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资本运作 >

第14章

资本运作-第14章

小说: 资本运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的大量历史文献中,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早期股票市场的历史足迹。

  上海众业公所,坐落在上海的外滩,作为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其交易的股票或企业债券却都来自洋人的公司。由于当时中国政府的无能,洋人不仅把鸦片输入了中国,而且也把早期股市上各种卑劣行径一并带到了中国。他们操控市场,制造黑幕,让那些炒洋股的中国人,在无意之中,把中国的资本血液输进了外国公司的血管。

  1910年,当时由于橡胶的短缺,被上海人称作橡皮股的橡胶业股票,在股市上火爆异常。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就在这个上海众业公所里,一个著名的橡皮股事件发生了。

  橡皮风潮这个事件它发生在1910年,由英商麦边虚构了一个橡胶公司,来欺骗我们的中国投资者。
  1903年,英国商人麦边在上海开办了一家专门经营橡胶的公司,名叫“兰格志拓殖公司”。1910年麦边乘橡皮股火爆之机,宣称自己的公司在南洋购买了大片橡胶林,而且眼看就要丰收了。恶意地造势,使兰格志拓殖公司的股票一举从每股10块大洋涨到80块大洋。

  广大投资者上当受骗买了很多这个股票以后,他拔高,做手脚,抬高以后卷款逃走,逃走以后留下的股票就变成了一文不值的废纸,很多钱庄和银行倒闭,很多投资者跳楼的也有,自杀的也有,倾家荡产。

  赵善荣没有收集到这张著名的橡皮股股票,因为在麦边携带巨额白银出逃之后,兰格志拓殖公司的股票变成了一堆废纸,没有人会把它保留到今天。
  辛亥革命之后,洋人在中国股市上的反客为主,深深地剌激着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他来到上海,找到上海著名的富商虞洽卿先生。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1920年11月,中国人自己的证券交易所,先后在北京、上海、汉口正式开业了。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就是其中的一家。

  上海豫园的一个茶馆是林乐耕等几位老人经常光顾的地方。林乐耕老人今年85岁,16岁那年他刚刚踏入社会就走进了交易所的大门,从此他跟股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原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股票经纪人 林乐耕
  这个房子是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在民国20年9月份造的,造的时候是120万块(银元),这儿当时理事长叫张忠知,常务理事是尹韵笙,尹韵笙是我娘舅,在这个地方工作。

  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是由8位华人共同创办的,林乐耕的舅舅参与了华商证券交易所的创建工作,当时上海滩名声显赫的杜月笙也参加了交易所的奠基仪式。成人之后的林乐耕成了华商证券交易所的017号经纪人。

  这后头就是一个交易场所,四周全是电话间报行情的,楼上呢一层楼是交易所的办公室,三楼到八楼这个地方都是写字间,写字间和证券公司,生意是很好,客户多好多好多。

  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里,当时主要有四大热门股:永安纱厂、美亚绸厂、新兴内衣和景福衬衫厂,由于当时的市场中几乎谈不上监管,因此它与西方早期股票市场一样,在那红红火火的交易背后,存在着大量见不得阳光的黑幕。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电影《子夜》,表现了早期上海证券界一批外国金融资本家和中国实业资本家相互争斗,他们利用资本优势,操纵股票价格,从中获取暴利。影片中描述了因为炒股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故事,它揭示了中国早期股市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残酷现实。

  旧社会的事情你不知道,挣的多出去的也多,怎么出去的多,你知道吗?国家黑暗得不得了。
  从林乐耕等人对旧中国证券市场的描述来看,证券市场兴衰并非简单意义上的经济问题,它和整个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上海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的历史文献这样记载了旧上海证券市场的景象: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就算是中国人自己开办的股票市场,也渐渐地演变成了洋人的囊中之物。到了1946年,以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为前身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其外籍会员87人,而华人会员仅有13人。财大气粗的洋人,利用各种各样的时机与手段,不知让多少中国资本家葬身于股市,如今言之,犹有余悸。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散落在全国的证券交易所消失在了社会的巨大变革之中。
  但股票的身影,在中国还能偶有所见。这种印有毛泽东头像的股票是1954年,在农业合作的过程中出现的。由于这种股票只有分红的权力,既没有交易,也不能退股。因此,它基本上没有体现出股票的功能。

  那么,这种股票是在什么时候消失的呢?从赵善荣收集的这张股票来看,1966年1月2日这一天,有关方面发出通知,停止了股票红利的发放,也就是这一天,股票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从此整整18年,在中国的土地上,人们再没有见到股票的踪影。

