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下) >

第42章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下)-第42章

小说: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女儿艾尔萨说服他躲开华盛顿最湿闷的季节,去她的西奥塞特的
家居住,这是安德鲁所不情愿的,因为美术馆的建筑蓝图已臻完善,波普每
天都有一些问题需要他答复。在去尤尼恩车站的路上,他经过美术馆的地基
开挖工地,手下人叫来一辆汽车,上车时,他还说,“我从未使用过出租的
私人汽车。”在南安普顿巡游期间,他仍拒绝治疗,这样他足智多谋的女婿
就不得不把住进来守护的医师说成是客人,以遮梅隆的耳目。也许梅隆心里明
白,只是嘴上不说罢了。他的支气管炎越来越严重,但老人还不愿卧床休息。
八月末,他的病转成肺炎,尿毒症也同时出现,终于闭上了他的眼睛。

安德鲁·梅隆的葬礼相当显赫。他的亲人中,除了理查德的长子理查德
K·梅隆正在阿拉斯加猪熊未能赶到外,其它亲属大多数都按时来到南安普
敦,护送梅隆的灵柩回匹兹堡。借此机会,诺拉也来到匹兹堡与孩子们相会,
她与亚瑟·李的婚姻也未持久,一九二八年再次离婚后,诺拉又恢复了梅隆
的姓。安德鲁生前嘱咐,他的葬礼应允许公众参加,前来观看的人们成群涌
向铜制的棺材,有身穿便服的工人,也有穿鲜艳上衣的女人。梅隆被安葬在
阿格尼勒墓地的一座由常青藤覆盖的地下墓穴中,那里也安置着他弟弟的遗
骨,人民的代表——匹兹堡市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A·C·罗宾逊在悼词中说:
“他是一位在金融方面的天才,一位任何人都不曾真正了解的乐善好施者,


他是一位罕见的慈善家、理想的公仆、温柔忠家的家长、诚挚可信的朋友和
最杰出的实业家。”

匹兹堡内外的许多人都认为死去的金融家已把自己的财产劈作了两半,
一半用于慈善事业,另一半留给了保罗和艾尔萨。这种说法虽然能够令人相
信,但实际却是一种误会。梅隆手下的人作出财产估值的时候正是杰克逊调
查案进行的日子,那时人们的注意力只是集中在一笔两千多万美元的财产
上。就其历史长河中的一瞬来说,他们当时对这笔财产的估值还是近似准确
的。

但是,股市一经复苏,梅隆的重要股票也迅速升值,只要随便观察一下,
这些股票价值的变化,就可以明白当初作出的估值已过时。拿艾尔萨私人的
控股公司阿斯卡洛特公司为例,政府估值人员将该公司总债券额定在一千四
百万美元左右,当经济萧条严重时,艾尔萨的七万五千股铝公司普通股票的
总值跌到了只有一百五十万美元的地步。接着,经济开始回升,到了1938
年9 月,铝公司的普通股票盘价高达每股一百六十美元,艾尔萨自己所持有
的阿斯卡洛特公司自身的股值也达到了二千四百万美元之巨。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老金融家梅隆,身体逐渐衰弱,但为了自己
去世以后仍能保持家族应有的财富也位,十分善于在资产上开动脑筋,他的
欺骗技巧是绝妙的。

梅隆从不拿他所信赖的那些债券铝公司、科珀斯公司、金刚砂公司、
海湾石油公司的债券作生意,当然,更不拿国民银行的债券开玩笑,在萧条
期的最低点时,他将股权重新安排,将管理不善的竞争者挤垮,并在事后坚
持不懈地出庭抗辩,其目的当然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所有权。因为资本就是他
的生命,他必须毫不动摇地保全它们。

据匹兹堡“接近梅隆家族”的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可以肯定,梅隆的孩
子将会继承五亿美元的遗产,这笔遗产,足够他们今后享用,足以使他们在
一定程度上左右选举事务,也足以供他们沽名钓誉或造福子孙。


