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犹太人超凡智慧揭秘 >

第24章

犹太人超凡智慧揭秘-第24章

小说: 犹太人超凡智慧揭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从未有过的优异成绩通过了全部考核。从来没有人象她那样,对各种知识
掌握得那么透彻、那么迅速。”这使她兴奋异常,激动地给家里写信,试图
言归于好。她把那些重复过无数遍的理由又重新写了一遍,而且从未有这样
娓婉动人:“相信我吧,信任我吧,帮助我吧!给我时间吧!我不会让你们
失望的。我的亲人们,你们若不理解我,我是受不了的,你们怜悯怜悯我,
为我祝福吧!。。”但哀求无济于事,这使她的心都碎了。

10 月,她回到了家里,但母亲和姐姐都不理睬她,父亲正害红眼病,非
得由她陪着去就医。她毕竟对家庭有深厚的感情,因而这使她准备去伦敦的
另一家大医院受训的计划又一次受挫。其时,她被当作小学生那样,行动受
到限制,会客受到监视,通信受到检查。对此种种,她的父亲开始良心发现,
并暗中成了她的同盟者。她虽还在遭受磨难,但她毕竟是事实上的胜利者,
而且路漫漫其修远兮。于是,她不再绝望,她要作命运的主人。


正当她展望未来时,姐姐的健康却明显恶化,并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症。
当时,最有名望的御医给她姐姐看了病,并告诉她“唯一的治疗方法是努力
摆脱对妹妹的依赖”。这番话使她茅塞顿开,过去始终放不下的牵挂,由此
可以释然,于是她准备再次离家。

此时,赫伯特夫人提供的一个信息,使她放弃了去受训的计划。有一个
专为治疗上层妇女病的医疗机构,正在准备改组,该机构的董事长正在物色
一院长。会晤是友好的,董事长对她很满意,尽管她很年轻。消息披露后,
她们全家为之震惊,只有她父亲为之高兴,并决定每年向她提供500 英镑。

但正式交涉困难重重,该委员会在一点上对她斟酌再三。她们怀疑,一
个名门闺秀担任此职,社会舆论会如何看?一个高贵的小姐能护理平民妇女
吗?她能置身于手术台前而不失体统吗?但最后她还是被选中了,因为她愿
意提供无偿的劳动。

从1853 年夏天起,她便正式赴任了。委员会须完全服从她的指挥,她的
各项指令必须严格执行。诸如:她建议把病房内使用的热水都用管道输送到
医院的每一层楼;她还建议安装绞盘式升降机,向各层楼运送病人所需物品;
护士除用餐外不得无故离开病室等。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烧得委员们忙得
团团转,大家感到她简直是《天方夜谭》里魔瓶放出的妖怪,搅得大家不得
安宁。

当然,矛盾也时有发生,但她都解决了。她说:“本来我的委员们不准
接救天主教病人和犹太人,我却主张医院应不分教派,并允许各教派的正式
神职人员来探望他们。对此,委员们要求我必须亲自逐个接送这些探访人员,
并不许他们和其他人有任何接触。如此苛刻的条件,我全部接受了,而且签
了字。天哪!。。”

这个机构的工作逐渐纳入了正规,大家也对她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受感
动。她非常认真,医院的每一件事她都身必躬亲,并参加了大量的实地临床
护理工作。看来,她的天性决不是那种罗曼蒂克式的。她认为,医院一定要
加强纪律提高管理水平,改善队食,这比单一的忠诚奉献有效地多。第二年
夏,伦敦贫民窟霍乱大流行,各地医院暴满,许多护士染病身亡,幸存者纷
纷逃离现场。南丁格尔闻讯后,主动要求前往指导护理。此时,许多流言传
到她家,但她此时已自立,她有理想、有信心,什么东西又能阻挡得了她呢?

