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80太平广记 雷雨山石草木卷(第393-417卷) >

第15章

80太平广记 雷雨山石草木卷(第393-417卷)-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卵石
常侍崔元亮,在洛中,尝闲步涉岸,得一石子,大如鸡卵,黑润可爱。玩之,行一里,划然而破,有鸟大如巧妇,飞去。(出《酉阳杂俎》)
【译文】
常侍崔元亮,在洛中的时候,曾空闲散步来到河岸,捡得到一个石子,大小象鸡蛋一样,黑色,光润可爱。崔元亮不时玩弄它,走了一里路,石子突然破裂分开,内有小鸟,大小象巧妇鸟一样,腾空飞走了。


卧石
荆州永丰县东乡里,有卧石一,长九尺六寸,其形似人,而举体青黄隐起,状若雕刻。境若旱,使祭而举之,小雨小举之,大雨大举之。相传此石忽见如此,本长九尺,今加六寸矣。(出《酉阳杂俎》)
【译文】
荆州永丰县的东乡里,有卧石一块,长九尺六寸,它的形状象人,但全身青色和黄色,微微突起,像雕刻的一样。境内如果干旱,让人祭祀并举起它,要小雨小举它,要大雨大举它。相传这块卧石忽然出现的时候是这样,本来长只有九尺,现在增加了六寸。


僧化
天台僧,乾符中,自台山之东临海县界,得洞穴。同志僧相将寻之。初一二十里,径路低狭,率多泥涂。自外稍平阔,渐有山,山十许里。见市肆居人,与世无异。此僧素习咽气,不觉饥渴。其同行之僧饥甚,诣食市肆乞食,人或谓曰:“若能忍饥渴,速还无苦。或餐啖此地之食,必难出矣。”饥甚,固求食焉。食毕,相与行十余里,路渐隘小,得一穴而出。餐物之僧,立化为石矣。天台僧出山逢人,问其所管,已在牟平海滨矣。(出《录异记》)
【译文】
有一个天台山和尚,在乾符年间,从天台山东面的临海县境内,找得一个洞穴。与他志向相同的一个和尚将与他互相协助探明洞穴。开始的一、二十里,山洞低矮,小路狭窄,一般多是泥泞的路。从这往外稍平坦开阔,并逐渐有山。过山十余里,出现了市场、作坊和居民,和人世间没有什么不同。天台山和尚一向练咽气之功,不觉得饥饿干渴,而与他同行的和尚饥饿得很,到市场、作坊去乞食。人们有的对他说:“如果你能忍住饥渴,快返回去,没有痛苦。如果吃了此地的食物,必然难出去呀。”和尚饥饿厉害,坚持乞求食物。吃完后,共同走了十余里,道路逐渐狭小,找到一个洞穴走出来,吃食物的和尚,立刻化作石头了。天台山和尚走出山遇见人,问他们这里归哪管辖,已经在牟平县的海边了。


陨石
唐天复十年庚午夏,洪州陨石于越王山下昭仙观前,有声如雷,光彩五色,阔十丈。袁吉江洪四州之界,皆见光闻声。观前五色烟雾,经月而散。有石长七八尺,围三丈余,清碧如玉,堕于地上。节度使刘威命舁入昭仙观内,设斋祈谢。七日之内,石稍小,长三尺;又斋数日,石长尺余;今只有七八寸,留在观内。(出《录异记》)
【译文】
唐天复十年即庚午年的一个夏天,洪州有块石头陨落在越王山下的昭仙观前。有声音如雷,发出五色光彩,光环有十丈。袁州、吉州、江州、洪州这四个州的界内,人们都看见了光听见了响声。昭仙观前的五色烟雾,一个月才散去。有块大石长七八尺,周围三丈多,清碧如玉,落在地上。节度使刘威命人抬入昭仙观内,设置供品祈祷拜谢。七天之内,石稍见小,长三尺;又供祈了几天,石只一尺多长;现在只有七八寸长,仍留在昭仙观内。


目岩
平乐县有山,林石岩间,有目如人眼,极大,瞳子白黑分明,名曰目岩。(出《荆州记》)
【译文】
平乐县有座山,山林的岩石中间,有孔象人的眼睛,特别大,内眼珠黑白分明,名叫目岩。


