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战争论[1].克劳塞维茨 >

第23章

战争论[1].克劳塞维茨-第23章

小说: 战争论[1].克劳塞维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十分感谢杰出的弗基埃尔在他的回忆录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史例,因为他不仅给我们保留下了许多可能埋没了的历史材料,而且他第一个通过这些材料使理论观念( 即抽象的观念) 同实际生活有了非常有益的接近,他所举的史例可以看成是对论点的解释和进一步说明。尽管如此,在没有成见的现代读者的面前,他很难达到他通常所追求的目的:用历史事实证明理论上的真理。因为,尽管他对事件有时叙述得比较详细,可是还远远不能说明,他得出的结论都是从事件的内在联系中必然产生的。
  只简单地提示一下吏实还有另一个缺点: 如果有些读者对这个史实不十分熟悉;或者不完全记得;那么就不能从中领会作者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读者除了盲目地赞叹或者完全不信服外,就不能有别的了。
  但是,为了用史实证明自己的论点而把历史事件再现或者展示在读者眼前,当然是很困难的,因为作者这样做多半要受到材料的限制,就象受到时间和篇幅的限制一样。不过我们认为,要想论证一个新的见解或是明确一种值得怀疑的见解,详尽地叙述一个事件要比简单地提示十个事件更为有用。粗浅地引用史实的主要弊病;倒不在于作者错误地想用这种方法证明某些论点;而在于作者从来没有认真地了解过这些历史事件,在于这样肤浅而轻率地对待历史会产生数以百计的错误见解和杜撰的理论;如果作者意识到,他提出的新的和想用历史证明的一切,都应该是从各种事物的紧密联系中自然地产坐出来的,那么就不会出现这些错误见解和杜撰的理论了。
  如果人们认识到运用史例的上述困难,认识到上述要求是必要的,那么也就会认为,最近的战史,只要它是大家都熟悉的和经过研究的,就永远是选择史例的最好的来源。
  由于较远的年代的条件不同,作战方法也不同,因而对我们来说较远年代的事件的教育意义和实际意义都比较小。不仅如此,战史象其他历史一样,许多在最初还清楚的细小特征和情节自然会逐渐湿没,它也象图画一样,原来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会逐渐消失,变得色彩暗淡,模糊不清,最后只有偶然遗存的一块块颜色和一些线条,这些颜色和线条却因此受到了过分的重视。
  如果考察一下现代作战的情况,我们一定会说,同现代战争很近似的,至少在武器方面很近似的,主要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以来的战争,尽管从那个时期起,战争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这些战争还是同现代的战争很近似的,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就完全不同了,当时火器还不那么完善,骑兵还是主要兵种。年代越远,战史内容就越贫乏,记载就越不详细,用处就越小,至于古代各民族的历史,必然是用处最小、记载最不详细的历史。
  当然,这些史实并不是绝对不能利用的,只是在必须详细说明情况的场合,或者在必须详细说明促使作战方法改变的条件的场合,它们才是不适用的。不管我们对瑞士人反对奥地利人、勃艮第人和法国人的战争过程了解得多么少,我们仍然能够看出,在这些会战中良好的步兵第一次明显地表现出比最好的骑兵还要优越。只要我们概略地看一看佣兵队长时代,就可以知道,作战的各方面是如何取决于人们所使用的工具,因为在其他任何时代中,用于战争的军队都不象这个时代那样带有真正的工具的性质,都不象这个时代那样脱离国家和人民的其他生活。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当汉尼拔在意大利还没有被击败时,罗马人就在西班牙和非洲进攻迦太基人,这种引人注目的方法是一个很能提供教训的考察对象,因为作为这种间接抵抗基础的当时国家和军队的一般情况,大家是相当熟悉的。
  但是事情越涉及到细节,越不是一般的情况,我们就越不能从遥远的年代中寻找典型史例和经验,因为我们既不能对有关事件作适当的评价,也不能用它们来说明现代已经完全改变了的手段。
  遗憾的是,各个时代的著作家都有援引古代史例的癖好。我们不想谈虚荣心和欺骗成分在这里面占多大的比重,不过在这里也看不到任何帮助别人和说服别人的诚恳愿望和热诚努力。因此我们只能把这样援引的史例看作是掩盖缺点和错误的装饰品。
  如果能象弗基埃尔想做的那样,完全用史例教别人学习战争,那确实是个巨大的功绩。不过,如果考虑到,必须先有长期的作战经验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就会明白,这是需要花费毕生精力的事业。如果有谁甘愿从事这样的事业,那么,但愿他象到远方朝圣一样,为这一虔诚的计划做好准备,但愿他不惜时间,不怕困苦,不畏权贵,克服自己的虚荣心和自卑心,象法国法典上所说的那样: 讲真理、只讲真理、完全讲真理。
           第三篇 战略概论
             第一章 战略
  战略这个概念; 在第二篇第二章中已经确定了。战略就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战略本来只同战斗有关; 但是; 战略理论必须同时研究战斗的实施者( 军队本身) 以及同军队有关的主要问题; 因为战斗是由军队进行的; 而且首先对军队发生影响。对战斗本身; 战略理论必须就其可能取得的结果和运用战斗时起极重要作用的智力和感情力量来进行研究。
