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实话实说谈保险 >

第7章

实话实说谈保险-第7章

小说: 实话实说谈保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不见在贫穷的国家,有些父母为了孩子们的生活,甚至去偷窃,或出卖自己的肾脏。他们这种做法,是否明智恰当,我们在此姑且不谈。但他们这样做,自然体现出父爱和母爱的伟大。抚养、照顾孩子的生活,是为人父母的本能和职责,与能否减税,这完全扯不上关系。在发明税捐制度之前,人类就已经懂得如何照顾儿女,而保险的产生和存在,则将人类照顾儿女的本能和职责,发挥得更为完善。 
  你的孩子正在求学,读中、小学用不了多少钱,但将来读大学,要用很多钱,你的先生不至于会认为那些大学学费不能减税,就不让孩子读大学吧? 
  在当今竞争剧烈的社会,我们只有用充实的脑袋和相当的能力,才能在美国这个社会与人竞争,使自己立足和发展。因此,我们做父母的无论如何辛苦,都要造就儿女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只要你和你先生将来平安健康,继续工作赚钱,你们的孩子将来读大学就不成问题。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万一你或你先生出了事故,而没有购买人寿保险,你们孩子的生活和教育自然会遭受很大的影响。如果有人寿保险,其赔偿金,可帮助你们的孩子,有稳定的生活和充足的款项去完成大学教育。   
  小孩的人寿保险不是教育基金(2)   
  其实,一个人买不买人寿保险,在于有没有爱心。只有对家庭有爱心的人才会买人寿保险。父母平时辛勤工作,小孩有安定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这是父母的爱心。做父母的若能面对现实,考虑周密,无论如何辛苦,都会买一份人寿保险,以保障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有了人寿保险,万一父母出了事故,小孩仍能得到因父母有爱心而准备完善的好处。因此,人寿保险是爱的表现和延续。 
  话说回来,你的先生不肯买人寿保险,你该怎么办呢?如果你的先生是一位对家庭有爱心的人,你可耐心与他讨论一下,或者你可邀请一位专业水准高,又有责任感的保险代理人与他详细谈谈。如果你的先生对家庭没有爱心,又不负责任,那么,你和你的孩子们只好自叹倒霉,多保重,自求多福了。     
  什么是人寿保险?是爱的表现和延续   
  讨饭(1)   
  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每天要托砵化缘。什么是托砵化缘? 每人要拿着一个砵,逐家逐户找人施舍食物,替他们种福,祈他们今生来世会过得更好。如果没有人施舍,那天弟子就要捱饿。有一天释迦牟尼得知有些弟子跳过穷人的家,不向穷人化缘。释迦牟尼批评他们这样做不对,说虽然穷人不会给他们很多食物,也应当与他们结缘,替他们种福。释迦牟尼叫弟子,每天按着顺序,不管是富人穷人,逐家逐户化缘,不要跳过,每天要拜访七家;不管今天有的吃没的吃,明天还要再去拜访另七家。广种福田,普度众生,是出家人的职使。 
  这个故事,对人寿保险行销从业员有很多启示。我觉得,寿险行销者应拜释迦牟尼为寿险行销学的师祖,最少也应尊称他为荣誉师祖。中国文化,教育界拜孔子为师祖,木工建筑界拜鲁班为师祖,中医草药界拜神农氏为师祖。中国文化经五、六千年,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既传承又发展。佛教发源于印度,但一千多年前在中国得到发展,虽经过几次的政治动荡而受到压抑,随后又再次旺盛起来。人寿保险和人寿保险行销学,源于西方,但近年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蓬勃发展。华人寿险界尊拜释迦牟尼为寿险行销师祖,符合吸收、发展和传承的中国文化规律。现在人寿保险和寿险行销学的主流仍在美国和西方国家,但其重心将逐渐移向中国和其它东方国家。目前美国人和西方人只了解耶稣,不了解释迦牟尼,因此要他们将寿险行销学与释迦牟尼联系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不是滋味 。释迦牟尼提出的无论富人穷人都应与之结缘种福的主张,与最近美国寿险业思潮和做法不相符。目前要老美寿险界尊释迦牟尼为师,有点缘木求鱼。将来呢? 走着瞧吧。 
  做人寿保险,推销人寿保险,找客户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汽车保险,房屋保险,商业保险,责任事故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其它各式各样的保险,几乎都是客户自动找上门来买的 。 但人寿保险十之八九都是要代理人找回来的,偶然有人自动找上门要买人寿保险,大多也是事先经过代理人直接间接做了不少工作后的结果。基本上保险代理人是没有薪水的,有也是意思意思的一点底薪,收入主要靠卖出人寿保险后的佣金。与释迦牟尼的弟子每天都要出去托砵化缘才有东西吃一样,代理人要经常去找客户才有收入。如果代理人不去找客户,或者找到准客户但做不成生意,他(或她) 就没有收入。长期下去,如果保险公司不赶他走的话,他也可能会饿死。 