六、迪克与保罗

安德鲁·梅隆的去世,标志着梅隆帝国进入迪克时代。理查德K·梅隆
处事谨慎,他好冲动,但从来不让自己细微的感情变化溢于言表。虽然他取
悦于每一个人,但却很少有人能接近他。迪克与康妮1936 年4 月成婚,康妮
的父亲是个有权有势的人物——银行家管理委员会的董事长,康妮是再婚,
她美丽、苗条、纤巧而又结实,正因为她长得标致,所以她的容颜才吸引了
待人亲近、略微缄默的猎狐大师——梅隆国民银行总裁,年轻的迪克。

疯狂的满足,这是迪克所渴求的。他爱好冒险、热爱大自然,他能对这
样一个一切都可以理解的世界里发挥自己的特长而感到喜悦。运动是消耗剩
余精力的最好出路。小迪克婚后不久,他最大的满足就是看到了康妮应付艰
难形势时显示出的勇敢。

1940 年,他们乘汽艇来到阿拉斯加附近的岛屿上猎熊。正在一只大公熊
扑向他们的向导时,就被迪克一枪打死了,在狩猎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天,他
们想包围那些在沙洲旁的小湾里捉大马哈鱼的熊龟。当时迪克、向导、布鲁
斯、约翰斯通三人分头行动,准备捉住它们,迪克正在密密的铁杉林的灌木
丛中爬动,忽然听到一声枪响,他跑去一看,布鲁斯仰面朝天地倒在一个浅
浅的泥坑里,枪压在了身子底下,一只熊压在他身上,正在撕他的脸。他赤
手空拳,正在抓熊的下颔和右颊上的毛,使出全力支撑不让熊的脑袋靠近自
己,他向迪克喊道,“开枪,快开枪,我支持不了多少会儿了!”这时,迪
克当机立断,把他的斯普林菲尔德枪枪口对准了熊的肩部,但他突然发现布
鲁斯从熊身下伸出的脚与枪筒正成一线。他迅速改变要式,压低枪托,瞄准
熊喉头的下部,一枪打了出去,熊当即死掉了。布鲁斯得救了,迪克从中获
得了极大的满足。

迪克完全不同于他的上辈。生活中真正在意的只有三件事,军队、滚石
俱乐部和国民银行,而且其主次轻重也依这个顺序排列。

二战爆发后,迪克自愿入伍,并获少校军衔,在部队服役的那几年,大
概是理查德K·梅隆最幸福的时刻,他每天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独到的才能—
—物色人选、解决困难,尽管他担负着许多责任,但并不感到生活紧张。他
喜欢干净利落、因循旧规和虚荣奢侈。对他这个毕业于普林斯敦大学的学生
来说,晋升为上校以后,便感到了最大的满足。战争结束后,理查德K·梅
隆在达夫州长的要求下,留在部队,管理宾夕法尼亚州的民防系统,这一任
职使他得以升迁,到1961 年,他已成为宾夕法尼亚国民警卫队的中将,后又
在美国陆军后备队中任职。

迪克有意当一辈子职业军人,但康妮却不允许,因而只好作罢。

康妮再婚前已做过绝育手术,因此不可能生儿育女,1939 年她和丈夫收
养了理查德·普罗泽,1940 年又买来第二个孩子卡桑德拉,以后两年又收养
了两个孩子。迪克对作父亲并不那么向往,他认为他是一个至高无尚的自我
主义者,收养孩子对他来说,只要履行一下他的历史义务。他与孩子们的关
系并不密切,他不是一位体贴孩子的慈父。他尊重那些男孩,但孩子们都害
怕他,迪克在孩子们面前一向也不自然,如果孩子们出了错,他就会暴怒得
让孩子畏惧,匹兹堡是梅隆家族的兴旺发源地,可正是由于他们的发迹,匹
兹堡这种工业城市在迪克时代已污染得不成样子了。这儿的码头和居民区就
象采掘出来的煤一样黑。潜流冲走了大河边二百万居民的排泻物,船上的垃