  战略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 因此; 战略必须为整个军事行动规定一个适应战争目的的目标; 也就是拟制战争计划; 并且必须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行动同这个目标联系起来; 也就是拟制各个战局的方案和部署其中的战斗。所有这一切; 大多只能根据那些与实际并不完全相符的预想来确定; 而许多涉及细节的规定根本不能在事先作好。因此很明显; 战略也必须到战场上去; 以便在现地处理各种问题; 并且不断对总的计划作必要的修改。所以; 战略在任何时刻都不能停止工作。
  关于这一点; 人们并不是始终都这样看的; 至少总的说来是这样。以往战略通常由内阁掌握而不由军队掌握; 这就是证明。但是; 只有当内阁距离军队很近; 可以看作是军队的大本营时; 这样做才是合适的。
  在拟制计划时; 理论将为战略服务; 或者更正确地说; 理论将阐明事物本身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突出那些少数作为原则或规则的东西。
  如果我们回忆一下第一章; 考虑到战争涉及多少重大的问题; 那么就会明白; 只有具备了非凡的洞察力; 才能考虑到所有这干切。如果一个君主或统帅善于完全根据自己的目的和手段进行战争; 并且做得恰如其分; 那就是他有天才的最好证明。但是;这种天才的作用不是表现在那些惹人注目的、新发现的行动方式上; 而是表现在整个战争的胜利结局中。我们应该赞赏的是; 在总的结果中看到他默默作出的假定是那么恰好符合实际; 整个行动是那么无比的协调。
  一个研究者; 如果在总的结果中看不到这种协调; 就容易在没有天才和不可能有天才的地方去寻找天才。
  战略使用的手段和方式都极为简单; 而且由于经常反复运用; 已为人们所熟悉;因此;如果具有一般常识的人太多地听到评论辛苦过分夸张地谈论它们; 就只会觉得可笑。例如; 被无数次运用过的迁回运动; 在这里被称赞为最杰出的天才的表现;在那里被称赞为最透彻的洞察力的表现;甚至说是最渊博的知识的表现; 难道还有比这更无聊的怪论吗? 更可笑的是; 正是这些评论者根据最庸俗看法; 把一切精神因素都排除在理论之外; 只想论述物质因素; 以致把一切都局限在均势和优势、时间和空间这几个数学关系上; 局限在几个角、几条线上。如果只有这点可怜的东西;那么;恐怕还不能用来给小学生出一道数学习题。
  而我们认为; 这里根本不是什么科学公式和习题的问题; 物质事物的关系都是非常简单的; 要把握住起作用的精神力量才比较困难。不过; 即使是精神力量; 也只是在战略的最高范围; 即战略接近政治和治国之道、甚至同它们合而为一的地方才是错综复杂的; 它们的种类和关系才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 正如我们说过的那样; 它们对军事行动规模的影响比对行动方式的影响要大一些。在行动方式占主要地位的地方; 例如在战争的大小具体行动中; 精神力量的数值就减少了。
  由此可见; 在战略上一切都非常简单; 但是并不因此就非常容易。只要根据国家的各种情况确定了战争应该是怎么样的; 确定了战争可以做些什么; 就不难找出进行战争的道路了。但是; 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把计划贯彻到底; 不因一千个原因动摇一千次; 那么除了要有十分坚强的性格外; 还要有异常清醒和坚定的头脑。因此; 在上千个优秀人物中间; 有的可能以智力著称; 者的可能以洞察力见长; 有的可能以大胆或意志坚强而出众; 但是也许没有一个人能兼备这些品质而成为高出一般水平的统帅。
  同战术上相比; 在战略上定下重要的决心要有更坚强得多的意志力; 这听起来好象很奇怪; 但是大凡了解战争的这方面情况的人是不会怀疑的。在战术上; 情况的变化非常迅速; 指挥官觉得自己好象被卷在旋涡里一样; 不冒生命的危险就不能同它搏斗; 他只好抑止住不断产生的种种疑虑; 勇敢地冒险前进。在战略上; 一切进行得很缓慢; 自己的和别人的疑虑、异议和意见; 以至不适时宜的懊悔等都能发生较大的作用。在战术上; 至少有一半的情况是人们亲眼观察到的; 但在战略上就不同; 一切都必须依靠猜想和揣测; 因而信心也就比较小。这样; 大多数将帅在应该行动时就陷在错误的疑虑中。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历史; 看一看腓特烈大帝1760年的战局。这次战局是以出色的行军和机动而闻名的; 曾被评论界称赞为战略上的真正杰作。难道我们应该佩服得五体投地的; 是他忽而从左翼忽而从右翼迂回道恩的打法吗? 难道我们应该把这种打法看作是高超的智慧的表现吗? 不; 如果我们想如实地、毫不夸张地判断问题; 我们就不能这样。我们首先赞赏的是他的智慧; 他以有限的力量追求一个大目标时; 从不作力不胜任的事情; 而是采取刚刚足够达到目的的行动。他这种智慧不仅在这次战局中可以见到; 而且在这位伟大的国玉所进行的全部三次战争中都可以见到。
  他当时的目的是签订一个和约来确保对西里西亚的占有。
  作为一个小国的首脑( 这个国家的大部分情况同其他国家相似; 只有在行政管理的某些方面较为优越);他不可能成为亚历山大; 如果他想仿效查理十二; 也同样会被打碎脑袋。我们在他进行的全部战争中; 可以看到他有一种节制地使用力量的能力; 他能始终保持镇静; 但也不缺乏冲劲; 在十分急迫的时刻; 能把力量发挥到令人惊异的地步; 随后为了服从政治上最微小的变动; 又能继续保持平稳。不管是虚荣心、荣誉心还是复仇心; 都不能使他离开这条道路; 正是这条道路引导他走向斗争的胜利结局。
  这样几句话怎么能够评价这位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