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骗术案例大全 >

第275章

骗术案例大全-第275章

小说: 骗术案例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调虎离山计。主要是诱骗敌人离开有利的地点与条件,伺机集中优势兵力聚而歼之。  
  欲擒故纵计。纵,是假纵;擒是目的,是行动的真实意图。通过假动作诱使敌人失败。这正如兵法所说:“所谓纵者,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  
  抛砖引玉计。砖,是小利,是引诱敌人上当的诱饵;玉,是大利,是真实的意图。此计是指用相类似的事物去迷惑、诱骗敌人,使之懵懂上当,中我圈套,然后击败敌人。  
  金蝉脱壳计。是指通过伪装摆脱敌人,撤退或者转移,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的谋略。稳住对手,调整自己的战略战术,保持已有的形式,改变内容,使自己脱离险境,变被动为主动。  
  假道伐虢计。兵法说:“假地用兵之举,非巧言可诳(骗),必其势不受一方之胁从,则将受双方之夹击,如此境况之计,敌必迫之以威,我则诳之以不害,利其幸存之心,速得全势。彼将不能字阵,故不战而灭之矣。”主要是制造虚利诱人上当,趁机夺取别人的利益。  
  偷梁换柱计。指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假疾不癫计。此计的要害在一个“假”字上,善于伪装,韬光养晦,蓄势待发,伺机而举。正如兵法所谓:“假作不知而实知,假作不为而实不可为,或将有所为”。  
  上屋抽梯计。是指以小利诱骗敌人上钩,然后截去其退路或援兵,最后将敌人一举围歼。  
  树上开花计。是指当自己的力量比较小时,却可以借助友军的势力或某种因素制造假象,使自己的阵营显得很强大。树上开花,是说树上根本没有开花,但可以用伪装,如用彩绸剪成花朵粘在树上,做得和真花一样,不仔细去看,真假难辨。  
  空城计。是指暴露弱点,伪诈强大,使敌人不敢贸然深入。正所谓“虚者虚之”,“疑中生疑”,让敌人怀疑形势险诈,犹豫不前,贻误战机。  
  反间计。是指因势利导,借助敌人的间谋,陷藏真情,使之传送假情报,诱骗敌人上当吃亏。唐代诗人杜牧对反间计别有一番体察,说得入木三分:“敌有间来窥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贿诱之,反为我用;或佯为不觉,示以伪情而纵之,则敌人之间,反为我用也。”  
  苦肉计。是指借助人们相信常识的心理,诱骗敌人上当。一般来说,人们都不会自愿地伤害自己,如果说被别人伤害,那一定是真的。如果自己以假当真,敌人一定不会生疑,从而中计。  
  上述“骗计”当然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思维方式,从矛盾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人们将真—假矛盾体演绎得如此精彩,是社会发展与人的智慧成熟的结果。  
  如果从历史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探讨骗的含义,那么,它可以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面貌出现;骗,——虚假,相对于真实而存在,并以真实为依存。如果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为参照,就无所谓虚假了。作为动词,骗,——做假,作伪,相对于求真而存在,并以求真为目的。做假正是为了接近真实,获得真实。作为形容词,骗——体现了追求真实的激烈程度,物极必反,超过其度,达到了假的地步。  
