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股票作手回忆录[1] >

第42章

股票作手回忆录[1]-第42章

小说: 股票作手回忆录[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司经营的业务出现转机时,谁最先知道?是内线人士、还是一般大众?当然不是大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当然,如果转机持续下去,盈余会增加,公司就有机会恢复配股配息,要是配股配息没有中断过,股利率会提高。换句话说,这支股票的价值会提高。
  假设情况继续好转,经营阶层会公布这种令人高兴的事实吗?总裁会告诉股东吗?会有一位好心的董事发出具名的声明,嘉惠看报纸财经版或看通讯社报导的读者吗?会有一些谦虚的内线人士像平常那样,采取不具名的方式,发出公司远景极为美好的不具名声明吗?这次可不会了。没有一个人会说半个字,报纸或机器不会出现任何声明。
  这种价值增加的消息会小心地不让大众知道,同时沉默寡言的“著名内线人士”会进入市场,尽可能地搜刮能够买到手的所有便宜股票。在这些消息灵通却不张扬的买盘持续时,股价就会上涨。财经读者知道内线人士应该明白股价上涨的原因,就去问问题。一致不一肯具名的内线人士一致宣称:他们没有任何消息可说,他们不知道涨势有什么原因;有时候,他们甚至宣称,他们并不特别关心股票市场的奇异行为,不关心股票投机客的行动。
  涨势继续下去,到了某一个令人快乐的日子,知道内情的人吃饱了他们想吃或有能力吃的股票。华尔街再度开始听到各式各样的利多谣言。电报机“根据很权威的消息来源”,告诉交易者,说公司确实已经从逆境转到顺境了。同一位谦虚而不希望具名的董事过去说:他不知道这支股票上涨有什么道理,现在却被人引述说:股东有足够的理由,对公司的远景深感鼓舞—这次他当然还是不具名。
  在有如洪水一般的利多消息鼓舞下。大众开始买进这支股票。这些买盘协助股价涨得更高。到了适当时机,一致不愿具名的董事们的预测实现了,公司恢复分配股利,有时候也可能是增加股利。在这种消息出来后,利多题材大量出笼,不但数量比过去增加,散布利多的人也远比过去热心多了。一位“重要的董事”被人要求直截了当地说明状况时,会告诉全世界,说状况的好转何止是能够延续下去而已;一位“重要的内线人上”经过百般央求后,终于在通讯社的诱导下,承认盈余简直就是高得惊人;一位跟公司业务有关的“著名银行家”,在别人的要求下,指出销售量的扩增根本是这一行中空前未有的记录,要是再也没有其他订单进来,公司日以继夜赶工,也不知道还要赶多少个月,才能赶完现有的业务;一位“财务委员会的成员”在报纸特别扩大处理的声明中,对于大众对这支股票上涨感到惊异,表示深感震惊。唯一令人震惊的事情是股价攀升的速度放慢了。任何人去分析公司即将推出的年报,都能够轻易的看出,这支股票的净值比市场价格高出太多了。但是,不管是什么情形,乐于沟通的好心人都不肯具名。
  只要盈余继续成长,内线人士没有发现公司好运道有减少的迹象,他们就安坐在用纸价买来的股票上。没有任何事情压低股价,他们为什么要卖出?但是,公司的业务一变坏,你说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们会出面发出声明或警告,或发出最轻微的暗示吗?不太可能。现在趋势向下走了。就像公司的业务好转,他们买进股票时不敲锣打鼓一样,现在他们也悄悄地卖出。股价在这种内线卖压下,自然会下跌。接着,大众开始听到熟悉的“解释”。一位“重要的内线人士”坚持一切都很顺利,跌势只是空头想影响大势,惯压这支股票的结果。要是在某一个好日子里,股价经过一阵子下跌后,居然出现剧跌,要求说明“原因”或“解释”的声音会变得更大。除非有人提出说明,否则的话,大众会害怕最糟糕的情形出现。因此新闻机构的机器现在印出这样的消息:“我们要求公司一位重要的董事解释股价疲软的原因,他回答说,他对今天下跌所能得到的唯一结论,就是空头掼压。基本情势没有改变。公司目前的业务空前兴隆,而且除非有完全无法预测的事情发生,很可能下次会议讨论股利时,会提高股利分配的比率。市场上的空头已经变得太过分,股价疲软显然是惯压所致,目的是要出脱手中弱势的持股。”新闻机构希望提供充分的新闻,或许会补充说明他们得到“可靠的消息”,在股价下跌这天买进的大部分股票,都是由内线人士吃进去,空头会发现放空把自己陷在空头陷阱里,早晚要付出代价。
  除了大众相信利多声明,买进股票,遭到损失外,也有人因为听别人的话,打消卖出的意愿,而遭到亏损。让大家买进“重要内线人士”希望卖出的股票,第二好的方法,是防止大家卖出他不希望支持或吸进的同一支股票。大众看了“重要董事”的声明后,会相信什么?当然是相信这支股票绝对不应该下跌,相信这是空头卖出造成的,只要空头停止卖出,内线人士就会发动一次惩罚性的涨势,空头会被迫用比较高的价格回补。大众完全相信这一点,因为如果跌势确实是空头惯压造成的,后来的发展的确是这样。
  这支股价并没有反弹,虽然有这么多威胁和承诺,说会把过度放空的空头轧得死去活来,股价却继续下跌。股价不能不跌。内线人士喂给市场太多股票了,让市场难以消化。
  而且这批由“重要董事”和“重要内线人士”卖出的内线持股,变成了专业交易者之间的足球。股价不断下跌,看来似乎见不到底。内线人士知道产业状况会严重影响公司未来的盈余,所以在下次公司的业务好转前,不敢支持这支股票。到了好转的时候,内线人士又会默默地买进,毫不声张。
