多少有些记载的,无论它真实与否,我们一概相信;凡是文献中没有依据,但在民间有传说,有神话故事,我们一概按“荒谬”或虚构处之,不予理睬。“历史”科学的这种划分和限定是否是一种严肃的学科缺陷呢?我认为是这样。因为一方面,所谓的“历史”在古国时代实际就是帝王将相的政治史、家庭史,“历史”是为他们服务的。所谓的“以史为鉴”者,就说“历史”是为政治服务的,它起到鉴别、镜照的作用,以便使帝王贵族们不再重犯古人犯过的错误。这样的“历史”,在撰写过程中是有严格选择的,凡与帝王贵族们较有利的都取之、保留之,反之则弃之。不仅如此。在各国的古史中都存在种族歧视和民族间的褒贬问题,如中国古史中的“南蛮北狭”等。总之,各国各民族的古史都是单一民族的政治史或家庭史,把这样的“历史”再用时间框定起来,“历史”的天地就狭窄了,差不多就成了一种“小圈子”里的学问。
第二,偶然性或盲目性。
目前的“历史”无疑是一种变相的文献史,它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束缚了史家们开放性研究的可能性;于是,作为“历史”学科孪生兄弟的考古学诞生了。
考古学自古有之。古时的考古只是在现成的器物,金文和遗址等方面做文章,没有将探索的手伸进地层深处去挖掘。19世纪以后,以现代科技手段为依托的考古学真正诞生了。准确地说,19世纪只是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世纪。20世纪考古学进入发展的黄金阶段。出现了一些重大的考古发现。国外的诸如死海发现的《旧约全书》古卷本;埃及图坦卡蒙墓的发现;阿尔卑斯冰冻人的发现;玛雅象形文字的出土;拉斯科洞穴壁画的发现等等。中国的考古学是从20世纪的初叶开始,由安特生等国外的早期考古学家引进,经历将近100年的发展,也有很多重大发现,诸如河南安阳遗址、陕西兵马俑、四川的三星堆文化等等。
第二章:历史与人类起源假说的局限(3)
现代考古学是以“历史”文献为基础,以挖掘地下文物遗址等实物资料研究人类历史,可以说是对于限定死的“历史”学科是个最有力的助手。不仅如此,“历史”学科在“史前史”的研究中“寸步难行”,然而考古学却弥补了“历史”学科的这一不足。它挖掘出很多史前遗物,以此为依托研究人类在史前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状况。在这一点上,考古学发挥了它最显著的学科优势,加之考古学借助的都是现代科学中的尖端技术,在测量、识别和深层的综合开发技术方面更加优越于“历史”学科。所以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前景应该比“历史”学有优势,甚至可以远远超越“历史”学科,成为综合历史学的主导部分。
尽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