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雅琴小故事大道理白金纪念版 (全 >

第16章

雅琴小故事大道理白金纪念版 (全-第16章

小说: 雅琴小故事大道理白金纪念版 (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这只慈爱的妈妈知道大火的浓烟会向高处升腾,为了不让灾难降临到孩子们的身上,便把几只小鸟带到大树底下,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翅膀底下的孩子们……
  母亲是儿女的上帝,母爱是儿女的天堂。动物界如此,人世间亦然。
  有一天,一位从反对恐怖主义前线归来的战地记者,给朋友们播放了他在战场上实拍的录像:远处突然传来机枪扫射的声音,画面上有一群人在逃生,小小的人影,一个接着一个地倒下了。
  放完后,他问朋友们:“看见了什么?”
  “是血腥的杀人画面!”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他没有说话,没有解释,只是把片子倒了回去,又重新放了一遍,并指着其中一个人影说:“你们看!在所有中弹倒下去的人中,只有这个女人,倒得特别慢,不是向前倒下,而是慢慢地蹲下去。”
  看到朋友们似乎还没完全看懂的神色,他解释说:“恐怖行动被遏制之后,我走近了这个女人,发现是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妈妈。她在中弹临死之前生怕摔伤了孩子,因此拼命地挣扎着慢慢蹲下……”(蒋光宇)
  大道理:在整个世界上,只有母爱,才是最无私、最深厚、最美丽的爱;只有母爱,才是最能让死神屈服的力量。无论一个人的名声与地位多么显赫,如果他让自己的母亲伤心,他也是一个卑劣的小人。
  晏子辞婚
  春秋时期,齐景公有个女儿,从小就生得乖巧可爱,特别惹人喜欢,齐景公对她更是爱如掌上明珠。
  齐景公从宫中挑选出品学兼优的女官,对女儿辅导培养。随着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女儿长大了,不仅相貌漂亮,而且知书达礼,落落大方,成了朝野皆知的绝代佳人。渐渐地,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把齐景公愁坏了。
  许多上卿、大夫都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到这位佳人。一来可以跟国君联姻,即使以后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也不至于遭到砍头、抄家的惩罚;再者,百官知道后都会来巴结自己,说不定能捞到很多的好处。
  但是当时有个规矩,就是诸侯之女嫁给诸侯之子,可景公担心把女儿嫁到别的国家去,父女就再难见面了,而且一旦两国交战,女儿的处境就更难了,他放弃了这种想法。
  他又打算把女儿下嫁给国内的臣民,这样是离女儿近一些,可以常见到女儿。但他又担心门不当户不对,被人笑话,便也放弃了这种想法。
  他想来想去想到了晏子,晏子身为齐国的相国,女儿嫁过去,做一位相国夫人,也不算辱没门庭。
  但他不知道晏子是否同意,不能贸然行事,必须亲自去听听晏子的意见。
  这一天,齐景公坐车来到相国晏府。晏子见国君到来,慌忙出来拜见,说道:“不知君侯光临,有失远迎,臣罪该万死!”
  齐景公说:“相国不必客气,寡人在宫中呆腻了,来到相府与相国唠唠家常,不必大惊小怪。”
  晏子吩咐家人赶快摆酒,为君侯接风。既然是家宴,晏子也就不拘礼了,唤出相国夫人来给齐景公斟酒。
  齐景公问:“这是相国夫人吗?”
  晏子回答:“对,这是臣的糟糠之妻。”
  齐景公等相国夫人退下后,说:“唉!真是又老又丑啊。寡人有个女儿,又年轻又漂亮,就把她嫁给相国做妻子吧!”
  晏子离开坐位,对着齐景公恭敬地回答说:“现在她是又老又丑,可我与她生活在一起已经很长时间了,因此也赶上过她又年轻又漂亮的年华。况且人都是在年轻时把将来年老时托付给对方,在漂亮时把将来丑陋时托付给对方,我已接受了她的托付,对她做出终身的承诺了。君侯想赏赐给我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难道是想让我背弃妻子的托付而抛弃她,另寻新欢吗?”
