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纯粹人格-黑格尔+苏宁 >

第4章

纯粹人格-黑格尔+苏宁-第4章

小说: 纯粹人格-黑格尔+苏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约是在1805年夏秋之际,他关于哲学体系的概念发生了变化。

    从那时起,他认为他的整个哲学体系应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精神现象学,是整个体系的导论部分;第二部分才是他原来构想的包括逻辑学和形而上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在内的哲学体系。“于是,黑格尔中止了原计划行将作为”一个哲学体系问世“的著作的写作,而集中力量写了《精神现象学》。按照黑格尔原来的估计,该书是整个体系的第一部,由此可以看出它与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关系,按照《黑格尔和他的时代》作者海谋的看法,《精神现象学》具三重意义,即”作为整个体系的导言、作为整个体系的第一部,并且作为一个自

 28

    在精神王国里漫游32

    身的全体“。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反映,同时也通过哲学的方式来表达了他自己在那个时期内的政治态度和阶级立场”。

    由于当时德国还没有一个真正统一的政府,也由于当时黑格尔还不是一个“官方哲学家”

    (他评教授时一波三折,最后由歌德出面,惊动四个公国君主共同协商,才使黑格尔和其对手一起当了教授)

    ,黑格尔的思想带有进步、自由民主倾向。在这部书中,他分析法国革命的“绝对自由和恐怖”是启蒙运动必然发展而来的,而绝对自由、恐怖又必然过渡到它的反面,无自由、武力镇压和个人专制。因此他反对主观任性的自由和各式各样的个人主义,而强调伦理的国家和全体。黑格尔和歌德一样,认为拿破仑是法国革命之继承者,他看到拿破仑巡视全城,立刻欣喜地在日记中写道:“见他一面实在令人心旷神治。”他幽默地和具有深意地称拿破仑为“马背上的世界精神”。

    意思是说这位叱咤风云的英雄、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

    ,不过他们是用武力征服世界,这就是说还有从别的方面体现世界精神的英雄。关于《精神现象学》的政治态度,他把“知识”当作“唯一救星”

    ,这是与“精神现象学”以寻求“绝对知识”为意识发展的最后目的的思想相吻合的。在国家和个人灾难面临之际,既不惊慌,也不敷衍迎合,而是依靠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所发现的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世界精神,具体来讲,即日尔曼民族精神来面对它。这就是哲学所追求的社会目的。

    贺麟先生在《精神现象学》译者导言中准确地概括了黑格尔这一时期的政治态度。

    “这些政治见解和态度主要可以归

 29

    42黑格尔:纯粹人格

    结为三点:(1)对拿破仑表示一定程度的尊重,称他为‘马背上的世界精神’。

    (2)

    对法国革命的‘绝对自由和恐怖’,他当作精神所表现的一种意识形态予以辩证分析,指出其必然过渡的过程,并且对法国革命唤醒民族意识和个人从旧制度礼俗中解放出来有所认识。

    (3)对德国,承认当时‘德国不能够真正称为一个国家’,主张德国不能单依靠风俗习惯、宗教、教育、语言的统一,而要在政治、军事、财政方面建立一个有领导、有权力的君主政府。“

 30

    “探险旅行”——《精神现象学》tanxianlǔxing——《jingshenxianxiangxue》

    从前面章节我们已经了解了《精神现象学》的写作背景。

    这是黑格尔壮年时期的著作,总结了黑格尔在此之前的理论探求。比较起来,是黑格尔著作中最少独断保守,最富自由精神的一部。

    在这部著作初版的德文原著封面上,黑格尔曾用大字标出:“科学系统,第一部分,精神现象学。”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国著名的黑格尔哲学研究专家贺麟先生认为,这就是说:

 31

    62黑格尔:纯粹人格

    “精神现象学,由用显体,描述由最原始的精神现象进展到绝对的矛盾过程,可以称为全系统的导言。”

    它是黑格尔成熟时期的第一部著作,它与逻辑学、精神哲学等体系哲学区别开来,既自成体系,独具价值,又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导言。

    这是《精神现象学》第一个重要特点。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提出并发展了他的体系的基本特征。在这部著作中,黑格尔已经成为一个完全成熟的思想家了。

    既然是黑格尔哲学的导言,黑格尔哲学的全部哲学方法和重要思想都在现象学中具有了轮廓,“绝对精神”

    和辩证法等关键思想在现象学中都得到了充分和系统地展现,因而,《精神现象学》具有百科全书式的内容,这是第二个重要特点。

    整部著作内容博大,立意深遽,气势恢宏,融认识论、本体伦为一体,冶逻辑、文化和心理于一炉,逻辑艰深,论辩机智,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有价值的名著之一。

    这样一部西方哲学中的奇书,必然是仁者复仁,智者见智。这是它的第三个重要特点。新黑格尔主义者强调它的浪漫主义和神学性质,认为它是最为浪漫的一部书,是心灵向往上帝的旅程;存在主义者则肆意宣扬它的悲剧色彩,把描写中世纪宗教生活的“苦恼意识”

    一章加以永恒化和绝对化,认为悲剧是一个形而上学的范畴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把黑格尔的劳动观、异化观和辩证法夸大抬高,使其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而贺麟先生则认为,要理解精神现象学必须重建黑格尔的理性主义精神,并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批判。

