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335章

杂谈-第335章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至彻底失败。纪律不整导致一些部队在战役白热阶段弃阵脱逃。北洋海军的缺点暴露无遗。李鸿章深知这些缺点,极力设法避战,不与敌舰交锋。他因此受到许多历史学者的严厉批评。然而,就北洋海军的弱点而论,采取一种更加勇敢的政策或战略,是否将带来不同的结局,恐怕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结束语
作为西方国家海上力量勃兴的反应,尤其作为日本威胁日增刺激的结果,中国决定建设海军。李鸿章恰是适逢其会,适充其任,他肩负起这一历史性的责任。不少学者认为李鸿章建立北洋海军,主要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基础,他借应付外侮为名,而行扩张淮军势力之实。从历史发展的经纬来看,我认为这种解释殊属臆测,缺乏充足的证据。
近代海军是19世纪一个革新事业。海军的发展要求有复杂精致的装备和高度专业化的科学技术知识。考虑到所有这些方面——工业、科学和技术、人才、财政,中国当时完全不具备条件以支承一支近代海军。北洋海军的诞生,几乎全靠李鸿章一人的独自努力。他以10年持续不懈的努力,造就了一支拥有30艘战舰,120门大炮和4000名官兵的舰队,它至少在数量上超过了日本的海军力量。
李鸿章的任务比起今天人们所能想象到的要艰巨得多,因为他面临向北京政府寻求资金、说服各省官员给予合作、同时又要抵挡来自各方的不断的批评这多重的任务。北京****政府的弱点众所周知。清政府从整体上给李鸿章增加了许多障碍。它充满官僚主义陋习、地方主义观念和派系的明争暗斗。北洋海军本身也因组织不健全,装备陈旧过时而深受其患。在这样的环境下,李鸿章创建海军的努力,不应从不可能实现的理想,而应当从当时内部情况的整个背景作出评判。
第280章“victoria”
           皇家海军历史上最著名和损失最惨重的战列舰碰撞事故,莫过于1893年6月22日地中海舰队的战列舰“Victoria”和“Camperdown”之间的碰撞。
1887年下水的“Victoria”原本被命名为“Renown”,但因为正赶上女王Victoria登极50周年庆典,因此被命名为Victoria以纪念这一盛事。
她装备2门重达110吨的巨大的16。25英寸口径Armstrong火炮,它们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在舰上只能安装2门。这2门火炮都安装在舰艏的一个炮塔里,因此无法向舰艉射击。但海军部对此毫不介意,他们自豪地声称:“英国的战列舰从来不需要向后射击敌人”。排水量10,420吨的“Victoria”只有一艘姊妹舰“Sans Pareil”,后来,她在编队里亲眼目睹了姐姐的沉没。
“Camperdown”是一条排水量10,600吨的稍微老一些的战列舰,1883年下水,属于“海军上将”级,装备4门重达67吨的13。5英寸口径火炮,分别安装在舰艏和舰艉的双联炮塔中。
1893年6月22日,一个闷热的下午,英国地中海舰队正打算离开的黎波里出海训练。舰队规模庞大,气势恢弘,排水量10,000吨以上的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达10艘之多,还包括一艘通信舰。她们分成两群锚泊,“Victoria”和“Camperdown”分别是领队舰。 
舰队指挥官是海军中将George Tryon爵士,他的中将旗在“Victoria”战列舰的桅杆上猎猎飘扬。舰队副指挥官是海军少将Markham,他的座舰是“Camperdown”战列舰。
海军中将Tryon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军人,经常训练他手下的舰长们练习各种复杂的编队动作。他严肃而又沉默寡言,不善于与人交往,因此也不常和参谋们交换彼此的想法。
不过,此刻Tryon正和他的参谋长,旗舰舰长和信号官一起讨论他的训练计划。他告诉他们,他打算离开海岸后让军舰排成两路纵队,两队之间距离保持1,200码,而队内各舰的前后距离保持在锚泊时的间隔距离,这一般是400码,然后让两路纵队的军舰一艘跟着一艘向内转弯掉头,使两路纵队的距离缩小到400码,最后整个舰队左转90度返航。
在海岸上遥望这一幕必定很是壮观,后来证明这场戏更是“好看”。在那个时候,10艘大型军舰一起出现的情景毕竟不多见。不久,“Victoria”的桅杆上升起信号旗,向整个舰队发布命令:“立刻起锚”。 “Camperdown”马上在桅杆上也升起这个旗号,10艘军舰马上开始了起锚作业,甲板上的水兵们忙碌着,铁锚收起后,水面上留下一个个旋涡。随后,排成两路纵队的军舰陆续驶向大海。
在“Victoria”军舰上,参谋长和旗舰舰长提醒Tryon将军,1,200码的距离可能不够各自纵队领头的两艘大家伙相向转向,不如把距离拉开到1,600码,这样的距离彼此都会宽松一些,但也许这还是不够的。Tryon将军表示同意,但没过多久,他还是命令信号官让两路纵队距离为1,200码。
当航海舰桥上的参谋长看见桅杆上挂起“纵队之间距离1,200码”的信号旗时,显然十分诧异,他问信号官是不是搞错了,因为Tryon将军刚刚才同意把距离拉开到1,600码。于是,他让信号官到司令塔上去找将军核实一下,到底是1,200码还是1,600码,得到的答复是升起1,200码的信号旗。将军明白无误地告诉他们,“纵队之间距离1,200码,立刻执行”。
