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65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我讲《无量寿经》,过去我讲《无量寿经》完全依据李老师的眉注,参考隋朝慧远法师的注解。最后这一次还没讲完,这次所依的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他的注解内容非常丰富,引经据典。这些是我的善友、是我的善知识,不在面前,做古人的私淑弟子。我讲《楞严经》,我依圆瑛法师的注解,长水法师的注解,这古人的,交光法师的注解,孙仲霞的《直解》,我依这几本注解。你对经有信心,对这些大德有信心,读经,看他们的注解,你才会有悟处。悟处能使我们推陈出新,就是在现前这个社会,现前我们这个生活状况之下,我们要怎样学习,怎样把经教落实在现实生活上,落实在现实的社会上,这真正有利益。
  如来在一切经教里头,无不是教我们放下。你知道佛教菩萨六个纲领,就是六波罗蜜,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是什么意思?放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放下身心世界。我们在《华严》里面就讲得很具体,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你本来成佛。你现在所以变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你现在染著了无明分别执著,无明就是妄想,所以变成凡夫。你要想想阿罗汉什么都不执著,为什么不执著?无我还有什么执著。阿罗汉确实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心地清净。菩萨更进一步,不但四相没有了,四见都没有了。《金刚经》后半部,「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菩萨。见就是念头,念头都没有了,这叫真修行。
  所以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我们现在在这个世间也有这么个身相,需不需要?需要,可决定不能贪著,一贪著马上就堕落。要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用什么态度维持这个生活,保持最低的生活方式?你看吃饭,每天去托钵,钵叫应量器,自己多大饭量就用多大的钵,太大就贪了,太小你吃不饱,所以叫应量器,是自己的饭量。衣,因为印度在那个时候,印度是热带,所以他只要三衣就够了。他的生活条件这么简单,三衣一钵,什么都不要,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不能多,有多是你有福报,你的福报要给别人享,那你的福报是永远享受不尽,不能够独享,独享福报很容易就没有了。佛法讲财为五家共有,你要常常记住这句话。可能一个突发的事情,你的财富全部丢掉了,这个事情我们见得很多。如何把财富保持住?布施,布施是真正保持。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没讲完,下一堂接著讲。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第五句,「信能惠施心无吝」。我初学佛的时候,老师教我看破放下,确实为什么放不下?放下就能施舍,看不破。以后我们体会到看破是学问、是智慧,放下是真实的功夫,与性德才完全相应,因为法性里面一无所有。《坛经》所说的本来无一物,那是法性。虽然本来无一物,但是它具足一切法,没有一法欠缺,圆圆满满的智慧、德能、相好。相好是我们今天讲的福报,德能是现在讲的才艺。换句话说,具足圆满的智慧、圆满的才艺、圆满的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可是现在这三样东西,你一样都得不到,什么原因?你的自性迷了,你的自性被烦恼习气盖住了,所以它起不了作用,智慧变成了烦恼,才艺、福报都不能现前,学一点东西学得很苦。而不像诸佛菩萨、法身菩萨,他不学就会,为什么?本能,本善。
  我们本有的智慧德能丧失了,现在要用什么方法来恢复?老师教我的这个是妙绝了,就是放下。放下是把障碍放下,障碍性德的、障碍自性的这些烦恼习气,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是,无量无边,你得样样放下。果然真的放下,能力就恢复。你看看阿罗汉,这不算高,把世出世间一切法里面的执著舍掉了,不再执著了,他的智慧就透出一部分,德能相好也透出一部分。智慧是正觉,能力是六通。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宿命、神足、漏尽,他统统得到了。漏尽是我们讲的清净心,他的清净心还不能跟《坛经》比,《坛经》上说本来无一物,他还不到,因为什么?三大类的障碍他只去了一类,分别没断,妄想没断,所以他只超越六道轮回,而没有超越十法界。得这么大的利益,不再搞生死轮回了,六道舍掉了。
  所以你相不相信自己?你不相信你就不肯放下。你要相信,真肯放下,不再执著,不再分别。开始学怎么学法?开始学的时候,一切随他去,别人怎么做都好,没有一样不好,学习。我这样看不惯、那样看不惯,那就是执著。执著放下了,样样都看惯,没有一样看不惯;样样都欢喜,没有一样不欢喜。你肯舍,能舍财,能舍法、舍无畏,没有一样不能舍。世间人所得到的福报,福报是享得尽的。你得大福报,大福报你能享多久?我们在这个世间常常看到真有大福报的,经营跨国的公司,也听人家说经营不善倒闭了,倒闭是什么?福报到头了,没有了,那就不属於他的。倒闭之后,或者自己生活还能维持得下去,余福,余福就少了。
