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 >

第10章

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第10章

小说: 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我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发动的时候,心是平静的,无所偏倚,便是“中”的状态。一旦表现出来,若是合乎节度、相当合理,没有过分与不及,就叫做“和”。把中和的道理推而极之,达到圆满的境地,天地一切都会各安其所,而万物也就各遂其生了。这种情况,才是“中”的大用。


 





 
第44节:管理的道理(5)






 

  “中”就是今天常说的“合理化”,一切求合理便是中。由于合理不合理常因时、空的变化而变易,所以中国人处事,往往变来变去,看起来不遵守制度,给人一种“很难讲”的感觉。“合理”既然相对于阴阳的变动,就没有固定的是非,中国人“持经达权”的观念,应该列入必要的“共识”之一。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etus)早就指出:“宇宙间没有绝对的恒定,也没有相对的恒定,一切恒定都是虚幻的,惟有变化才是真实的。”可惜他的变动观点,引伸出“事物本质上都有矛盾,相排斥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形成最完美的和谐”,导致了“以斗争为获得正义的法则”。

  这种“斗争”理论,影响了西方的管理;其所导致的劳资斗争,使得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逐渐下降。? 

  管理者的第15课 ?

  管理者心中存有斗争的观念,就会影响整体的和谐。竞争而非斗争,这就好一些。但是不如以“不争”来取代“竞争”。不争之争,是我国先贤的高明智慧。用不争来争(以让代争),站在不争的立场来争,才不致为争而争,争得毫无道理也要争。在组织内塑造礼让优先于竞争的心态,形成对内礼让、对外竞争的文化,才是以厂作家的真正效用。

  大易变的哲学,提示我们“事物本质上固然有矛盾,可以用中(合理)把它们统一起来”。大易所揭示的道理,正是组织形成共识最有效的依据。大家共同依循《易经》的道理,彼此求合理,自然很快就能产生共识。

  “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是“定乎一”的原理。“贞夫一”的意思,是一切的事物尽管变动不居,却都以自然合理为正常。“一阖一辟”才是“定乎一”的具体方法。一阖一辟便是今天所说的一开一关,也就是开关的控制作用。

  中国人的习惯,多半“不太相信所宣布的规定”,因为长久以来,“凡听话的常常倒霉”,已经使大家对宣告的作为丧失信心。

  其实,这种分析仍旧是表面的。一般人相信这种分析,便十分轻易地用“只要宣示者言而有信,令出必行”的方式,来改变中国人的习惯,结果必然行不通。


 





 
第45节:管理的道理(6)






 

  不管哪个宣示者,为了追求“合理”,都必须“随时调整以求制宜”,以至于宣示者自己认为言而有信、令出必行,只不过为了随机应变而略有变更;而身受者却批评宣示者言而无信、自打嘴巴。

  作者有一次到某海滨饭店做企业内训,中午12点讲课完毕,听者鼓掌如仪之后,主持先生接着宣布:“原订12点10分用餐,由于饭店忽然多来了两个团体,以致准备来不及,延至12点半在地下餐厅午餐,请大家准时前往。”

  听众有的听,有的根本不听,也有的听了不当一回事。作者发现有三五位在仔细看表、衡量时间,知道他们不但用心听宣布的内容,而且真的把它当做一回事。这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一起利用这一段时间到海边去走一走。

  大多数人好像没有听见宣布的事项,仍旧洗手、抽烟,向餐厅移动,各自找好座位,围着饭桌聊天。大约12点15分左右,菜端上来了,饭也已经上桌,大家自动自发,便吃将起来。

  那些注意听宣布、又认真把握时间到海边走走的朋友,准时于12点半返抵餐厅,看见很多人正在大吃大喝,有的人还在起身添饭,当然相当愤怒,便大声责问承办人员:“不是宣布12点半用餐吗?怎么提前了?”

  承办人员说:“不是我们提前,是餐厅好意,先把菜端给我们。大家一看见菜端上来,知道冷了就不好吃,所以就开吃了。”

  大家一阵笑声,那些准时到达的人明白再闹下去,连剩菜都没得吃,只好自认倒霉,赶快找一个地方坐下来,解决肚子问题。

  承办人员没有错,他所宣布的是事实。但是餐厅的好意,使得他不得不顺从大家的意愿,提前用餐。难道承办人员可以规定大家呆坐在那里,坚持要准时于12点半才开饭吗?

  中国人深知“宣布的事项,常常因实际情况而变更”的事实,所以许多地方,喜欢用“不明言”的方式,来收到“一开一关”的效果。

  例如甲礼堂左、右及后方一共有六个出入口,主办单位希望出席人员一律由后方的两个进出口出入。如果采用宣布的方式,保证效果不佳。总有一些人不按照规定,由左右进出口出入,就算加以制止,也会闹得很不愉快,甚至会招致抗议:“门开着,为什么不让我们出入?”


 





 
第46节:管理的道理(7)






 

  对中国人而言,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不明言地叫人把左右两边的出入口关闭起来。大家看在眼里,心里有数,散会时自然一致地由后面的出入口走出去。这时有人向左右两边走去,还会惹人笑话:“情报不灵,居然不知道两边的门已经关闭了!”

