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富贵荣华全本 >

第314章

富贵荣华全本-第314章

小说: 富贵荣华全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获。没奈何之下,他不得不无精打采地查证了那些个蹦跶最欢快的官员。查出了几个与包括淮王在内的藩王有些关系,另几个则是和几家家有待嫁千金的勋臣贵戚有关系,剩下的则是求名之辈。最后一股脑儿报到了天子跟前。
仅仅是在杜中禀报的第二天,皇帝就做出了异常迅疾的反应。派杜中去淮安召淮王入京,将那几家勋臣贵戚有的派到福建海上捕倭,有的派去麓川防缅,有的派到川中平蛮,有的派到广西镇瑶……这天南地北的一调动,就是再迟钝的人也能看出不对劲来。一时间那些上书搅和过的官员一时人人自危。果然,还未到年前衙门封印,京官之中便有十数名科道言官放了外官,分别是两广四川甘肃陕西等地不等,几乎都是一等一的苦缺瘦缺!
和此前往召周王和代王时不过一位白衣使节不一样。此番杜中却几乎是形同押送一般将淮王送到了京城。有代王被处死的例子在前,淮王自然抵死不认什么阴蓄亡命觊觎东宫之类的事,陈栐也懒得问,直接就把人禁在了京城淮王府中,下旨将淮藩今后再不就藩。算算此前周王自请留京,因造反而废为庶人的秦王,因谋逆而被处死的代王,因谋逆而被废为庶人的废太子,短短数年间。陈栐的兄弟死的死废的废,留京的留京,这已经是第五个了。于是,当长宁八年的新年刚刚过去后不久,好几位藩王先后上书,只道是藩地气候不宜居住。请求迁回京城荣养,这其中,便包括了淄王陈榕。
而皇帝陈栐压着这些奏折先是不准,继而在其他藩王也左一个右一个跟在后头上书之际,他方才装了样子开廷议,最终准了此事,许诸王带家眷子女回京城居住。此议一出,任是谁都知道,太祖皇帝即位之初的封藩制已经名存实亡。想想当今皇帝的几个儿子,如今当初年纪还小的两个分别封了徐王和潞王,范王陈善恩只是临时镇守北京,家眷还在京城,辽王也是从镇守北京改成了镇守辽东,并未建藩沈阳,至于当初最是威名赫赫的燕王陈善睿,则是至今都被皇帝留在京城,却册立了皇长孙陈曦为皇太孙。
一时间,人人都是心中敞亮,皇帝虽溺爱嫡四子陈善睿,却始终不曾动摇过对东宫的信赖!
可被其他人认为得天独厚的东宫一家子,近来的日子却逍遥得很。皇帝闭门思过的口谕到现在都还没收回,陈善昭便名正言顺地不见外官,只除却宋宜那兵书讲读不曾停过一天。而陈曦虽迁去了柔仪殿,可上午几乎日日到东宫春和殿蹭上宋宜的一堂课,下午练字之后就教导陈旻认字读书,顺带应付问题层出不穷的妹妹陈皎,时而章晗还会亲自抱着尚在襁褓的陈昊过来凑凑热闹,日子过得充实而又惬意。
这种关上门只过自己小日子的生活,随着皇帝正式解除了陈善昭那闭门思过的禁令,紧跟着三月中又下旨迁都北京,把这件最最要紧的事正式摆上了台面,自然而然就化作了乌有。尽管陈善昭作为始作俑者,挑起了父皇心头早就有的那一重念头,但眼看群臣反对声极其强烈,甚至有的人直接伏阙直言,他那丢下多年的求情功夫不得不又捡了起来。整整两三个月,他这个皇太子便救下了十七八个被盛怒之下的陈栐下狱的文官,虽说有的心灰意冷回乡,但更多人是在他的曲意调护下送去了外任。而当京官正交口称赞太子仁厚的时候,另一个消息却倏忽间散布了开来。
当初第一个建言皇帝迁都的,便是如今的东宫储君陈善昭!