  晏子说完,向景公拜了两拜,婉言拒绝了这件婚事。
  大道理:夫妻之间应信守对爱情的庄严承诺,不可因对方年老色衰而喜新厌旧。
  拒子入门
  子发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大将军。一次,他带兵与秦国作战,前线断了粮草,派人向楚王告急。使者顺便去看望子发的老母。老人问使者:“兵士都好吗?”使者回答:“还有点豆子,只能一粒一粒分着吃。”“你们将军呢?”使者回答道:“将军每餐都能吃到肉和米饭,身体很好。”
  子发得胜归来,母亲紧闭大门不让他进家门,并派人去告诉子发:“你让士兵饿着肚子打仗,自己却有吃有喝,这样做将军,打了胜仗也不是你的功劳。”母亲又说:“越王勾践伐吴的时候,有人献给他一罐酒,越王让人把酒倒在江的上游,叫士兵们一起饮下游的水。虽然大家没尝到酒味,却鼓舞了全军的士气,提高了战斗力。现在你却只顾自己不顾士兵,你不是我的儿子,你不要进我的门。”
  子发听了母亲的批评,向母亲认了错,决心改正,才得进家门。
  大道理:“子不教,父之过”,子女成长的好坏,长辈负有极大的责任。若要孩子成为大器之才,必须在孩子心中植下博爱之心。有了博爱之心,才有施爱于他人的可能。
  人生不需要太多行李
  这是许多年前我读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人名和地名也许记不太准了,但是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其中的一段感人的情节,仍被故事中的主人深深地感动。
  大卫是纽约一家报社的记者,工作的缘故他经常去外地,满世界地跑新闻。那天,他又要赴外地采访,像往常一样,他收拾好行李,一共3件,一个大皮箱装了几件衬衣、几条领带和一套讲究的晚礼服。一个小皮箱装采访用的照相机、笔记本和几本工具书。还有一个小皮包装些出门必备的剃须刀之类的随身用品。然后他像往常一样和妻子匆匆告别就奔向机场。
  到了机场,工作人员通知,他要搭乘的飞机因故不能起飞,他只好换乘下一班飞机。在机场等了两个多小时,他才终于乘上飞机。飞机起飞后,他像往常一样开始计划到达目的地后的行程安排,利用短暂的时间做好采访前的准备。正当他绞尽脑汁地投入工作时,突然飞机剧烈地震荡了一下,接着又是几下震荡。他头脑里第一个反应是:遇到故障了。广播里空中小姐告诉大家系好安全带,飞机只是遇到气流,一会儿就好了。大卫靠在坐椅上,也许是出于职业的敏感,他从刚才的震荡中意识到飞机遇到的麻烦不像空中小姐说得那么简单。果然,飞机又连续几次震荡,而且越来越剧烈。广播里传来空中小姐的声音,这次其他乘务员也全部站在机舱里,告诉大家飞机出了故障,已经和机场取得了联系,设法安全返回。但现在飞机正在下落,为了安全起见,乘务员要求乘客把行李扔下去,以减轻飞机的重量。大卫把自己的大皮箱从行李架上取下来,交给乘务员扔了出去。随后又把随身带的小皮包也扔了出去。飞机还在下落,大卫犹豫片刻才把小皮箱取下扔了出去。这时飞机下落速度减小了但依然在下落,机上的乘客骚动起来,婴儿开始哭叫,几个女人也在哭泣。大卫深深地吸口气,尽量使自己保持平静,但想起了自己的妻子,早晨告别是太匆忙了,只是匆匆地吻了她一下,假如他们就此永别这将是他终生的遗憾。他摸了摸身上所有的口袋,把身上的皮夹、钢笔、小笔记本都掏出来,从本上撕下一张纸,匆匆给妻子写下简短的遗书:“亲爱的,如果我走了,请别太悲伤。我在一个月前刚买了一份意外保险,放在书架上第一层那几本新书的夹页里,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没想到这么快就会用上。如果我出了意外,你从我身上发现这张纸条,就能找到那张保险单,我想它会帮你付一些账单的。原谅我,不能继续爱你。好好保重,爱你的大卫。”