  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正是从那时起,中国开始了促进经济迅速增长的各种探索。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经验被搬进城市,搬进了低效运转中的国有企业。然而,承包也好,租赁也罢,几乎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于是,到了80年代中叶,企业改革必须要进一步深化的问题已经成为燃眉之急了。经济学家 厉以宁
  中国的改革必须走另外一条路,以企业改革为主线,企业改革中又出现两种争论:一个争论就是说承包制;另一种争论就是说观点是承包制不解决问题,承包制是不规范的,而且承包制最基本问题没有解决,产权仍然是不清楚的,政企是没有分开的,所以最终是股份制的。

  经济学家 林义相
  从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式来看,我们都试过,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也试过租赁制,也试过承包制等等。各种各样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式,这种形式主要是从80年代初期和中期开始,经过这十多年实践的检验,股份制事实证明是比较适合,或者相对来说比较好的一种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式。

  国有企业低效运转的问题绝非中国所特有,在80年代中期,这是一个全球都在面临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为能尽快从战争的废墟中恢复经济实力,在欧洲,尤其是英国、德国为代表的战争重创国,它们大都采用了以政府牵头组织,汇聚有限财力,集中投资建设的经济措施。于是,国有企业在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里,同样渐渐变成了国家经济的主导者。

  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国有企业所持有的高成本低效率,让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陷入了困境。
  格里菲斯先生,作为英国经济学家,他在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期间,一直担任着英国政府的经济顾问。
  时任英国政府经济顾问 格里菲斯勋爵
  我们曾经试过全国规划,英国曾经有过一个全国性计划,但是行不通。英国还规定过国有企业的投资必须达到8%的回报率,但都行不通。70年代时,我们发现煤炭、钢铁、汽车、航空等行业都在亏损经营。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时说,看来我们就是没办法高效率地经营这些企业,为什么不干脆问问民营领域,你们能做得更好吗?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管理。

  1979年,撒切尔夫人领导英国政府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次提出了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战略思路,历经10年的曲曲折折,英国电信、钢铁、汽车、航空等行业逐步实现了民营化。

  英国伦敦
  英国伦敦的海德公园附近,居住着英国最大的民营公司——维京集团的老板理查德·布朗森先生。
  英国维京集团主席 理查德·布朗森
  10年前,英国都还有大量国有企业,国家经济蒙受了很大损失,因为国有企业经营不善,国有企业的员工工作缺乏动力,政府决定将国有企业民营化,引进外部资金,英国的各行各业都有民营化的国有企业。如煤矿、水电和交通运输等企业通过民营化提高了效率,政府也不再需要大量投资,英国的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繁荣。

  在英国铁路民营化的过程中,维京集团收购了英国部分铁路。
  我们的投资规模很大,换上了新的火车和铁路线,火车速度比以前快了一倍,我们可以引导数以百万计的原本开汽车的人们使用铁路,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因为民营化后的铁路由专业人士经营,专业管理层自己筹资,降低成本,这样就能够大幅度地削减政府的投资成本。

  民营化让英国的经济迅速地恢复了活力,英国民营化之所以能够成功,它还有另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那就是需要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

  伦敦证券交易所主席 盖文·凯西
  我们国家从80年代就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民营化,在这方面伦敦证券交易所有大量的经验,现在的许多上市公司过去都是政府所有,我们希望能给世界各地的国有企业提供民营化的机会。

  按照英国的经验,国有企业的民营化过程,一般都将分为几个步骤。首先,对国有企业进行分拆,把一家大企业变为若干个规模较小的公司,让公司之间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其次,允许民间的个人资本投入到原来的国有企业,同时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变为上市公司,让资本所有权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构成对企业管理者的鼓励与约束机制。

  北京天桥
  坐落在北京前门大街南端的天桥百货商场,是一家老国营企业。当年,它是北京商业网点中一个中小规模的商店。1982年企业效益开始下滑。
  1983年4月,北京市体改办与北京财贸学院企业课题小组,一起会诊了天桥百货商场。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三方达成了一致的认识,要解决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更深层次的问题,实行股份化改革可以是一条有效出路。于是,天桥百货商场的股份制首先在其内部员工中开始了,但是,当天桥百货重新向工商局申请公司更名注册却遇到了麻烦。

  时任天桥百货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藏怀俭
  他到工商局没法填,工商局说这怎么填呢,企业性质怎么写反复说,你们走,回去回去回去吧。我们商量商量,商量也不行,市里领导也比较重视这件事,找了主管局长一说,干脆实事求是给填上得了。

  在工商局注册之后,原来的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发行的时候更热闹,发股票,当时发股票的概念是说老实话只听说过股份制,没听说过股票怎么发,发完了怎么用,发完了怎么分红。根本连想都不敢想,发多少钱呢?当时我一算计发300万就可以了。

  天桥百货第一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筹资额为300万元人民币,这张股票非常类似于债券,不仅有面值和三年的期限,而且持股人每年还享受固定利息以及不固定的红利回报。

  在天桥股票发行的过程中,没有人看见过企业的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