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301章

杂谈-第301章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接受了简短的行驶测试后,该方案被命名为“1927年式MS…1小型护卫坦克”,其后被正式定型为“T…18”。
1927年6月17日,对T…18样车的最终测试在莫斯科附近完成。特别委员会一致认为T…18的设计十分成功,并推荐将其量产在红军服役。1928年2月,苏联红军正式订购了108辆T…18轻型坦克。
T…18轻型坦克的总产量为959辆,其中4辆转交苏联内务部队,2辆交给苏联第4委员会,1辆交给了苏联军事化工委员会。其余的全部装备了苏联红军的坦克营、坦克团,以及1929年开始组建的混成化坦克旅。
由于苏联后来研制了一系列性能先进的中型和重型坦克,T…18轻型坦克只能退居二线作为训练使用。1938年,经过改进后的T…18M型性能依旧没有多大改善,这使得这位苏联坦克部队的“元老”前景黯淡。959辆T…18中有862辆被改进成T…18M型,其余的在拆除了所有武器装备后,在废旧钢铁回收厂找到了归宿。
留在部队继续服役的T…18的命运也同样惨淡。大部分不是发动机失灵,就是传动装置出了故障,得不到及时的修理。由于缺少用于维修更换的部件,部队纷纷从这些开动不了的坦克上拆下能用的武器。有鉴于这种状况,1938年3月,苏维埃装备委员会对T…18的最终命运作出了决定:将剩下的700辆T…18用于加固各军区的防御工事。于是,苏军各部队首先将不具备机动能力的T…18炮塔拆下,装在混凝土工事上充当固定火力点。剩下的车体和传动装置都被报废,当做废钢铁处理。至于仍旧能够开动的T…18,也都被换装了45毫米反坦克炮布置在防御工事中当做机动火力点。
T…18的最后命运延续到了卫国战争初期。大约有450辆被改成固定火力点的T…18和160辆当做移动火力点的T…18为苏维埃祖国尽了自己最后的义务。
有关T…18在卫国战争初期最详细的记载是苏联第9机械化集团军。该部队在1941年6月23日至29日间在Rovno、Brody和Lutsk地区的大片战场上同德军展开了大规模坦克战,结果损失惨重。为了补充战斗力,一个轻型坦克营被指派给该集团军。其下属的3个坦克连中,有一个连编制有14辆T…18。该营在随后的战斗中也遭受巨大损失。截至7月2日,全营仅剩下2辆T…18,其中1辆已经丧失了战斗力。
明斯克地区的防线中也使用了T…18轻型坦克。1941年6月23日,一辆安装45毫米反坦克炮的T…18被当做固定火力点安置在Drut河大桥边,狙击试图渡过Drut河的德军。车组成员是高伏兹得夫上士和卢波夫列兵,他们顽强地战斗在Drut河畔长达4个多小时,让德军寸步难行。战斗中,他们总共击毁了3辆德军轻型坦克,1辆半履带车以及数量轮式卡车,并狙击了一个德军步兵连。两位车组成员因此荣获了苏维埃红旗勋章。
T…18最后一次大量使用是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第150坦克旅在战斗中动用了9辆T…18。这也是有关T…18参战记录的最后记载。
第253章日本乙型潜艇全传
           ◎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一种新型的乙型潜艇加入了日本联合舰队的潜艇部队。这种集强大攻击力、远程续航力、水面高速和独特侦察能力的水下恶狼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猖獗一时。但是日本人保守的使用观念使得它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在盟军强大的反潜力量面前损失殆尽。
◆ 研发计划