石驼
于阗国北五日行,又有山,山上石骆驼溺水,滴下,以金银等器承之,皆漏。人掌亦漏,唯瓠取不漏。或执之,令人身臭,皮毛改。(出《洽闻记》)
【译文】
从于阗国向北走五天,又有一山,山上有头石骆驼尿水。水滴到山下,用金银等器具接水,水都漏;人用手掌接水也漏,只有用葫芦做的器具接水才不漏。如果用手端它,人身上就发臭,皮毛都变了样子。


石柱
劫比他国,中天竺之属国也。有石柱,高七十尺,绀色有光。或观其身,随其罪福,悉见影中见之。(出《洽闻记》)
【译文】
劫比他国,隶属于中天竺国。国内有根石柱,高七十尺,颜色深青带红有光泽。如果站在它的面前,你的吉凶祸福,就可以全从影子中看见了。


石响
南岳岣嵝峰,有响石,呼唤则应,如人共语,而不可解也。南州南河县东南三十里,丹溪之曲(“曲”字原缺,据明抄本补),有响石,高三丈五尺,阔二丈,状如卧兽。人呼之应,笑亦应之,块然独处,亦号曰独石也。(出《洽闻记》)
【译文】
南岳岣嵝峰,有一响石,呼唤它就答应,就象人与人说话一样,不明白怎么回事。南州南河县东南三十里,丹溪的转弯处,有块响石,高三丈五尺,宽二丈,形状象卧兽。人呼唤它它就答应,人笑它也笑。它孤独地躺在那里,所以也称作独石。


石女
桂阳有贞女峡,传云,秦世数女,取螺于此,遇雨,一女化为石人。今石人形高七尺,状似女子。(出《玉歆始兴记》)
【译文】
桂阳有个贞女峡,传说,秦朝时有几个女人,在峡中采螺,遇到了雨,一个女人化做石人。现在石人身高七尺,体形象女人。


藏珠石
江州南五十里,有店名七里店,在沱江之南。小山下有十余枚,如流星往来。或聚或散。石上常(“常”原作“石”,据明抄本改)有光景。相传云,珠藏于此,乃无价宝也。或有见者,密认其处,寻求不得。(出《录异记》)
【译文】
江州南五十里,有个村店名叫七里店,在沱江的南面。它那里有座小山丘,下面有十多个石子,象流星一样往来穿梭,时聚时散。石上经常有光影。人们都传说,有宝珠藏在这里,是无价宝。有见到藏珠石的人,虽然暗中记住了藏珠石所在的地方,但却找不到宝珠。


化石
会稽进士李晀,偶拾得小石,青黑平正,温滑可玩,用为书镇焉。偶有蛇集其上,驱之不去,视以化为石。求它虫试之,随亦化焉。壳落坚重,与石无异。(出《录异记》)
【译文】
会稽进士李晀,偶然拣到一颗小石子,颜色青黑形状平正,温暖滑润可以玩赏,李晀用它作书写用的镇纸。偶然间有条蛇盘在石上,赶它也不走,仔细一看蛇已化成了石头。找来别的小虫试验一下,跟着也化成了石头。壳落坚硬有重量,与石头没什么不同。


松化
婺州永康县山亭中,有枯松树,因断之,误堕水中。化为石。取未化者,试于水中,随亦化焉。其所化者,枝干及皮,与松无异,且坚劲。有未化者数段,相兼留之,以旌异物。(出《录异记》)
【译文】
婺州永康县的山亭中,有一棵枯干的松树,由于树干折断,使树堕入水中,化成了石头。拿没化的树枝,在水中试验,随着也化成了石头。化成石头的松树,树枝树干和树皮,和松树一样,而且坚韧苍劲。有没化成石的几段树,人们互相保留起来,以表明它是奇异之物。


