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925章

杂谈-第925章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包括8架苏…27SK单座型和4架苏…27UBK双座教练型,由俄罗斯后贝加尔军区吉达机场起飞,经蒙古于当日上午10时15分安全飞抵中国空军芜湖基地。苏…27正式加入了解放军空军装备序列。1992年11月8日,所有订购的战斗机全部交付,并额外得到了两架供研究测试使用。之后中俄之间继续苏…27的贸易,包括上述12架苏…27在内,中国共有苏…27SK和UBK共26架。1995年中国采购第二批,但型号变为更先进的苏…27SMK,共24架。 
根据客户的意见,苏…27SMK飞机作了三方面的改进。一、增加空中受油能力和增挂副油箱,空中加油管装在机身左侧,不用时可以收放以减少飞行阻力。机翼下3号和4号挂架可各挂一个5000升副油箱。机翼内油箱容积也稍加大,油量增至9965千克,这样SMK即使不进行空中加油,在带副油箱飞行、用完投掉的情况下,航程可达4390千米,这个距离相当于从北京可直飞新加坡。如只进行一次空中加油,可飞行5200千米。最长留空时间约7小时。二、SMK增加了对地攻击能力。最大外挂重量从S型的4000千克增加到8000千克。可使用多种空对地导弹。例如每枚重量330千克的无线电指令制导的X…25PD型,每枚重量640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29TD型,每枚重量680千克的反辐射导弹X…31P以及每枚重量875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59K型等。也可以挂KAB…500KR激光制导****和多种非制导****、火箭等武器。增加使用R…77先进空空导弹的能力。仍装有GSH…301 30毫米航炮,150发炮弹。三、导航和电子设备改用最新改进型号,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换装西方电子设备,如法国仪表着陆系统、多功能彩色显示器。 
随后军方与航空制造部门之间展开了仿制苏…27的争论。空军认为用苏…27替换歼…6、歼…7机群是非常有效而快捷的办法,而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短期内无法装备服役。但对于航空工业部门来说,研制自己的战斗机意味着保持国家航空科研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关系到自己的饭碗。因此航空工业普遍希望将苏…27上获得的先进技术用于改进国产战斗机,如用AL…31F发动机装备歼…10战机,用R…27、R…73空空导弹装备歼…7、歼…8。因此航空工业部门认为仿制苏…27将直接影响到国内的项目。之后****作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决心,既要独立研制新一代战斗机,又要尽快将苏…27国产化。国产化的苏…27将命名为歼…11。 
判时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得不到生产线,采购量将不超过48架。1993年,双方商定由俄方提供零部件和技术,帮助中国企业联合生产苏…27,基准型号为苏…27SMK。1993年10月****军委将苏…27正式列入空军装备发展序列,由沈阳飞机工业公司负责仿制生产。1993年11月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与解放军总参装备部联合发出关于仿制苏…27与AL31F涡扇发动机的文件。苏…27战机的改装仿制工作正式全面展开。 
沈飞工业公司是国内最早成立、规模最大的战斗机生产基地,被称为“中国歼击机摇篮”。可惜沈飞后劲不济,在独立研制的新战斗机的竞争中败给了后起之秀成都飞机工业公司。沈飞的拳头产品歼…8系列战斗机外销工作非常差劲,而成飞公司的歼…7M/P则赚了不少外汇。沈飞衰落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公司内缺乏拼搏向上的精神是主要原因,总是希望国家给予项目投资,而不是自行打开市场大门。其歼…8系列可以说是这一精神状态下的代表作,性能非常的一般化,交差思想严重。其改进型一改再改,性能流于平淡,结果军方根本看不上,外国人更是只考虑歼…7系列。获得国产苏…27的主导权,让沈飞公司绝处逢生。根据协议俄方分三年提供120套散件,由沈飞公司负责组装,并按20%的年进度将苏…27国产化。俄方将提供技术支援与人员培训,并与中方合作改建沈阳飞机工业公司。 
苏…27的国产化是分多个步子走的,开始时进行进口组装,之后不断提高国产率,最后仿制雷达、发动机,全面实现国产化。最初将采用散件组装的形式,至2002年根据公开报道判断,组装已获得成功。此后进而谋求提高国产化程度,逐步加入自己的产品和改进,例如优于俄罗斯相应产品的国产电子设备等,最终彻底提高国产歼…11的技术水平。据称届时将出现歼…11B这一型号。从俄罗斯订购的SK成品机在80架左右,整个协议的金额约在60亿美元上下。60亿美金换来200架苏…27的战斗力和生产技术,物美价廉。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关于苏…27的中俄协议分两部分,一是改造沈飞,引进生产线仿制;二是俄罗斯向中国提供苏…27SK的成品及散件,总数量为200架。先引进24架苏…27SK成品,后由中国组装进口散件。此外有一条很重要的补充协议,当中方国产化进度跟不上时,由俄罗斯提供成品机补上。实际上在95年引进24架苏…27SK协议后,96年中国又引进了26架SK成品。这很可能是因为国产化进度出现问题,而形势又要求更多的先进战斗机。还有一种说法是俄罗斯送到中国的部分苏…27是直接从防空军现役部队中过来的“二手货”,据说但因为俄厂家生产的全新的苏…27质量水平有波动,虽然“二手货”是人家用过的,但却比全新的要好用。 