圾也不断落入水中。河中来往行驶着运输石油的货轮。当笼罩在城市上空的
雾光散去时,办公大楼上面的领袖人物可以透过窗子看见连绵不绝的贫民窟
和妓院。一位著名的建筑师到此一访后说:“放弃它要比使用它付出的代价
更小些。”

迪克对匹兹堡是很有感情的,他说:“我们的先辈们创造了它,就个人
利益而谈,我在这里还有大批的财产,我们的银行也不那么容易迁出,因此,
必须改变现状,以便梅隆公司从外地召来的专业人员在这里心情愉快地工
作,”

在劳伦斯1945 年当选为匹兹堡市市长不久,阿勒格尼会议的计划师们设
计了一项改良市容的工程,决定修造一条交通干线,将拥塞的商业区街车引
开。这条奔——林肯高速公路估计初始投资要用五千七百万美元,由于这条
公路需经过两河之间的一片无人地带,计划师们设想在这片旷野上开辟一处
三角形的绿地公园,这笔花消预定还要耗资四百万美元。

阻碍这项计划实施主要是政治斗争。梅隆出面终于促成了这一计划。1947 
年,阿勒格尼会议的技术人员们受权制定了改良“匹兹堡的一揽子计划”为
了推动计划的实施,又成立了“匹兹堡城郊再开发管理局”。

匹兹堡市通过了消烟令和这个地区的列车全部改用内燃机车牵引,梅隆
家族愿意承担街心花园的建设费用,这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匹兹堡市污秽的
面貌。

梅隆家族已不象安德鲁·梅隆时代那样了,他们正处于分裂的边缘,再
也没有一个核心人物能够一呼百应。保罗想从事建筑在他弗吉尼亚农场上的
企业管理工作。艾尔萨则守在她曼哈顿的寓所里,很难说服她关心小迪克这
边的事。威廉·拉里默的几个孩子中,只有雷切尔和她丈夫小约翰·沃尔顿
留在了匹兹堡。

相比之下,迪克与保罗的关系要紧密一些。保罗的财产无以数计,而且
在1946 年后,他还代替艾尔萨处理财政问题,就是在珍珠港事件前,他和姐
姐两人就各拾有二亿美元以上的债券;这个数目数倍于小迪克和萨拉继承的
产业。迪克对此很不平静,于1946 年初,T·梅隆父子公司的新型牟利机构
成立,迪克任公司总裁,它的成立不仅为缅怀祖父托马斯的业绩,还要调查
社会和经济的需要,以协调梅隆家族投资经营方面的事宜。但保罗对此并不
买帐,仍旧我行我素。

虽然迪克能够拒绝形形色色的乞求施舍要求,但是当他看烦了窗下停车
场上密密麻麻的汽车顶部以后,却从萨拉、保罗和艾尔萨那里各筹措了一百
万美元,建造了一座梅隆广场。但是梅隆家族试图在另一代人中保持“共同
帐目”的愿望不会实现了。斡旋于保罗和小迪克两人之间的某人说“保罗和
迪克在一起谈话,脸皮厚得象扒手。”这个家族实际已经分裂。他们的兴趣
也各不相同,比如迪克在罗切斯特、纽约、克雷普塔电影业上的冒险投资;
以及琼·保罗·格蒂带回南海发现的金枪鱼后,保罗与洛克菲勒财团合资成
立了艾兰德包装公司。

随着梅隆家族成员之间关系的恶化,T·梅隆父子公司最大的益处就是提
供了一个批准分裂集合处。迪克尽量避免矛盾冲突,只要有可能,他就使梅
隆家族脱离外界活动。他认为梅隆公司的人的职责就是管理这家公司,而不
是进入外面的董事会。这种观念保持了梅隆帝国的绝缘性,迪克通常是把他
的董事人数限制在很小的范围,他喜欢用驯服的人,而且多数业务官员和职


员都从其它梅隆公司调用。公司难以解决的争端都拿到执行委员会会议上讨
论,或是面呈迪克亲自解决,他总是严密注视银行业务的细节。

梅隆家族掌握有绝对多数的股票的铝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他们带来
意想不到的机会,由于空战的需要,铝的需求猛增,从而迫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