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战争论[1].克劳塞维茨 >

第44章

战争论[1].克劳塞维茨-第44章

小说: 战争论[1].克劳塞维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罗击败符腾堡王太子率领的军队( 施瓦尔岑堡的前卫) 。施瓦尔岑堡急忙向东撤退。2 月24日拿破仑又回到特鲁瓦。
  30、1814年3 月初,布留赫尔休整完毕后向拉费尔特前进,准备同标洛将军会合进攻巴黎。  拿破仑赶来将布留赫尔赶过安纳河,但在郎城进攻布留赫尔受挫。3月11 日拿破仑留一部兵力监视布留赫尔,自率主力东进,3 月20日子阿尔西与施瓦尔岑堡遭遇,因众寡悬殊战败。拿破仑于绝望中向维特里方向前进,企图威胁联军后方。此时布留赫尔已回到夏龙与施瓦尔岑堡靠拢。联军决定由施瓦尔岑堡和布留赫尔各率一路主力直取巴黎,由俄国沃东库尔将军率一万骑兵在后方掩护。  3 月26日,拿破仑于圣迪济埃攻击联军,只见骑兵不见主力,急忙赶回巴黎,但联军早在3 月31日进入巴黎。
  31、在1807年第四次反法联盟战争中,俄国本尼格森将军所部于6 月13日退至弗利德兰。6 月14日拿破仑发起进攻:俄军大败,撤回涅曼河东岸。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和普王腓特烈·威廉三世被迫求和。7 月7 —9 日于提尔西特签订和约,根据和约普鲁士丧失了大片领土( 包括易北河以西全部领土) ,赔款一亿三千万法郎,常备军在十年内不得超过四万二千人。俄国同意参加大陆封锁,与法国结成同盟,因而得到了过去属于普鲁土的比亚威斯托克。
  32、1805年法军从莱茵河、美茵河以及意大利进攻奥地利。1805年10月,拿破仑于乌耳姆歼灭奥军一部,11月击退奥俄联军,11月13日进占奥京维也纳,11月19日渡过多瑙河,12月2 日于奥斯特利次战败奥俄联军。迫使奥皇于12月26日签订普累斯堡和约。和约规定:奥国将威尼斯、伊斯的利亚、达耳马戚亚割让给意大利王国,并承认拿破仑为意大利王国国王,奥国赔款五千万法郎。
  1808年,法军进攻西班牙,1809年初奥地利乘机向法国发动战争。4 月22日双方于勒根斯堡进行会战,5 月21一:2 日于阿斯波思进行会战。7 月5 —6 日奥军在瓦格拉木会战中大败。  7 月11日奥皇求和,10月'4日于维也纳签订和约。和约规定:奥国将萨尔斯堡割让给巴伐利亚王国,参加大陆封锁,常备军不得超过十五万,赔款八千五百万法郎。
  33、恩格斯在1858年1 月所著《博罗迪诺会战》一文中写道:“如果当时拿破仑把近卫军投入战斗,那么,根据托尔将军的说法,俄国军队无疑是会被歼灭的。 但是拿破仑不敢以其最后的预备队——他的军队的核心和支柱来冒险,可能因此而错过了在莫斯科签订和约的机会”。参阅《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选》第一卷第340 页。
  34、这里指的是香霍斯特所著《野战手册》,是他任汉诺威军事学校教官(1782—1792) 时写的讲义。书中提出了许多野战行动的规则,并列举了许多史例。
  35、《炮兵手册》共分四卷,香霍斯特生前只完成了三卷,第四卷没有出版,是后人在他的遗稿中找到的。第一卷谈炮兵理论和经验,第二卷谈火炮的结构,第三卷谈炮兵的训练和野战炮兵的作用。
  36、崩策耳维次筑垒阵地在西里西亚的崩策耳维次附近,  又称崩策耳维次营垒,是普鲁土国王腓特烈二世于1760年命令构筑的野战筑城工事。在七年战争后期,他的军队曾数次借以抵抗俄国和奥地利的优势军队。
  37、1797年1 月,奥地利阿耳文齐将军率领军队分三路沿北意大利的加尔达湖东侧地区南下进攻法军,企图救援1796年被拿破仑围困在芒托瓦的乌尔姆塞尔军队(见注,27)。拿破仑前来迎击,1 月14日晨在利佛里进攻奥军中央纵队。最初,奥军两翼的两个纵队迂回拿破仑的部队,造成了对拿破仑不利的态势。但法国援军攻入东路奥军的后方,几乎全歼这一路奥军。奥军被迫全线北撤。15日晨法军转入追击。奥军的解围企图被打破。