作为一个通过两次海战的胜利奠定其崛起基础的日本来说,一直重视海军新兵器的发展,潜艇也毫不例外。其早在1905年就着手从美国购买了5艘潜艇,组成了第一潜艇队。购买这些潜艇除了壮大军力的因素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技术引进的手段,以此来达到学习和自行建造潜艇的目的。很快,在1906年4月,位于日本神户的川崎重工即为海军建造了6号和7号潜艇。之后日本先后引进和自建了多批多型号的潜艇。到了1922年,世界各海军强国在美国缔结《华盛顿条约》,条约规定日本的战列舰吨位仅为美英的60%,日本在战列舰上便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日本提出了能遂行远洋作战,水面高航速,可消耗英美军战列舰数量的大型潜艇。这就是后来的一系列的海大型潜艇。然而,海大型潜艇续航力无法****需要,因为在日美之间爆发战争的构想中,该潜艇无法拦截从夏威夷绕道南洋群岛进攻的美国舰队,所以日本海军又提出了巡洋潜艇的方案。该方案潜艇的排水量从海大型的1300吨提高到了接近2000吨,后续甚至突破了2200吨。但是该型潜艇在大幅度提高续航力的同时,水面航速却有所下降。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海军已经不****于这两种潜艇分类体系,他们提出了新的方案,要求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发展出一种相对全面的混合型潜艇,作为主力作战的潜艇。对日本有利的是,在1930年的《伦敦海军条约》中,日本争取到了52700吨的潜艇份额,该份额与美英一致。但是不利的是,该条约规定不能建造标准排水量2000吨以上,主炮口径超过127毫米的潜艇。由于当时美国有3艘V级潜艇不但标准排水量超过2000吨,并且装备了潜艇上口径最大的152毫米火炮,因此单纯看数字的日本人如梗在喉。为了避免违反条约,过早引起英美的强烈反应,日本海军将混合型潜艇的计划推迟,直到1937年。因为当年的12月31日,该条约到期,日本抓住这个机会,提出了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混合型潜艇设计方案,于当年开工建造(条约过期仅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潜艇即开工建造,可见日本海军的早有预谋)。1940年3月第一艘注重鱼雷攻击任务的丙I型潜水艇伊16号完成,其标准排水量达到了2184吨。随后,为了加强侦察能力而设计的乙型潜艇于次年开工。
1940年9月30日,第一艘乙型潜艇伊15正式完工,其标准排水量略超过丙I型,达到2198吨。接着第二年有6艘乙型潜艇完工,42年有10艘完工,43年有3艘完工。前后合计20艘。其后,还曾经在乙型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乙改I型和乙改II型,前者建造6艘,后者建造3艘。总计在日本海军中乙型潜艇一共建造了29艘。
◆ 艇体基本设计
这里主要介绍乙型潜艇的设计。乙型潜艇全长108。7米,水线长106。9米,垂线间长102。4米,艇宽9。3米,吃水5。14米,水面排水2589吨,水下排水3654吨。
乙型潜艇为了达到水面高速,采取超过10:1长宽比的细长型艇体,艇首形状也是适合水面高速航行的设计。艇尾有大型排气孔。其整体外观与甲型潜艇非常接近,但是由于没有甲型潜艇的那些旗舰设备而司令塔相对较小。艇体则采用双壳体设计,人员和主要设备都集中于艇体中部一个直径约5。6米的耐压壳体中。前部往后依次是鱼雷发射室、水兵和士官室、指挥所、动力舱、后部水兵舱(具体请参看本页下方潜艇结构图)。电池组集中在水兵和士官室的下方。在两层壳体之间除了压载水舱之外,左右两边还各有4个辅助平衡水舱。负责调节艇体在水中的姿势。该艇安全潜深约100米。