  所以真正懂得的人,真正相信本来是佛的那是第一流的人,他什么都能舍;相信三世因果的人,他也能舍,为什么?他知道舍之后面有得,舍得。为了得,他就欢喜舍。舍是因,得是果。舍财得财富,舍法得聪明智慧,舍无畏得健康长寿,他愿意舍,他那个舍是从因果报应上的舍,他没有舍执著,依旧还是执著。这种施舍,你心里没有吝啬,果报是人天福报。他修的大福报,他来生到天上享福去了。大福报,人间没有那么大的福,他享天福去了。如果福报不大那就人间,人间享大福报,我们讲的大富大贵,那是人家前世修的,你可不必羡慕,羡慕是白羡慕,没用处。所以你要懂得,你要相信三世因果,你现在修,来世可以得到。
  佛也用这个方法教人,这不究竟的方法,为什么?他心量很小,你教他大法他接受不了,他不相信。你说有超越六道轮回,他不相信,他迷恋在人天福报,他觉得这个世间荣华富贵不错,很好,他很快乐,他不愿意舍弃,佛就教他。你看佛多随缘。佛有智慧,知道他现在迷得很重,现在劝他是没用的,不会接受的,一定叫他去享福,福享尽了,他造的很多业要到三恶道受报。不是富贵人造业造得小,富贵人造业造得大,造大的恶业当然他受苦就受得重,地狱、饿鬼、畜生统统要受,时间很长。受尽苦头,遇到佛,佛给他讲三界太苦,超越三界那是真乐,他才能听得进去。所以佛度众生,不著急在一世,不著急在今世。佛照顾众生,生生世世,甚至於他有耐心,他可以等上个无量劫,也帮助你成就。因为他过去、现在、未来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现在所说的时空维次他全突破了。我们一般人每天操心牵挂的事情太多了,这些东西是自性里头没有的,换句话说,全都错了。
  真正想积功累德,向无上道,你要学菩萨。菩萨第一个好施,布施的心、布施的行从来没有中断过。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众生,佛是以最真实布施,真实是帮他开智慧,帮他觉悟,这是真实的。财物不是真实的,人缺乏财物受一点苦有好处,为什么?受苦容易觉悟,享乐可不容易觉悟。所以佛对一切众生,财施得少,法施得多。佛菩萨对众生在财施也只是多半限於建道场,道场是培养道德的场所,是教化众生的场所,这我们在经教里看到佛菩萨做的,做得很如法。什么叫很如法?没有后遗症,就是说不会叫学习的这些人、这些众生起贪瞋痴。如果这个道场建立,住在里面的人会起贪瞋痴,那就错了,这个道场就不能建,不起贪瞋痴这就好。
  印光大师在生的时候给我们做了示现,这个示现就是教化现代人,他用什么方法?你看老法师一生四众的供养,供养的财不少,他老人家全部拿去做印经布施。他搞了个印刷厂,在苏州报国寺成立一个弘化社,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佛经流通处,专门印佛经、印善书,劝导世人,他一生专做这个。所有一切供养全做这个,他不做别的,这是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他为什么不盖庙?当时有两个和尚我们很敬佩的,印光法师专搞法布施,还有一个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一生专门建寺庙,无论走到哪里,那也是德高望重,皈依弟子太多了,很多都是大富长者,供养太多了,专门建庙。建新的庙,旧的庙破旧的他就恢复,一生专干这个。那个时候我初学佛的时候看得很欢喜。印光大师一生不建庙,就印书。以后我深入经藏,再看现前这个社会,了解了,印祖做得正确,没有弊病。虚云老和尚做的是不错,寺庙建好了,他找一个出家人交给他,他就走了,以后再不过问,帮助你们安心办道,尔后的事情就像谈禅法师所说的各人因果各人负责,难得!
  所以我们就想到印光法师,他的做法真正是挽救现在这个世界,这个动乱苦难的世界需要法布施。在他那个时候,印书是最好的方法,在我们现在就是网路,网际网路、卫星电视是最好的方法,大家天天要看,书他不见得看,太麻烦了不看。所以今天我们要做的是要朝这个方向去做,尤其宽频的电视,现在正在开发当中,已经开发成功,但是现在还不能普遍。我的估计大概五年,它会代替卫星电视,成本低。我在从前想像当中,将来电视机会随身带,会像一张卡片一样装在口袋里面,随时打开就能够接收全世界的讯息。有些人告诉我,真的也开发成功了,叫什么三合一,我不懂得三合一什么意思,可能是它可以当电话用,当传递讯息用,又能够接收电视的画面,非常方便。以后像这个情形就随身带了。弘法利生一定要朝这方向去做,让学佛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打开他手掌里面的萤光幕他就能接收到,音声、色相都能看得很清楚。我相信将来这会非常普遍,大一点的就像一本书一样,总而言之,给你携带非常方便。你的公事包、你的手提包里头都可以装,小的是装口袋里,要给人方便,所以弘法利生向这个方向去发展。当然这里头最重要的讲经说法的人才,这才是真正第一重要。有了这么好的工具,没有人才那也等於零。
  现在的媒体大家都知道,我不看,你们看,比我清楚多了,我想总不外乎是暴力色情,杀盗淫妄,所以把这个世界搞得这么乱,让全世界的人心浮气躁,我是非常感叹。在从前我们所看到的文字、信件,字都是工工整整。从前用毛笔,以后用钢笔,也没有潦草,现在这个字全是潦草的,从字就能看到人心。为什么那么潦草?他心乱,他心不清净,心不定,从那里看出来。中国的书画,书画都是养心的,工笔画跟写字一样,养心,他心是定的、心是静的,所以他才有很好的作品出来。心浮气躁怎么行?心不清净,心不定,这个不行。所以今天真正做好事,培养人才,比什么都重要。
  我相信印祖如果还生在现在这个时代,他会全心全力培养人才。今天在中国,儒释道的人才都缺乏,尤其要培养学儒、学佛、学道的人才,而不是培养儒学、佛学、道学的人才,不是培养这些。为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