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912章

杂谈-第912章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8还发展了IFSTA(Integrated Flight Test Simulate Aircraft)改型,即“综合飞行测试模拟飞机”的意思,又称多轴变稳机。该改型可模拟复杂的飞行状态,代号K…8V,具有了高级教练机的一些特性。K…8V能模拟多种战机空中飞行的特性,甚至在下一代战机没有研制出来之前,将图纸上的设计参数输入到其模拟设备中,即可进行模拟飞行,从而达到验证、评估、优化和训练的目的。目前该设备可装入8套参数,模拟8种飞机的特性。研制K…8V时,洪都集团曾寻求与美国卡尔斯班公司等西方集团合作,但西方公司一方面受官方限制不可向中国输出先进航空技术,另一方面要价太高。美国国家试验学校曾表示愿意合作,但仅仅限于训练方面。洪都最终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完成了K…8V的研制。根据洪都设计人员后来与英国宇航公司的交流,发现虽然双方从未在多轴变稳领域合作,但走的路子相同,甚至使用的软件都几乎一样。与歼…6改进的BW…1单轴变稳机相比,K…8V采用了二余度、机械保障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在三个轴向上实现了变稳,是具有实用意义的变稳试验机型。未来K…8V将发展为五个轴向变稳,加装光纤传输飞行控制系统,并实现发动机数字全权限控制。 
1998年,我国自行研制的使用电传飞向那个控制系统的新型歼击机首飞小组,在K…8V变稳机进行了电传飞控飞行特性训练和飞行品质评价演示。经培训和演示的试飞员评价:模拟新型歼击机的进场着陆较真实,尤其是人感系统和飞机姿态角响应逼真;纵向、横向逼真,航向阻尼略感大;空中不同参数变化时飞行员能明显体会到飞行品质的变化,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训练手段;可用于该新型歼击机的试飞员培训和其它电传飞机的试飞员培训。 
应指出的是,K…8V研制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学习掌握下一代歼击机的需要,也就是直接为歼…10和歼…11服务。 
近期教…8出了大新闻:泰米尔猛虎组织突袭了斯里兰卡政府军的Katunayake空军基地,击毁了三架教…8教练机(下图),以及米格…27等其他作战飞机。斯里兰卡空军原有六架教…8。
现在,K…8飞机已销售到十几个国家,累计交付130多架。2001年K…8飞机研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技术数据
翼展9。63米
机长11。60米(含机头空速管)
机高4。21米
机翼面积17。02平方米
空重2687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780千克(机内)
最大外挂戴荷95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433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800千米/小时(海平面)
进场速度200千米/小时
着陆速度165千米/小时(襟翼放下)
最大爬升率30米/秒(海平面)
实用升限13000米
起飞滑跑距离410米
着陆滑跑距离512米
航程1400千米
续航时间4小时25分
限制过载+7。33/…3g
第85章水轰…5水上反潜巡逻机
           水轰…5型水上反潜轰炸机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用于中近海域海上侦察、巡逻警戒、搜索反清等任务,也可监视和攻击水面舰艇。50年代初我国曾引进6架苏联别…6水上飞机,但不足以****海军的各种需要。1968年水轰…5的研制正式得到批准,70年完成总体设计,次年总装出第一架原型01号。1971年完成静力破坏试验和总装。02号原型机于1973年12月实施首次地面滑行,并于1975年5月在湖北荆门漳河水库下水,开始水上试验。1976年4月3日首次进行水上起降试飞。1986年服役,从而开始接替陈旧的别…6和“青…6”型水上飞机。 
