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做强做久做自己 >

第7章

做强做久做自己-第7章

小说: 做强做久做自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迎访◇问◇BOOK。HQDOOR◇  
第16节:做强做久做自己(16)       
  赵晏彪:据说你培养了一大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今后的目标是要培养出两院院士?   
  胡柏藩:是的。加盟新和成的每一位科研人员都能在这里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我们给外来知识分子安排宽敞的住房,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公司对他们开展的事业鼎力相助,只要科研需要,一经提出,再昂贵的实验设备也要购买;只要是有生命力的项目,看准了便可立项,不惜花巨资投入开发。我们的博士后工作站有很多高校拔尖人才,如浙大化学系博士生导师李浩然,分子设计与热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商志才,化学教授陈志荣,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褚建……他们在这里都大有作为,更使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工作锦上添花。   
   21世纪发展知识经济,没有人才不行。知识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把新和成这支小舟打造成科技航母,必须拥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是创造出世界领先产品的关键。    
   新和成股票上市,诞生了一大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企业的科研条件也已获得国家级技术中心的认可,我们今后还要培养出类拔萃的高级工程师和两院院士。在未来的新和成,每一个奋发努力的人都能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赵晏彪:据我所知,新和成除了能广纳贤才之外,还很注重从企业内部培养人才,二者之中,您认为哪个更重要?   
  胡柏藩:这两点同等重要,并且没有轻重之分。作为教师,看到自己的学生有进步、出成绩了,比自己取得成绩还高兴,我们的老师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员工的培养。我们每年用在员工培训方面的经费高达500多万元。虽然我们的策略是先科研后生产,但是产学研一体化才是创造一流产品的最佳体系。新产品研究出来了,但是生产人员水平低,很难生产出高质量、有竞争力的产品,而生产管理人才需要实战经验,所以从生产一线培养管理干部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重要一环。   
  赵晏彪: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新和成的价值观是什么?   
  胡柏藩:新和成的价值观体现在我们公司的名字当中:新,创新;和,人和;成,竟成。这一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在公司的发展中摸索、归纳出来的,是公司创业成功、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柱。我们把这种理念作为核心价值观,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完善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也能让企业保持永久的青春活力。   
  赵晏彪:创办这个厂的初衷是给学校创收,改变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请问现在企业在教育上还有没有资金方面的投入?   
  胡柏藩:企业自成立以来已给两所中学提供了3000多万元办学经费,出资200万元设立助学金,捐资修建了一所希望小学,投资3亿多元创办了越秀外国语学院。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牢记自己的使命,在社会教育上的投入还将逐年增加。   
  财富故事   
  给我两分钟,让产品说话   
  1992年盛夏的一天,胡柏藩怀着崇敬之情迈进位于巴塞尔市的罗氏公司的大门。当他提出进车间看一看时,却被无情地拒绝了。这使他这位炎黄子孙的心隐隐作痛,深夜不能入眠……   
  在世界维生素王国一百多年历史的天幕上,闪烁着一片耀目的星辰:瑞士的罗氏、德国的巴斯夫、法国的罗纳普朗克、日本的卫材……中国呢?在那片璀璨夺目的群星中为什么没有我们?“我们不缺少智商,不缺少人才,我们一定会战胜罗氏、打垮卫材……在中国浙江的土地上打造东方的巴塞尔!”在异国他乡那个深沉的夜晚,胡柏藩这个热血男儿发出了铿锵誓言。   
  胡柏藩知道,中国的维生素工业之所以发展缓慢,根源在于自己没有生产维生素的“主环”、“异植物醇”等生产原料,要想让维生素行业有大发展,就必须自主开发,打破国外垄断,实现零的突破!    
   “要做就做高附加值产品”。胡柏藩的决心与豪言壮语是有根据的。一个山沟里的校办工厂要想成为世界级企业,不搞高精尖产品永远不会梦想成真,而“进口替代”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BOOK。HQDOOR▲虹桥▲书吧▲  
第17节:做强做久做自己(17)       
   1994年,胡柏藩在母校的协助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攻克了“主环”(生产维生素E的主要原料之一)的关键技术,并成功地生产出了合格产品。但是,虽然产品带着他们的希望走出了生产线,市场的门却并没有因此而向他们打开。相反,由于这是一个被国外跨国公司垄断了太久的市场,用户崇信国外品牌的心理已经根深蒂固,他们无法相信:凭你新和成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校办工厂,竟然能够开发出可以替代进口的产品来?   
