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挺起胸膛站排头 >

第3章

挺起胸膛站排头-第3章

小说: 挺起胸膛站排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在营部通讯员通知我这些消息后,我第一时间就立马回到宿舍拿起笔和本子,到班排一个一个的统计战友们家里受灾情况去了。这样的夜晚,很多同志注定是要失眠的。就在我一个班级一个班级统计情况的时候,一些战友一见我进屋,立刻翻身而起,以为我是来告诉他们关于灾区的最新消息的,激动地问我道:“万桅,灾区是不是有新消息反馈回来?我们是不是马上要出发了。”

    说实在,关于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关于灾区的最新情况,我和战友们同样着急。可,眼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面对战友们的疑问,我只得故作镇定的回答道:“稳住!稳住!我是来统计战友们家里受灾情况的,你们追问的情况我也在焦急的等待中。你们班有没有战士家里受灾了的?”

    经过统计,咱们连官兵家里受灾的主要是庞明江和张列元家里,他俩一个是家里楼房的一面墙震裂,成了危房,暂时不能住人;一个是家里除了楼房的一面墙震裂外,养牲口的猪圈和鸡圈都震塌了,把三头猪和二十几只鸡都给压死了。另外,还有一名正在家里休假的四川籍老兵黄治富没有统计,目前正在紧急通过各种途径联系中。

    凌晨,1点30分,连长终于从营部开完会回来了。进屋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万桅,黄治富联系上了没有?”

    “电话是通的,就是没人接。”我回答道。

    “那就一直打,一直打到有人接为止。”连长很是担心的说道。

    “是!”我坚决的回应着连长的命令。

    说完这个,连长又命令我道:“还有,通知所有在家休假的官兵,停止一切休假事宜,立即归队。”

    “是!”我再次坚定的回应着连长的命令。

    连长回宿舍后,我转身就拿起了班里的座机电话,心有余悸的想到深更半夜的谁会甘电话的惊扰,说不定还会莫名其妙被臭骂一顿。但是,非常时期非常对待,我也只能担当着被骂的下场,毫不犹豫的拨通了几名正在休假的老兵们的号码。第一个拨是河北易县的李芬奇班长的手机号,当‘嘟’的一声响后,一个感觉不像是睡得迷迷糊糊的样子,而是十分清醒的声音在电话那头说道:“喂,是小文书吧!情况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正在火车上,如果不晚点的话,估计明天晚上十点钟就可以赶回部队,可要跟连长说算上我呀……。”

    接下来,其他几个休假的老兵们,拨通号码后,也都一一登上了返程的火车,也都同一个声音要求,在抢险救灾的人员名单中算上他们一份。尤其是最后,拨通的黄治富班长的电话号码后,他已经‘先斩后奏’道:“喂,小文书是吧!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现在跟连长说,我正前往地震中心地带,准备和战友一同回合,参加抢险救灾任务。”

    作为一名被国家和军队培养多年军人,很多人已经养成了一种职业习惯。凡是祖国召唤的时候,定会挺起胸膛站排头,嚣张的认为自己就是传说中董存瑞、传说中的黄继光,都想奋勇争当突击手。除了这些表面上冠名堂皇的理由,其更深层次的还是因为,身着军装的我们不可能拒绝这些,因为军人的荣誉就是无畏,军人的光荣就是勇敢。这就是一个人当兵后,部队交给我们的东西,除了目标理想外,还有责任、荣誉、国家。这也是那么多人当过兵后,为什么还是那样怀念部队。

    我如实的把情况,迅速汇报给了连长。同样是夜不能寐的连长,来不及灭掉手里劣质的香烟,拿起我统计的受灾战士报表和刚才联系休假战友们的情况,起身又往营部去了。因为,连长知道,此刻营长肯定也没有休息,也正焦急的等待着各连队休假战士和受灾战士家里的具体情况。到底是不是安然无恙,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关心的问题。

    时间一秒秒的过去,关于灾区的情况,关于部队什么时候出发的情况,始终在我们心里是个解不开的结。不知道此时灾区的具体状况,到底怎么样了?我们的同胞有地方睡觉吗?我们的兄弟姐妹还吃的、喝的吗?他们的家人都还安全吗?团部的大巴车,明天会准时上山来吗?我们明天会准时出发吗?

    带着种种疑问,迷迷糊糊中,实在是熬不住的我和通讯员,渐渐的和衣沉沉的睡去。 

第四章:苦苦的煎熬() 
第四章:苦苦的煎熬

    早晨,当地一缕霞光还未冉冉普照的时候,就已经听见了楼道里战友们的脚步声。尽管早起的战友们,是那样小心翼翼的控制着自己的脚步声,深怕惊醒其他还未睡醒的同志们。但是,发生了这样始终令人难以置信的大事情,就注定这样的一个夜晚我们不会睡得踏实。

    黎明的寂静,被纷纷早起的战友们打破。每个战友起床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冲出宿舍,朝着篮球场上经常停车的位置,使劲的看了看几眼,都是多么的希望能够承载着我们焦急心情的大巴车已经到来,是多么的希望我们望出去的眼神能有所守护,是多么的希望那大巴车早已稳稳的停在操场上。

    事实上,来接我们的大巴车,至少还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到达。而此刻,起床的号声才迟迟的响起,已经洗漱完毕,整装待发的战友们听到号声,迅速的到指定地点集合,准备出早操。然而,今天的早操却与以往的早操有些不同,早操的内容就是营长的几句话。营长着重强调道:“仔细的再检查每个人自己携行的装备,尤其是我们作为工兵必备的家伙是,比如什么钳子、撬杠、安全帽、手套、反光背心等等;特别是机械连队迅速把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在十点钟之前,装上托平车;并且,凡是路途上必须要直接进行现场操作的车辆装备,一定选择经验丰富、兵龄比较长的老兵,而且一定要是双人双岗……。”

