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挺起胸膛站排头 >

第22章

挺起胸膛站排头-第22章

小说: 挺起胸膛站排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十七章:援建‘红星帐篷小学’

    我们的宿营地离柳林村还有不小的距离,因此,每次都必须乘坐团队自备的大巴车。要是光靠两条腿来回步跺的话,估计我们就什么也不用干了,每天来回两次走路就已经把一天的时间消磨殆尽。所以,大巴车给我们节省了不少时间,也为救灾重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如果,要为救灾中的机械装备评个什么功或奖什么的,我们营区里的那些装备,都应该是杰出贡献奖。

    透过大巴车窗户,近处满目疮痍的建筑中开始透露着生机,随处可见忙碌的迷彩身影,若隐若现的在这些建筑中一闪一闪;远处崇山峻岭中的山尖、崖壁因地震滑落的伤疤处,一抹绿苔正往那里蔓延;路过擂鼓镇路口灾民安置点的时候,一字排开的成都军区联勤部的野战炊事车,正热火朝天的为灾民们准备着早餐;靠近安置点一边的河边,几台军用制水车不断地从河里抽取水过滤,接着放在车旁的储水圈里,河边还有几名妇女漂洗着衣物……

    随着大巴车的一个转弯,眼前的景物立马又是一片荒芜,凹凸不平的道路开始使得大巴车前后颠簸起来;一座架在一条干涸河流上的拱桥,已经不能承载太多的重量,只能发挥走走人的作用;因为没有路,桥底下的干涸的河床早就被救援的大军踏成了平地。大巴车的驾驶员熟练的打着方向盘,一个油门我们乘坐的车辆就立马俯冲过了河床上了柳林村的公路。

    再往前一路走下去,就都是我们的修建的道路,胆大心细的驾驶员放心的挂档加速,随着窗外一间间房屋的攒动,‘红星帐篷小学’门口的军绿色很快就出现在我们眼球里。到了,到了,今天我们任务目的地就是这里。

    “干活?? 币幌鲁祷姑焕吹眉袄砬逅悸返奈遥?谇懊胬媳?堑倪汉认拢?辖糇跃醯哪闷鸱旁诖蟀统荡4嫦淅锏那赂洌??盘??⊙y牟俪≈醒胱呷ァ?p》  走近坍塌的小学里面,仔细放眼一看,说是学校,其实没有几间教室和屋子,加上倒塌的教师办公室,这个小学的总共建筑不超过十间,占地面积也不过2000平方左右。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还真不敢相信这是所学校。在我的印象里,从小到大读书的学校再怎么小,也会有大楼,大楼里有图书室、食堂、教职工宿舍,操场也应该是硕大的,各种跑道、训练器材、单双杠、足球场,标志着校名的鎏金大字等等,肯定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眼前的学校构建却是,一到六年级各一个班,不大的水泥地板操场上竞将篮球场和兵乓球台合理安排下来,校长教师办公室和宿舍被挤兑到布置兵乓球台的角落。唯一一处和全国学校相同的地方就是,国旗在学校的门口高高飘扬。

    屋顶、墙角洒落到狭小操场地面上瓦砾、水泥块、砖头,学校教室宿舍的门框、玻璃碎片、瓦条都堆积成了小山丘,教室里的课桌椅也早已被砸得千疮百孔。然,令人欣慰的是,由于小学的地基比较牢靠,地震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以至于教室的整体结构依然保持完好。不会有再次遇到余震,发生二次坍塌的危险。

    随着战友们手中铁锹的挥舞,刺耳的贴着地面的‘呼哧—呼哧—’声此起彼伏响起。尽管是那样的鼓噪着耳膜不舒服,但是我们的内心却是充满了斗志。因为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还是为了祖国的小花朵儿重建校园,这怎能让我们有所怠慢。

    操场上一字排开的我们非常有默契的配合着,一起舞动手中的铁锹,下铲、抡起,下铲、再抡起,一齐把操场地面上的瓦砾、水泥块、砖头铲到邋遢的角落;其他战友则就地取材,捡起从屋脊上掉落的瓦条防患于未然,将屋檐上处于危险边缘的瓦片一一敲落,排除可能对学校造成危险的隐患。