   开始是摇头,后来是大笑,任凭销售员说破嘴皮,客户愣是不松口。眼看千辛万苦研制出来的产品打不开市场,新和成上上下下无计可施。这时董事长胡柏藩再次挺身而出,他向大家说道,产品再好,打不开市场一切等于零。我们先要说服我们自己,咱们的产品是过硬的,质量不比国外产品差。我们要有这个自信,如果连自己都不自信,怎么说服客户?胡柏藩亲自上阵了,他带着自信,带着理想,更带着必胜的信心,踏上了开拓市场的漫漫征程。   
   他首先来到上海第二制药厂。胡柏藩亮出身份找到了供应部门的负责人,告诉对方他们企业是生产国产主环的。不出所料,那位负责人一听是国产主环,立刻摇头说:“中国能生产主环?不可能!”接下去就不肯听胡柏藩多说一句了。   
   看到供应科主管的这副样子,胡柏藩并没有生气,更没有气馁,他知道要想说服这位科长大人是不可能的了。对付这种武断之人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说服他的顶头上司。胡柏藩想,干脆去见他们的一把手,这么一个大企业,它的一把手应该是有知识、有气魄、有胆识的人,如果老总不同意,找谁也不管用。于是胡柏藩提出要见企业老总:“我也是老总,知道当老总的时间宝贵,请你通报一声,给我两分钟介绍我们的产品,如果我同样说服不了你们老总,我立刻走人。” 胡柏藩的语气和目光透着坚定。   
   供应科这位负责人见胡柏藩如此坚定,而且人家毕竟也是一厂之长,只好给老总打电话。老总出于礼貌待客,派了懂业务的副总出面,但事先说好,会面时间只是两分钟。   
   两分钟,而且是一位副手,胡柏藩隐隐约约感到人家还是有些不信任他们。的确,主环一直被外国人垄断,中国人一贯自己瞧不起自己。你越是不信任我们,我们越是要拿出点真本事,如果连中国人都不能相信我们,怎么去与外国人竞争呢?   
   当那位副总出现在胡柏藩的眼前时,胡柏藩没有一句寒暄,他要遵守自己的诺言,只有两分钟呀!他迅速拿出样品,开门见山地说:“进口原料的标准要改,熔点168~169℃应改成169~171℃。”   
   短短几十秒,仅仅两句话,那位副总心中吃了一惊,他重新打量了一下这位满身书卷气的年轻人,心想:看来他是个内行,不是骗子。   
   胡柏藩并没有注意副总的眼神,自顾自地说下去:“我们的产品就是这个质量,比进口产品还要高。”   
   这位副总听着笑起来说:“这个产品我们要到日本去购买,而且小日本多一点都不卖给我们。从数据上看,你们的产品比日本人的还要好,而且送上门来。一是支持我们的民族工业是做企业的职责,二是可以不再受日本人的气,三是价格便宜质量又好,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呀。”   
   两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谈话一直在继续,那位副总早已忘了“只给两分钟”的约定。谈到最后,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当即表示要派专人去新昌的新和成考察。   
   考察的结果当然与样品完全一致!这还不行,那位副总亲自来到新昌订货。当他再次与胡柏藩见面的时候,笑着说:“当初我的确是有点不敢相信,那可是世界顶尖级的技术呀,谁敢保证你们没拿进口样品来骗我们呢!”   
   上海第二制药厂成为新和成的首家大客户,此后,新和成能生产主环的消息在行业内不胫而走,北京第二制药厂、北京制药厂……国内厂家纷纷前来订货。       
虹桥门户网HQDOOR  
第18节:做强做久做自己(18)       
   时隔不久,一年两次的原料药中间体商品交易会在杭州召开。德国某医药化工部经理无意间来到新和成展台前,看到中国生产的主环,他发出了一声惊叹,当即取走了样品。两个月后,他又冒着酷暑来到新昌,对技术和质量进行严格细致的考察,之后,该公司与新和成签下了十多吨产品的购货订单。同时提出还要异植物醇,而此时这种新品正在试验中。为了抢占先机,该公司从德国发来指令,可以进行补偿贸易,先付钱,后给货。为此,对方预付了1000万元人民币,不但解决了新和成的资金瓶颈,而且使异植物醇很快形成了工业化生产。   
   叩开欧洲之门,为胡柏藩的销售全球化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和成生产的维生素已有VE、VA、VD3、VH、β…胡萝卜素等品种,伴随着VE的大规模开发生产与全球销售网络的建立,VE的全球市场新和成占了25%。   
   新和成跻身于世界药企之列,他们的产品出口美国、巴西、法国、德国、日本、印度……而今,新和成的名字已传遍美洲、欧洲、亚洲,中国浙江的民营企业改变了世界维生素市场的销售格局,成为了全球瞩目的东方维生素王国。   
   “请给我两分钟”,胡柏藩用这样的自信与坚定改变了新和成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维生素产业的历史。   
  赵晏彪评述   
  感谢 “鲶鱼”效应   
  几位青年教师,凭着一股激情,靠着东拼西凑的几万块钱,办起了一个回收废旧酒精的小作坊。在中国,像新和成这样的小企业多如牛毛,这样的小企业倒闭的也不胜枚举。可新和成不但能够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从负债10万元起家,跨越式地成长为一个现代化的维生素生产大企业,年销售额达20亿元,他们自行研发的新产品乙氧甲叉,其产量已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他们研制生产维生素E中间产品主环的成功,改写了中国人吃维生素靠进口的历史,实现了我国维生素从基础原料到一条龙工业化生产的梦想,并与世界几大维生素生产企业——帝斯曼、巴斯夫等国际巨头同台竞技,成为国内最大的维生素E、维生素A制造企业。   
   一个民营企业,短短的十几年工夫,他们凭借着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精神,成功地实施了八项火炬计划,填补了九项国内空白,创下了几个世界第一,这种大气魄和大作为让我们叹服。   
   新和成的成功让我想起了一个寓言故事。一条沙丁鱼被一位渔民从海中捕捞上来以后,无论你采取什么办法,都难以保障它存活较长时间。所以人们在市场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