尺寸数据 
机长 38。9米
机高 9。80米
翼展 36米
机翼面积 144平方米
起飞重量 450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重 360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 556千米/时
实用升限 10250米
爬升率 11。3米/秒
最大航程 4900千米
最大续航时间 11小时53分
最大机内载油 13417千克
起飞滑水距离 482米
着水滑跑距离 853米
水轰…5是我国自己研发制造的水上反潜轰炸机,它的主要用途是近海侦察、反潜巡逻、搜索警戒等,同时水轰…5也具有一定对舰攻击能力。
我国于1968年开始研究水轰…5,1970年该机完成设计,1973年,原型机完成地面滑行,1976年首次进行水上试飞,1986年正式编入现役
水轰…5型水上反潜轰炸机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用于中近海域海上侦察、巡逻警戒、搜索反清等任务,也可监视和攻击水面舰艇。50年代初我国曾引进6架苏联别…6水上飞机,但不足以****海军的各种需要。1968年水轰…5的研制正式得到批准,70年完成总体设计,次年总装出第一架原型01号。1971年完成静力破坏试验和总装。02号原型机于1973年12月实施首次地面滑行,并于1975年5月在湖北荆门漳河水库下水,开始水上试验。1976年4月3日首次进行水上起降试飞。1986年服役,从而开始接替陈旧的别…6和“青…6”型水上飞机。 
水轰…5飞机的外形很美,修长的机身兼船身保证了水面漂浮时具有良好的纵向稳定性。机头有一个雷达罩机鼻,稍下方是领航员的向下观察透明舱。机头上方是驾驶舱,内容纳多人机组。通常为双人驾驶机组,两人均有全套操纵系统。大长宽比的机身有较大容积的货舱,内可搭载电子器材或其他有效载荷。机舱为非气密,有高空飞行和应急供氧系统。机腹是相当长的单断阶船底,尾端带有水舵,机尾是向后延伸数米的磁探仪。辅助机轮可收进机身。船型底按两舱破损不沉设计,共10个水密舱。大展弦比梯形平直机翼装在机身背部,上面设有开裂式襟翼及扰流片。上反平尾两端装有2片椭圆形垂尾。水轰…5的机身按二舱破损进水不沉的原则设计,共分成十个水密舱段,机头下有抑波槽和挡水板,减少了浪花的飞溅。座舱非气密,但有高空供氧设备。机上电子设备包括XS…5A信标机、BWL…7自动无线电罗盘、263无线电高度表、773多普勒导航雷达、搜索轰炸雷达、航向系统、惯性多普勒组合导航仪、高度速度中心仪、地形回避设备、火控计算机、光学和激光轰炸瞄准具及反潜专门设备。部分设备为后期改进加装的。机尾装有磁异常探测长杆,下方还有一个水舵。 
上述布局均可避免重要部件受起降时激起的波浪冲刷。机身为大长宽比全金属半硬壳式设计,底部设有防浪肋条,减低肋起降时的波浪。经上述精心设计,水轰…5可以在海上、江河湖泊以及水库中起降,并具有超低空、大航程、全天候、大载弹量短距起降和抗波浪性好等特性。水轰…5在水面起飞距离约500米,水上着陆距离大于800米,可在水深2。5米、长1500米、宽200米的水面起降。另外水轰…5也可在岸上机场着陆,但由于起落架较短小,安全系数不高,因此一般都采用水上起降,然后再通过岸边坡道滑行上岸。飞机可连续飞行11小时55分钟或4906千米。为避免锈蚀,机上钢零件涂有环氧锌黄底漆,再涂环氧硝基磁漆。铝合金进行阳极化处理,再涂环氧锌黄底漆。为防止双金属腐蚀,金属间涂有XM…10胶。 
