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侯 >

第188章

汉侯-第188章

小说: 汉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陵侯,正是景帝所封的匈奴投降王於军,陈珏听得郭远的话摇了摇头,道:“不可能。”
    刘彻父子又不是傻子,就像后世满清控制蒙古王族一样,景帝父子把那些匈奴降臣养的脑满肠肥,又是赐婢女又是赐美酒,从来不曾间断过。
    但是陈珏知道,美酒佳人之外,皇家的监视措施一点都不少,否则、万一这些降臣再次背叛汉朝逃回匈奴地界,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
    是故,如果那日和刘萍交往的是降侯子弟,这会儿早就不用陈珏操心了。
    自从出得武安侯府,陈珏一骑当先,从长安西北方向一条宽广的街道上行过去。不多时便停在京兆尹的治所前。
    陈珏在李英和郭远的陪同下,径自下马入内,这京兆尹地治所廊宇连环,屋宇错落,东堂之外,陈珏一行人才走了几步,便听得西面厢房的方向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七八个府吏脚下攀过门槛。当先地那人打了个呵欠。漫不经心地看了陈珏一眼。瞧见陈珏身上地衣料不似凡物。这才严正了神色道:“有何贵干?”
    陈珏皱了皱眉。京兆尹郑当时为人清廉。但他这御下地手段似乎并不怎么好。
    陈珏点了点头。李英上前说了几句话。那小吏立刻变了脸色。眉开眼笑地使唤一个人去报信。自己则笑呵呵地引着陈珏去见郑当时。
    郑当时年过四十。早就是不再年轻地年纪。人虽老。他却仿佛仍然是少年任侠地性格做派。素日里律己甚严。
    这日。郑当时正伏在案上奋笔疾书。冷不丁地从属下那里得知陈珏前来。他心里便忍不住纳了闷。等到他整理衣冠见了陈珏。听得陈珏地来意之后。郑当时眼中顿时闪过诧异之色。
    “武安侯。这恐怕不大可能吧?”郑当时斟酌着词句道。这也就是陈珏前来。不然换个旁人。早就被人当做得了癔症乱棍轰出去。
    陈珏也知道这事不大好办,万一是陈珏这里弄错了,必定平白浪费人力和时间。因而又好言说了几句,只是郑当时却不领情,左一句天子脚下世道清平,右一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俨然长安城就是个大同世界。
    郑当时的言外之意无非一句话,有匈奴人混进长安来,这是不可能地事情。
    陈珏听了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只是郑当时这个京兆尹里头甚大,他也不好态度太强硬。
    所谓京兆尹。乃是由原先的长安右内史转变而来。于左冯翊和右扶风一样是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辅之一,其地位明显地比地方太守还高上一层。郑当时又素好黄老之学,乃是在太皇太后窦氏那里都挂了号的人物。
    陈珏忍下火气,道:“蝼蚁之穴,可溃千里长堤,凡事总有一个万一,正如你所说,天子脚下京畿重地,眼看春时祭庙之事一次接一次,万一中间出了什么差错,你我都担待不起。”
    郑当时迟疑了一下,心想陈珏所说不是没有道理,祭庙之时护卫重重,天子自然不会有事,但陛下最喜欢不声不响地微服出宫,万一长安城里果真有凶险,那便是他地责任了。
    这一听进去,郑当时本就不是多么自大的人,当即对自己方才的态度有点亏心,陈珏堂堂武安侯,这样的事本来用不着他操心,陈珏却能专程过来同他说一声,已是大大地人情。
    郑当时舒了口气,诚恳地道:“多谢武安侯提醒,我自去派人查清。”
    陈珏这会儿也有点儿不好意思,道:“郑大人言重了。”他的初衷虽是不想长安城里有不明不白的隐患,还有几分是因为刘萍。
    陈珏这几个妻妹少年丧父,又与兄弟感情不深,全靠汤沐邑和窦太后的宠爱立足长安,陈珏理所当然不愿意看见小刘萍对不该动心的人动心,徒增烦扰。
    陈珏想到这里,才要再与郑当时说几句缓和关系的话,那边郑当时也不避讳什么,已经吩咐起小吏们根据陈珏的线索查访此事。
    场中约莫几十个小吏东倒西歪地站着,全无纪律,陈珏看惯羽林军整齐划一的阵形,这一看之下,陈珏和李英面面相觑,俱是说不出话来,这么一群人能干成什么事?