  大卫写完,把纸条叠好放进贴身口袋里,然后便把笔和本—他身上剩下的最后两样东西一起扔了出去。他以最大的毅力驱除内心的恐惧,帮助机上的工作人员安慰那些因恐惧而恸哭的妇女和儿童,帮着大家穿救生衣,告诉人们不要害怕,在关键时刻越是冷静危险就越小,生还的可能性就越大。机长宣布准备近降,广播里广播着要乘客在降落时的注意事项。最后的时刻终于到了,大卫闭上眼睛,在一阵刺耳的尖叫混合着巨大的轰隆声中,大卫感到一阵剧烈的撞击,他痛苦地在心中和妻子、亲友做最后的告别。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大卫睁开眼睛,发现周围一片哭喊,发现自己还活着。他一下跳了起来,眼前的一切惨不忍睹,有的倒在地上,有的在流血,在痛苦的呻吟,他连忙加入到救助伤员的队伍中去。当他妻子要机场上哭着向他奔来时,他怀里抱着不知道是谁的孩子、贴身口袋里揣着写给妻子的小纸条和妻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一回,他深深地长长地吻着早晨刚刚别离却仿佛别了一世的妻子。
  机上的乘客只有三分之一得到生还,而大卫竟毫发无损,真是奇迹。当然他损失了3件行李,损失了一次采到好新闻的机会,不过他自己倒上了纽约各大报纸的头版。(林夕)
  大道理:其实,许多时候人生并不需要太多的行李,只要一样就够了:爱。
  丘吉尔为母亲办婚事
  丘吉尔26岁那年,从南非回到了伦敦。他发现丧父5载的母亲恋爱了,而对方竟然是一个与自己年龄相同的运动员。起初,丘吉尔感到困惑不解,感到难以接受,感到愤怒,甚至感到耻辱。就连母亲在儿子面前也感到不自然,感到难于开口向丘吉尔摊牌。他很清楚,比母亲小20岁,年龄差距太大了,这样的婚姻是很难白头到老的。然而,理智使他清醒地认识到,母子之情无法完全弥补母亲情感上的孤独;没有母亲的养育,也就没有自己的今天。他思之再三,终于强迫自己坚决地支持了母亲的选择。
  丘吉尔想通之后,发自肺腑地对母亲说:“妈妈,您应当享有新的生活和幸福。我给您的爱再多,也无法弥补您感情上的需要。妈妈,您就高高兴兴地结婚吧!”
  随后,丘吉尔安排他们去教堂,在那里举行了相当隆重的婚礼。
  岁月证实了丘吉尔的担心,在母亲60岁的时候,那位精力充沛的运动员不辞而别了。丘吉尔得知后立即将伤感万分的母亲接到了自己的身边,细心地加以照顾。
  又过了几年,丘吉尔发现,年逾花甲的母亲又恋爱了,对方竟然是一个比自己还小3岁的人,叫蒙塔古!
  就个人感情而言,丘吉尔简直有些怒火难捺。但是,当母亲吐露了恋情隐私后,丘吉尔没有被个人感情所左右,而是设身处地为母亲着想,把自己对母亲的爱转化为具体的帮助。他反过来宽慰母亲说:“妈妈,您是对的,您应当享有人生的快乐!”
  然后,丘吉尔设宴邀请蒙塔古,举杯祝酒时说:“这第一杯酒,让我祝愿母亲与您今后的生活幸福!”就这样,他成全了母亲的第三次婚姻,以宽广的胸怀容纳了母亲最后7年的黄昏之恋,也为人间“孝道”写下了动人的一章。
  丘吉尔母亲临终时颇感欣慰地说:“能为自己养育一个有丘吉尔,是我的幸福;能为英国养育一个丘吉尔,是我的骄傲……”(蒋光宇)
  大道理:所有杰出的人物,都有一位出色的母亲。一个让母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