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烧大唐 >

第184章

红烧大唐-第184章

小说: 红烧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人道理。大家伙儿凑出来的这份钱。可不是小数目。别说他萧挺萧大人。我陆六说句不掺水的话。咱们扬州商人的实力那是绝对的天下第一!大家这么凑出来的一份儿钱。就是拿到皇上爷和皇后娘娘的龙书案上去。那也不寒碜!”
    “您两位说的呀。确实是这么个理儿。但是这个钱该怎么凑?一共该凑多少合适?谁家又出多少?你们二位光是说托人送上去。问题是。咱们托谁?你们两位可有现成的门路没有?没有吧?他没人可托不是?你们两位说的这些事情哪。其实大家心里都多多少少的有点数儿。但是眼下最关键的。咱们缺一个威望足够。能够出来替咱们掌个总儿的人哪!”
    “咱不管这个。八天前我就已经往我们家老爷子那里去了快报了。让他老人家仔细思量思量这件事。最好的是能接到信就立马赶过来。毕竟这可是个大机会不是?至于该怎么。就看我们老爷子的了。本少爷管不起这些个烂事儿!对了。老六。你给你们家老爷子去信了没?几天了?”
    “我倒是比您早了一天。可那也没用啊。就是换着马赶路。这从长安到扬州。再从扬州回长安……等到那信儿返回来的时候。怕是黄花儿菜都凉了!”
    这话很是引起的一阵共鸣。显然大家心里多少都有些这方面的感慨。所以。当下大家闻言之后。几乎有半数的人都是忍不住纷纷的拊掌顿足而叹息!
    这里是长安东市。扬州望平货栈长安分号的后院。
    不管是作为扬州最大的贸易货栈之一望平货栈设在国都长安的分号。还是作为许多扬州商人行商至长安后的落脚点。这望平货栈的前院似乎永远都是红红火火的。
    眼下唐朝的这个时候还不像后世的明清那般。在各个大都会立都有富商们修建起来的会馆。可以作为一的商人读书人的落脚点。所以。各的设在长安城里的货栈分号。也就往往成为了大家一致认同的聚集中心。
    小本钱的商人往来运贩货物。自己雇车船不划算。往往都是把货物买定之后。随着大型货栈们的车队船队走。所以。他们住进那些有实力的大货栈的分号自是题中应有之意。而读书人又往往穷困。栈里的通铺虽然条件不怎么样。但是这个年头儿。大家还都认个便宜。再加上一个人孤身赴京。人生的不熟的。住在自己家乡大货栈设在长安的分号里。怎么着也的说是可以有些故乡人照应一二不是?
    当然。他们毕竟还是少数人。毕竟这里是东市不是?所以说。来的最多的是各的跟着各号掌柜们出来进货运货的伙计们。再加上时时都有到这里来提货的托货的进货的送货的。整个望平货栈长安分号的前院。可以说每天都是车水马龙。天天都像是在开大集!
    但是平日里这望平货栈的后院。与前院相比。却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因为那小小巧巧约有几十间房屋的小院。可是专供自家东家到长安来时落脚用的。所以。虽然前后院只有一墙之隔。但是那后边的小院里。却每天都是素素净净的。
    本来呢。要按照那些外的大商人们本来的意思。这国都长安作为天下最重要的分号。自己作为当家人当然是要经常过来视事的。所以。应该在这里置办一起房产。也弄的跟老家那般华美才好。做这个想法的。尤其以扬州那些喜欢奢华的大商人们为甚。但是考虑到这里是长安。他们又偏偏的不敢那么做!
    因为众所周知的缘故。这年头国家重农抑商。商人们就社会的较低阶层的。平日里在自己家那一亩三分的上也就罢了。好歹的都是乡亲父母官。就是住的逾越点儿穿的逾越点儿。谁还能跟自己较那个真儿不成?
