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560章

杂谈-第560章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逸仙领导的革命军,事发后于1895年底逃往香港,随后移居新加坡。孙逸仙的首次革命失败后,程璧光
隐蔽了下来。 
程璧光后来返回祖国。尽管他是广东人,仍然当上了福州船政局的董事,1909年任“海圻”号管带。1910年至1911年他率“海圻”号赴英出席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仪式。在这期间,国内爆发了辛亥革命。他回国后才懊丧地得知他的一个下属黄钟瑛已被任命为海军部长。 
程璧光虽很后悔,但仍继续积极拥护孙逸仙的革命,甚至在孙逸仙于1912年被袁世凯赶下台后他仍然坚定不移地追随孙逸仙。忠于孙逸仙的革命派企图进行反击,但却遭到失败。程璧光于1913年再度被迫流亡国外。后来袁世凯称帝未遂,于1916年死去。程璧光被新任大总统黎元洪任命为海军部长。黎元洪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是一个很勉强参加辛亥革命的英雄。 
1917年国会解散,程璧光辞去海军部长职务,重任“海圻”号舰长。他用军舰把孙逸仙送到广州。程璧光的这一举动带动了第一舰队脱离北洋政府,不久“海圻”号又率领第一舰队驶抵广东,参加护法运动。当时,程璧光发表声明说: 
“我们来到广州,联合西南各省共同护法,不成功便成仁。作为公民,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谴责北洋政府的卑劣行径。目前的北洋政府打着共和制的旗号实行独裁统治。海军决心为恢复共和制而奋斗。不恢复国会誓不罢休。” 
1917年,程璧光率领第一舰队开始协助孙逸仙在广州组织军政府。后来程璧光荣任广东联军总司令。当时,孙逸仙只统辖很少的军队,因此任此职务是徒有虚名。 
另一位是海军将领沈鸿烈,他是民国海军中少数身居高位的核心人物之一。1882年,他生于湖北省的一个书香门第。1905年,他从张之洞创办的由德国人经管的南京陆水师学堂毕业,以后去日本海军学校学习六年。 
在日本,沈鸿烈很快结识了许多当时正在策划满清王朝的中国革命党人。1906年,他加入了孙逸仙的同盟会。该会号召革命,建立共和。沈鸿烈成了一名重要的组织领导者。他在日本时很可能与当时也在日本学习军事的蒋介石有过交往,蒋介石后来让沈鸿烈担任过要职。 
1911年萨镇冰从武汉出逃后,沈鸿烈接任了舰队司令职务,他率众投奔了革命,后来他又以革命的名义攻陷了南京,被任命为海军参谋长。此后他在北京度过了4年,先后担任各种参谋部的职务。1916年,他作为中方观战团成员赴英,一年后回国。 
当北洋政府开始垮台时,沈鸿烈投靠了奉系军阀张作霖,作为张作霖与驻满洲的日本人之间的中间人和仲裁。在此期间,他还多次担负加强东北防务的重任。 
1931年日本进攻沈阳,沈鸿烈返回青岛担任市长,直至1937年。此后他先后在民国政府中担任各种要职。1938年至1944年任国民政府山东省****,1942年至1944年任农业部长,1946年至1947年任浙江省****。他曾于1933年出版过一本名为《东北边防与航行权》的书。 
君主立宪派 
萨镇冰、李鼎新、刘冠雄是拥护君主立宪的三位海军将领(注:黄海海战时,李鼎新为“定远”舰帮带大副,英国人泰莱在回忆录中对其称赞不已;刘冠雄在黄海海战时任“靖远”舰帮带大副,海战末期“靖远”升旗收队即出自刘的建议)。他们年龄相近,经历相仿,都是出身于福建绅士家庭,而且三家相隔不远,又都是福州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同期同学。 
