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战争论[1].克劳塞维茨 >

第79章

战争论[1].克劳塞维茨-第79章

小说: 战争论[1].克劳塞维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的佯动的效果考虑在内) 。下面我们想考察一下这种防御的详细情况和必要的措施。
  首先,如果抛开地理上的一切具体情况不谈,那么需要指出的只是,上述理论所规定的各个部队应该紧靠江河分别集中配置。所以要紧靠江河,是因为任何远离江河的配置都会加长路程,这既不是必要的,也是没有好处的。江河中大量的水可以保障部队不遭到敌军的重大威胁,因此没有必要象一般国土防御中的预备队那样把部队控制在后面。其次,沿河的道路通常比从后面到江河任何一点的斜行路更便于通行。最后,这样的配置比纯粹的防哨线无疑能对江河进行更好的监视,主要的原因是这时指挥官都在附近。这样配置的部队必须分别集中,如果不是这样,整个计算就不同了。凡是知道军队集中要消耗多少时间的人都会理解,防御的最大效果恰恰就是来自这种集中的配置。利用一些防哨使敌人不可能漕渡,初看起来当然非常吸引人,但是,除了在少数例外的、特别便于渡河的地点以外,采取这种措施是极为不利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敌人从对岸以优势火力就可以击退这种防哨中的部队,即使不考虑这一点,通常还是白白浪费力量,也就是说,这种防哨除了能促使敌人另选渡河点以外,什么目的也达不到。可见,只要不是兵力强大到可以把河流当作要塞的外壕来防守( 在这种情况下也就不需要任何规则了) ,这种真正的河岸防御就必然达不到目的。除了这些一般配置的原则以外,还应该考虑到:第一、江河的具体特点,第二、清除渡河器材,第三、沿岸要塞的作用。
  作为防线的江河,上下两端都必须有依托点( 例如海洋或中立区) ,或者有其他条件能使敌人无法从防线两端以外渡河。但是,只有在江河防线很长的情况下才可能有这种依托点和这样的条件。由此可见,江河防线经常必须是很长的,所以在现实中人们不可能把大量军队配置在相对短的河段上,而我们经常应该作为依据的,却正是现实情况。mpanel(1);
  我们所说的相对短的河段,是指河段的长度比军队不在江河附近配置时的正面只稍大一些。我们认为,这样的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而且任何江河的直接防御,永远是单线式防御,至少就其防御正面的宽度来说是这样。在这种防御中,集中配置时自然会采用的那些对付迂回的方法就根本不适用了。因此,江河的直接防御,不管它在其他方面有多么好的条件,只要可能遭到敌人的迂回,就总是一种极为危险的措施。
  就整条江河来说,不言而喻,并不是所有地点都同样适于渡河的。至于怎样的地点不适于渡河,是可以作更详细的一般说明的,但不能作严格的规定,因为有些极为微小的地形特点也往往比书本上认为重要的东西更有决定性的意义。而且,作这种严格的规定根本是没有用处的,因为只要观察一下江河,从当地居民那里了解些情况,就差不多可以明确地知道哪里适于渡河了,因而没有必要去考虑书本上的东西。
  为了更详尽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提出,通往江河的道路、江河的支流、沿岸的大城镇、特别是江河中的洲岛等对渡河都很有利。与此相反,书本上往往认为作用很大的河岸的制高点、渡河点附近的弯曲河道等等,却很少发生作用。原因是它们的作用是以绝对的河岸防御这个狭隘观念为基础的。而在大江河,却很少或者根本不可能进行绝对的河岸防御。
  凡使江河上某些地点便于渡越的一切情况,不论它是什么样的情况,都会对军队的配置产生影响,并且会使一般的几何法则多少有所改变。但是,过分轻视这种法则,过分依靠某些地点给渡河造成的困难也是不适当的。这是因为,敌人如果确信在那些从天然条件看来不利于渡河的地点同我们遭遇的可能性最小,他恰好就会在那里渡河。
  以尽可能强的兵力防守江河中的洲岛,这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值得推荐的措施,因为敌人如果对洲岛进行真正的进攻,就会最确切地暴露他的渡河点。
  配置在江河近旁的各个部队根据情况的需要必须向上游和下游行进,因此,如果没有同江河平行的大路,那么整修紧靠河岸的平行的小路或在短距离内修筑新路都是防御中重要的准备工作。
  我们要论述的第二点,是清除渡河器材的问题。在江河的主流上清除渡河器材固然很不容易,至少要用相当多的时间,而要在敌岸的支流上清除渡河器材,困难简直是不可克服的,因为这些支流通常控制在敌人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要塞封锁这些支流的河口是十分重要的。
  敌人携带的渡河器材,即架桥用的桥脚舟,在大江河上渡河时很少是够用的。因此,问题主要在于能否从江河主流、各支流和他自己岸上的各大城镇中找到器材,以及江河附近是否有可以用来制造船只和木筏的树木等等。在这方面有时条件对敌人非常不利,以致几乎不可能渡河。
  最后,位于江河两岸或者敌岸的要塞,不仅是防止敌人从要塞左右附近的各个地点渡河的盾牌,而且还是封锁各支流和迅速收集那里的渡河器材的手段。
  关于水量充足的江河的直接防御我们就谈这些。陡峭的深谷或者沼泽较多的河岸,虽然会增加渡河的困难和防御的效果,但是它们毕竟不能代替水量充足的江河本身,因为仅仅它们还不能构成绝对断绝的地形,而绝对断绝的地形是直接防御的必要条件。
  如果要问这种江河的直接防御在战局的战略计划中能够占有什么样的地位,那么人们只能说,这种防御决不可能导致决定性的胜利,这一方面是因为它的目的仅仅是阻止敌人渡河,歼灭最先渡河的敌军,另一方面是因为江河妨碍防御者通过有力的出击把已取得的利益扩大为决定性的胜利。