  所谓风气,今天称为组织气候,其实就是“把应该打开的门打开来,把应该关闭的门也关起来”。这一开一关之间,便形成良好或恶劣的风气。有人因辞职而升官,表示“辞职是为了做更大的官”这一扇门已经被打开了,于是一片“做不好就辞职”的呼声,很快就传布开来,蔚为辞职风气。

  管理者最好谨记“善门难开”的教训,特别是中国人,只要门出现一个小缝,就会想办法把它弄开。孔子所以痛责“始作俑者”,老子所以倡导“不敢为天下先”,便是告诉有权力的人,不可以任意开门或关门,却应该慎重评估开或关的后果,然后审慎抉择,才算是把握了“一开一关”的真谛。?

  管理者的第16课 ?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两种可能的结果。一种是有了对策之后,使政策更加有效落实,当然是好的。另一种则是有了对策之后,政策变成形式而难以落实,甚至成为私人图利或者图利有关人士的工具,那就不好了。管理者不应该完全排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却应该鼓励大家依据实际情况,拿出合理有效的对策,使政策确实收到预期的效果。看不看布告,听不听宣告,有时候想管也管不了,不如悉听尊便;只要想办法依正当途径来完成任务,那就很好,也非常重要。

  究竟是“一下子全部打开”,还是“逐步打开”?到底是“一下子全部封闭”,还是“逐步封闭”?这是管理的大奥妙。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因物而有所不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最好寻找管理的根本道理,依照管理的根本道理来持经达变,以求合理。

  就人生而言,现代人只要及时把自己好的DNA打开(on),把坏的DNA关闭(off),那就万事OK,自然趋吉避凶了。


 





 
第47节:管理的道理(8)






 

  从组织来看,风气有如相邻的两扇门:只要打开合适的那一扇,关闭不合适的另外一扇,组织气候也就良好了。

  一开一关,看起来简单明了,却能够确实地掌握关键,快速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目标。

  三、管理有六十四种情况

  《易经》总共有六十四个卦,代表管理可能遭遇的六十四种情况。我们只要能够判断自己所面临的究竟是哪一种情况,便可以从卦的彖辞以及各爻的爻辞获得解决问题的若干启示,因而趋吉避凶,得到管理的效益。

  卦在未系文辞之前,原本用来表明易象,是一种符号。《易经》六十四个重卦,可以看成阴()、阳()两种符号重叠六次,所组成的一套符号系统。

  系上文辞之后,卦的功能,有如最早的《易经》之一,《易纬乾凿度》所说:“卦者挂也,挂万物视而见之也。”卦就是悬挂万物、使人一目了然的意思。卦的六爻,不但表示阴、阳的“性质”,而且明示“时”、“位”的变化,兹说明如后:

  (1)由于“易气由下生”,所以每一卦的六爻,依序“由下而上”,分别称为“初、二、三、四、五、上”。 

  (2)一般而言,如果拿“时”做标准,应该是“初、二、三、四、五、末”。

  若是以“位”为考量,似乎是“下、二、三、四、五、上”为适宜。

  当中的“二、三、四、五”,无论就“时”或“位”来看,都很合适,只有“初、末”(时)与“下、上”(位)各有不同。《易经》巧妙地采用“初、二、三、四、五、上”,合“时”、“位”于一体。换句话说,“初、二、三、四、五、上”既表示“时”的变换,又表明“位”的变移。

  (3)至于“性质”,正向动态的阳爻,用“连续线”()来表示;反向静态的阴爻,则以“中断线”()来代表。阳爻()用“九”,阴爻用“六”为代表数字。

  (4)很明显地,“九”或“六”表明爻的性质,分别属于阳性,或者属于阴性。“初、二、三、四、五、上”表明爻的“时”和“位”。用两个数字(九、六,和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三种东西(性质、时和位),实在十分高明。


 





 
第48节:管理的道理(9)






 

  (5)“初九”表示这一爻属于阳性,在时间上是变化之初,在位置上则是六爻的最初阶段。“六二”表示这一爻属于阴性,在时间上是变化的第二期,在位置上则为六爻的第二阶段。依此类推,只要读出两个代表数字,便可以画出所表示的爻,并且知道它的性质和时位。

  当然,“时”不是单纯地指“时间”,“位”也不是单纯地指“位置”,以后进一步分析时,再来说明。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为什么“时”用“初”不用“末”?为什么“位”用“上”不用“下”?我们只见“初九”、“初六”,不见“末九”、“末六”。同样只见“上九”、“上六”,不见“下九”、“下六”,这是什么道理呢?

  就管理来说,初时比末时重要,而上位又比下位要紧,所以用初不用末,用上不用下。任何一家公司,开张的“时”非常重要,择吉期开张,不但挑好彩头,而且得时之利,一开始就切合市场的需要,人员士气势必大为奋发。如果不得其时,开张之初,就遭遇到不景气,恐怕人员留不住,公司本身也保不住。反过来说,公司什么时候倒闭通常并不重要,除非老板恶意潜逃,否则看时机倒闭,实在没有什么意义。

  公司开设之后,“时”的因素愈来愈不重要。因为设立之后,时势有利,固然要持续发展;即使时势不利,也应该全力以赴,求其长久生存下去。这时候“位”的因素越来越重要,“位”可以视同“市场占有率”,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