三人中只有刘冠雄在1894年的甲午海战中起过重要作用。晚清末年三人同在海军任高职,三人中只有刘冠雄似乎同情革命。不久一切都明朗化,他们三人都是袁世凯的人,支持袁世凯称帝,并在袁世凯的政府和海军中任职。 
袁世凯死后,他们开始在海军中失去地位,但后来又在军阀连年混战时期轮流担任过海军部长,但他们对三个舰队都未曾掌握过实权,仅参与北京的宫廷政治,为各种觊觎权位的野心家效劳,并陪伴频频入京的外国人。1928年蒋介石执政后,他们退出了海军和政界。 
福建派 
这一派兴起于袁世凯死后军阀当政时期,成员大部分是些追求传统绅士生活方式的闽籍军官。例如,在袁世凯统治时期国内政治斗争此起彼伏的情况下,这伙军官却在大闹海军部,要求在福州建立一个海军军官俱乐部,以纪念中国现代海军创始人李鸿章、左宗棠和沈葆祯。在给袁世凯的报告中,他们提出成立海军军官俱乐部,大谈什么要“在俱乐部院内建一座花园,里面种上花草树木,将它装饰的风光秀丽;工余闲暇,海军军官们可以到此聚会,交谊游乐;还要在花园中建一座词堂,以纪念李鸿章、左宗棠和沈葆祯三位海军创始人。纪念日选定在春秋季届时海军部来人参加祭祀。”最后,俱乐部落成在福州马尾船政学堂附近,达官贵人常常在此举行豪华的盛宴。 
这一派主要人物是杨树庄中将和陈绍宽少将。杨树庄在1924年前一直是福建省的实际统治者,其司令部设在厦门。杨树庄虽然是海军中少数未留过洋的军官之一,但他很会应酬欧洲人,颇受外国人的青睬。不过,驻中国的苏联人不喜欢他,有一位苏联人曾说他胆小怕事,嗜好鸦片;此外,苏联人还怀疑他贪污过上百万美元
陈绍宽继杨树庄之后成为海军福建派首领。他担任“应瑞”号训练船管带将近10年,把军舰治理得井然有序,并在舰上为来访的欧美海军要员举办过豪华的宴会。他毕业于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过日德兰海战,并引以自豪。与杨将军不同的是,陈绍宽将军颇受苏联人的敬重。曾有一位苏联“间谍”向莫斯科报告说,陈绍宽的“政治信仰相当进步”。因为他把“整治海军提高中国地位”视为己任。陈绍宽可能受到过这种吹捧奉承,因为1926年初他曾批准苏联人成立一个带政治倾向性的新海
员学会。三十年代中,陈绍宽也受到过日本人的类似吹捧,这曾给与蒋介石的关系带来不少麻烦。 
孙逸仙与海军 
1917年,革命党人程璧光率领第一舰队南下广东,支持孙逸仙的护法运动。程璧光不顾北洋政府的威逼利诱,坚决支持护法运动,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成为一位有影响的人物。2月26日,他在舰上吃完饭,在回家的路上被人暗杀。 
程璧光的被害给海军和孙逸仙的事业造成不利影响。失去海军强有力的支持,孙逸仙的威信日益下降。不久,军政府解散,他被迫离开广州。海军军官失去程璧光的得力领导与政治支持,开始鼓动舰队北上与北洋军阀重新联合。1921年5月,孙逸仙又重返广州,再次组织军政府,并就任民国大总统。在他的劝阻下,第一舰队继续留在广州。 
孙逸仙返回广州后就着手整治四分五裂的军队,措施之—就是立即解雇舰上的许多舰员,代之以参加过香港海员大罢工的海员工会会员,以保证海军继续忠于革命。 
当时孙逸仙面临着各种阴谋破坏。他只掌握少数部队,大部分兵权握在粤系军阀陈炯明手中,陈还控制着桂军实力。孙逸仙曾屡次想组织北伐军,但都受到陈炯明的阻挠。1922年6月,陈炯明察觉到孙逸仙的力量在加强,遂命令部队包围了广州的总统府。孙逸仙逃到停靠在珠江边的“海圻”号巡洋舰上。 
广州动乱 