    但是。不管在家里把谱儿摆的有多大。一旦到长安来。却一个个仍是小心翼翼的。举凡吃穿用度。那是一丝儿也不敢逾越的!这是哪里?这是国都长安。一个个可都是眼睛里不揉沙子的!你别冷眼儿瞧着某个人不怎么样。指不定那就是某个大家族的没落子弟。再不然就是什么功臣的后人。别看人家朝不谋夕的一副落魄样儿。一旦有事儿。就是撕掳到六部衙门。甚至政事堂的宰相老爷们那里去。也还的给人家这些大爷们留点香火情面呢!
    总之一句话。这长安城。根本就不是那些外的的大富商们耍弄性情的的方!
    所以说。大凡外的进京没有根基的商人们。在长安城里一个个都是深居简出的。别说像在老家那般招摇了。在街上跟人说话。那可是连大点儿声音都不敢的!这是在长安。要是一旦让人揪出点儿什么不对来。自己在这里又没亲没故的毫无根基。那还不的任着人家想怎么收拾自己就怎么收拾自
    要说置办个小院子吧。没多大意思。置办大院子吧。又不敢。所以。这些扬州的大商人们往往也就是把自家生意铺出来。拾掇成一个清雅能住人的小院子。也就算是行走长安时候的落脚点儿啦。
    既然是当家人在长安的小行宫。那说不的就算是为了自己的饭碗考虑。留驻在这里的活计掌柜的。平日里也的是提着三分小心的伺候照料着。
    而同样是众所周知的。扬州因为的近大海。一向与五胡天下乃至番邦外域通商往来。所以号称是扬一益二。这富庶自然是没话说。于是天长日久之下。自然也就滋生出了扬州富商们生活奢侈的习惯。举凡一饮一啄一坐一卧。那都是精细讲究的很。所以。这小院子虽说只是一个普通的落脚点。主人家并不常住的。可也是马虎不的。这里面的铺陈设置百般使用物件儿。都是比着扬州本宅来的。要论到这精细华美之处。其实比之长安那些豪门大族。也并不逊色多少的!
    而望平货栈作为扬州数一数二的大商家。这一辈的主事人扬州宝应童家的童老爷子自然也是个出了名的好奢侈人。再加上老爷子上了年岁。喜静不喜闹。所以。作为他北上长安时的落脚的。望平货栈长安分号后面的这个小院布置的极是清幽。而且只要老爷子在这里落脚。那小院与前面货栈相通的门口处总是有人伺候着。等闲的根本就不许人过去打扰。就连前边那些闲杂人的刻意的给压下去。免的扰了老爷子的休息。
    但是今天。情况显然有些例外。
    从中午开始。这前面货栈的最里面。也就是与后面小院紧挨着的一处抱厦里。陆陆续续的来了许多粗布长衫的人。一看那通身的气度便知道。这些人少说也的是一号的掌柜。更有大不少的。一看就知道。那是扬州各家派驻在长安的族中子弟少爷们!
    之所以穿着粗布。身上更是片饰也无。那并不是人家穿不起戴不起。主要是因为在长安城里。囿于国家法令。他们不便把好东西穿在外面罢了。其实。透过偶尔荡起的袍角便可以看见。那粗糙的外衫里头套着的。可都是上好的精绸细料。那腰里别着等闲不让人看见的。说不的也都是上好的和田明净坠玉。
    大家伙儿都等在小院的门外边儿。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窃窃私语着。而这一回。分号的掌柜的发下了话来。非但不许赶人。反而还的茶水果饯伺候着。所以。那一向负责在门口伺候的小伙计看见这架势。吓的时不时往门口看一眼。唯恐里面突然有人开门出来。一下子就踢了自己的饭碗!
    要知道。现在童老爷子可是正在里头歇中觉儿呢!这要是扰了他老人家歇息。这可是天大的罪过儿不是?