水轰…5的动力设置采用4台涡桨…5甲涡桨发动机,额定功率为2059。4千瓦,最大功率2316。8千瓦,驱动四个J19…G10型金属4叶螺旋桨。主要机载设备包括一般轰炸机所用仪表、海上全天候搜潜、攻潜所需的无线电设备等。武器可以携带自导鱼雷、“鹰击”…8型空对舰导弹、航空****、深水****等反潜武器,此外机身背部还装有自卫的23mm活动炮塔。武器分别挂在机身与内侧发动机之间以及内外侧发动机间的机翼挂架下面。另据未证实的消息,水轰…5装备了C…101超音速反舰导弹。C…101示我军装备的第一代冲压式低空,超音速反舰导弹,69年5月开始研制,1985年导弹飞行实验成功,经多次改良后定型。制导采用末端主动雷达自动寻的方式,导弹重达1847千克,射程45千米,使用液体冲压发动机加火箭助推器。北约代号CSSC…X…5。 
C…101导弹常见诸报端,以舰载型为例,接战过程为:导弹发射后呈一定仰角爬升,助推器在数秒内将导弹加速至1。8马赫。这之后助推器脱离,点燃液态冲压发动机,导弹下滑至50米高度后改平飞,速度也增加到马赫2。0;这时导弹依据舰上指挥仪在发射前所预定的飞行时间,自动打开主动雷达搜索,锁定目标,当飞行至距目标3000米时,开始俯冲到离浪尖仅5米的高度,并在水线附近命中敌舰。C…101的大型战斗部加上剩余的燃料,再加上其高速动能,对敌舰杀伤力大。但目前公开的资料中,C…101仅有岸舰型号和导弹快艇携带的型号出现,尚未有水轰…5携带C…101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兴安岭火灾后,水轰…5灭火机改型开始研制。1987年6月,水轰…5的森林灭火改型在哈尔滨附近进行了首次灭火试验。水轰…5飞机先在水库水面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滑行,仅几秒钟即将容量达8吨的飞机水箱吸满。随后飞机加速滑行500米后离水面升空。到达投水地点后,飞机放下襟翼,下降减速,然后打开水箱门,8吨多水一泄如注,完成了此次投水试验。机上增加了相应的吸水、放水装置,如轰炸瞄准设备处增设放水按钮。水箱有手动操作应急系统。灭火型拥有以往型号的作战能力
第86章伊尔76
           伊尔—76是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研制的四发动机中远程重型运输机。该型作为军事运输机研制项目于60年代末提出并开始设计。由于安—12作为苏联军事空运主力已经显得载重小和航程不足,苏联为了提高其军事空运能力,急需一种航程更远、载重更大、速度更快的新式军用运输机,于是决定研制这种在外形和载重能力都类似于美国C—141重型运输机的伊尔—76,以弥补苏联军事空运能力的不足和使其现代化。第一架原型机于1971年3月25日在莫斯科****机场首次试飞,同年5月27日在第29届巴黎国际航空博览会上公开展出。1974年由苏联空军航空司令部对伊尔—76进行验收鉴定,认为飞机性能良好,达到要求。试飞持续到1975年结束,尔后投入成批生产并开始交付苏联空军航空运输部队和民航使用。到1992年初,共生产700多架,年产量在50架以上。除俄罗斯空军共使用500多架伊尔—76/76M/76MD和民航使用120多架之外,还向阿尔及利亚、伊朗、英国、叙利亚、印度、捷克和斯洛伐克、波兰、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古巴和中国等国大量出口
机长:46。59米                          
机高:14。76米
翼展:50。5米
机翼面积:300平方米
空重:70吨
最大起飞重量:170吨
最大燃油重量:70吨
最大平飞速度:850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750…800公里/小时
解放军在90年代以前可使用的大中型运输机包括运…7、运…8和少量的安…24等。运…7源自安…24,载重约5500千克,运…8源自安…12,载重约20吨。按现在的技术水平来看,这两种机型的载重量、航程都不堪应付快速空投和部队机动的需要。因此90年代起,我国引进了多达数十架的俄罗斯伊尔…76大型喷气运输机。伊尔…76的详细资料请见其具体页面。目前陕飞正在考虑运…8的后继机型,包括研制全重提高至75吨的运…8改型,或伊尔…76,为之正向外争取合作伙伴。
伊尔…76交付解放军后,大部分按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