自然石
洪州建昌县界田中,有自然石碑石人及石龟,散在地中,莫知其数。皆如镌琢之状,而无文字。石人多倒卧者,时有立者。又云,侧近有石井,深而无水。有好事者,持火入其中,旁有横道,莫知远近,道侧亦皆是石人焉。(出《录异记》)
【译文】
洪州建昌县境内的农田中,有自然形成的石碑、石人和石龟,分散在田地中,不知道有多少。都像被雕琢过的样子,只是没有文字。石人大多数都倒在地里,偶尔也有站立着的。另外,田地旁不远处有口石井,井很深但没有水。有好事的人,手拿着火进入井中,井壁旁边有横道,不知道多远多近。道两旁也都是石人。


热石
新北市是景云观旧基,有一巨石,大如柱础。人或坐之蹋之,逡巡如火烧。应心烦热,因便成疾,往往致死。或云,若聚火烧此石吼,即瞿塘山吼而水沸。古老相传耳。又蜀州晋原县山亭中,有二大石,各径二尺已来,出地七八寸。人或坐之,心痛往往不救。又是落星石,东边者,坐即灵者;西边者,与诸石无异。色并带青白也。(出《录异记》)
【译文】
新北市是景云观的旧址。那里有一个巨石,大小象柱子下面的石墩。有人坐在上面或踩在上面,就象被火烧了一样迅速退下来,弄得人心烦躁而发热,于是便生成疾病,往往使人致死。有的人说,要是聚火烧得这个石墩吼叫,瞿塘山也立即吼叫而且水也开始沸腾。这只是古老的时候人们的互相传说罢了。另外,蜀州晋原县的山亭中,有两块大石,每块的直径都在二尺以内,露出地面七八寸。人坐在石上,心痛往往不能救治。也是两块陨石。东边那块石头,是坐上就灵验的石头,西边那块,和别的石头没有不同。两块石头都带有青白的颜色。


犬吠石
婺源县有大黄石,自山坠于溪侧,莹彻可爱,群犬见而竞吠之。数日,村人不堪其喧,乃相与推致水中。犬又俯水而吠愈急,取而碎之。犬乃不吠。(出《稽神录》)
【译文】
婺源县有块黄色的大石头,从山上坠落在山间的溪水旁,晶莹透彻很是可爱。一群狗见了就全都朝着石头叫。一连叫了几天,村里的人忍受不了狗叫的喧闹声,就一起将黄石推到溪水中。狗又冲着水叫而且叫声愈来愈急,村里的人又将大黄石从水中取出砸碎,狗便不叫了。


瓮形石
潘祚为鄱阳县令,后连带古城,其中隙荒数十亩。祚尝与家人望月于此,见城下草中有光,高数丈。其间荆棘蒙密,不可夜行,即取弓射其处,以志之。明日掘其地,得一瓮,大腹小口,青石塞之。祚命舁归其家,发其口,不可开。令击碎之,乃一石,如瓮之形,若冰冻之凝结者。复碎而弃之,卒无所得。(出《稽神录》)
【译文】
潘祚是鄱阳县的县令,以后又带管了古城,古城的荒地有好几十亩。潘祚曾经和家里人在古城望月,见城下草丛中有光亮,光芒高好几丈。发光的地方荆棘茂密,夜间不能行走,他就立即拿过弓箭射向发光的地方,用箭作为记号。第二天挖掘发光的地方,挖到一只陶瓮,大肚小口,里面装满了青色的石头。潘祚命人抬回家中,想打开瓮口,但打不开,就令人将陶瓮打碎,里面是一块石头,和瓮的形状一样,就像水冻成冰而凝结成的。又把这石头砸碎扔掉。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


三石
处(明抄本“处”作“虔”)州石人山,在泥水口,近有三石,形甚似人。居中者为君,左曰夫人,右曰女郎。(出邓德明《南康记》)
【译文】
处州有座石人山,在泥水河的入江口,山上相近有三石,形状非常象人。在中间的是君,左边的叫夫人,右边的叫女郎。


人石
昔有夫妻二人,将儿入山猎,其父落崖,妻子将下救之,并变为三石,因以为人石。(出《周地图记》)
【译文】
过去有夫妻二人,带领儿子进山打猎。父亲不幸从山崖上掉了下去,他妻子和儿子到崖下要救他,三人一起变成了三块石头,因此叫作人石。


金蚕
右千牛兵曹王文秉,丹阳人,世善刻石,其祖尝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