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成长]管好你的嘴 >

第29章

[成长]管好你的嘴-第29章

小说: [成长]管好你的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越想让自己的话精彩起来的人,就越容易在临场发挥时出纰漏,甚至犯低级错误。这可不是“笨嘴拙舌”惹的祸,而是心态出了问题。
  如果每次遇到特殊的场合都如临大敌,那就会使自己的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高度紧张,语言的发挥岂能正常?这样一来,讲错话,讲反话,讲不该讲的话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
  考察一个人的说话能力,关键在于他在关键时刻的关键的一两句话。平常相处中,由于大家都没有心理负担,也许有一些很精彩的话因为引不起他人的注意反而显得平庸;但在特殊场合,当他人对你的话很在意的时候,如果你也有平常的那种精彩,那才叫真正的精彩。
  所谓的特殊场合本身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特定性。它只是一些有因性心理条件反射的本能产物。就像一个人想说什么话,却欲言又止,那肯定是因为他在一瞬间考虑到一句话出口后会有什么不良后果所致。但有一些特殊场合是有特殊对象的,面对这个对象每个人都有着一种不可回避的心理共性。比如对一个不速之客,比如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酒局”,比如对躺在病榻上的病人,在这些人面前,语言应酬是必要的。但这类场合的语言应酬却不像平常说话那样简单,而是要看你临场把握语机的水平。平常能说会道者算不上好口才,真正的好口才者,是那些在各种特殊场合都善于把握住相应的语机进行相应应酬的人。
  下面,我就如前提到的三种特殊场合的特殊语言应酬谈一些个人看法。
  巧逐不速之客朋友多,此乃人生之幸事。但朋友中难免搀杂三教九流之闲人,这种人简直就是你工余生活的一种累赘。他总是不请自来地出现在你的家门前,或打电话以饭局相邀。你若拒绝他生气,你若同意他东家长西家短,神神叨叨地没完没了,一再重复你毫无兴趣的话题且越说越来劲。你还有许多正事要做,实在不想“舍命陪君子”,但就是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把这种不速之客拒之于门外。
  这就牵涉到我在前面提到的特殊场合语言应对的问题。对不速之客下逐客令,既要在不挫伤对方自尊心的前提下使其知趣,又要丝毫无损于自己的形象,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既是朋友又是不速之客,如果用冷酷无情的口气下逐客令,必然造成尴尬局面。假如能用婉言柔语向对方提醒、暗示主人很忙,实在抽不出时间陪他闲聊胡侃,这样就比较容易被对方接受。比如对方预约最近到你家闹闹,你不想接待他,不妨找个明知他与别人有约的时间反约他:“今晚我有闲,咱俩好好闹闹。从明天开始,我就要全力以赴给我那孩子补课了。”这句话是一语双的:一是让对方拒绝你“今晚”的约请;二是明告对方“从明天起”别再来打扰“我”了。有礼有节,对方又有什么理由抱怨你呢?再比如,你明知对方对学习毫无兴趣,不妨可以从他的这个弱点切入:“我刚买了计算机,准备在最短时间内把电脑五笔字型学熟练,你要是有兴趣,到我家来一起学习,你看怎么样?”对方还能怎么样?除了对你的学习精神表示应有的钦佩和尊重,再就是惟恐见着你都躲之不及了,你还用得着琢磨如何逐客吗?
  逐客也是一种应酬,一种特殊场合的特殊应酬。要把这种应酬做得完美,主人必须掌握两条原则:一是要有情。一般而言,需要你动脑逐客的客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速之客,而大多是你的邻居、亲戚、同学、同事之类,你平时经常要和他们见面,彼此相当熟悉。对于这样的特殊客人,在用含蓄的口气“预逐”的同时,一定要使对方感觉到你对他还是很有情谊的。二是要有效。要使这些饶舌的常客听了你的得体的话后明显减少上你家闲谈胡侃的次数,同时又不会破坏你和他们之间的平常交往。这样,你的特殊语言技巧才算真正起到了逐客的作用。
  酒桌巧应酬酒作为人类社会一种交际媒介,在迎宾送客、聚朋会友、彼此沟通、传递友情等方面确实发挥着独到的作用,但以酒为介的应酬场合也经常会给人们带来不尽的苦恼。俗话说,酒后吐真言,就说明酒在很早时候就已经成了一些居心叵测者套取他人真言或隐私的一个帮凶。很多不胜酒力、对“酒言酒语”又知之甚少的人,就是栽在管不好自己的“酒嘴”而频频失言上。如此看来,酒桌是一种特殊的应酬场合,欲上酒席,对酒桌的应酬语言不可不知。
  首先要知的是酒宴是大家参与同一个主题的活动,在这种场合,要尽量多谈论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避免演“独角戏”而忽略了众人,否则便是酒宴之忌,你可能因此要付出被罚酒的代价。
  其次是大多数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说话的语言要分清主次,你可以谈论别的话题,但语言要得当,要展示出自己所应有的风度与修养,不要借人之光喧宾夺主,哗众取宠,更不要借酒发挥,甚至以“借花献佛”的“理由”,搅乱东道主的设宴主题。
  其三是要像对待谈判那样对待别人的劝酒。自己向别人劝酒也要适度,要讲究艺术。既要自己喝到适量,对他人也莫强求。没有人因为你酒喝得少而瞧不起你,恰恰是“有喝必醉”者,才会被视为最大的孬种。如果你喝到自己感到已经适量了,如果还有人对你苦苦相逼,那么你耍耍赖也未尝不可。
  其四是要像对待工作程序一样对待敬酒程序。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要注意对方的称呼或称谓,切莫失语,如果因为你的失语而造成双方尴尬,你很有可能要接受罚酒。
  其五是当自己感到喝得有点过量时,要少言,甚至干脆装醉,说一两句假糊涂真清醒的话,比如拽出衣兜叫人把你“喝不动”的酒往里倒,只有无聊的人才真的会这么做。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找个绝妙的理由,趁自己还清醒时开溜,如果实在溜不了,就退到一边呼噜大睡。切忌在三分醉的时候还和他人较劲,奉陪到底。否则,你的嘴就很可能真的管不住了。
  巧慰病榻之友有亲友患病住院治疗,就免不了要上医院去探望。探望病人,说话更是免不了。而就躺在病榻上的病人而言,探望者的每一句稍有不慎的话,都很可能会触动他脆弱的神经。尤其是一些患者因为病魔缠身而产生抑郁、焦虑、多疑、恐惧及孤独自怜等消极情绪和心理波动时,作为探望者,如果语言运用得好,将会使病人精神振作,进而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反之则反。那么,探望病人应该怎样说话,或者应该说哪些类型的话呢?
  一是多劝慰。探望者每一句积极的劝慰语言,对病人来说都是沁人心脾的。劝慰的语言很活,要依照病人所患的病种,有针对性地劝说对方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要充分相信现代医术的高明。同时你须面带三四分的笑容,让对方从你的精神面貌里感受到生之有幸。这种感受很奇特,它犹如生命的呼唤,心跳的共鸣,易于勾起病人尽早康复的热望与企求,进而稳定患者的思想情绪,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一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手术疼痛或怀疑有危险而产生恐慌心理,对此,探望者更应该积极且耐心地做些说服工作。尤其是一些颇具现身说法的劝说,效果极佳。
  二是多鼓励。病人的心理脆弱不只需要劝慰,更需要鼓励。鼓励就像黑暗中的一缕阳光,它给予心理上的支持是很微妙的。鼓励性话语无需太多,只需“我们大家都在等着你回来”“大夫说你出院后只需注意自己身体的调养就够了”之类的话,对调动患者战胜病魔的意志和勇气都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某些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治疗丧失信心时,你若适时地给予真诚和符合客观事实的鼓励,也许就能在患者身上产生“起死回生”的作用。对于病入膏肓者,你编造些善意的谎言鼓励对方,其实也是延续对方生命的一种方法。
  诚然,探望病人时积极的说话形式远不止这些,你只要在探望前略做准备,一定会有很精彩的劝慰和鼓励语言等着你去采用,我在这里就不赘述。总之,探望病人时,应该多说些有利于患者振奋精神、增强信心、促进疾病治疗和恢复健康的语言。倘若你不懂特殊场合的特殊语言,见着病人就冒冒失失地说:“哇——你病得不轻啊,看你怎么瘦成这副模样了。”或者实话实说:“唉——看来你的病比较麻烦,我四处查寻,目前国内还没找到特效药。”那就无异于给病人原本就很糟糕的情绪“雪上添霜”,与其如此管不好自己的嘴,莫若不去探望也罢。


