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511章

杂谈-第511章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府所采用,您将再一次在海军科学方面居于领先地位。……”
1879年6月15日,一份这样的电报由伦敦经恰克图电报线,传递到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位于北京的办公桌上。发电者是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主任金登干(James Duncan Campbell),收件人则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赫德爵士(Sir Robert Hart)。这位出生于爱尔兰的英国人,19岁时就作为一名对华外交人员踏进了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因为好学、工作勤勉、处事积极,28岁时就荣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宝座,并一直担任至76岁的老年,几乎把一生的时光都驻留在了中国。在职期间,以其特有的热情、认真精神,使海关成为当时中国官僚机构中效率较高、较廉洁的部门,海关新税也成为了清末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曾经竖立在上海外滩的铜像(现陈毅市长雕塑的附近),象征了他在这个国家历史上留下的独特印记。
可能是源自岛屿民族性格里那鼓对大海与生俱来的热情,作为英国在华利益的代言人和攫取者,赫德在控制中国海关行政管理权,干涉中国内政的同时,对于中国创建近代海军的计划也颇感兴趣。早在1861年,赫德就参与了“李泰国-阿思本舰队”的筹划、谈判,是为其介入中国海防事务的最早实践。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不久,关于建设西式海军的提案重新引起清政府重视,赫德借此再度插足中国海军建设领域,通过与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反复讨论,掀起了大规模购买西方军舰的浪潮。 
实际上,赫德本人对海军、军舰并无太深了解,他的有关信息和知识大都得自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主任金登干,而这个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正是为中国联系购买军火、舰船。早期促成中国购买了一批蚊子船(gunboat,中国文献也称蚊炮船。因为是由英国著名舰船设计师伦道尔设计,又称伦道尔式炮艇),使得赫德越发意气风发,对中国国内当时针对这些炮艇的批评之声毫不介意,而一心一意做起了中国海军总司令的美梦,并积极鼓动中国购买更大的军舰,借以一步步实现对中国海军控制权的掌握(赫德一度曾向清政府提出设立海防总署,由其出任总海防司的设想,以便直接控制中国的新式海军。后经南洋大臣沈葆桢、北洋大臣李鸿章极力反对而作罢)。 
金登干发来的这份极尽阿谀的电报,介绍了阿姆斯特朗公司新推出的一种巡洋舰,恰好投中赫德的下怀。似乎是觉得电报里说得还不够清楚,5天后,意犹未尽的金登干从伦敦又寄出了一封长信,更为详细地描述新式巡洋舰的特性,强调这型用于进攻的巡洋舰,是对中国海军原有的蚊子船的极好补充。并认为,对于财政支绌的中国政府而言,与其孤注一掷购买几艘价值不菲的大型铁甲舰,不如用这笔钱来大量装备一批价格便宜的巡洋舰,而且依据当时英国海军舰船设计界的观点,这种价格低廉的巡洋舰理论上还是大型铁甲舰的克星,为了论证铁甲舰很快会被淘汰,金登干举了个生动的例子,“……这个题目可以作无限引申的详细阐述,比如说,人身铠甲的废置不用就是一个恰当的例证……”。   
