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117章

杂谈-第117章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Kapitan zur see Erich Bey 4。 Zerstorer fl。 09/05/40 
Korvettenkapitan Max E。 Wolff Zerst。Georg Thiele 04/08…40 
Korvettenkapitan Hans Erdmenger Wilhelm Heidkamp 03/11…40 
Berger Friedrich; Freg。 Kpt。; Ch。 1。 Zerst?rer…Flottille (04。08。1940) 
空军
Major Martin Harlinghausen。(第10航空军参谋长a staff officer of the chief of the general staff X Flying Corps)Awarded on 04/05…40 
如何评价此战役?盟军失败是无可争议的。但是此役是不是德军的第一次失败?一些人不认为。同意的观点主要是从德海军方面,10艘驱逐舰全沉了,除了在家中维修的,德军几乎没有可用的驱逐舰了,海军元气大伤,再也没有翻过身来。而且当时德军陆军险些退入中立国瑞典,要被人家扣压。二战以来还没有过。
此役也说明,在极北地区太不适于打仗了,没有路,补给非常困难。德军最优秀的山地部队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一年多后,当Dietl指挥10多万德军向苏联的Murmansk进攻时,也只前进了30多公里,一直到后来撤出芬兰,也没有大的战事。
最为不幸的是纳维克的居民,纳维克再次被德军占领,一直到大战结束。
今天
今天,居民还是一万多人的纳维克港每天仍然在繁忙的将来自瑞典的铁矿砂装船运走,有意思的是到现在为止纳维克还是只有铁路和瑞典相连,却没有铁路和任何一个挪威主要城市相连。
纳维克战役中双方有55艘/架的水面舰艇,潜艇,飞机在港口周围被击沉/击落。沿着纳维克港外的航线,有很多露出海面三英尺高的重金属浮标,标出了那些在战争年代被击沉的船只所在的位置。沉在纳维克港外的峡湾中的10艘德国驱逐舰,已经有三艘被打捞起来并移走,还有几艘允许游客潜水参观。“Georg Thiele”号……他的舰艏距离海面15米(50英尺),现在时刻提醒人们记住残酷的战争。
1940年5月28日,在一场战斗中,2架德军的Dornier水上飞机被英军击落,是“海鹰”号和“海鸥”号。1991年发现的DO 26 VI“海鹰”号残骸上还清晰可见德军的白黑相间的铁十字标记。“海鹰”的头部扎在26米深的水底,机翼在距离水面13米的地方。
“海鹰”号的大部分:座舱仪表盘,一个发动机,一个螺旋桨推进器,都已经被拆下来运到纳维克的战争博物馆供大家参观。另一个螺旋桨推进器在Bodo地区的飞行俱乐部。
第109章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
           难攻不落!千年要塞
塞瓦斯托波尔市原址位于克里米亚半岛南端。克里米亚是从苏联南方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境内向黑海突出的大半岛,由于具有温暖舒适的地中海气候而曾被当作历代沙皇的渡假地。但这个渡假村却是建立在一个巨大的要塞之上。黑海是土耳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诸多国家的共有内海,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价值,一旦掌握了黑海的制海权,就能向沿海周边国家施加政治压力。而塞瓦斯托波尔是当地最合适的港口,也因此成为各国觊觎的一块宝地。一千年来,塞瓦斯托波尔遭受无数异民族的血腥侵袭,8世纪的正教希腊人、13世纪的景教鞑靼人都是强有力的殖民者。