  不过这种江河防御常常能够赢得很多的时间,而这对防御者来说通常是很重要的。进攻者为了筹集渡河器材往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如果进攻者几次试渡都没有成功,那么防御者就能赢得更多的时间。如果敌人因为不能渡河而完全改变了他的前进方向,那么防御者也许还会得到其他一些利益。最后,在进攻者不是认真地进攻的一切场合,江河就会使他停止运动,这时,江河就成了保卫国土的永久性的屏障。
  因此,当江河大和条件有利时,江河的直接防御可以看作是主力对主力的一种非常好的防御手段,能够产生现在人们很少重视的那种结果( 所以很少重视,是因为人们只注意了那些因为力量不足而失败的江河防御) 。如果在上述这些前提条件下( 这在莱茵河和多瑙河这样一些江河上确实是容易找到的) ,人们能够用六万人在二十四普里长的地段上对拥有显著优势兵力的敌人进行一次有效的防御,那么当然可以说,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结果。
  我们在上面提到了对拥有显著优势兵力的敌人的防御,现在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根据我们已经提出的理论,只要企图渡河的兵力不小于进行江河防御的兵力,一切就都取决于渡河器材,而不取决于企图渡河的兵力。这种说法看起来似乎很令人奇怪,但事实却确实是这样的。当然,人们不应该忘记,大多数江河防御,更确切地说,一切江河防御,都没有绝对的依托点,也就是说都可能遭到敌人的迂回,而敌人的兵力优势越大,就越容易进行这种迂回。
  这种江河的直接防御,即使被敌人突破了,也不同于一次失利的会战,它很少能导致彻底的失败,因为我们投入战斗的只是一部分军队,只能通过一道桥梁慢慢渡河的敌人,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受到阻碍而不能立刻过桥扩大胜利。
  如果人们看到这些,就更不会过分轻视这种防御手段了。
    ****************
        蚂蚁爬爬 
      antpp 
    ****************
  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事情来说,问题都在于处理得是否恰到好处,在进行江河防御时也是一样,各种情况判断得正确与否,结果就大不相同。一个看来无关紧要的情况很可能使事情发生重大变化,一个在那里看来是极合适而又有效的措施,在这里却可能变成有害的举动。正确地判断各种情况,不把江河只简单地看作是一条江河,这在江河防御中也许比在其他场合更难做到。因此,我们必须特别提防错误地运用和理解江河防御这一措施的危险。但是,作了这样的分析以后,我们也不能不直率地指出,有些人的叫嚷是根本不值得重视的,他们根据模模糊糊的感觉和含混不定的观念,把一切都寄托在进攻和运动上,把骠骑兵挥舞马刀向前奔腾看作是战争的全部景象。
  指挥官即使能够持久地保持这种观念和感觉,也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提一下1759年齐利晓会战“’中显赫一时的独裁官韦德耳就够了) 。而更糟糕的是这种观念和感觉很少能够持久,当牵涉面很广的重大而复杂的情况纷纷向指挥官袭来时,这种观念和感觉就会在最后一瞬间在指挥官身上消失得一干二净。
  因此我们认为,当防御者只满足于阻止敌人渡河这一目的时,如果部队大和条件有利,进行江河的直接防御是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的,但对较小的部队来说,就不是这样。
  如果说六万人在一定长度的河段上能够阻止十万乃至十万以上的敌军渡河,那么一万人在这样长的河段上也许不能阻挡一万人、甚至五千人渡河( 只要这五千人不怕同这样优势的敌人在一个河岸上相遇) 。这是很清楚的,因为渡河器材同样多。 直到现在我们还很少谈到佯渡,因为佯渡在江河的直接防御中很少起很大的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这种防御的主要问题不在于把军队集中在一点,而在于各部队各自防守一个河段,另一方面是因为即使具备了上述渡河的前提条件,进行佯渡也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进攻者的渡河器材本来就很少,也就是说,现有的器材还不足以保障渡河的需要,那么进攻者就不可能而且也不愿意把大部分器材用在佯渡上。无论如何,进攻者在真的渡河点上可以漕渡的兵力会因进行佯渡而减少,这样,防御者能够重新赢得本来因敌情不明而可能丧失的时间。
  这种江河的直接防御一般说仅仅适用于欧洲主要江河的中下游。
  第二种江河防御适用于中等江河甚至深谷中的小江河。这种防御要求在离江河较远的地方占领阵地,阵地到江河的距离应该保障:当敌军同时在几个地点渡河时,防御者能够迎击分散在各处的敌军;当敌人在某一点渡过河时,防御者能够把它限制在江河附近或者一座桥梁和一条道路上。进攻者被迫背靠江河或深谷,并在只有一条退路的情况下会战,这是一种极端不利的态势。防御者在一切中等江河和深谷进行的防御的实质就在于利用进攻者的这种不利情况。
  我们认为,把整个军队分为几支大部队紧靠江河配置,是进行直接防御时的最有利的配置,不过,这种配置要以敌人不可能突然大批渡河为前提,否则,就有被分割和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如果防御者进行江河防御的条件并不十分有利,或者敌人掌握有足够的渡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