    清理完这些,紧接着我们将一棵松树上的枝叶,用手中的铁锹砍了几根下来,模仿平时扫帚的样子扎了起来,一把崭新的扫帚很快就在我们的手中诞生。沿着操场上遗留下的灰尘碎片,使大劲的打扫起来。尽管这把扫帚不是那么好用,当我们还是尽量克服自己适应这些。因为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灾区群众,为了灾区早日恢复生机,为了老乡们重新拾起幸福。

    一阵尘土飞扬后,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伙的齐心协力下,学校的操场立刻呈现出一片欣欣光荣的景象,变得干净整洁起来。看看时间才十点钟不到。

    看到干得满头大汗的我们,一旁负责组织指挥的团长有些爱怜的对我们喊着:“同志们休息十分钟,再一口气把红星小学的帐篷教室支起来。”

    然而,我们并没有听团长的话休息十分钟。而是,径直朝着团长身后的码放的几顶帐篷走去,将四顶帐篷的铆钉、支杆、绑绳拿出,一鼓作气的在操场上对齐、排好、固定。

    突然,就在这时炊事班的战友们带着野战炊事用具出现在我们眼前。而且,像模像样的将野战炊事用具和一些做饭用的物什在兵乓球台旁一字排开。并且,竟然真的在灶具里点上了火,加上了平时用的炒菜锅,还煞有介事的烧上了开水。

    “这整的是哪一出?”不明就里的我们,一个个睁大眼睛看着他们一副非常认真的模样。心里却是莫名的想着:“咋回事?不是援建‘红星帐篷小学’吗,怎么把炊事班的战友们也给拍出来了?不会是哪里搞错了吧?”

    如果说,炊事班的出现是一个巧合。那么,接下来的事情更是让我们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随着,一辆东风斯太尔高箱的缓缓在学校前的水泥路上停下,一筐筐白菜、西红丝、黄瓜、方便面、香肠、食用油等这些食用品被卸下,让我们觉得自己有一种要在此地长久居住的感觉。

    “二连的,你们愣在那干啥?过来他把手,把这些食品快往操场上台呀。”就在我们想不出所以然的时候,斯太尔高箱驾驶员大声喊道。

    “好的!马上!”听到高箱驾驶员的喊声,我们速即放下手里的锹镐扫帚,小跑着向卸下食品的方向而去。

    “班长,这些是干啥用的?”始终想把事情弄个明白的我们,不禁好奇的问驾驶员班长道。

    “慰问用的,你们不知道吗?”驾驶员班长用着很诧异的眼神看着我们,好奇的回到道。

    “出来太早,光顾着干活了。这个,还真是不知道?”我们如实的说道。

    “哦,难怪!我也是半路上知道的,据说这次慰问非同小可,咱们的炮政委和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等国内外知名电视台的记者都会前来采访。”见我们还是个闷头青,驾驶员班长知无不言的将他所了解的信息,一股脑儿的都告诉我们。

    “搞得这么隆重!”听驾驶员班长这么一说,我们一边往学校操场搬食品,一边惊叹的咋了咋舌头。

    “那当然,你们可知道刚才你们自己搭建起来的帐篷小学,是地震灾区中搭建起来的第一所小学。可想而知,意义定是非比寻常的!”见我们觉得这些事情有些过了,旁边的机关干事严肃的告诉我们,刚刚搭建而成的‘红星帐篷小学’象征着的深刻寓意。

    听机关干事这么一说,我们心中的疑惑顿时消弭,都觉得搞得如此隆重是应该的。但是,在这隆重之中似乎缺少了点什么?至于到底是缺少了什么,我们也一时半会说不清楚。

    就在我们觉得少点什么的时候,有一辆斯太尔高箱停在我们面前的水泥路上。放眼望去,见到高箱里码放整齐的物什。立时,我们异口同声的喊道:“就缺它们了!”

