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毛泽东思想概论 >

第43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43章

小说: 毛泽东思想概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入《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一文,主要内容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事业是不是后继有人的问题。这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极其重大的问题。这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百年大计。帝国主义的预言家们根据苏联发生的变化,也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或者第四代身上。我们一定要使帝国主义的这种预言彻底破产。我们一定要从上到下地、普遍地、经常不断地注意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接班人。

1964年7月5日,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提出了关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项基本条件: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服务的革命者;必须是能够团结绝大多数人一道工作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必须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模范执行者;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富于自我批评精神,勇于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这五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一条是理论也是方向,第二条是目的,第三、四、五条是方法问题,要团结多数人,要搞民主集中制,不能一人说了算,要有自我批评,要谦虚谨慎。

尽管毛泽东在使用“修正主义”概念时有不准确之处,尽管他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项条件不可避免带有那个时代“左”的烙印,但是,他把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同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出现修正主义的危险联系起来,将防止“和平演变”的重点放在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内部,这是富于远见卓识的,其基本点是正确的,时至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阅读书目

1.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2.毛泽东:《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

3.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4.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问题》

 

 

思考与练习

1.毛泽东关于国防建设的重要思想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它对今天的国防建设有何启示?

2.毛泽东关于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初步设想对我们今天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有何意义?

3.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方针、原则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4.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何在?毛泽东对于执政党建设提出了哪些重要思想?

 

 

 

 

 

第8章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灵魂”一词,在现代汉语的多种释义中,有比喻起指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之解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和渗透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辩证统一地共同构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对待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就是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地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第1节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一  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它们是有机的统一体。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和出发点,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涵盖了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的最主要贡献。 

“实事求是”具有十分丰富和深刻的内容。“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是东汉史学家班固赞誉汉景帝的儿子刘德严谨治学态度的话。原文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唐代颜师古对“实事求是”所作注释是:“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意思是说做学问就必须详尽地掌握事实材料,才能求得真实的知识、得到符合实际的结论。

毛泽东汲取了“实事求是”这一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精华,并且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作了新的解释和发挥。1941年5月,他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毛泽东这一精辟论述,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深刻揭示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实质。1941年12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作为校训。经过延安整风这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最集中的中国化表述,得到全党的确认、拥护和普遍贯彻,并在全国人民中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推广。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内容作了完整、科学的揭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8页。)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第一项基本内容,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而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是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的根本要求。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坚决反对照搬书本和别国经验的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强调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情况出发来寻找中国革命的道路,制定我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人必须牢记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仅要求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而且要求坚持彻底的辩证法。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坚持辩证法全面性的观点,即要了解事实的全面情况,而不能以事物的某个方面或个别情况作为行动的依据,更不能用片面代替全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正是依靠着对中国国情全面而正确的了解,全面正确地认清和把握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动力等,从而制定了一条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以及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与战略策略,逐步形成了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走向了辉煌的胜利。

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毛泽东指出,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在其内部矛盾的推动作用下,处在变动不居的状态和普遍联系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深入研究客观事物的内在矛盾,研究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向导。由于事物内在矛盾的作用,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一切从实际出发,还必须是从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和发展作出正确的判断,制定出我们党在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不断随情势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或改变。

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作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反复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因为,只有以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才能真实地了解客观情况,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毛泽东指出,要了解情况,惟一的办法就是深入实际,向社会作调查。这是防止和避免主观主义,正确认识客观实际,做到从实际出发的根本途径。调查研究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能否深入实际作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是能否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关键,是关系到事业成败的大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还需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解放思想的革命勇气。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敢于超越已有的结论;敢于追随时代的鼓点和历史的步伐;确定符合实际的新思想、新观念。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气勃勃的创造精神的体现;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重要条件。譬如说,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就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的话;这个原则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具体道路;即在军阀割据的条件下;在敌人控制力量薄弱的农村;领导人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如果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胆识和魄力;而是墨守成规;拘泥于马克思、列宁的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论述,听命于共产国际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指示,不顶住来自共产国际和自己党内教条主义者的压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就不可能开辟;中国革命就不可能成功。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第二项基本内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共产党员应该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他还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毛泽东在这里精辟地揭示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毛泽东还十分形象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比喻为“箭”与“靶”、“矢”与“的”的关系。他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互相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