    勉强笑着客套了几句,陈珏飞也似的冲出了京兆尹地官署,郑当时清廉正直,他手下这些小官可不是。有几个人反应很强烈,听说了陈珏的身份之分就像见了蜜糖一般,恨不得追着陈珏要一个前程。
    “黄老之人,果然不善于统帅下属。”陈珏低声感慨了一句,虽然这句话还是有点偏颇,但就他所见,朝中黄老之学的官员才干和个人能力尽有。若论统驭和进取之道,这便明显地较旁人稍逊。
    “武安侯爷,慢走。”
    先前斜眼看陈珏的看门小吏笑呵呵地,一双小眼睛就要眯成一道缝,他右手牵着陈珏的坐骑,左手还不断地给骏马顺着骢毛。
    郭远哼了一声,心道这小官儿变脸还变得真快。
    “武安侯爷,千万莫记恨下官方才失礼。”绿豆眼小吏殷勤地道。
    陈珏无语,皱着眉头上了马,正要调转马头离开的工夫。那小吏嘟囔着道:“这几日间,京兆尹地官所不知怎地招来许多闲人,上门便吵着要见我们上官,他们也不想想。我们这些做下吏的怎么能做主……”
    陈珏挤出一个微笑点点头,示意收到了他的解释,随后立刻寻路而走。
    一路行出老远,陈珏听得风声划过。只觉得终于耳根子清净,他轻舒了一口气,左右看看无人注意这边,沉声道:“郭远。”
    郭远听见陈珏先叫他,得意地瞄了李英一眼,中气十足地答应了一声,道:“郭远在此,请公子吩咐。”
    陈珏冷不防地被郭远的大声吓了一跳,好笑地摇了摇头。旋即正色道:“郭大哥,上次郭大侠究竟是委托何人替我们找人,你还记得么?”
    郭远挠了挠头,好一会儿才面露惭色地道:“老郭对不住公子,当日只顾着和郭解说话切磋,实在没什么印象。”
    陈珏心中微微失望。找人这种事,尤其是那几个不大可能太过大张旗鼓的匈奴人,委托市井中人去办最妥当。
    沉吟了片刻,陈珏抓起落在衣衫上的点点柳絮,微一睁眼道:“郭解上次来长安,落脚在桑弘羊家中,我稍后去问问他。”
    李英看了看一脸沮丧的郭远,出声道:“这样也好,我和郭远也有些市井间的朋友。这几天也可以先打听打听。”
    陈珏笑着点点头。看看天色已经接近午时,想起李英和郭远自春天来就跟他好一阵子忙活。道:“有劳李大哥和郭大哥,今日无事,你们先回去和家人聚一聚吧。”
    李英和郭远对视一眼,看出陈珏的坚持,便也不再拒绝,双双行礼之后便依言离开。
    陈珏目送着李英二人离去,因为心中装着一件事,这权贵聚集地北阙外道路宽阔,陈珏倒也不在意马匹往何处走,干脆放任自流,好不悠然。陈珏想着想着,视线落在街道边地酒肆之中,刘彻登基以来,因筒车和曲辕犁的应用,天下产粮颇丰,这民间卖酒地禁忌已经松快了许多。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陈珏望见一个身段窈窕的胡女正持壶劝酒,玉容含春巧笑盈盈,脑子里便忽然出现这么一首诗,随后看着胯下毛色厚重地棕马,便是心中一闷,他现在不是去看胡姬的妩媚,而是给刘萍找一个行踪杳然的胡族少年
    余光不经意地一扫,陈珏忽地望见酒肆中另一侧靠窗的位置坐着一个青年,那青年男子英气勃发,体格俊伟,不是天子刘彻是谁?