一重又一重的风波让整个京城上下乱得就如同一锅粥似的。然而,处在这漩涡中心的东宫人等,却都平静得很。章晗照样是大多数时间陪着儿女,少数时间做做针线,一来打点皇帝万寿和皇后千秋的礼物,二来也是想给儿女们亲手缝制一些衣衫。这会儿她便唤了陈曦到跟前,将一件青布直裰在他身上比划了一会儿,又缝了最后几针,这才站起身拿着衣裳含笑说道:“来,试试看合不合身?”
虽说不是第一次穿母亲亲手做的衣服了,但陈曦在试穿之际,还是忍不住开口说道:“娘,做针线太伤眼睛了,再说我正在长身体的时候,一件衣裳穿不了多久,何苦费这样的功夫?光是尚服局送来的那些衣裳,我就穿都穿不完……”
“别处的和我做的怎么一样?”章晗微微一笑,随即亲自给陈曦整理好了右衽以及领口,退后一步上下一打量,她这才点了点头,“至于你正在长身体,这也没什么关系,你下头还有两个弟弟呢,穿不下了尽可给他们穿。既然是天潢贵胄龙子凤孙,难道还有人会从这穿戴上指摘你们?尚服局那里我已经命人去说过了,他们日后的四季衣裳,都会裁减一半,横竖你积存下来的旧衣都多得很。”
见陈曦竟是目瞪口呆,章晗便笑道:“这不是我矫情,想当初你皇祖母在保定府打理赵王府上下,以及号召府中仆妇和军民妇女一块赶制军袍的时候,就一直都是这样的规矩。你爹在京城的不算,其他兄弟都是四季衣裳减半,穿前头兄长旧衣的也不少见。”
“皇祖母……确实一直都简朴的很。”想到住在坤宁宫时,傅氏确实素来不喜奢华,那些祭祀节庆的礼服都让人仔细浆洗熨烫,册封皇后之后便再未让人重新做过新的冠服,四季常服也都简简单单,陈曦对于母亲的说法便渐渐接受了。然而,他心里还有更重要的事,摆摆手吩咐秋韵暂时退出去,他便对章晗说道,“娘,爹劝谏皇爷爷救了那么多官员,现如今却有人在外头散布流言,道是迁都北京本为爹爹的建言,事情闹得如此沸沸扬扬,娘你一点儿不着急?”
“不着急。”章晗想都不想便答了一句,见陈曦一下子便愣住了,她便坐了下来,似笑非笑地说道,“有什么可以着急的?你说是流言,怎么就没想过,迁都的事情确实是你爹的建言?”
“什么!”陈曦顿时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爹对于军略武事素来很少建言,怎么会……”
“你记住,迁都不仅仅是军略武事,而是朝廷大事,天下大事!而且,你爹建言此事已经很有些年头了,真正说起来,太上皇晏驾之后,你爹就对你皇爷爷建言了此事,所以方才有你三叔带着永清侯前去镇守,工部尚书冯大亮亲自跟了去修缮北京城池和行宫。若非预备要迁都,什么城墙和行宫需要造那么多年?要知道,冯大亮固然回来了转了礼部,但新任的工部尚书却在去年又去了!”
这着实是陈曦根本没有想到的内情。而他看着母亲那仿佛在笑的眼神,心里突然又迸出了另一个念头,竟是鬼使神差地问道:“那爹爹的建言应该是极其隐秘的事,绝不应该轻易被人获知甚至传言出去……难道这事情……”
“你知道就好。要说也是你爹太老实,那次救下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胡彦之后,一时负疚说出了情由。胡彦嘴快了一点,再加上这些天京城最大的焦点便是此事,自然而然就成了人尽皆知。”端详着陈曦那张瞠目结舌的脸,章晗便笑着招手示意长子到自己身侧坐下,随即才语重心长地说道,“你爹是你皇爷爷的儿子,也是你皇爷爷的臣子,求情并非为一己之私,那些官员只是一时想不通上书反对,不少人都是出于公义,但你爹救了,便容易被人认为是滥施恩德。尤其是你爹建言的事未必会一直是隐秘,与其让人揭出来让人指摘,还不如他自己主动一些。君子坦荡,小人藏私,便是此意!”
说到这里,章晗忍不住微微一笑。忠厚孝悌的书呆子,贤德仁义的皇太子,陈善昭还真是扮什么像什么!
