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会当凌绝顶--成功领导典范 >

第19章

会当凌绝顶--成功领导典范-第19章

小说: 会当凌绝顶--成功领导典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制造出了磁粉,尔后又富有独创性地用纸代替塑料,制造纸基录音磁带。
这种纸基录音磁带在强度上虽比塑料磁带差,但也完全符合使用要求。

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索尼公司终于把自己制造的第一台磁带录音机、
即索尼公司第一个电子新产品推到了市场上。但是,由于这台录音机体积大、
价格高。重量达70余斤,所以在市场上几乎无人问津。显然,问题主要在录
音机体积过大和价格昂贵。要在市场上打开销路必须解决上述问题。公司把
精选的技术骨干集中攻关,经过10个月的努力,他们终于制造出了一种价格
降低一半以上,一般人都可以提着走的轻便录音机,并打开了市场销路,使
录音机成为日本的一种常见的普及商品,使公司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1952年,美国人发明晶体管的消息传到索尼公司,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
晌。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这将是在电子工业领域引起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


为了立足于科技发展的前沿,索尼公司立即派人飞赴美国,对晶体管做详细
深入调查。根据所掌握的情况,索尼公司紧紧抓住这一时机,提出了运用晶
体管技术设计制造小型袖珍收音机的宏伟设想。他们先以。。 2。5万美元购买了
制造晶体管技术的专利,但运用这个专利生产的晶体管只能用于低频放大,
不能完全满足制造小型收音机的需要。为此,索尼公司又集中力量攻关。仅
几个月的时间,就设计制造出符合要求的各种性能的晶体管。索尼公司乘胜
前进,全力以赴投入研制小型袖珍收音机的工作。经过努力,完全解决了收
音机中与晶体管配套的各种元器件的小型化,成功地研制出世界第一个袖珍
晶体管收音机,这比日本其它企业提前了两年。小巧玲珑的袖珍收音机人见
人爱,第一批。。 200万部一投入市场很快被争购一空。日本国内市场的畅销形
势,鼓舞了索尼公司的士气,增强了他们开拓世界市场的信心。 1960年索
尼公司独家投资在美国开设了分公司——美国索尼公司。随后,索尼公司又
逐步打入世界其他国家的市场。

为了立足于科技发展的前沿,索尼公司立即派人飞赴美国,对晶体管做详细
深入调查。根据所掌握的情况,索尼公司紧紧抓住这一时机,提出了运用晶
体管技术设计制造小型袖珍收音机的宏伟设想。他们先以。。 2。5万美元购买了
制造晶体管技术的专利,但运用这个专利生产的晶体管只能用于低频放大,
不能完全满足制造小型收音机的需要。为此,索尼公司又集中力量攻关。仅
几个月的时间,就设计制造出符合要求的各种性能的晶体管。索尼公司乘胜
前进,全力以赴投入研制小型袖珍收音机的工作。经过努力,完全解决了收
音机中与晶体管配套的各种元器件的小型化,成功地研制出世界第一个袖珍
晶体管收音机,这比日本其它企业提前了两年。小巧玲珑的袖珍收音机人见
人爱,第一批。。 200万部一投入市场很快被争购一空。日本国内市场的畅销形
势,鼓舞了索尼公司的士气,增强了他们开拓世界市场的信心。 1960年索
尼公司独家投资在美国开设了分公司——美国索尼公司。随后,索尼公司又
逐步打入世界其他国家的市场。


《会当凌绝顶——成功领导典范》
成功企业领导技巧典范

《会当凌绝顶——成功领导典范》
成功企业领导技巧典范

□魔鬼代言人
哈德森公司是一家生产成套机械设备的中型企业。事情纠葛主要涉及两
个人物:负责技术设计的副总经理弗雷德·琼斯和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李·帕
克。

哈德林公司已开始将一种叫作“500”型的新设备投放市场。“500”型
的具体功能如何,在此无关紧要。“500”型系由琼斯负责的那个部门研制开
发,该部门还负责检验和质量管理。帕克的工作是把“500”型同哈德森公司
生产的其他产品一起推销出去。他还负责设备出售后的维修工作。

当琼斯同意“500”型可以上市时,他规定“500”型的运转速度不得超
过每小时 
1300个单位,琼斯的那个班子还在继续努力,以使“500”型的输
出能力增加一倍。

然而,琼斯发现,一些客户在使用“500”型时大大超过了这种机器的额
定工作能力。在这种负荷下,“500”型似乎仍然运转较良好,但也有些机器
发生了故障。

琼斯还得知了其他一些情况。于是,他就向帕克提出了责问。帕克手下
的推销员虽然没有为这种超速运转提供担保,但他们也没有向用户强调
“500”型的运转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 
1300个单位。帕克认为,要在竞争中
赢得优势,就必须充分发挥这种新机器的潜力。这不仅仅是为了推销“500”
型;有“500”型作“开路先锋”,他就能更好地推销哈德森公司的所有产品,
帕克还认为,何况机器的故障报修率还远远没有达到不可容忍的程度嘛!