  1809年拿破仑占领奥京维也纳后,7 月初渡过多瑙河,5 —6 日与卡尔大公的军队于瓦格拉木附近会战。第一日未分胜负。第二日卡尔大公进行两翼包围,右翼(约三分之一兵力)的推进是法军受到威胁。但由于中央兵力薄弱,被法军突破,左翼被法军包围,援军没有赶到,因而失败。奥地利被迫签定维也纳合约。
  38、1796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占领北意大利,包围芒托瓦。奥地利几次派援军到北意大利都采用分进合击的办法,结果均被拿破仑各个击破。1796年法国对奥地利作战时,除拿破仑攻入北意大利外,另由朱尔丹和莫罗率两路军队攻入德意志地区。开始的·进展顺利,后因两路军队相隔太远( 相距达140 公里) ,被奥地利卡尔大公在安堡各个击破,被迫退回莱茵河左岸。
  39、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 —1748) 是欧洲封建王朝争权夺利的战争。奥皇查理六世逝世后,由女儿玛利亚·特利莎继位。法国、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西班牙、撤丁、瑞典等结成同盟! 借口不承认玛利亚·特利莎的王位继承权发起战争。英国、荷兰和俄国等则支持奥地利。战争前后达八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在西里西亚的军事行动是这次战争的主要组成部分。1748年10月签订亚琛和约,奥地利将西里西亚割让给普鲁土,并放弃了在意大利的一些领地,玛利亚·特利莎的王位得到了承认。
  40、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 —1714)   是欧洲封建王朝争夺领地的战争。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个国王死后,法国立路易十四的孙子菲力浦为西班牙王,遭到欧洲列强( 英国、奥地利和荷兰等) 的反对,引起了战争。最后双方签订了乌德勒支和约(1713 年) 和拉什塔特和约。菲力浦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权得到承认,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了直布罗陀,从法国手中夺得了北美的许多属地,  奥地利得到了西班牙在意大利和尼德兰的属地。
  41、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初期,带刺刀的燧发枪虽然已经用来装备步兵,但明火枪和长矛尚未完全废除。当时的燧发枪每分钟只能发射1 ——2 发子弹( 整个会战中一个兵士只能发射24—36发子弹) ,明火枪则每2 —3 分钟发射一发。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期间,长矛已完全废除,步兵武器完成了向火抢的过渡,以骑兵为主已过渡为以步兵为主,纵深队形已过渡为线式( 横队) 队形。
  42、在中世纪,由骑土组成的骑兵在西欧一直是主要兵种。步兵由于没有甲胄和适当的战斗队形,只有剑、矛作武器,抵挡不住骑兵的冲杀,被人轻视而衰落。到十四和十五世纪,瑞士步兵使用了便于白刃格斗的短戟,后来又使用了弩、长矛和火器,他们善于利用地形,巧妙地机动和包围敌人,屡次击败了奥地利和勃艮第的骑士。衰落了数百年的步兵从此又得到复兴。