电报中提到的巡洋舰,依据十九世纪海军的分类标准,属于碰撞巡洋舰(ram cruiser)或撞击巡洋舰,中国史料称为碰船兼快船、碰快船。探寻这类军舰的源头,可以上溯至1866年意大利、奥地利两国之间爆发的利萨海战。那次海战中,由特格特霍夫海军上将率领的奥地利舰队列成横阵(或称楔型阵、“人”字阵,中国称雁行阵),大败采用纵队的意大利舰队,从而影响了世界海军战术的走向。而奥地利旗舰“斐迪南德”将意大利舰队旗舰“意大利”号拦腰撞沉的经过更是成了海军史上的经典战例。尽管这次撞击战术的成功运用里,夹杂着太多偶然性的因素,然而对沉寂已久的海军战术和舰船设计领域来讲,利萨海战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思想,引发了关于船头对敌战术的意义、舰首方向火力的重要性,以及撞击战术价值的再认识,大转变由此开始。 
撞击战术的偶然成功,很快被传成了神话。以致于有人要设计以撞击为主要作战手段的军舰——撞击巡洋舰。始作俑者是英国著名的舰船设计师乔治。伦道尔(George Rendel),因设计小船装大炮的蚊子船而声名鹊起的伦道尔,是性价比理论的坚信者,他坚持可以建造一种小而便宜的军舰去战胜和替代昂贵的铁甲舰,这类小型军舰的重要特征是航速快、装有撞角、舰体外形简洁、隐蔽,能够利用其装备的撞角、大口径火炮对铁甲舰构成威胁。这一概念性的理论随即受到追捧,19世纪后期,人们可以在世界各地很多军港里见到撞击巡洋舰的身影。 
由于得到决策层的重视,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初期,对于国际上海军技术发展的走向一直保持密切关注,几乎是不错过任何一个新技术,可谓紧追潮流。早期购买蚊子船,以及后来订造一等铁甲舰、穹甲巡洋舰、装甲巡洋舰,乃至自行设计建造潜水艇、舟桥船、全钢军舰皆是例子。这种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发展海军的努力,在当时亚洲国家中遥遥领先,即使在世界来讲,也不稍逊色。新锐的概念舰——撞击巡洋舰,通过赫德推荐、介绍后,主持北洋海防事务的李鸿章立刻产生了兴趣。当时,新生的中国海军迫切需要一种堪当重任,能出远海作战的新式军舰,但因为“经费太绌、议论不齐、将才太少”,中国购买一等铁甲舰作为海军主力的计划一拖再拖,使得主持此事的李鸿章备受责难。现在突然出现了一种价格低廉,且能“追赶碰坏极好之铁甲船”的巡洋舰,无异天赐的转圜良机,买大型铁甲舰买不起,购2艘小巡洋舰还是绰绰有余的,而且还能暂时堵住反对派的嘴巴。时值中俄两国交恶,面对俄国海军的挑衅,海防的重要性再度凸显。经详细查看图纸和咨询外国军官后,1879年12月9日,李鸿章委托赫德向英国军火巨头阿姆斯特朗公司洽谈订造2艘新式撞击巡洋舰。2天后正式向清政府作出汇报,在强调购买巡洋舰的重要性同时,引人注意的是,李鸿章在奏折中称,中国要巩固海防,“非购置铁甲等船练成数军决胜海上,不足臻以战为守之妙” ,表示目前购买巡洋舰只不过是为他日的铁甲舰队做准备,实际并不十分认同赫德、金登干等人有关铁甲舰过时的论调。 
对于中国的委托,赫德认为此项工程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对华的军火贸易,以及英国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对中国海军的控制程度。于是专门致信给在英具体办理此事的金登干,着重强调了军舰在平静水域的标准航速必须超过15节,舰首要装备特别强有力的弓形撞角,提醒金登干,李鸿章对舰载鱼雷艇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鱼雷艇速度必须达到17-18节,并要求2艘军舰要于1881年春季交船。金登干不敢怠慢,立即着手与阿姆斯特朗公司谈判,于1879年12月18日正式签订合同,2艘军舰总价16万英镑,低于1艘9万英镑的最初报价。双方约定船价分三次支付,合同签订后6个月内付第一批,此后6个月内付第二批,竣工后支付余款,期间按年利5%支付过渡期利息。