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284章

杂谈-第284章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新组建的KB…24设计局完成了A…20轮履两用坦克的设计工作。A…20坦克是严格按照红军汽车与装甲车管理局的要求来设计的,它与BT…7M最大的不同是采用了全新的外形。在世界坦克发展史上,它开风气之先的采用了倾斜装甲板,这种防护运用原则很快为各国所接受,至今仍在影响着各国主战坦克的设计。
由于A…20坦克在性能上与BT…7M相比提高的程度并不算大,因此,设计局开始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设计T…32坦克上。它与以往设计的快速坦克最重要的不同是放弃了轮履两用的行走系统而采用了单一的履带式行走系统。放弃轮履两用式行走装置的原因有2点,其一是简化坦克设计,便于战时的大规模制造;其二则是可将行走系统节省出来的重量用于加强装甲防护。T…32坦克还安装了威力更大的76毫米火炮。
1938年8月,在最高军事委员会上(Supreme Military Council),讨论了苏联红军机械与装甲车辆管理局的生产任务,科什金设法获得了制造A…20轮履两用坦克、T…32坦克原型车的许可。1939年中,T…20和T…32坦克原型车先后完成并交付苏联红军测试。测试委员会认为“这两种坦克在性能和技术指标上都超越了以前设计的坦克”,但委员会认为这两种坦克仍然不够好,还没有达到值得推荐成为制式装备的程度。
1939年爆发的苏芬战争成为T…20和T…32坦克的第二阶段测试的实验场。实战清楚无误的表明,只有全履带式的坦克才能****在恶劣地形(特别是在秋冬季节)上的战术机动性要求,这也进一步宣判了轮履两用式行走装置的“死刑”。此外,实战表明,T…32还需要增强其战斗力,尤其是在装甲防护方面。
留给设计局升级改进T…32坦克、加强其装甲防护和火力的时间非常有限,但设计局成功完成了这两方面的改进。改进后的原型车被命名为T…34坦克,此后不久便成为苏联红军在到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主战兵器。
由于T…32坦克设计定型尚有大量细节修订工作没有完成,同时研制T…34坦克的工程量很大,也因为T…35多炮塔坦克项目的正式下马,1939年,3个坦克工厂各自的设计局(KB…24、KB…190和KB…35)合并为一个设计局——KB…520设计局。米哈依尔&;#183;I&;#183;科什金被任命为联合设计局的总工程师,亚历山大&;#183;A&;#183;莫洛佐夫成为设计局局长和副工程师,库切连科则担任副局长。
○ 乌拉尔的战争岁月
1940年1月,T…34中型坦克的第一辆原型车完成,而早在1939年12月19日,它就已经被苏联政府认可为为陆军制式中型坦克。在随后的测试中,T…34的优越性能被一一证实。1940年3月,在科什金亲自领导下,2辆T…34坦克在哈尔科夫和莫斯科之间完成了一次往返长途行军测试。在长途行军中,T…34坦克的机械系统表现出很高的可靠性。
T…34系列坦克的批量生产在1940年6月开始,到年底共有115辆T…34中型坦克下线。1940年6月,苏联政府决定在国内其他几家大型坦克生产企业也建立T…34坦克生产线,同时开工,以使陆军部队能尽早的装备这种优秀的坦克。决议做出后,KB…520设计局立即将大量技术图纸和文件送达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Stalingrad Tractor Plant)和索尔莫沃造船厂(Sormovo Shipbuilding Plant)。
T…34坦克的量产是183厂的设计师和工人们长达三年的努力工作的尾声,就在黎明的曙光已经展现的时候,因为积劳成疾,米哈依尔&;#183;I&;#183;科什金于1940年9月26日与世长辞。科什金的早逝是苏联坦克设计界的重大损失,他的学生和挚友亚历山大&;#183;A&;#183;莫洛佐夫接任了KB…520坦克设计局总工程师的职务。
1940年底,尽管T…34坦克的许多必要的最后细节的修订工作尚未完成,KB…520设计局就已经铺开了T…34坦克的改进设计工作。改进重点集中在炮塔和车体的装甲防护方面;用扭杆悬挂系统代替了原来的弹簧和带有内部减震器的负重轮;增加了燃油携带量、备弹数量等。改进型T…34坦克被命名为T…34M。T…34M坦克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很快便准备齐全,随时可以送达工厂制造原型车,日丹诺夫冶金工厂(Zhdanov Metallurgical Plant)甚至已经为T…34M坦克原型车制造出了5套装甲钢板,并将其交付给了183工厂。但在1941年初,T…34M坦克的制造工作实际上已经完全停顿下来,原因是各坦克制造厂的生产任务太沉重,T…34坦克的大批量生产使得生产线上没有T…34M坦克的空间。
1941年,KB…520设计局的规模扩大到了106人,分为12个设计小组,由总工程师亚历山大&;#183;A&;#183;莫洛佐夫和他的两位副手N&;#183;A&;#183;库切连科和A&;#183;V&;#183;科列斯尼科夫领导。
1941年9月12日,由于前线战事吃紧,整个苏联的欧洲部分都面临着德军的威胁。根据苏联政府的第667/SGKO号决议,183厂领导尤&;#183;E&;#183;马克萨列夫发布命令:逐步降低产量,将工厂和设备尽最大可能分批疏散到内地。183工厂在命令发布后的一周,1941年9月19日进行了第一次疏散,目的地是下塔吉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地区的乌拉尔汽车厂。这次疏散带走了KB…520坦克设计局的几乎所有设计师、技术文件、设计图纸和绝大多数有用的设备。撤退到下塔吉尔的183工厂与当地的乌拉尔汽车厂合并成立了新的183乌拉尔斯基坦克工厂。在这个工厂里,原183工厂在战前采用的部门编号方式被保留下来,KB…520坦克设计局的名称不变,总工程师仍然是亚历山大&;#183;A&;#183;莫洛佐夫。
1941年12月,183乌拉尔斯基坦克工厂生产的第一辆T…34坦克下线,来年4月,工厂的坦克产量已经超过了战前的水平。