  单单讨论字义、词义,骗,只是一个中性词,只是一种文化的个体,它本身没有正反之质别。骗,如果服从或服务于崇高的事业或社会正义,那么,它即是一种善;反之,它如果同阴谋、卑鄙、肮脏等等字眼结伴而行,那么,它就是一种罪恶了。  
  骗术:适用于道德判断  
  骗术究竟起源于何时?恐怕无法确证。这大约只能适用于人们从学理上予以认识。  
  骗术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有了人与人的交往,就会有骗术产生。先秦典籍关于一些经典性骗例的记载,就足以证明骗术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话题。  
  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老少咸知的关于讽刺好逸恶劳的例子,证实人们早先即使在家庭生活中也存在骗术与骗行。——某户人家的男子原靠自己的劳动养家口,而又爱虚荣,在家里谎称自己在衙门里当差。其实,他每天的“工作”是到坟地里转悠,除了混饱自己的肚子外,还收拾若干祭品回家,作为生计,声称这是自己每天的“薪俸”。这个骗局一直支撑了一段时间,最后才被捅破。这个十分恶心的典故,讲述的是以假当真的谎骗术。由此可见,人们既要偷懒,又要谋生,就有可能使用骗术。  
  在激烈的争斗中,为了逃避死亡,也会假以骗术。在齐晋鞍之战中,齐军大败,晋军追上齐顷公的战车。卫士担心国君被俘,便同他交换座位,以骗敌误识;反又请顷公下车取水,乘机换成士兵的装束,骗过晋军,得以逃脱。这是调包的诈骗术。  
  在政治生活中,有的人为了往上爬,不惜使用骗术;在经济生活中,有的人为了大发不义之财,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不惜使用骗术。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活生生的历史的写照,正好说明骗术发源于社会实践和生活。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社会实践的扩大,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随着人们对于利的追逐的日趋激烈,人们在骗上贯注了更多的智慧,因此,骗术愈益扩大到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骗术也愈益高明。举凡夫夷、父子、君臣、同学、朋友各种社会关系,士、农、工、商、学、兵各个领域,骗术无孔不入。当然,最经常使用,而又精彩纷呈、细腻诱人的应该算社会生活领域的骗术了。明人张应俞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以笔记小说的形式,写成《江湖奇闻杜骗新书》,揭露了24种骗行与骗术:脱剥骗,丢包骗,换银骗,诈哄骗,伪交骗,牙行骗,引赌骗,露财骗,谋财骗,盗窃骗,强抢骗,在船骗,诗词骗,假银骗,衙役骗,婚娶骗,奸情骗,妇人骗,拐带骗,买学骗,僧道骗,炼丹骗,法术骗,引嫖骗。  
  今人通过爬梳整理,仔细辨析,认为中国社会自古以来骗术“高明巧,纷杂多端,有所谓‘串骗’、‘色骗’、‘诈骗’、‘拐骗’、‘诱骗’、‘奸骗’、‘装骗’、‘相骗’、‘法骗’、‘货骗’、‘文骗’、‘彩骗’等等,不一而足。其中的串骗、色骗、诈骗、拐骗是骗子的惯用伎俩。”  
  无论骗术有多少种类,无论它在多么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如何展开,就其文化本性而言,它总是游移于三种文化层面上:  