苏…27的机械制造技术是我国未曾体验过的,需要一个全新的学习、掌握过程。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先行对苏…27的制造技术开展分析研究并形成指导文件,翻译编写了《飞机结构工艺初探》、《飞机机体关键制造技术分析》等大量资料,加快了沈飞具体学习、掌握制造技术的步伐。经过努力,第一次在国产苏…27飞机主承力结构中大量采用了钛合金焊接结构;获得了整体壁板压弯成形、防尘隔栅电火花加工、钛合金化铣、电子束钎焊散热器等科研成果;完成了电子束焊接起落架项目,为国家和用户节约了资金,也使电子束焊接设备及工艺技术上了一个台阶。总体来看,从组装转变到自行生产歼…11,这一过程是迅速而有效的。 
在组装仿制和国产化中,在我国出厂的苏…27逐个批次性能有所提高,整机进口的苏…27也不断得到改进,尤其在电子设备方面。相信依靠我国现有某些远远优于俄罗斯的电子技术,国产歼…11最终将采用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安装多个多功能彩色显示器,改进电子对抗能力,增强对地对海攻击能力。
外电报道98年9月1日国产化的苏…27首飞,12月第二架定型试飞成功。这批产品的国产化范围仅限于组装,但已能叫上歼…11。传闻99年1月到2000年12月,沈飞共生产了14架苏…27。发动机和雷达一直是解放军空军的软肋,据信AL31F的国产化取得了进展,但更有意义的是独立研制涡扇…10(FWS…10)涡扇发动机的成果显著。据称,FWS10推比达7。5,涡轮前温度1747K,加力温度2100K,净推力77。6千牛,加力推力132千牛。相比之下,AL31F推比7。1,涡轮前温度1665K,加力温度2050K,净推力72。8千牛,加力推力125千牛。对比之下,歼…11和歼…10使用涡扇…10的几率相当高。但目前涡扇…10尚不堪实用,只能用AL…31F和AL…31FN。此外据说我军的AL…31的大修还必需送回俄罗斯进行,费时费钱,令空军相当痛心。雷达方面,尽管我国地面雷达的水平相当高,但机载雷达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当然,与老毛子的雷达相比,我国在电子技术上仍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可以利用俄罗斯雷达的核心部件,如发射管,配以中国的处理芯片、电子元件和运算方法等等,提高雷达的整体性能。 
总的来看苏…27的引进、组装、仿制和国产化,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空军的战斗力。但其中带出的发动机、雷达等技术问题尚待解决。某些先进技术对歼…10的研制也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将引进的和我国自己的先进技术转为高性能战斗机的生产力和战斗力,达到抗衡和战胜敌对势力的最终目的。 
2001年底中航一集团614所的某型发动机大修线竣工。该配套建设项目于1998年3月启动,2001年5月竣工。614所通过三年努力达到了设计要求。该项目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之前该项目已通过了环境保护、消防、劳动安全卫生、财务决算审计、节能、大修线验收、档案管理等各单项验收工作。据信此项目即AL…31F的大修线。 
同时,国产的苏…27/歼…11模拟器也已经由沈阳某学院研制成功。据称采用了“空间立体三维成像”技术,以进口的SGI图形工作站为系统核心。2003年4月,经过100小时安全飞行验证之后,完全依靠解放军自身力量对进口苏…27进行的大修顺利通过质量检验。这标志着空军航空修理系统已经初步具备了对苏…27自主修理、持续保障的能力,开始了由主修第一、二代机向修理第三代机的历史性跨越。随着空军航空武器装备科技含量的提高,特别是三代机等新型装备服役时间的延长,客观上要求自主修理、持续保障能力与之相匹配。 
在2003年9月闭幕的第十届北京产国际航展上,俄罗斯努力推销其苏…27现代化改造方案。但俄方表示,负责生产苏…27及安装仪器的中方工厂的领导坚决反对签署这一合同,如果在他们所生产的飞机上安装最新的俄罗斯航空电子系统,这些工厂今后就不可能继续为这些设备提供维修和养护服务了。展会期间通过磋商似乎已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一飞机维修企业的经理认为,苏…27的现代化改装不应该在得到授权的那些企业进行,而应在飞机维修企业进行。站长认为,由于歼…11的自行改进计划较为顺利,甚至在部分领域优于俄罗斯的改进方案,我军很可能选择性的在国内厂家和俄罗斯厂家各自提出的改进方案之中抽取最为有效的部分,融合为歼…11最终的改进方案
第102章歼12战斗机
           苏…30多用途战斗机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战斗轰炸机。其研制工作始于80年代初,最初的两架原型机在80年前首飞,被命名为苏…27PU或苏…30。当时苏联空军并没有计划装备该型飞机,因此这两架飞机由试飞院买下。其中的一架曾两次参加珠海航展。
俄罗斯的苏…27战斗机毫无疑问是一种优秀的第三代战斗机,我国经过与苏联/俄罗斯艰苦的谈判,于90年代中起开始购入和仿制苏…27SK/SMK战斗机。在苏联/俄罗斯,苏…27的改进自80年代苏…27定型就已经全面展开。作为单座战斗机的共同特性,苏…27的使用经验表明,现代空战带给飞行员的工作量很大,加上高机动产生的高过载、大航程产生的长时间留空,使飞行员在单独应付复杂的作战情况、机载电子综合设备和机载武器时手忙脚乱。这不利于挖掘战斗机本身的性能潜力,例如当先进的雷达、通信指挥系统出现后,一个飞行员是无法兼顾本机的飞行作战和与友机的通信指挥的。为此,许多先进战斗机加入了第二名飞行员。这名飞行员一般不负责具体航行操纵和近距格斗,将精力集中于负责操作机上雷达、通信等各种电子系统,观察空情,甚至为单座战斗机提供预警、通信和指挥。同时因为有了第二名飞行员,战斗机更适合执行危险而复杂的对地攻击任务,一名飞行员可负责驾驶战斗机进入攻击路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