帕克愿意为此承担责任。但琼斯从现实考虑,意识到一旦产品普遍发生
故障,将对公司的声誉造成极坏的影响。这还会搞坏琼斯的名声,当然有损
于他的事业。

最后,哈德森公司的总经理意味深长地对琼斯和帕克说:“我切盼两位
自行解决问题。”这就是说,只要有可能,就通过谈判来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安排,两个部门的负责人要在一个星期后举行会谈,来“解决问题”。

弗雷德·琼斯拿定主意,要最充分地利用这一个星期。但他并不一开始
就大张旗鼓。相反,他坐到办公桌前,陷入了沉思。他在进行自我反省,回
顾自己同销售部门的关系。

琼斯知道,他们的关系时有龃龉,而且,他得承认,自己对此负有一部
分责任。琼斯认为,销售部门固然是公司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他
又觉得自己要比他们高出一等。搞出“500”型这样的杰作,需要何等煞费苦
心的研究和巧夺天工的设计,对此,销售部门知道些什么?精密的产品一到
推销员手里就免不了乱套。

琼斯认真考虑了这些情况,并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如他的自尊心和雄
心。在这个行业中。他已经颇具声誉,他不愿让推销部门为了完成销售指标
而败坏他的名声。要说起来,这个动机并不非常值得赞美,然而事情确实如
此。

琼斯用足够的时间对自我和自身的内在情感作了反省,接着,他又关注


到自己的谈判对手——帕克。

到自己的谈判对手——帕克。

琼斯还要作进一步的准备。他把自己的副手哈利·沃森叫来,指示他去
作一次调查研究。沃森受命,尽力查清近年来哈德森公司在某些特定领域的
销售情况:哪些人是最大的主顾,与客户的往来关系如何,客户报修率的增
减等等。

琼斯自问,整个局势的现实究竟如何?因为,不管达成什么协议,都决
不能只对哪个部门有利,必须使总经理相信,只有达成一项兼顾本公司短期
和长期增长的协议,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别的做法既不会使琼斯增色,也
不会使帕克光彩。

然而,琼斯必须扭转局势。因为,现状——包括推销员允许客户以更高
的运转速度使用设备——对帕克有利,而对琼斯不利。所以,对琼斯来讲,
必须通过这次谈判,扭转现状。

当沃森完成了那项调查研究,琼斯就把本部门的骨干召集起来,一起研
究沃森搞来的那些资料,他们对各个问题进行“即兴讨论”,虽说有些建议
隔靴搔痒,不着边际,但琼斯已渐渐想出一个计划。

于是他写出计划草稿,然后同沃森碰头密商。他让沃森试作“魔鬼代言
人”,提出他们认为帕克可能会作出的反驳,一一分析,找出应对对策。

经过这番扎实的准备,琼斯终于在谈判中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货比两家,心中有数
谈判要取得成功,谈判前的商务调研工作的好坏是前提条件之一。特别
在引进设备的谈判中,货比两家,掌握尽量多的资料显得十分重要。

现在,我国某矿区要进一步扩大生产,拟引进 
29台矿用汽车,经过研究
和调查,分析了生产矿用汽车的 
K公司和 
W公司,形成了下面的论证报告:

关于 
K公司和 
W公司矿用汽车质量和价值的对比

1。关于结构和质量的对比
(1)主车架。
K公司:车架寿命保证使用 
15000h不开裂,如果车架开裂数量超过三分
之一以上时,同意赔偿全部开裂的车架。
W公司:车架寿命保证使用 
25000h不开裂,如果车架开裂数量超过三分
之一以上时,同意赔偿全部开裂的车架。
结论:我们提出的标准是车架使用寿命 
15000h不开裂,两家公司均达到
要求的指标,但均没有实践证明是否可靠,从条件上看,W公司优于 
K公司。

(2)悬挂装置。
K公司:前后悬挂装置的结构比较好,与 
W公司的结构相反,在现场的 
6
台车使用实践证明,故障比较少。
W公司:该公司悬挂装置在现场使用故障比较多,而且新的 
C型车在悬
挂装置上没有改进,仍是原来的结构。


结论:两者相比,K公司的悬挂装置优于 
W公司。

(3)变速箱。
K公司:变速箱是该公司自己设计、制造的,与W公司选用的阿里森DP8961
变速箱相比,摩擦片面积大 
30%,在某矿 
6台车使用证明,运行 
8000~10000
公里没有发生过故障。

W公司:DP8961变速箱在现场使用,2~3档经常发生故障,新的 
C型车
采用 
DP8962仅轴承等有所改进,但摩擦片面积没有增大。
结论:K公司的变速箱,优于 
W公司选用的阿里森变速箱。

(4)轮边减带速器及后轮制动。
K公司:该车设计有轮边减速器,后轮制动采用油浸多片式,效果比较
好。
W公司:该车设计上没有轮边减速器,后轮制动采用蹄式制动装置,比
油浸多片式效果差。
结论:K公司优于 
W公司。

2。关于技术转让和合作生产的对比
(1)技术转让内容。
K公司:利用购买 
29台车为筹码,K公司无偿地(不作价)将汽车的主
车架、厢斗、举升缸、转向助力缸、燃油箱、结构件、整车总装调试等作技
术转让(包括图纸、工艺卡、技术标准、工装等)。

W公司:与 
K公司相比,大致相同,但 
W公司坚持车架技术不能转让。
结论:K公司优于 
W公司。

(2)合作生产。
K公司:同意合作生产 
8台车,中方制造上述 
7项内容的部件,中方不
能制造的部件由对方提供,并由对方检查验收,对用户由 
K公司出合格证。
W公司:与 
K公司条件基本相同。
结论:两家的条件同等。

3。关于价格的对比
(1)计算的原则。
①为了便于对比,均按购买 
21台整车并合作生产 
8台车计算。
②均按到岸价格计算,即以每台汽车的离岸价格(F。O。B。)+随选设备
价格+海运费。(2)每台整车到岸价格。K公司:←237175美元 
W公司:←
290498美元每台整车到岸价格,K公司比 
W公司共便宜 
53323美元。21台车
共计便宜 
1119783美元(3)8台合作生产汽车。每台到岸价格:K公司:←
20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