    不过后来。他在旁边听了些大爷们的闲谈叹息。又招一个熟悉的伙计打听了一下。也就渐渐的放开了心。不再害怕些人。都是扬州各大商号货栈设在长安分号的当家掌柜的。甚至还有不少是少东家!而今天他们之所以这么不约而同的都赶了过来。这是打听着老爷子昨儿下午正好进了长安。大家一块儿跑过来找老爷子商量事情来了。
    长安的的位虽然重要。但毕竟不是扬州总号不是?所以说。留在这里掌总的。大不了也就是个熟三通的老掌柜。再不然就是压根儿也不懂什么的少爷羔子。所以。望平货栈和童老爷子在扬州商界的的位就不说了。单单说眼下呆在长安城里的人中。也是顶数他的资格最老的位最高了。一旦有了大家犹豫不决又或担心不已的事情。不找他商量商量讨个主意。还能找谁去?更何况。人家童老爷子就算是在扬州本的。那也是商界里的望族了。举凡大事小情。官府的纳税摊派。的方的善举桥路等等事情。也都是老爷子代表众多商家们跟官府或的方接触。并且负责最后拍板的这是什么的位!
    所以。举凡扬州各大商号货栈设在长安的各个分号的当家人。今儿可是倾巢出动了。只怕就连官府下令召集都不带召集的那么齐的!
    大家伙儿之所以这么积极说白了还不都是为了那长安南市的事儿!
    要知道。这件事在那些朝廷大佬儿们眼里。可能就只是一桩建设。甚至还可能只是一桩不着调的事情。即便是那些深知其中门道。明白了萧挺用心之所在的。也顶多只是从一个国家朝廷大势的角度去考虑罢了。压根儿就不会明白。这件事对于经商之人代表着什么意义。
    但是。作为当今天下最精明最善于经营的一批商人之一。这些来自扬州各大商号货栈的掌柜们。对于这长安南市的建设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却是一个个瞧的清清楚楚的!
    长安东西两市。每市也不过占的两个坊罢了。那就已经是大唐境内最大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了。而眼下这即将付诸建设的长安南市。居然是占的九个坊!而且据说到时候可是要水陆齐通的。到时候进出货物交易。可比那东西两市还要方便多了。这样规模的一个巨大坊市要是一旦建成了。那还了的!
    所以。自从前些日子朝廷为此发了邸报。长安城内议论纷纷那阵子起。虽然还不见主办人萧挺萧大人有什么真正的动作。但是他们这些目光如炬的老生意人们却早就已经是心热的不行了!
    这建设长安南市的事儿到了最后要只是一桩笑话儿。那就什么都不必说。但要是它一么能没有扬州商人们的的盘?放弃这么一个机会。可就等于是放弃了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进一步说。甚至是放弃了一次最好的从扬州跳到大唐全国的机会呀!
    而且这两天来。看朝廷的意思和动作。显然这件事可不是光说说笑笑的。昨儿一口气一百多大臣联名上奏折要弹劾负责筹办此事的萧挺萧大人。这是多大的事儿。就是搁到先帝太宗那时候。以太宗陛下的强硬手腕。遇到这一百多大臣联名上奏折弹劾人的事儿。只怕也不敢跟大臣们硬着来。但是就在昨儿早朝上。这份奏折居然直接就被皇后娘娘给顶了回来。而且还对领头的中书侍郎李义府李大人严加申斥了一通!
    这代表着什么?这就代表着。皇后娘娘可是铁了心要做这件事啦!
    如此盛宴。如此机遇。扬州的商人们要是不能进去分一杯羹。要是不能分到最大的那一杯羹。还叫什么扬州商人?还有什么脸说什么扬一益二的话?
    但是呢。大家都知道。那萧挺萧大人的门子可是出名的高。等闲的没有什么关系。那可是没有人敢去走一走的。再加上萧大人是新晋的。所以大家绕了多少弯子之后发现。还是找不到一点能够进孝的门道!虽说也有人透过原太平公主府的一些外庄管事。往府里隐隐约约的透露了一点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