艇体****内部的指挥所是整艘潜艇的核心,里面容纳了各种通信设备、指挥设备和操舵设备等,有一层甲板将其与下部辅助机械设备分开。而潜望镜的通道从司令塔穿过耐压壳体和这层甲板直到耐压壳体的下半部分。平时潜望镜的主体部分就存放于甲板下部的潜望镜容纳筒中,一旦需要则通过液压设备将其提升到合适位置,以便艇长通过它观察海面情况(具体参看后页艇体****剖面图)。
该型艇动力设备为2台日本自行设计生产的舰本式甲10D型柴油机,单机功率7000马力,实际单机输出功率6200马力(每分钟350转),双轴推进。如此大的动力加上良好的水面船型,使得乙型潜艇水面航速高达23。6节。水下则使用2台主电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000马力,每分钟163转,最高航速达到8节。另外,艇上还有2台850马力的发电机组,为艇上提供机械和照明所需的电力。
潜艇底舱储备淡水和燃油,该艇总共能携带774吨重油和22吨滑油,使得水上续航力可达14000海里/16节。从横滨穿越太平洋到洛杉矶往返(往返距离大约10000海里)还绰绰有余。此外,底舱的电池组为2号5型,总共由360个铅酸电池组成。如果以3节航速航行,可使用32小时,续航距离为96海里。在二战中,潜艇一般水下续航距离在60海里,由此可见乙型潜艇大型化的好处。
艇上食品主要存放在水兵室的后方,储备量按全体艇员3个月的需要量为标准。因此,在太平洋海战中,以潜艇为主要作战兵力的第6舰队,通常对自港口出发3个月后失去联络的潜艇上的艇员,都按照战死判定。此外,由于艇内温度和湿度高,实际新鲜蔬菜和肉保鲜时期在一周之内,因此通常艇员在前5天对食物比较满意,而5天后连续食用干燥野菜、粉末酱油和腌制品时,他们就对食物表示不满,并出现食欲减退现象。
◆ 特色侦察设计
乙型潜艇本来就是作为航空侦察的加强型而提出的,因此其最有特色的就是在指挥塔前部有一圆型的半埋式水上飞机机库,可以容纳1架九六式或零式水上侦察机。水上侦察机在机库内采取拆解的方式储运,一旦需要时,重新装配之后使用。发射时,使用弹射器。回收时,飞机降落在海面,由潜艇甲板上的吊车负责回收。
潜艇搭载水上侦察机的两大难题分别是机库的防水和弹射器。英国发展的E22号潜艇就是因为机库进水而导致的沉没事故,而日本一直致力于发展可携带侦察机的潜艇,从巡洋潜艇到甲、乙型,看起来日本海军已经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至于弹射器的设置,一开始日本海军也回避这个问题,采取水侦自行从海面起飞的模式。后来自行开发了吴1号3型弹射器,专门用于潜艇弹射,装备巡洋潜艇。到乙型潜艇计划开始时,日本海军又研制开发出吴1号4型弹射器,新成果很快被应用到该型潜艇上。该弹射器长约19米,要比巡洋舰上使用的吴2号5型弹射器短0。4米,弹射能力约1。6吨。它采用压缩空气弹射方式,而不是吴2号5型弹射器的火药弹射方式,这是适合潜艇水面弹射实际情况的。根据日本海军的测试,超过3G的加速度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吴1号4型弹射器的平均弹射加速度为2。5G(低于吴2号5型的平均2。7G)。此外,由于巡洋舰干舷高,因此吴2号5型是平行弹射,而吴1号4型采取的是一定角度向上弹射。
由于存放空间的原因,侦察机是要求尽量小型化的。在零式小水侦研制工程完成前,九六式只是纸面计划的替代品,当1940年零式小水侦服役后,实际装备乙型潜艇的就是这种飞机。乙型潜艇首艘伊15号成为第一艘装备该飞机的潜艇。但是由于生产和实际使用需求的关系,并非每艘乙型潜艇都装备了该飞机。例如开战之初,虽然有7艘乙型潜艇完工,但是实际装备小水侦的才2艘。
◆ 武备与观测通讯设备
潜艇首要的武器就是鱼雷。乙型潜艇的鱼雷发射管与甲、丙型一致,均集中于前部,不过在数量上有所削减,仅6具53厘米口径发射管,艇首下方左右两侧各3具。不过,与前两型潜艇一样可发射九五式氧气鱼雷。该鱼雷为著名的61厘米九三式“长矛”鱼雷的缩小版,同样使用氧气作为推进动力,航迹不明显。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