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558章

杂谈-第558章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上实习,33人在横须贺海军枪炮学校学习,其余人在日本商船专科学校学习。 
但是,日本的海军援助也遇到不少问题。在这一段时期内,日本在南中国海的几个有争议的岛屿上发现了丰富的磷矿。这些岛屿的西方名称是:普拉塔斯群岛(即东沙群岛——译注)、帕拉塞尔群岛(即酉沙群岛——译注)、斯普拉持利群岛(即南沙群岛——译注)。1907年,萨镇冰提督奉旨派军舰代表满清政府去勘查并收复这些岛屿。1909年至1910年,中国宣称对这些岛屿拥有主权,迫使日本人从岛上撤离了人员与设备。 
萨镇冰利用这次岛屿争端之机,又向朝廷提出了一个设想。他向清廷建议并获准每年派一艘军舰巡视南中国海,以同南海诸岛、东南亚各国的华侨保持联系。 
英国 
在所有各国造船厂商中英国人对中国海军最感兴趣,他们是一些与众不同的人。譬如,有一位名叫休的英国海军中校军官在中国退休后想为比尔莫造船厂签订一份有利的合同。他经常往返于中国沿海各地,调查可作为海军基地的港湾,拜访中国的各级海军官员。经过几年的酒肉交往,他一无所获,终于厌倦地离去。 
约翰。布朗公司臭名昭著的航行代理人巴克豪斯是个杰出的汉学家,又是个精明的骗子,他与清廷很有交情。在1909年到1911年间,他拿着企图向中国兜售的各型英舰的相册在中国四处奔走。 
另一名代理商是威廉。泰勒,此人无缝不钻,处处逢迎萨提督。1906年,他试图担任中国海军秘书,他所渴望的这个职位将会使他与萨镇冰分享中国海军的领导权。他还认为这样可使他以海军部对海军部的身分全权处理与皇家海军的关系。但是萨镇冰识破了他的用心,只任命他为自己的一名有职无权的私人秘书。泰勒受此侮辱以后到处污蔑萨镇冰是个出尔反尔、思想不可捉摸的人。 
英园企图对中国海军施加影响的一个很明显的事例发生在1909年萨镇冰和载洵亲王访问英国期间,载洵亲王是摄政王的哥哥,于1909年7月5日与萨镇冰同被任命为筹办海军事务处大臣,为重建海军制定计划。但是,清廷在批准他们草拟的奏折之前,先派他俩同游各国一年以考察外国海军情况。他们在英国受到政府官员和造船厂商的盛情款待。其中最公开的拉拢行动就是英王爱德华七世授予萨镇冰爵士头衔。 
美国 
在寻求与中国海军签订合同方面,没有哪一家公司能比伯利恒钢铁公司更积极了。该公司除了聘请美国驻华海军武官吉利斯海军中校为其代表,而且还逼迫美国驻华公使威廉。卡尔霍恩邀请中国人访美。1910年9月,载洵和萨镇冰及其一行到达旧金山进行为期两周的访问。伯利恒公司和其他公司不惜重金盛情款待中国人,他们甚至安排载洵会见塔夫脱总统,并为亲王举办国宴;同时还安排萨镇冰参观安纳波利斯、西点、纽约和布鲁克林桥。 
萨镇冰和载洵回国后雄心勃勃,满怀抱负和宏伟计划。萨镇冰进行了一系列调查,为海军寻找合适的港口,当时海军拥有总吨位为4.5万吨的舰艇,很不显眼。他拟定一套计划,要勘察从直隶湾到海南岛的至少25个地点。 
访美期间,载洵与伯利恒公司签订了一项2500万两白银的合同,由伯利恒公司帮助中国改善海军的装备和设施,其中: 
1.200万两白银用于帮助中国改造现有兵工厂和建造新的兵工厂。 
2.200万两用于帮助改造中国现有港口设施或建造新船坞。 
3。其余的钱按中国政府要求建造新舰和火炮。 
伯利恒公司保证在美国军舰上为中国培训海军人员,甚至还保证要说服美国政府接受中国海军留学生。 
筹办海军事务处 