战时的物资紧缺以及许多生产原材料、零部件的工厂被破坏或是落入德军手中,使得坦克生产变的十分困难。橡胶短缺、钢材短缺、电气设备短缺,除了德国人的威胁,几乎什么都缺。为了维持工厂的正常生产,为红军输送更多的T…34坦克,KB…520设计局尽了最大的努力节省每一吨橡胶、钢材、装甲钢、电线和一切珍贵的生产物资。T…34坦克的几乎所有部件都被做了修改以适应这种战时的艰苦环境。设计师们用铸铁件代替了铜部件、用焊接代替了铆钉。这些努力的结果是坦克零部件减少了765个,生产程序被极大简化,生产速度加快、成本降低。这对T…34坦克在战时条件的大规模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简化设计使红军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T…34坦克,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危机中的战局。 尽管在T…34坦克的生产和改进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在1942年下半年,在亚历山大&;#183;A&;#183;莫洛佐夫的坚持下,设计局开始了对下一代新型坦克的先期概念研究,新项目被命名为T…43。这个项目建立在183工厂早在疏散前就已进入实用化阶段的T…34M坦克设计方案上。设 
计局设想的T…43项目应该具备如下特征:5档变速箱;安装在主炮塔上方的车长指挥塔;车体外形简洁便于焊接工艺的大规模使用;增加燃料携带量;扭杆悬挂等。坦克的设计进展之迅速即使以当时的标准来看也相当惊人,到1943年第三季度前,第一辆T…43坦克原型车就已经完成。但T…43坦克再也没有在原型车基础上向前迈进一步,根本性的原因还是在于T…43坦克的性能与T…34相比并没有重大的进步,虽然它在设计上做了很多改变。 1942年底,KB…520设计局在开发T…43坦克(实际就是T…34坦克的全面升级版)的同时,还同步进行了另一种全新坦克的概念研究。按照设想,该型坦克将有3种不同的变型车,分别安装122毫米、100毫米和85毫米炮。除了武器装备外,这种新型坦克(后来被命名为T…44坦克)与T…34坦克的不同之处还包括:采用新的发动机布置方式,缩小动力舱的体积;炮塔座圈位置后移,缩短车身长度;车身高度降低了30厘米;增强了车体前方装甲防护——增加车体前倾斜装甲板厚度、将驾驶员舱口从车体前装甲移至车体顶部;采用扭杆悬挂系统;取消了无线电操作手/机枪手编制,改用3人乘员组以增加坦克携弹量。
T…44坦克的设计工作在1943年底完成。第一辆原型车在1944年上半年完成。测试清楚的表明,由于许多结构上的原因,T…44坦克根本无法容纳122毫米或100毫米的大口径坦克炮。因此,进一步的研制工作被迫停止。
整个1943年,KB…520设计局真正取得了实质性结果的是T…34/85坦克的设计定型。1943年,德国陆军得到了全新的坦克——虎式和豹式。它们都拥有的更厚的装甲,足以抵御T…34坦克的76毫米火炮。苏联迫切需要能应对虎和豹的新型坦克。KB…520设计局的工程师们立刻投入到日以继夜的工作中,德军新式坦克在战场上的技术优势像鞭子一样在后面抽打着他们。国防委员会也对新坦克的研制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帮助,研制任务在很短的时间里不断进展并最终获得了成功。1943年年底,新的大威力85毫米炮被安装到T…34坦克上,这使T…34坦克几乎拥有和德国新型坦克相同的火力。车长指挥塔也出现在主炮塔上,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善了坦克乘员组的目视观测能力。这种改进后的坦克被命名为T…34/85坦克,1943年12月15日正式被苏军采用。1944年3月,第一辆T…34/85原型车在乌拉尔斯基坦克工厂下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在1944年里仍然在世界各地燃烧,但苏德前线的局势已经发生明显的改观。183乌拉尔斯基坦克工厂除了继续大批量生产T…34/85坦克外,还继续测试他们的T…44坦克,T…44坦克安装上T…34/85的85毫米坦克炮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修正,测试工作在年底完成,一种全新的中型坦克宣告诞生。1945年6月,T…44坦克的量产在第75工厂(苏联政府决定在收复的哈尔科夫原183工厂基础上建立T…44坦克生产线,为了与下塔吉尔地区的183乌拉尔斯基坦克厂相区别,重建的工厂被命名为75工厂)全面铺开。第一批T…44坦克在1945年8月被装船运往远东,参加对日作战。 
战争末期,KB…520设计局的工程师们在协助生产T…34/85和T…44坦克的同时,开始研究更先进的坦克,在新型坦克的研制过程中,设计师们详细研究了苏军在二战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设计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坦克火力;提高装甲防护水平;使坦克具备较强涉水能力。
1945年第一季度,2辆新坦克样车完成,被命名为T…54中型坦克,测试工作在同年进行。到1946年初,设计局完成了最后的细节修定工作,解决了在试制和测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100毫米坦克炮、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3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7。62毫米同轴机枪。铸造炮塔前装甲厚190毫米,车体前倾斜装甲板厚100毫米。加强火力和装甲防护导致车重上升,为了不影响坦克机动性,T…54坦克安装了一台大马力柴油发动机(V…54)。
1947年,T…54坦克在183乌拉尔斯基坦克厂投入量产,1948年在哈尔科夫75工厂也开始量产T…54坦克。
在4年战争岁月里,亚历山大&;#183;A&;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