从15世纪开始,回教土耳其人逐渐控制半岛,在19世纪中期俄国掌权时期爆发了大规模的克里米亚战争,英法联军110000人长眠于此。战火一直蔓延到正教沙皇俄国重新夺回半岛为止,这时塞瓦斯托波尔已随着战斗不息的时代而演化成一个要塞都市,大量的堡垒、壕沟和故意制造的迷宫隧道围绕市区。在苏联时代特别是30年代,要塞进行了全面的现代化改进并修建了军用机场。由此它也成为野心家希特勒的一块心病。希特勒认为: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的苏军可以随时从黑海登陆对侵苏德军南线部队进行包夹攻击,这使得德军必然不敢向东方推进;而且从克里米亚机场的起飞的苏联飞机时刻威胁轴心国的生命线…罗马尼亚的普罗耶什蒂油田。而且对克里米亚展开进攻无疑会让德国争取到土耳其的好感,从而把这个一直在观望的大国拉到轴心国的战车上。
但是经营了一千年的要塞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我们先看一下整个要塞的防御力量:
以塞瓦斯托波尔市区为参照,整个市区北靠细长的塞维纳亚湾南岸,塞维纳亚湾北岸和别别克峡谷之间是防御重点。在这片绵延360公里的矩形地带,配置了12个永久要塞群,占全部克里米亚要塞数量的75%,每个要塞都有一个典型的苏联式名称,但多数史学家认为这是德军给起的别名。中心地带由莫洛托夫、契卡、柯别乌这3个巨大的要塞群把守,西南靠海的角形突出部配置了列宁和北堡垒这2个要塞,正东有5个联合要塞:斯大林、西伯利亚、伏尔加、顿涅茨和乌拉尔,在4重防御线的最北也是最容易被突破的隘口,是当时最强的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联装炮塔要塞,它拥有1934年制造的双联装305毫米巨炮,射程达到44公里,外部防御层形状酷似当时的战列舰炮塔,由200~300毫米厚的装甲板全体包裹,炮塔下面有3层永固工事,每层永久混凝土天盖都厚达3000~4000毫米。此外,在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东侧还设置了巴斯季昂I号要塞作为前瞻。所有要塞周围都被永久混凝土装甲板覆盖,用地下通道和小型铁路连接,在山地部分更设置难以数计的暗堡、火力点,所有的要塞炮塔都是下沉式安装且具有绝对优势射界,理论上不可能对该防御地带进行地面攻击。而且设计者将要塞的基本弹药存放在塞维纳亚湾南岸地下深达30米的库拉贝主弹药库中,可谓万无一失。
相对的,塞瓦斯托波尔市区南部及西部防御力量就没有这么集中:沿正东到东南只配置了巴斯季昂II号、库贝和巴勒库勒瓦这3个要塞,在它们中间穿插着5个主要的一线步兵防御阵地:白糖帽子阵地、北方鼻子阵地、废墟山、荆棘山、红色高地1、2、3;一线阵地西侧只有3个二线步兵阵地:上坡高地、秃鹫高地和风车高地。为防止南部海上威胁,在克里米亚半岛南端突出部设置了马克西姆…高尔基II号联装炮塔要塞。在二线阵地和塞瓦斯托波尔市区之间是苏联山脉阵地,这是最后一道屏障。守卫塞瓦斯托波尔的苏军士兵比较特殊,除了普通的红军(陆军)外,还有海军陆战队和苏联内务部队(秘密警察),这些特殊部队战斗力和武器装备、军官素质都很强。当时守城兵力约为100000人,但坦克仅40辆。
1941年12月17日,德军7个步兵师和2个山地师全面包围要塞,发起第一次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德军绕过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从要塞群西侧进攻斯大林要塞,但是毫无战果,由于2天前苏联海军陆战队在刻赤半岛登陆迅速粉碎德军包围圈,第一次攻防战以德军全面失败收场,而身穿黑色水兵服的苏联海军陆战队也获得了黑色死亡称号。然而由于克里米亚仍威胁德国南方战线,德军需不惜一切代价拔掉这颗钉子。因此从1942年5月8日开始出动第11军(1个装甲师和4个步兵师)和罗马尼亚山地部队开始对刻赤半岛的苏军发起反击。由于德第8航空军有效的协同作战,德军于5月16日再次占领刻赤半岛,在这次猎雁作战中苏军共有26个师被歼灭、170000人被俘,塞瓦斯托波尔的门户再一次大开。