1910年末,在与伯利恒公司签订合同的同时,中国正式成立了海军部,并颁发了新的海军章程。早在两年前,筹建海军部的工作巳开始了,当时遵照谕旨成立了筹办海军事务处,萨镇冰和载洵任筹办海军事务处大臣。1909年7月他们上奏的海军部暂行官制大纲的奏折得到批准。官制分六个司:机要司、船政司、运筹司、储备司、医务司和法务司。这个暂行官制表明了中国向仿效外国海军官制建立海军部迈出的第一步。 
1909年10月,筹办海军处最后奏请清廷建立直属****统辖的国家海军和海军部,要求户部和各省总督筹集3800万两银子支持海军。其中1800万两为开办经费,200万两为常年经费,150万两为建造军港和设立学堂之经费,余下的1650万两拟为添购3艘巡洋规、2艘训练船、2艘鱼雷艇、1艘大型远洋兵舰(规格不明)
之费用。 
奏折还说“惟海军为自强大计”,但财政问题却使海军的创立遥遥无期。征款的结果是20个省中有16个省同意筹措1134万两银子,但需要一定的期限,以设法腾挪,另4个省电复实在无力担负。 
关于成立海军部的第一份奏折直到l910年秋才获得批准。萨镇冰与载洵向朝廷呈上的关于成立海军部计划的最后一份奏折也于1911年2月9日校正式批准,但已为时太晚,不久中国就爆发了辛亥革命,大部分军舰都倒向了革命军一方。  
在介绍海军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之前,研究一下成立海军部的计划很有必要。虽然这些计划后来未能实现,但是可以从中看出它比以前的海军改革更敏锐地抓住了西方海军制度的基本原则与精神。 
总的评价 
从总体上看,该项海军计划过于庞杂,花费太大,而且对重要的财政问题只字未提。 
该计划强调建立国家海军的必要性,要求****统一掌握海军军官的选拔与晋升。这种理想主义虽然令人钦佩,但它似乎忽视了福建海军派的继续存在。当时几乎所有的大型军舰的管带都是福建人,指挥机构的多数部门也由闽籍军官把持。 
该计划虽然普遍列出了海军部各部门的详细职责,但却没有提到舰队级组织。所以,海军部仅是纸上的现代化组织,而舰队编制仍然同传统的帝制紧密相联。 
权力机构 
在统辖各省水师的问题上,该计划没有作出让步。它承认为了维持江河河口与上游地区的治安有必要成立水上警卫部队,但是这些任务将由海军全部承担。该计划规定海军部领导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全国海军行政事宜,统辖海军军人、军属及各省水师,并暂时兼办海军司令部事宜……”换句话说,各省海军总督今后不能再直接与朝廷打交道处理海运或海军事务了。 
纠正弊端 
该计划确实打算纠正海军中存在的严重弊端。例如,它要求海军教育部门重视对军官的考核、选拔和培训工作。计划承认对指挥军官和参谋军官的需要,并要求彻底改革海军的教育制度。重要的是,它还要求继续聘请外国顾问,选派学生出国学习,提高官兵军饷,惩罚贪污腐化行为。 
机关职能 
该计划包含许多有关训练中各种技术问题处理的具体规定。其中大部分规定即使以现今的标准衡量也是很先进的。比如,它要求定期报告各次枪炮操演、机动操演和救火操演的结果。它还建议成立谋略科,承办制定战时秘密电码口令、舰上标准指挥程序、灯光信号和旗语等事宜。还要建立一个主计处,负责对舰上活动和岸上管理的各项事宜实行统计报告。遗憾的是这些先进的机构不可能实现,它们只能成为中国人理想中的目标。 
装备统一化 
该计划承认长期存在着的舰艇和装备不统一的问题。计划规定成立一个机构专门负责购买和建造军舰,并敦促实行维修、机器标准化以及船体检验制度等。 