    光顾着满腔热血、汹涌澎湃去了。要不是经营长这么一提醒,再在连长的叮嘱下,我们差点把我们自己的安全给忘记了。下来后,我们快速找出平时常用的铁锹、镐一应工兵常备工具。正好,就在这时,操场上终于响起了我们期盼已久的汽笛声。

    听到那亢奋汽笛声,再也没有心情等待的我们,迅速的纷纷背上迷彩背囊、提着携行包,在没有任何集合命令的指示下,不由自主的在各自单位门前列好了队伍,就等一声令下。哪知,天公不作美!在我们等待近半个小时后,正准备登车出发的。忽然,从前方反馈回来的消息说:“去往四川的汉中路段,因为地震,造成部分路面塌陷,车辆暂时不能通行。”

    得知这一消息的团首长,迅速做出调整命令:“全体抢险救灾官兵,先将行囊和装备都放在车上,然后各自回连队待命。各连队乘此间隙时间,给官兵们交代好此次抢险救灾中须注意和预防的事项。”

    “md,再这样待命下去,灾区的人民还能不能等到我们?我们还能不能救着人了?可恶的地震!”一些等得不耐烦的老兵们,纷纷开始抱怨着。好不容易等来我们的出发的希望,却又碰上这茬子事,真是‘屋漏又逢连阴雨’。

    牢骚满腹的战友们不甘如此束手无策,无可奈何之下,只好郁闷的都奔向连军人俱乐部,希望能从电视的各种报道中找到一些慰藉。可,打开电视后,令人烦恼事情却是更多起来,所有的电视频道,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地震灾区映秀告急、北川告急、什邡告急,绵阳告急,…帐篷告急、血库告急、食品告急的报道。最令人感到揪心的报道就是,到5月13日11时为止,还没有一个关于地震中心地带——汶川的消息。

    看到这些令人担忧的讯息,一名拿着电视遥控的老兵,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愤慨的把遥控敲在椅子上,激动地说道:“nnd,还要等到什么时候?看看这些消息,我们的同胞还能熬多久?晚了,我们再去还能做什么?还能起什么作用?不行,得找团首长去。”说完,他扔下遥控,径直就想朝营部方向而去。

    幸好,被几个冷静的老兵拦了下来,指着电视上的报道,安抚他说道:“你脑袋被驴踢了,找团首长干啥?不知道团首长现在忙着呢?目前,灾区的情况也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你看,咱们的温总理不正在抗震的最前沿的位置,现场亲自指挥吗?那绵阳市鲜血站,不是已经日夜排满了鲜血的队伍吗?国家防灾部门不正从全国调拨帐篷和食物吗?咱们的兄弟单位,武警、陆军、海军、空军不都已经有部队进到灾区了吗?汶川不是有成空的15名勇士,空降下去了吗?团首长,现在肯定比咱们还着急,你去不是添乱吗?”

    经过多名战友的轮番疏导,这名冲动的老兵总算是安静了下来。可,谁都知道,此刻战友们的心并不踏实。从他们一动不动的紧盯着电视屏幕的样子,就能看得出来。是呀,祖国遭难,我们作为共和国的军人,关键时候却不能派上用场,不能为国家分忧,为人民解难,你说我们窝不窝囊!?忽然,觉得那么多对军人赞美的词语,什么‘最可爱的人’,‘人民子弟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都成了一种笑话和讽刺。

    就在我们深深自责的时候,窗外响起了一阵嘈杂的声音。以为使我们马上要出发的好消息到来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战友们很快不约而同的向营门口的操场跑去。近身一看,原来是机械连的一名刚从家里返回营区的老兵,正在营门口‘不争气’的抹眼泪呢!

    经打听,原来是这老兵刚回到营区,还没来得及脱下便服,就一头扎进营长办公室里,强烈要求参加抢险救灾任务。但是,第一批次的人员已经确定,此刻就在等待开拔命令。因此,很遗憾没有他的份。为此事,他找营长好说歹说了半天,营长才给他建议道,说:“只要他们连有人愿意退出参加这次抢险救灾任务,就可以把他补上。”

    想啊,这种千载难逢的真正的‘当兵尽义务’的机遇,谁会那么傻呀?自甘堕落的退出。不管他回到连队怎么说,愣是没有一个官兵愿意把机会让给他。眼看部队一声令下就要出发了,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的他,实在是没辙了。最后,还是把求助的双手,再次伸向了营长。

    军令如山,第一批参加抢险救灾的人员已经确定,营长也是要服从命令的,只好安慰般的把留守营区的战友们全部编成第二批。可,是人都知道,这只是是一种自我安慰的作法。因而,眼看就要与参加抢险救灾任务的光荣使命失之交臂了,止不住感情涌动的老兵,竟然急得抹起了眼泪。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于大恸之中,总有一种情愫是我们军人难以割舍的。在这种国家大难之中,作为共和*人不能在危难时刻显身手、尽责任,怎么配得起这身军装。然而,作为军人,我们别无选择,能做的除了服从还是服从。所以,对于这名老班长抹起的眼泪,我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遗憾与不甘。

    时间就这么的煎熬着我们,看着电视屏幕上秒钟,一秒一秒的变化着,我们的心也一点一点的沉闷起来。新闻报道里不断有人被救出,还有更多的人等待救援,抑郁的老兵们开始一根接着一根的抽起烟来,想以此来排遣每个人内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