一位英国著名作家在南丁格尔即将奔赴克里米亚前,这样描述她:

“她是那样的迷人、快活和高雅,但她没有一个朋友,而且也不想要朋
友,孑然一身高高地屹立在上帝与万物间,她的音容笑貌是那样文静娴雅,
刚接触她之初你决不会感觉出这个人会有多么百折不挠的性格”。

当然,她朋友是有的,而且以后还要共同成就伟大的事业呢!是的,她
身上的确有着某些令人望而生畏的东西,她仿佛生活在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
诗意葱宠的境界里,是那样的虚幻而又悠远。于是,有许多大人物和痴情男
子,都先后痛苦地体验到了这种滋味。看来,她是一个的的确确的女强人。
而她母亲此时亦有所感受,她说:“。。我们仿佛是群水鸭子,而她是我们
孵出来的天鹅”。

1854 年的夏天标志着一个篇章的终结,艰难孕育后的大器已成,主幕即
将拉开。

四、“战地之神”

1854 年3 月,英法联军向俄国宣战,战争在克里米亚拉开序幕。一周后,


英法联军赢得了初次胜利,但伤员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霍乱蔓延军中,没
有绷带、没有麻醉剂,。。伤员就躺在地上,或躺在农家院里混杂着污泥和
畜粪的稻草上。截肢在不用麻醉剂的情况下进行。这些可怜的手术者,就坐
在木桶上,或是躺在旧门板上,外科手术在月光下进行。许多经过截肢手术
的伤兵,横躺竖卧在甲板上呼痛惨叫。

这种触目惊心的情景被一位记者捅出去后,国内舆论大哗。而此时南丁
格尔的老朋友赫伯特已任国防大臣,对此他不能不闻不问。为此,他求助于
她,让她带领一支40 人的护士队赶赴前线救援,并任命她为“驻土耳其英军
总医院护理监督”,这又使全国轰动。

其时,招幕护士也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事情,被录用者大多是些膀大腰圆
的中、老年妇女,她拒绝录用“乐善好施的贵妇人”应征。所有的成员都必
须是护士,要求她们一律同吃同住,生活毫无特殊照顾,衣着除修女外,一
律着统一服装。离别前夜,使她唯一大动感情的就是她心爱的猫头鹰死了,
她手捧着这僵硬的小躯体,不住地流泪。

10 月27 日,她们正式出发。暴风雨的甲板上,不知有谁叹息道:“哦,
南丁格尔小姐呀,让他们千万别对我们打官腔,总是拖延了。让我们马上去
护理那些可怜的伤兵吧!”等她们下船接近兵营时,惊恐地发现:一具被泡
得发胀的死马,在岸边随潮漂荡,几只野狗在追逐、争食马肉。。。远处几
名伤兵衣衫褴褴一瘸一拐地蹒跚而行。南丁格尔喃喃地说道:“来到这里的
人们,把你们的一切希望都抛弃吧!”

而军医们对他们的到来极其反感,尤其是讨厌一名上流社会的年轻贵妇
人作护士的领队。更主要的是,他们议论纷纷,唯恐这帮人成为他们的包袱。
14 名护士挤在一间小屋无所谓,没有被褥无所谓,肮脏的地板无所谓,没有
炊具无所谓,老鼠、跳蚤“充满活力”也无所谓,最难受的是军医们的冷落,
因为无所事事是需要极大的克制力,忍耐是一种高等文化的特征。

她站稳脚跟首先是从厨房开始的。她发现,在这里做点什么食物,势比
登天,即使是伤员饮的水,也是在很小的锅中烧成的,而这种水则是在煮过
马肉的锅中煮成的,浓烈的腥味简直使人无法下咽。分给伤员的肉,都事先
交给各个病房的值班员,拴上一条破布,或是插上一个锈钉子,作为标记后,
再放人锅中去煮。煮肉的水一般根本烧不开,因为柴火都是青树枝,浓烟呛
人,因而人们根本吃不到真正煮熟的肉。这些半生不熟的肉然后由各值班员
领回,在他自己的床板上切割。这样的食物,这样的吃法,健康人也会受不
了。一旦霍乱、痢疾病人吃下去将会产生什么后果?伤病员个个饥肠辘辘,
再加上腹泻的折磨,又将会是什么后果!