  很多年来,我自己从事交易,而且对市场保持消息相当灵通的状态,我可以说,我说不出有那一次是空头惯压造成股价大跌的。一般所说的空头惯压,其实只不过是根据对真正情况的精确了解而卖出。但是,说股价下跌是内线卖压或不支持造成的,却行不通。这样每一个人都会匆匆抛售,每一个人都卖出,没有人买进时,情形一定很惨。
  大众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点:股价长期下跌,真正原因绝对不是空头惯压。一支股票不断下跌时,你可以肯定其中一定有问题,不是市场有问题,就是公司本身有问题。如果下跌没有道理,股价很快就会掉到真正的价值以下,就会带来买盘,阻止跌势。事实上,空头卖出股票唯一能够赚大钱的时候,是股价太高的时候。你可以赌你的最后一分钱,肯定地说内线人士不会向世界宣布这个事实。
  纽海文铁路公司当然是典型的例子。今天每一个人都知道当时只有少数人知道的情形。1902年时,这支股票价格高达255美元,是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流的铁路投资标的。美国东北部地区的人依据是否拥有这支股票,衡量自己在社区里受人尊敬的程度和地位。要是有人说,这家公司会走上倒闭之途,他不会因为说这种话被送进监狱。他们会把他和其他疯子一样,关在精神病院里。但是摩根先生任命一位有进攻性的新总裁时,惨剧开始了,一开始时,大家并不清楚新政策会使这家铁路公司沦落到今天的境地。但是,新的财产一笔又一笔地,以经过膨胀的价格,添加到这家联合铁路公司身上后,一些眼光清楚的观察家开始怀疑这种政策。一种以200万美元购买的电车系统,转手以1,000万美元卖给纽海文铁路公司,这时有一两位不在乎后果的委员会成员,犯了大不敬的罪,说经营阶层行事鲁莽。暗示说连纽海文这样的公司,也经不起这种挥霍,这种话好像蜉蟒撼大树,好像挑战直布罗陀巨岩的力量一样。
  第一批看出大难即将临头的人,当然是内线人士。他们逐渐了解公司的真正状况,开始减少持股。在他们的卖压和不支持的情况下,这家新英格兰珍贵的、镀金的铁路股票开始走软。大众开始问问题,像平常一样要求解释,和平常一样的解释立刻出现了。“重要的内线人士”宣称,他们不知道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跌势是因为鲁莽的空头惯压造成的。所以,新英格兰地区的“投资人”继续持有他们的纽约、纽海文、哈特福铁路公司股票。哈,他们为什么不应该继续持有呢?内线人士不是说没有问题,声称是空头放空吗?公司不是继续宣布发放股利吗?
  同时,公司董事承诺的轧空并没有出现,新低价记录倒是出现了。内线卖压变得愈来愈急切、愈来愈没有伪装。波士顿有公益精神的人和民意领袖要求提出真正的解释,说明这支股票为什么会惨跌,造成新英格兰想追求安全投资和稳定股利的每一个人,遭到惊人的亏损。但是,他们却被人谴责为股票投机客。
  这支股票从255美元跌到12美元的历史性记录,绝对不是、也绝不可能是空头惯压的结果。跌势不是空头打压引发的,也不是空头打压使跌势一直维持下去的。内线人士一路卖出,而且卖到的价格,总是比他们在说明真相或容许真相说出来的情况下还高。不管这支股票价格是250美元,还是200美元,是150美元,还是100美元,或是50美元或25美元,就这支股票来说,都仍然太高,而且内线人士知道这一点,大众不知道。大众买卖一家公司的股票,想要赚钱时,如果事先清楚这家公司的业务只有少数人有办法知道全部真相时,或许对他会比较有利。
  过去20年来,跌势最惨的一些股票,都不是因为空头惯压才下跌的,但是,大家轻易接受这种解释,是大众亏损几千、几百万美元的原因。这种解释使不喜欢那种股价走势的人没有卖出,要不是他们期望在空头停止惯压后,股价会立刻回升,他们应该会出脱持股才对。过去我听过别人指责吉恩。在他之前,大家习惯把查理?伍利雪佛(Charley Wocrishof…fer)或爱迪生?柯马克(Addison Cammack)成代罪羔羊。后来,我自己也成为股市的代罪羔羊。
  我记得山谷石油公司(Intervale Oil)的例子。这支股票有一个内线集团在后面拉抬股价,并且在涨势中找到了一些买主。这些作手把股价炒到50美元后,出脱持股,股价迅速下跌。随后大家就像常见的一样,要求解释。为什么山谷石油这么疲弱?问这种问题的人很多,使答案变成重要的新闻。有一家财经通讯社去访问最了解山谷石油上涨内情、因此也对股价跌势同样清楚的经纪商,问这些属于多头炒作集团成员的经纪商,要他们说一个可以刊登出来,而且可以向全国传播的原因。哈,当然是因为拉利?李文斯顿在打压股市!而且这样还不够。他们补充说,他们准备“修理”他。但是山谷石油的内线集团继续卖出,股价那时大约站在12美元上下,而且他们可以把它卖到10美元以下,平均卖价仍然比他们的成本高。
  内线人士压低出货是聪明而适当的。但是,对于付出35或40美元的不知情外人来说,就是不同的事情了。外人看到新闻机器打出的消息后,就抱着股票不动,等着李文斯顿被愤怒的内线集团逮住,狠狠地修理一番。
  在多头市场中,尤其是在景气热潮中,大众最先都赚钱,这些钱后来都亏掉,原因完全是在多头市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