    当这高箱车将将停稳,迫不及待的我们迅速翻上车厢打开后挡板,有条不紊的把车厢中码放整齐的几十套崭新的课桌椅小心翼翼的往下卸,生怕擦坏一点边边角角,或是碰掉一块油漆。

    不知道是共鸣,还是心有灵犀,散发着木香的课桌椅,顷刻间引来了不少小朋友们的围观。看着他们那念念不舍的摸着摆放在路边的崭新课桌椅,眼睛里投射出都是渴望的眼神。此刻,我读懂他们迫切想回归教室、回归课堂的心情。因为,曾几何时我也和他们有过共同的心情。

    当我再次转身回来,往帐篷里搬剩下的课桌椅的时候。一位*岁的小男孩涨红着脸蛋,像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似的,指着一套课桌椅对我说道:“解放军叔叔,我可以坐一下吗?”

    我想也没想的回答道:“没问题!”紧接着,帮他把椅子拉开,做了一个‘有请’的姿势。

    只见这小朋友还是有些底气不足的胆怯,先是试探性慢慢的走向课桌椅这看看、那瞄瞄,等到觉得观察够了才敢缓缓的坐上椅子;然,当他坐上椅子后,胆子就一下子变得大了起来,一会儿摸进抽屉、一会儿把桌面摩擦得吱吱直响、一会儿扯扯我身上的武装带……。

    看到这名小朋友如此无所顾忌的坐在崭新的课桌椅上,远处其他围观的小朋友也都大着胆子,纷纷试着坐在新的课桌椅上。但是,由于任务需要,我们又不得不把这些小朋友们请下他们坐着的坐于板凳。

    搬走了崭新的课桌椅,小朋友们充满希望的眼神即刻变得失望起来!这一百八十度的变化,令深有同感连长的做出了一个决定,就听他对小朋友们说道:“小朋友们!走,我们到教室里去看看。”

    “上学?? 碧?揭?亟淌铱纯吹男v笥衙牵?15瘫涞没逗羧冈酒鹄础?p》 

第二十八章:久违的笑脸() 
第二十八章:久违的笑脸

    跟着我们的脚步,小朋友们蹦蹦跳跳的进了我们为他们新建的帐篷学校。虽然有些简陋,甚至不及于先前教舍建筑的宽敞明亮。但是,能重新回到课堂,重新拿起书本,确实是比什么都好。喜形于色的小朋友们高兴得跳着叫着,在几顶帐篷教室间来回的奔跑穿梭,尽情的释放着重新回归校园的激动心情。

    掀开帐篷教室一直紧闭的窗帘,热烈的霞光刺透云霄直射入教室内崭新的座椅上,光滑的橙黄桌面立刻将照射在上面的霞光折射出去,顿时帐篷里立刻变得五光十色霞光粼粼的好看起来。按照教室的布置,我们拿出平日里部队整理内务的标准,将这些才搬进帐篷的课桌椅和画板统一距离、高度、尺寸摆放成了类似于阅兵的方阵,不论从前后左右哪一个方向看都是在一条直线上。

    美中不足的是,崭新的课桌椅上不知是什么原因布满了尘埃,猜想许是一路的颠簸以至于此。为了待会在记者们面前有个好的印象,为了不辱没解放军坐立行走的行事风格,更为了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开始。本想把崭新的课桌椅擦拭得更加呈亮呈亮,结果翻箱倒柜的愣是没有找到一块理想的干净抹布。最后,不得已心一横将我们挂在腰间平日用来洗脸擦汗的白毛巾给接下来,当做抹布擦了桌子。尽管有些奢侈,可我们觉得是非常值得的,而且我还默默的为给我带来不少光鲜的包毛巾保证道:“等回到营区,我绝不会忘恩负义将它遗弃掉。一定秉承革命优良传统,将它洗得和原来一样白净继续使用。”

    “好香啊!”就在我们将崭新的课桌椅上的灰尘擦拭干净的时候。一股让人直流口水的饭香直飘入我们的鼻子,馋得我们直咽唾沫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