第三百七十章太子激重臣,太孙叹手段
哪怕没有陈善昭当初建言迁都,陈栐顶多也就是迟滞一两年便会逐渐准备此事,因而,当陈善昭左一个求情右一个求情救下了不少官员,他这个皇帝听到一些感恩戴德的风声,原本不免有所沉吟,可当陈善昭那建言的风声也被传了出去的时候,他那些微恼火顿时变成了难以抑制的愤怒。
须知那次陈善昭建言是单独对他说的,奏疏亦是直达乾清宫,他并未给过别人去看。现如今此事传得沸沸扬扬,分明是有人觊觎东宫!
然而,就在这一日群臣再次伏阙奏请天子收回成命,陈栐预备授意马城将乾清宫上下好好梳理一遍,把那些可能泄露消息的内侍宫人清除干净的时候,陈善昭却是负荆请罪来了。听清楚陈善昭说出来的那句话,陈栐一时间又好气又好笑,最后忍不住脱口而出喝道:“这事情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竟是因为你一时失言对胡彦说出来的?”
“是,胡彦素来忠直,从前太祖皇帝在时,他就每每抨击父皇,父皇登基之后宽宥了他旧日的不敬,又屡次拔擢,让他任了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而这一次他极力反对迁都,父皇那会儿急怒之下几乎将他免官去职,儿臣出面回护,他虽没有感恩戴德,却希望儿臣好好劝一劝父皇,务必收回这劳民伤财的旨意。儿臣说又说不过他,只好索性直接对他挑明了。他是直性子,应当是知道儿臣建言,一时忍不住对别人吐露的。还请父皇千万不要怪罪于他。”
看到陈善昭那张诚恳的面孔,陈栐简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指着自己这嫡长子好一会儿,他才终于迸出了一句话:“迂腐!”
骂归骂。可和太子收买人心相比,和其他皇子兴许觊觎东宫兴风作浪相比,如今的风波虽大。却也不是不可容忍的。因而,当陈善昭低头领了教训,却仍是请他宽宥那些上书反对的大臣时,他便没好气地说道:“这些迂腐不知变通的老家伙,朕已经对他们够仁至义尽了!要朕宽宥他们,你自己去设法把人劝回去!否则朕就让这些伏阙的一个个都滚回老家种地!”
要是搁在之前陈善昭为众人求情,以至于不少文官感怀太子仁厚的时候。这事情不难,但如今人人都知道陈善昭竟然就是始作俑者,在马城看来,这事儿简直是最最烫手的山芋。看着陈善昭面不改色地答应了下来继而告退出了乾清宫,他也不禁心生佩服。
太子这为人处事。真的是让人摸不透,猜不着,也难怪稳坐储位这么些年,燕王那般得宠,也从来不曾动摇过东宫!
尽管四月的天气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尽管奉天门前的伏阙只有二三十官员,但一眼望去,这番场面仍是给人一种沉甸甸的压迫感。至于那些一个个跪伏地上的官员们,滋味无疑更不好受。即便天气还好。可地上那些两尺见方的金砖却坚硬无比,膝盖跪在上头不过是一刻钟便已经是钻心的刺痛,更不用说还要弯腰弓背,那种浑身僵硬的感觉外人绝难体会。然而从开始到现在,却没有一个人退出,一直到边上传来了咚的一声。有人侧头看去,却见是其中一位文官赫然一头栽倒在地人事不知。面对这种场面,虽说早有预备,人群中也起了一阵骚动。
就在这个时候,众人只听得前头传来了一个声音:“都愣在那里干什么,把人赶紧抬到御药局去调治!”
耳朵敏锐的人已经听出了这声音的主人是谁,而就是一时间跪迷糊了没明白过来的,耳畔也传来了同伴的提醒,一时间人人都知道来的是那位早就提出了迁都,却在前头那些人险些获罪那当口开口求情的东宫太子。这其中便有几个被陈善昭救下好容易仍任原职的官员,要说这心里着实不是滋味。于公,这迁都他们怎么都不能认同;可于私,陈善昭保了他们的性命官职,可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