激战!最强要塞 VS 最强火炮
德军司令曼施泰因上将(一级)深知要塞防御力之强,为了确保这次攻击成功,除了需要里希霍芬上将(一级)的第8航空军支援,强有力的陆军炮兵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德军第306炮兵司令部被整个调来,主要配属在北部战线的第54军,而南部则由第30军和罗马尼亚山地部队合围苏军第一线阵地。
1942年6月6日,第二次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拉开了序幕。当天,203个德军炮兵连集结在北部要塞群,曼施泰因力图在最强防御线上打开缺口,从而发起二战中德军最疯狂的一次炮击作战。但是,在最北部的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要塞压制着北方主要道路和别别克峡谷的险要地带,305毫米火炮随时会对德军步兵造成毁灭性威胁。而普通的火炮对这个坚固无比的要塞也毫无办法,它的44公里射程更让德国第54军难以前进寸步。为了突破最强的要塞,必须动用最强的火炮。德军经缜密策划后调拨了3门超级巨炮,它们分别是:420毫米固定式臼炮刚玛设备、610毫米自行臼炮卡尔设备、800毫米列车加农炮古斯塔夫设备,也称为多拉炮 而它的穿甲弹射程是38公里所以亦必须在高尔基I号的射程之内冒险攻击)。德军的第一目标是苏军库拉贝弹药库,为此,首先由古斯塔夫连续发射重达7100公斤的穿甲弹直接穿透8000毫米的防护层命中位于地下弹药库中部引起震撼全岛的大爆炸,从而断绝了苏军北部要塞群的弹药供给。随后,古斯塔夫顺临时搭建的4轨大型铁路转弯南下,开始攻击斯大林要塞。同时北部德军炮兵开始进入全面围攻高尔基I号的炮击行动。
这时北部炮击的主角换成了610毫米卡尔炮,它也被称为雷神之锤。卡尔的射速较快,重达2200公斤的610毫米高爆弹倾泻在高尔基I号要塞周围,4000毫米厚的永久水泥装甲板被打成碎片,要塞内部开始暴露;然后是第8航空军倾巢出动,采用每天1000架次的波状俯冲轰炸对要塞生活区造成完全破坏,迫使苏联士兵向要塞内部退却。为了压制苏联步兵的突围和增援,420毫米刚玛炮对要塞周边进行地毯式轰击,1000公斤重的420毫米炮弹雨点般粉碎要塞周围所有的道路、铁路网,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完全孤立!
6月17日,德军总攻。
在35公里的狭窄阵地上,1300门德军火炮对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进行不间断全体炮击,要塞被灼热的冲击波覆盖,所有外围防御阵地几乎化为灰烬。但是最重要的联装炮塔由于目标小而未被命中,仍然坚持反击。德军为精确攻击这个炮塔而调拨了2门355毫米臼炮到别别克峡谷北边,同时命令所有火炮使用穿甲弹齐射压制苏联炮塔。当高尔基I号暂时沉默时,十余枚355毫米榴弹(重1000公斤)从顶部****炮塔装甲板,这些炮弹装有延迟引信,在数分钟之内连续造成内部爆炸。高尔基I号装甲炮塔顶盖被整个掀开,德军立即动用280毫米火箭炮对敞开的炮塔实施燃烧弹射击,其他火炮改用高爆弹继续轰击炮塔周边设施。
最后高尔基I号联装炮被完全摧毁,驻守炮塔的苏军官兵全体阵亡。
同时南部德军也开始对苏军第一防御线进行压迫。6月11日,德第30军分3路进攻:第72步兵师北上直扑上坡高地,由罗马尼亚山地师牵制苏军废墟山和北方鼻子阵地进行掩护,至6月22日占领上坡高地;第170步兵师由中路绕过库贝要塞于18日夺取秃鹫高地;主力第28步兵师连续攻克荆棘山和红色高地1、2、3,然后北上再折返,从后面进攻巴勒库勒瓦要塞,苏军被打个措手不及很快失守。
在短短的10天内,南部苏军2重防线均已告破,德第30军进逼最后的苏联山脉阵地,等待北部第54军的合作夹击。
SIEGE!看不见天空的城市
北部战线6月11日,巨炮古斯塔夫全面轰击斯大林要塞,同时多数火炮亦向前推进10公里(这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