  43、布匿战争( 前264 一前146)是古代两个最大的奴隶占有制国家( 罗马和迦太基) 争夺地中海西部的霸权、疆土和奴隶的战争,共分三次。第二次战争( 前218一前201)以迦太基统帅汉尼拔远征意大利开始。他在特拉西米诺湖战役和坎尼战役中屡败罗马军队。公元前211 年左右,罗马统帅西庇阿采取间接抵抗的办法,进军西班牙( 当时迦太基的领土) 占据西班牙东南部,并于公元前204 年攻入迦太基本土。汉尼拔被迫从意大利回本土救援。公元前202 年撒马战役中汉尼拔战败。次年缔结和约,迦太基丧失全部海外领土,交出舰船,不再是一强国。第三次布匿战争后,沦为罗马一行省。
  44、1760年战局是七年战争( 见注7)中第五年进行的战局,它主要包括累格尼察会战和托尔高会战。1760年5 月,腓特烈二世率主力于萨克森与奥地利道思元帅对峙。7 月,西里西亚告急,腓特烈二世企图去西里西亚救援,因遭道恩的阻截,遂返回萨克森围攻德累斯顿,未克。8 月,西里西亚再次告急,腓特烈二世又去西里西亚,被奥军包围于累格尼察,发生累格尼察会战,腓特烈二世突围成功,获得胜利。  10月,奥俄军队进攻柏林,腓特烈二世从西里西亚回救柏林,中途获悉联军已退出柏林,便进军萨克森,11月于托尔高进行会战,击败奥军。在这一年里,腓特烈二世以自己有限的兵力,频频进行机动和行军,与优势敌人周旋,保持了势均力敌的状态。因此,有人把1760年战局称为行军机动战局。
  45、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先后征服波斯、腓尼基、埃及、印度等地,建立了古代最大的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瑞典国王查理十二在十八世纪初为了争夺波罗的海霸权和扩张领土,实行穷兵黩武政策,曾多次击败俄国、波兰、萨克森、丹麦等国。1718年进攻挪威时,头部中弹身亡。
  46、指1760年战局中腓特烈二世为了救援西里西亚而进行的两次行军。第一次在7 月初,当时奥地利的道思率部抢先进入西里西亚准备阻击腓特烈二世。  腓特烈二世于是突然回头袭击奥地利的拉西并围攻德累斯顿。第二次在8 月,道思接受上次教训,在腓特烈二世军队的右前方,几乎是平行行军,  并派拉西在普军后面跟踪。腓特烈二世的这两次行军都是在随时可能与敌人遭遇的极困难情况下进行的。
  47  、1760年腓特烈二世从萨克森第二次向西里西亚行军时,被奥军阻于累格尼察。腓特烈二世频频变换阵地,避免会战。8 月15日,奥军准备对普军阵地进行包围攻击,劳东部围攻普军左翼,不期腓特烈二世于14日夜间向东转移了阵地,所以劳东恰好与普军主力相遇,被腓特烈二世击败。普军突围成功,赢得了会战。
  48、万第是法国西部的一个郡,1793年,该地农民在反动教会和保皇分子的唆使下进行了反革命暴动,暴动继续了三年,直至1795年才基本上被镇压下去。
  瑞士人,指中世纪瑞士的自由农民和山区牧民组织起来的步兵,他们勇敢并善于利用地形,曾多次战胜勃艮第和奥地利的贵族骑士。
  美国人,指美国独立战争时的美国士兵,虽然未受正规训练,但善于使用散兵队形作战,打败了英国殖民主义者。
  西班牙人,指拿破仑占领下的西班牙人民,曾展开大规模的游击战争,给法国侵略者以严重的打击。
  十七、八世纪奥地利统帅欧根和英国统帅马尔波罗公爵所指挥的军队,虽然都是一些杂乱的队伍,但能够经常获得胜利。
  49、1756年,奥地利和俄国集结军队,建造仓库,征集马匹,准备于'757年春联合进攻普鲁土。腓特烈二世估计战争不可避免,  乘奥地利和俄国尚未准备就绪,于8 月29日突然先向萨克森进攻。
  50、马拉松之战是古希腊对波斯战争( 前500 一前449)中的一次战役。公元前490 年,古希腊统帅米太雅德率步兵一万一千人于马拉松平原( 在雅典东北) 大败拥有十万步兵、一万骑兵( 另有资料说为二十万步兵、一万骑兵) 的波斯入侵者。
  51、1757年8 月,腓特烈二世率部分军队向西迎击联军。  10月,奥军进入柏林,腓特烈二世回师救援。当奥军退出柏林后,腓特烈二吐又回到来比锡迎击联军。 11月5 日于扎勒河岸的罗斯巴赫进行会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