    这会刘彻在自斟自饮,陈珏正琢磨着要不要去跟刘彻打招呼,眼见那妩媚地胡姬娉婷着行到刘彻那一桌,笑嘻嘻地靠在刘彻耳边说了几句话。
    那胡姬虽非绝丽,但却胜在几分异域的风情,尤其在陈珏看来,她那深刻的五官显示,胡姬似乎有些白种人的血统。
    杨得意似乎跟刘彻说了什么,刘彻挥了挥手示意杨得意闭嘴,分别就是一副置之不理的态度。陈珏暗想刘彻的骨头也不知道轻了几两,他坐在马上,目光扫见门口处一个神色凄苦的青年,陈珏眼睛一转便计上心来。
    酒肆中,刘彻惬意地饮下一杯酒,调笑道:“你不饮一盏?”
    那胡姬就在汉境,虽有胡人血统,实则与汉女无异,她见了刘彻这样的英俊少年心中也欢喜,倒也不客套,接过刘彻的酒盏便一饮而尽。脸蛋微晕。
    胡姬抬起头,俏皮地吐了吐舌头,嫣然笑道:“你信不信,我比一般地男人还会喝酒?”
    刘彻目中兴味一闪,哈哈笑道:“伙计,酒来。”
    “好嘞。”
    胡姬的职责本就是劝酒,伙计难得见豪爽地客人,当即兴高采烈地搬酒,杨得意欲哭无泪,这么一回去。天子必定有皇后娘娘呵护备至,他未能及时劝阻陛下,最后的结果就不好说了。
    正在刘彻和那胡姬饮酒之时,刘彻忽然没来由地觉得有点儿不对。他敏感地朝街对面望了一眼,但却不见一个人影。
    正在这时,门口进来了一个年轻文士,他神色凄苦。望见刘彻这边的时候眼前一亮,蹬蹬蹬几步上前,拉着胡姬的手泣道:“纳雅,我对不起你。”
    胡姬纳雅猛地一愣,连手都忘记从文士那里拉出来,呆呆地看着文士转脸面向刘彻,痛悔地道:“就是他吗?”
    纳雅啊了一声,就要收回手,文士痛心地对摸不着头脑地刘彻道:“你能跟我保证。一辈子对她好么?”刘彻皱了皱眉,心说什么一辈子不一辈子的,他才要说话,那文士已经又自顾自地说下去。
    “唉,从前我高堂父母不肯接受你,我只得痛恨世间没有双全之法。既能无愧于双亲,又能不负于你。”文士痛心疾首地说道,“若是你生我的气才亲近他,我说什么也不能让你这般。”
    刘彻闻言,跟一边护主心切的杨得意齐齐脸一黑,心中怒气渐起,这人把一朝天子当成什么人了?
    纳雅已经呆了,文士又对刘彻道:“若你是出于真心,嗨。你可能明媒正娶纳雅。跟她一辈子不离不弃吗?”
    刘彻听到这里终于受不了这人的胡搅蛮缠胡言乱语,他的正妻只有阿娇一人。跟这个酒肆中地胡姬有什么关系?
    “杨得意,走。”刘彻怒不可及,再没有心情猎艳。
    陈珏端坐在马上,心情因为一个小恶作剧好了不少。
    时值正午,春日的时候也有些轻微的炎热,陈珏微微感觉到热气,便四处张望起来,想要寻一个乘凉地地方。
    两排杨树,青石铺路,这地方在陈珏看来说不出地眼熟,陈珏无语地看向太阳底下显得有些金光闪闪的“大农”几字,休沐之日,闲逛逛到官署来地第一人说不定就是他。
    “陈中丞。”二十来岁的小吏李真看见上官,兴奋地行了一礼,陈珏依稀记得,这次休沐似乎是他和另外几人值守。
    那小吏滔滔不绝地道:“陈中丞是来理事地吗?正好我现在去买些酒菜,稍后一起小酌如何?”
    正好想起昨日还有点事情没有处理完,陈珏沉吟了一下,索性一口答应那小吏,随后下马入内。
    陈珏推开房门,只觉一阵清凉之气袭来,他甫一进门,便听得门内有人道:“怎么才出门就回来了?”
    陈珏顺着声音望去,正好跟说话人的目光对上,陈珏惊讶地道:“文中丞!”
    陈珏口中的文中丞,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