下面是孙逸仙的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它显示了孙逸仙为了保持其威信,是如何把海军作为政治工具以反对他的对手的。 
6月16日,孙逸仙下令海军炮轰广州以反击驱逐他的陈炯明。遵照孙逸仙的命令,3艘炮舰从黄埔出发,沿珠江溯流而上向广州市区开火。许多无辜百姓死于炮火,一些外国建筑物受到破坏。 
炮击两天后,美国驻广州副领事休斯顿先生决心找到孙逸仙,劝其停战。他在美国华南巡逻队队长鲍姆海军上校的陪同下乘快艇到了黄埔港,在“海圻”号上找到了孙逸仙。面对这位中国领袖,休斯顿就中国舰艇炮击美国在广州的设施一事愤怒地提出抗议。 
孙逸仙极力为炮击辩护,说陈炯明把他逐出广州“是最大的叛变行动,完全是突然袭击”,孙要求外国进行干涉,惩罚这个叛徒。孙说他是死里逃生,炮击城市是为了抗议,并说第二天还要继续炮击。 
在后来的谈判中,孙逸仙同意不再炮轰居民区,但仍坚持要炮击军事目标。休斯顿和鲍姆上校随即离开军舰返回广州。 
一到广州,他们立即拜访了陈炯明的儿子陈永善将军,陈永善是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同意下令停止炮击炮舰,并请他们将此意图转告孙逸仙。显然他是这样做了,因为第二天孙逸仙的舰艇没有再次炮击城市。 
在与休斯顿交谈中,陈永善声称是孙逸仙派人暗杀了程璧光将军,凶手因而得到了水泥厂董事的职位。据陈永善说,孙逸仙的海军中有些军官已与他接触,商谈条件,数日内就会投降。他还说最初在炮击城市时,孙逸仙的一位舰长及其军官们是在海员工会的舰员的枪口胁迫下下令开炮的,那位舰长和其他人告诉陈永善他们不打算再参加任何炮击广州的行动。 
陈永善可能有些言过其实,但是当时确曾有人对海军施加过压力,要求它停止对孙逸仙的支持。孙逸仙的某些海军军官事实上已经同意,一旦下列要求得到****,就退出战斗: 
1。实现海军国家化,不受省或地方当局统辖, 
2.海早对国家政策有发言权, 
3.所有官兵继续在海军留任现职,并按月领饷, 
4。保证支付拖欠的军饷。 
双方又继续僵持了一段时间,到了7月8日,陈炯明向孙逸仙发出通牒,要求孙逸仙退出黄埔港,或于次日午前投降。7月9日,当美联社记者采访时,孙逸仙否认收到过最后通牒。7月10日上午,孙逸仙的6艘炮舰开始猛轰广州下游的要塞。不到两小时,要塞的火炮被打坏,舰艇沿珠江驶往沙面国际租界区。 
当时至少有两艘其他炮您“永建”号和“章分”号宣布中立,锚泊在沙面附近的江面上。当孙逸仙的6艘炮舰接近时,两舰立即进入战斗部署。孙逸仙从“永丰”号上命令6艘炮舰在沙面附近江面系泊。不久,“永丰”号的跳帮队就登上“永建”号和“章分”号,舰员们被召集起来,在枪口的威逼下支持孙逸仙。 
一天后,所有行业工会号召总罢工,要求恢复孙逸仙的大总统职位。商人也开始罢市,广州再次陷入僵持局面,但持续时间不长。7月14日前,反孙逸仙的军队占领了黄埔港,使得孙逸仙的海军失去了码头依托。14日夜晚,“永建”号乘混乱之机启航逃到黄埔港,再次宣布中立。 
形势越来越危险。7月19日,一顺水雷在孙逸仙所乘坐的军舰附近爆炸。尽管孙逸仙讨厌英国人,但他还是于8月乘英舰“穆尔亨”号逃往香港。 
英舰离开后,“永丰”号的官兵才发现孙逸仙跑了。舰员立即扣押了留在舰上的孙逸仙的参谋人员作人质。他们要求安全离开广州,并要求发放拖欠的军饷。 
“永丰”号舰长代表本舰和其他舰的官兵向英国总领事递交了一封信,要总领事负责答复他们的要求,他威胁说,如果要求得不到****,他们就要继续炮轰沙面和广州。 
8月10日,孙逸仙的海军部长汤廷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