英国丽如银行负责分期付款担保,收取1%担保金。1880年4月17日,首批三分之一造价,汇至中国海关在丽如银行的G账户内支付,中国两艘撞击巡洋舰的建造计划启动。经赫德提议,两艘军舰在英国分别被暂时命名为“白羊座”和“金牛座”,前者表示两艘军舰都有尖尖的角,后者则寓意军舰的产地是欧洲(西方神话中,天神宙斯曾化身金牛追求人间一位美丽的公主,后来故事的发生地用公主的名字欧罗巴命名,此即传说中欧洲名称的由来)。同年12月27日,李鸿章将两艘军舰正式命名为“超勇”、“扬威”,英文译名ChaoYung YangWei,遵从西方海军的习惯,两艘同型舰并称“超勇”级。   
阿姆斯特朗(William George Armstrong)开创的阿姆斯特朗公司(今属维克斯防务集团),是近代世界著名的火炮制造商,但当时并没有自己单独的船厂。有造船的买卖,都是转包给位于泰恩河畔的米切尔(Mitchell)船厂建造,中国的这两艘巡洋舰也不例外,舰体部分都是米切尔船厂完成的。当时在船厂内,还有一艘已经开工的同型巡洋舰,即智利政府订造的Arturo Prat号,后来这艘船一度准备转卖给中国,但被李鸿章回绝,而于1883年被日本购得,更名为“筑紫”。此处值得一提的是,出于多种考虑,赫德对于2艘巡洋舰的建造质量非常关心,当得知军舰的舰体不在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时,专门致信金登干,异常详细地询问了米切尔船厂的造船历史、规模、施工能力等细节情况,并多次提醒金登干注意监督,要求必须造出2艘“第一流的巡洋舰”。
由伦道尔设计的“超勇”级撞击巡洋舰,正常排水量为1380吨(一说1350吨),满载排水量1542吨,舰长64米,宽9。75米,吃水4。57米。主机采用的是Howthorn公司生产的2座卧式往复式蒸汽机,配备6座锅炉(早于“超勇”级建造的智利Artuor Prat号只有4座锅炉,为****李鸿章对于航速的要求,伦道尔在两艘中国军舰上做出了改进,将锅炉增加到6座),双轴推进。设计功率2600匹马力,航速16节。舰上煤舱正常储量250吨,最大可以储存300吨。续航能力5000海里/8节。除蒸汽动力外,“超勇”级军舰上还配置有风帆索具,能采用风帆动力航行,设计时“超勇”的桅杆属于直杆,张挂索具相对简单的纵帆。回国后不久,中国方面对桅杆进行了简单改造,在前桅加装了横杆(横桁
“超勇”级军舰的舰体为金属结构,舰体材料主要采用的是3/4英寸厚的钢板,铆接在木质底板上,另外在水线下3。5英尺处有一段简化的装甲甲板,保护着机舱和弹药库等重要部位,但这层装甲甲板厚度仅为3/8英寸,只能给水兵们一些心理安慰而已,并无太多实际价值。除此外,“超勇”级再无附加装甲,属于无防护巡洋舰,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出于减轻军舰的吨位、提高航速,以及降低成本等考虑。为增加军舰的生存力,伦道尔在军舰舷侧和机舱上方设置了多个煤舱,寄希望依靠煤堆来提供一些防护。
因为自身防护能力薄弱,而作战的主要手段又是极为冒险的撞击战术,“超勇”级军舰外形设计上别具特色。除双桅、单烟囱外,水线以上的舰体非常简洁、低矮,如此既使对方难以瞄准,逃避敌方火力的打击,同时又能尽量隐蔽自己,不被敌方发现,以发挥撞击战术突然性的特点,其设计思路非常类似今天的隐形军舰。但由之却造成了适航性差的恶果,该级军舰干舷极低,即使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高速航行,首尾主甲板也可能被海水淹没,恶劣海况下的情况可想而知。为此,“超勇”级军舰首尾的主甲板不作为水兵工作的主区域,没有敷设柚木甲板,通常布置在主甲板的吊锚杆被安排到了前后主炮塔顶上,这样起锚作业时,水兵的工作环境相对安全,然而吊锚杆位置过高,尽管按照赫德的要求安装了蒸汽起锚机,仍不可避免会影响起锚作业的时间。“超勇”级军舰指挥系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