南丁格尔到达的次日,就用自己购置的炉灶和食物为伤员们开起了小
灶。于是,不到一周,他的小屋就成了伤员们尊敬和渴望的地方。她本人也
严格遵守管理规定,从不乱发食物。但源源不断涌进的伤员,正在拉开一场
灾难的序幕,英军的崩溃也从这里开始。

军医们个个都象狮子一样奋不顾身地投入工作,但毕竟因为伤员太多,
死亡率急剧上升。当时,那里既没有手术台,又没有帷幕,截肢手术只好在
病房里众目睽睽之下就地进行。南丁格尔的最早几项改革之一,就是先买到
一幅帘幕,把手术操作遮蔽起来,使伤员们不致目睹这些他们自己迟早逃避
不了的种种痛苦。

暴风夹着雪,真正的冬天到了。患赤痢、风湿热、腹泻的病人逐渐增多。


新运到的病员是那么狼狈不堪,满身虱蚤,连他们自己都向护士连连摆手,
嘱咐护士不要走进他们。有的说:“连我自己的母亲恐怕也不愿碰我一下”。
到11 月底,医院的管理系统全部瘫痪,各部门都怕负责任,怕招惹非议,谁
也不敢出来负责。混乱中,一筹莫展的官员们终于认识到,能够有能力在当
前的危难中力挽狂澜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既有财力又有权力的南丁格尔
小姐。

她支配着一笔3 万英镑的巨款,因而人们发现无论需要什么,只要“去
找南丁格尔小姐”,就可以万事大吉。在她购进的第一批物资中,包括200
把墩布,她坚决让值班员按时清理卫生。紧接着,她又组织随军家属为伤病
员洗衣服。她为了给伤病员提供日用品、衬衣、内裤和新修病房,不仅用完
了那3 万英镑,而且还动用了自己多年来的积蓄。当伤员们看到温暖的被褥
和热气腾腾的食物以及整齐的病房,个个激动地热泪盈眶。于是,她的业绩
遐迩闻名,威信大增。

在伤员巨增的逆境中,南丁格尔以她的沉静、她的机智和坚毅果敢上升
到几乎女神的地位。军医们都无条件地向她折服了,战士们对她崇拜已极,
他们说:“我们如果有南丁格尔小姐挂帅,肯定能战无不胜!”当然,她不
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抽出业余时间,大量地调查和统计,向赫伯特
和内阁会议写信,提出许多有关军事改革的积极建议。

克里米亚的春天来得很猛,荒寂的高原沐浴在暖融融的春光中,原野上
铺满了番红花和风信子。由于南丁格尔的反映,伤病员的口粮增加了,环境
改善了,一度凄凉的军营中又荡漾出了欢歌笑语。

然而,危机虽然渡过了,但反对南丁格尔小姐的新浪潮却开始了。

五、她端着小油灯,慢慢向前

到1855 年春,南丁格尔小姐已经筋疲力尽,十分衰弱。她本来就是个娇
弱女子,如今又生活在一个不堪忍受的艰难环境里。每逢有成批的伤病员送
到医院,她常常是24 小时不停地忙碌着。一个神父这样描述她:

“。。她对传染病全然不顾。越是严重的病人,尤其是在那些垂危病人
的床前,就越能见到她瘦弱的身影在俯身照料、安抚着这些不幸的人,而且
常常会一直守候到病人临终。”南丁格尔小姐自己也计算过,这个冬天里,
她亲自送终的病人不下2000 人。

有个护士这样描绘她陪同南丁格尔小姐巡夜的情景:

“。。我们缓步向前走着,简直象是踏上一条永无止境的路。。周围安
静极了,难得听到一两声极度难受的人的呻吟或呼喊。远处、近处,闪着些
昏暗的灯光。南丁格尔小姐端着她的油灯,她总是先把灯烛放好,然后轻轻
俯身察看病人的情况。我真敬慕她对病人的态度,那么和蔼,那么体贴入微。”

士兵把她奉为军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