为名嘴快嘴的口误申辩

  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拉里·金应邀给普来哲兄弟面包店做广告。客户要求他连续在3家电视台的晚间新闻时间插入现场直播激情洋溢的广告语:“普来哲兄弟给你最棒的面包!(TheBestinBread)”拉里·金来到第一家电视台,照着广告词竟鬼使神差,脱口而出的却是:“普来哲兄弟给你床上的乳房(TheBrestinBed)!”这让他尴尬无比。
  到第二家电视台,虽然一再提醒自己千万别再出错,但还是错了;到第三家电视台,说的仍是:“普来哲兄弟给你床上的乳房!”
  后来拉里·金说自己那张管不住的嘴“真是烂到了家”,越害怕犯错越犯错,那几个字儿一到嘴边就“打架”。尽管如此,拉里·金仍然是全美最伟大的节目主持人。没有人说他是“缺乏常识”的、“没有水平的”“不专业”的烂嘴,更没有人借此大做文章即有计划、有预谋地揭他语言的硬伤,杜撰出版“恐金”之类的书籍牟取暴利。
  中国娱乐圈的主持人口误现象也是够让人爆笑一阵的。比如某省电视台举办司仪大赛,最后宣布获奖名单时,主持人竟将获奖者“张静”说成“张庆”,刚好选手里就有此人。当张庆为自己意外获此殊荣欣喜万分、热泪盈眶地与其他选手握手拥抱时,主持人歉然一笑,提高声调改口道:“我说错了,是请张静出来领奖。”两位女选手在极短的时间内饱受了戏剧性大起大落的折腾,台下更是一片哗然。
  比如前两年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晚会的公开彩排,其场面颇为热烈,但女主持人将“向老导演献花”说成了“向老导演敬献花圈”,引起全场一片爆笑,老导演们愕然,愣了好半天也缓不过神儿。而另一个男主持人则更绝:他那早先没伺候好的嘴把颁发某奖项的“颁发”二字竟说成了“揭发”!然而观众哄堂大笑之余,这两位主持人也没有受到言过其实的诟病。
  为什么呢?大家心往一处想:娱乐这个东西嘛,目的就是为了娱乐,只要奖项最终没有张冠李戴,主持人出点口误,倒也活跃了气氛,岂不让大家感觉更娱乐?
  不过,这种乐子也得有个度。中国大陆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向来以普通话不标准为最大的耻辱。如果弃此而不顾,愣是找个短半截舌头的人来主持娱乐节目,以此来取悦观众,那就过了头了。2003年南方某电视台搞了一台叫什么“星”的选秀直播节目,该台有那么多的主持人不用,偏偏从香港请来一个“大腕”。此仁兄的普通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