 32

    “探险旅行”——《精神现象学》72

    一、“精神胚胎学”

    恩格斯指出:“精神现象学也可以叫做同精神胚胎学和精神古生物学类似的学问,是对个人意识在其发展阶段上的阐述,这些阶段可以看作人的意识在历史上所经历过的诸阶段的缩影。”

    ①也就是说,精神现象学既是一部意识发展史,又是一部意识形态学,两者统一于历史发展过程中。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序言中声明说:他的目的是指明个体怎样从通常的观点攀登到哲学知识的顶峰。他在这里发挥了这样一个深刻的思想,即个体为了达到真实的科学的知识,就必须通过人类精神在数千年历史时期内所通过的一切基本阶段。

    黑格尔说道:“把个体从未经教养的观点导向知识,这个任务是必须就其一般意义来理解的,而普通的个体,即具有自我意识的精神,则必须就其形成发展来考察……从内容方面来看,各个个体也必须经历普遍精神所经历过的那些发展阶段,不过这些阶段是作为精神已经蜕下的外壳,作为一条已经开辟了的、铺平了的道路的各个段落来经历的。”

    黑格尔说:“意识在这条道路上所经历的那一系列的形态可以说是意识自身的科学发展的一篇详细的形成史。”

    (《精神现象学》)

    它提供了从意识到自我意识,从自我意识到理性,从理性到精神,从精神到绝对精神的意识发展史。这个意识发展史又是意识形态学,它包括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5页。

 33

    82黑格尔:纯粹人格

    精神。因此,可以说,一部精神现象学就是绝对精神自我展现、自我认识的历史。它阐述了主观意识的三个阶段:“意识”

    、“自我意识”

    、“理性”以及其中包含的历史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容,同时涉及到精神、宗教和绝对精神三种意识形态。

    它又是对于意识从最低级的感性意识到产生纯概念的必然性进程的研究和阐明。它既是人类意识从原始粗野状态发展到哲学知识的漫长道路的一个缩影,也是引导个体意识到达哲学大门的一把梯子,因而构成了哲学体系的导言。

    意识形态所研究的意识现象,不是单纯的罗列,也不是单独的心理事实的拼凑,它比一般意识具有更深的本质意义,《精神现象学》就是从这里着手的,它所研究的对象“既是独特的、个别的,又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体现了许多个人意识的共性”。

    意识形态之间也不是漠不相关的、各自独立的,而是辩证地统一于意识发展的历史洪流之中,并呈现着内在必然性,这样,意识形态学就又成了意识发展史。它不同于心理学,也不同于历史活动,但又包含了二者的内容,“由于贯穿了辩证的、历史的方法。就自成了精神现象学的体系”。

    精神现象学中的意识发展史与意识形态学就这样历史地统一起来。

    黑格尔说:“意识在这条道路上所经历的它那一系列的形态,可以说是意识自身向科学发展的一篇详细的形成史。”

    黑格尔批评谢林,说他的哲学体系“像手枪射出一样,直接从绝对知识开始”

    ,为了不使绝对知识像“从手枪里射出来”

    那样,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描述了哲学知识,哲学体系的产生过程,因而《精神现象学》就是在通往绝对知识(绝对理念)

    的途程上产生的知识的历史,描述了从自我意识

 34

    “探险旅行”——《精神现象学》92

    到理性,从理性到精神,从精神到绝对精神的意识发展史。

    这个发展史又是意识形态学,它包括一系列意识形态,可分为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和绝对精神五个阶段,其中前三种属于主观精神,后两者属于精神和绝对精神。这是一个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意识发展过程,一个比一个更接近本质,直至发展到绝对之知。

    由于精神现象学论述了从原始的精神现象到绝对精神、从感性知识到绝对知识、从经验到概念的进程,可以说这就是从现象求本质,从个别、特殊的知识求普遍的知识,从经验求概念的知识。黑格尔认为,精神现象学就是论述意识力图摆脱它的外在性和直接性的过程。它在论述意识的直接性的同时,也论述了意识摆脱了外在性、直接性的过程。

    “精神的实际存在作为最初的东西不是别的,仅仅是直接性或者开端,而开端还不是向开端的返回。因此,直接的实际存在这个因素就是科学的这一部分所据以区别于其他部分的规定性。”

    而要真正达到对自身概念式的理解的科学,则是另一门科学的任务。

    黑格尔到晚年回忆《精神现象学》时,称它为“探险旅行”

    ,这是他第一部独出心裁的巨著,正是从此发端,走上他精神探险的崎岖道路。黑格尔哲学著名的体系和方法的矛盾在这里还不那么尖锐,因为这时他的体系还没有完成。可以说只是以结构成分的形式出现的。这些结构成分有时比后来的结构更为有价值。黑格尔的出发点是试图思考一下精神文化的矛盾发展。但是,他始终没有看到意识的感性的物质基

 35

    03黑格尔:纯粹人格

    础。这正如马克思所说:“黑格尔把世界头足倒置起来……”。

    ①

    在黑格尔的意识发展史中,概念是脱离物质内容而独自地自我运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