其他军舰倒没有异议,大家老老实实地执行命令排成两路纵队。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当时的舰队编队条令,当舰队成两路纵队行进时,纵队之间的距离应该是最长那一队的军舰数量乘上队内前后军舰的距离,以便编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队形变换。因此,对于此时,纵队内军舰之间的距离是400码,有一路纵队的军舰数量是6艘,那么纵队之间距离就应该是2,400码才对。
当时,以这样的距离,两路纵队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以下编队变换:两领头舰向左或向右同舷侧转90度,后续各舰跟着前面的军舰作同一转向,最后在与原航向成90度的方向上排成一路纵队(在航渡时舰队一般排成多路纵队,以缩小舰队的整体长度,以保证队末军舰也可以看见旗舰的信号,但在接敌时需要变换成一路纵队并转向以舷侧与敌人面对,以便发挥整体火力,以上队形变换就是一个例子——译者注)。如果这个距离过小,在队形变换时,各舰之间必然就会因为担心碰撞而变得混乱。而距离合适的话,可以使各舰在排成一路纵队后,前后军舰之间的距离依然和原来两路纵队里的时候一样。
此时,舰队航速增大到8。8节,不久,15:00,Tryon将军命令信号官发出两个信号。一个是命令右路纵队向左转16个罗经点(180度),另一个是命令左路纵队向右转16个罗经点。两串信号旗分别悬挂在不同的信号索上先后升起,给人的感觉好象是两个命令有先有后,但信号官当然明白将军实际的意图(即同时转向——译者注)。
“Victoria”和“Camperdown”的战斗转弯半径是800码,两者加起来,刚才参谋长建议的纵队间隔距离1,600码也仅仅是刚好足够。两舰打满舵的最小转弯半径是600码,这样看来似乎不会发生碰撞,但编队条令要求完成转弯后应该还要保持有至少20码的距离以策安全。而且,编队条令一般建议只使用战斗转弯半径来转向。
舰队里所有的舰长无疑都看出了这个危险,但他们都保持了沉默并升起应答的细长三角旗表示对命令明白(按照条令,如果对命令不明白,应该将应答的细长三角旗挂在低处,以示请求旗舰解释该命令)。只有“Camperdown”例外。
作为本纵队的领头舰,出于服从命令,“Camperdown”也将命令左路纵队“向右转16个罗经点”的信号旗升起以便向后续舰传达,但同时,在舰桥上的海军少将Markham命令将应答的细长三角旗挂在低处,以此表示对命令的怀疑,同时还打算让信号手向旗舰发出一串旗语,直接向舰队司令表示自己的疑虑。
可还没等他把这后一个旗语发出去,“老暴躁”Tryon将军已经以一种罕见的火暴,命令“Camperdown”尽快升起她的细长三角旗,而且还发去一个直接给Markham将军的旗语:“你还在等什么?!” 这样一来,出于对老上级的信任,Markham将军估计,老家伙这回是要露一手让大家开开眼界,看看他是如何巧妙地安排以避免碰撞的。因此,他也就放心地命令将本舰的细长三角旗升高。
事后,Markham将军在军事法庭上被问到,为什么在预见到碰撞将会发生的情况下,依然认可了这道命令,如果可能的话,为什么不坚持拒绝升起细长三角旗。Markham将军答称,他相信他的上级一定是有什么好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Markham将军说他当时估计了两种可能性,Tryon将军也许是打算先让“Camperdown”引导的左路纵队先转向,然后再让自己的右路纵队随后转向。或者是让他自己亲自指挥的“Victoria”及右路纵队的军舰以最小的舵偏角拐个大大的弯转到“Camperdown”及其左路纵队各舰的外侧去。
尽管如此,实际情况却是两路纵队同时开始了转向动作。“Camperdown”向右转,“Victoria”向左转,而且两者都是使用战斗转弯半径来转向。此时,任何一个旁观者都可以预计到碰撞即将发生。但既然两艘领头舰上的将军都保持沉默,两位舰长也就没有下达“倒车”的命令。
实际上,在此期间,“Victoria”航海舰桥上的舰长Burke三次通过传话筒向司令塔里的Tryon将军请求下达“倒车”的命令,但得到的回应只是沉默。
两艘庞大的战列舰在两列舰列之间相撞,“Camperdown”撞上了“Victoria”的右舷,在水线以下撞开一个大洞。“Camperdown”的舰艏撞角在水线以下12英尺处撞入“Victoria”舰体内达9英尺之深,直接破坏了一系列防水隔舱。而且由于碰撞后两舰卡在一起而发生的振动和摇晃,使“Victoria”舰体上的破口继续扩大,面积达到100平方英尺。
就在碰撞发生前,“Victoria”的舰长向全舰下达了“关闭水密门,准备堵漏垫”的命令, 但来的及关上的水密门只有几个。海水猛烈地涌入锅炉舱前部的储煤舱,“Victoria”逐渐向右倾斜,而且随着海水通过舷侧的副炮射击孔涌入右舷副炮炮位时,右倾迅速加快。
碰撞发生后,“Victoria”就已经开始执行碰撞抢险程序,舰员们列队聚集在军舰的左舷。 但因为还希望能让军舰就近抢滩搁浅,锅炉舱和轮机舱的官兵依然坚守在各自的战位上,保证轮机正常运转。
然而,这时“Victoria”的舰艏突然重重地沉了下去,以至于舰艉竟露出了水面,而螺旋桨还在继续转动,这一切仅仅发生在碰撞后的11分钟。
舰长终于下达了“弃舰”的命令,舰员们不分军阶高低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秩序。因为人实在太多,以至能及时安全离舰就有一定困难。不少人因此不幸随舰一起沉入大海,总计358人丧生,包括海军中将Tryon。生还的357人中,包括“Victoria”上的副舰长John Jellicoe (约翰。 杰利科——译者注)海军中校,他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本土舰队司令并成为自纳尔逊以来皇家海军又一伟大的将领。
Tryon。将军最后的遗言是“这全是我的错”。军事法庭也认定他对这次事故负全部责任,没有人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