海军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满清政府与伯利恒公司签订合同并最后批准成立海军部计划时,辛亥革命爆发了,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就在伯利恒协定签订十几天后和皇帝正式批准成立海军部的谕旨下达之前的三个星期中,革命军攻占了长江重镇武汉。当时的革命军政府都督是黎元洪,他毕业于水师学堂,是萨镇冰的学生。革命爆发时,革命军将他从床底下拖出来,逼迫他出任革命军的都督,否则处死,他同意担任都督,但是一直想找个人接替他。 
当武汉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时,正在上海的萨镇冰奉命统领南北洋联合舰队沿江而上去平息起义。当时萨镇冰部下除了少数满族军官外,绝大多数官兵都公开同情革命政府。10月25日,萨镇冰抵达武汉立即收到黎元洪的来信,恳请他出面接任革命军的都督。黎元洪在信中说:“谁非黄帝子孙,岂肯甘作满洲奴隶,而残害同胞耶?洪有鉴于此……乃誓师宣言,失志恢复汉土”。 
据一位当代中国海军史学家说,黎元洪对萨镇冰民族主义的启发不起作用,萨镇冰是色目人,其祖先一贯效忠朝廷,是满族的爱卿。所以,任何规劝都不能使萨镇冰背叛清廷。 
10月27日,萨镇冰命令舰队驶向武汉,炮击革命军。他的舰艇缓缓向城区接近,驶入了革命军的岸炮射程。奇怪的是,革命军没有开火,让这些军舰驶入射击阵他。9时30分,萨镇冰命令舰炮开始射击,炮火产生了巨人的威力。炮弹非常准确,革命军匆匆撤退。清军士气大振,很快占了上风。 
舰上官兵群情激愤,私下扬言要举起兵变。萨镇冰得知后.命令舰队撤离该地,留下岸上的清兵独自作战。但是,清廷不许他这样做,命其返回。次日继续炮击。萨镇冰以岸上有外国人为借口拒绝再次开火。 
革命军可能受此鼓舞,对岸上清军发起反攻。正当战斗激烈进行时,黎元洪又一次致信萨镇冰,劝其出来领导革命。关于萨镇冰对此信的反应,历史没有记载,但是黎元洪的信中内容确实对舰队产生了重要影响。1911年11月12日,舰队的官兵哗变,驱逐了舰上少数满族官员和保皇分子,萨镇冰的旗舰降下了龙旗,升起了白旗。同时,萨镇冰离开军舰,只身返回上海,躲进英国领事馆避难。 
从某一方面来看,海军的背叛是预料之中的事,因为起义军主要由南方人组成。那些以闽籍人为主的舰队官兵不需要多少说服工作便投入了决心满清王朝的广东首领的麾下。
第391章1912至1937年
           辛亥革命后,各地争权夺利,军阀混战。当时中国各种机构赖以存在的帝制政府虽有许多弱点,但在形式上仍保持着稳定、统一的体制。海军也不例外,它深深卷入了这场社会政治变革之中。当时中国参与权力斗争的主要有三派:一派是以生在夏威夷的中国南方人孙逸仙先生领导的激进的革命党人;一派是主张维新改良的君主立宪派;另一派是主张用武力统治中国的最独裁的军阀势力。 
某些史学家将这段时期恰当地称为混战时期。满清王朝后,各地都高谈维新与共和,但是都缺少明确的革命目标。社会秩序混乱不堪。河道灌渠无人治理而被荒废,导致洪水泛滥,饿殍遍野。由于缺少沿海运输船队,漕运不能正常进行。 
同时,知识分子纷纷从政府中隐退去从事学术研究,从而使得军人和官僚食客们充斥政府各机构。乡绅们纷纷把农村的钱财转移到较安全的沿海城镇,而农民缺衣少食却无人问津。 
内战很快使国家四分五裂,形成多方割据局面。在北方,军阀们结成松散的联盟,维持着一届届走马灯似的北京代议制政府——从1921年到1928年期间,内阁先后更换了45次。在南方和东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