  一是以假充真。通过造假,争取主动。据《汉书·李广传》载,西汉名将李广曾率一百多名骑兵同数千名匈奴骑兵遭遇,匈奴骑兵见汉军兵少,以为是诱兵,急忙摆开阵势。汉军见敌人摆出了决战的架势,惊恐万状,想扭头撤退。李广处之泰然,对士兵说:“我们现在与大军相距数十里,如果怯敌逃跑,敌人就会追杀过来,我们很难幸免;如果镇定自若,敌人就会把我们当成诱兵,绝对不敢贸然进攻。”说完便命令士兵继续前进,在距敌不远处停歇下来。一些士兵心中无底,不免面露难色。李广又安慰道:“敌人本来以为我们会立刻退兵,不料我们却卸下马鞍,若无其事,正好使他们确信我们是诱兵。”由于李广摆出了“迷魂阵”,骗得敌人不明究竟,果然不敢冒进。到了半夜,匈奴骑兵怀疑附近的汉朝大军埋伏,为了避免遭受围袭,便远遁而去。李广最终率领这支小队伍从容地返回了大军营地。这种骗,传送出斗智斗勇的神韵。在职业骗子手中,以假当真的骗戏法,运用得娴熟神奇。这在明清笔记小说野史中,被刻画得惟妙惟肖。在张应俞的《江湖奇闻杜骗新书》“脱剥骗”中的一折“诈称偷鹅脱青布”,十分典型:骗子的第一步是利用布店老板的心理,用花言巧语骗人;第二步,以假当真,通过一问一答蒙骗不知内情的外人;最后达到骗人获得的目的。(张应俞:《江湖奇闻杜骗新书》第8页,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 
  二是以真充假。通过以真冒假,以是充非,争取主动。据史载,晋元帝的叔父司马繇被成都王司马颖迫害,秘密逃出,来到河边,被津吏阻止。春侍从宗典稍后赶到,见司马繇被阻,就用马鞭轻轻地打在司马繇的身上,说:“舍长,罕腐查禁贵人,你这个无名之辈居然也被阻禁了?”说完,两人像真的一样哈哈大笑起来,津吏疑云顿开,不再追究,司马繇由此脱身。这种骗,骗得惊险跌宕,扣人心弦。在职业骗子手中,为了达到获利的目的,也推演出种种离奇的骗术。近人徐珂编著《清稗类钞》,专列一类“棍骗类”,对于“放白鸽”、“仙人跳”、“戳包儿”等等有生动勾画。骗子们以色骗人,大抵上隐瞒色骗者的真正身份,比方女骗子与男骗子本是夫妻,男骗子却谎称女骗子死了丈夫,孤苦无靠,希望再嫁,果然有丧妻的殷实人家进入骗局;女骗子嫁入一段时间后,待主人放松警惕携金带银而逃。(徐珂编著:《清稗类钞》第11册,棍骗类“放白鸽”。中华书局,1986年。)  
  三是以假乱假。通过不断地交换假戏法儿,获得主动。据史载,南朝宋文帝垂钓天池,好久都一无所获,不由得既扫兴,又沮丧。王景文在旁看破了皇上的心思,并没有如实地安慰文帝:“算了吧,今天运气不佳,明天再来,定有收获!”而是打趣地说:“因为垂钓者清简,自然难获念饵之物。”文帝听后喜滋滋的。这本是安慰人的哄骗话,但因悦耳,文帝却不认为是骗人的戏言,而当成真的一样相信并予接受。可见,骗术一旦进入社会生活,用于化解尴尬局面,也不乏幽默的一面。但是,一旦他成为棍骗们的害人工具时,就一点也不可爱了。据载,清代杭州城有夜行船,一夜百里。船间男女混居,仅以木板相隔。有位张姓少年,以风流自命,恰好与一位女子相邻。少年偷窥隔板外动静,见那女子似笑非笑,以为对自己有风月之邀,不觉春心荡漾。入夜十分,众客熟睡。只见隔板忽开,有一妇人伸手过来,抚摩少年。少年急如星火,翻身过去,与她苟合。鸡鸣时分,少年起身,正要回到自己的铺位上,不料那妇人紧搂不舍。少年以为那人纵情贪欢,难以割舍,也就同她更加绸缪。等到天明,少年发现那女子萧萧白发,满脸皱纹,于是大惊失色。岂料妇人说道:“我本是讨饭婆,如今六十多岁,无夫无子,也无亲戚。正愁无处毛身,不料夜音蒙君见爱。古话说,一夜夫妻百日恩。如今你已是我的夫君了。愿托此身,不需分毫聘资。自此之后,有粥吃粥,有饭分食,如何?”少年极其窘迫,无可奈何。众人嘲笑不已,劝少年酬以十金了事。(徐珂编著:《清稗类钞》第11册,棍骗类“丐婆诈欺某少年”。中华书局,1986年)  
  四是以真乱真。示人以真,以求乱真。通过真与真的变戏法,达到争取主动的目的。据史载,西汉名相陈平发迹前,曾在逃亡中带着宝剑乘船渡河。船夫见陈平仪表不凡,一人独行,怀疑他是逃亡的将领,腰中藏有金玉宝器,情不自禁,顿生杀机,试图谋财害命。陈平看破船夫的心机,便解下上衣,光着膀子帮船夫划船。船夫疑心顿释。陈平逃过一劫。陈平化险为夷的关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