  推销人寿保险的工作,在台湾等地叫做保险行销,代理人叫做行销伙伴。多年来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叫“行销” 。听到这个释迦牟尼和弟子的故事后,我恍然大悟。释迦牟尼的弟子每天都要不断地行走化缘,保险代理人每天也要不断地行走找客户,这个“行” 字就很形象地将保险代理人每天要做的事情描绘出来。尤其是早期的保险代理人,无不踏穿鞋底逐家逐户去找人谈保险,不行(走) 就不行(成功) 。虽然现在找客户的办法比以前多了,登广告,打电话,发电邮,办讲座和抽奖等等花样,但最实际可靠的仍是两条腿走路找客户,虽然辛苦,但可靠有效。只要肯跑勤跑,再笨的代理人也不会饿死。一程又一程,踏实艰苦地走下去,岂有不成功之理?! 
  多找人,多见人,是保险公司对受训新人的要求,也是有几十年经验的成功的保险代理人经常与同行分享的“秘” 诀。有些经理要求新人每天见十个(或二十个) 人,每天打三十个(或一百个) 电话。有些已很有成就的老手,每天早上起床在左边裤袋里放进25个硬币,每见一个人或打个电话,谈论或甚至只提到保险,就将一个硬币从左边裤袋移到右边裤袋。到晚上如果左边裤袋仍有硬币,就不能休息。很可能辛苦了一天,全部硬币都搬过去了,仍然没有做成生意。不要紧,不要恢心,今晚好好睡一觉,明天又再来搬硬币,终会有收获的。这种最基本最实在的行销方法,与释迦牟尼叫弟子每天去七家化缘,如出一辙,所以我提议,保险业应尊推释迦牟尼为寿险行销学的荣誉师祖。   
  讨饭(2)   
  有些新入行的保险代理人,尤其是有相当学历或曾经有成就的人,很不情愿地找客户,经常会碰钉子,轻者吃闭门羹,重者被捉弄奚落一番。经过多次折腾后,心中自然有些不平衡,思量一下,自己念了那么多书,有知识有能力,有那么多的工作可做,干吗好像讨饭那样找人谈保险? 想当年,自己叱咤风云,出人头地,指点江山,现在却要对人低声下气,唉,尊严何在? 
  “好像讨饭那样” ,对,就是讨饭那样! 不过,讨饭有几种。一种是经过饥荒或灾难,为了生存而要讨饭,与尊严无关;另一种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如广东人所说,“做惯乞儿懒做官” ,这种人无所谓尊严;第三种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以及后来的出家人,托砵要饭,与施主结缘,替他们种福。怎样种福? 我对佛学没有什么研究,但我觉得能够经过两千多年传承下来,自有其道理和价值。据我理解,佛家注重自己修心养性行善,与世无争。佛教要信徒做善事好事,慈悲为怀,不骗、不抢、不偷、不赌、不毒、不杀生。今天积德积福,将来有福;今天有歪念恶行,将来不得好报。 
  寿险行销的“讨饭” ,与佛家的托砵化缘十分相似。首先,代理人一定要有自律和恒心毅力,每天都要出去结缘。你每天见到很多人,但并不是每人都与你有缘份。不管什么原因,无论怎样的情况,有很多人永远不会向你买保险。即使他们对你很好,很客气,甚至很尊重和佩服你,而且他们也很需要保险和有能力买保险,但他们就是不会跟你买保险,或者会莫名其妙地向别人买保险。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很多种解释,从佛学来看,大概是大家没有缘份。所以,如果经过相当的努力仍做不到生意,寿险代理人也不必馁气或生气。人家有缘愿意与你打交道,你替他种保险之福,大家都有福气。但在下结论说大家没缘份之前,代理人要先检讨自己是否有自律、恒心、毅力和能力,是否抱着好心做对了事情。做保险,就要像苦行僧那样,不怕苦。不怕苦的人大多是心正意善的人。 
  做不成生意,除了用没有缘份来解释外,也可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但我相信主要是大家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念以及思维逻辑不同,甚至冲突,只不过不一定明显地表露出来。因为佛家着重和谐,不喜争执竞斗,因而“低调处理”,以“没有缘份”来完场,大家心平气静,不必伤心伤身。的确,寿险代理人如果经常付出代价作出努力而做不成生意而悲伤或愤怒,心中不平衡的话,很难在寿险生涯走下去。 
  有些人对人随和友善,无不良习惯或古怪性格,关心别人的多,付出的多,很容易与别人结缘,做保险也就比较顺心,比较多的人乐意向他们买保险。与这种代理人有缘而向他们买保险的客户有福气,不但得到保险,还得到他们的知识、心血、关心和服务。好的客户,在得福之后懂得惜福,并且会受到影响而修心行善替别人种福。所以,优秀的保险代理人不只卖保险,而且正面地影响别人,带动更多的人行善种福。保险代理人的“讨饭” ,有很大的社会价值。要做到这样,代理人必需有相当的道行和功力。寿险生涯,不是普通人可胜任的。明白这一点,代理人就会为自己的特质和能耐而骄傲,以自己的工作和贡献为荣。看看,出家人托砵化缘,哪有好人对他们不敬? 连喜欢看低人的狗也不欺负他们! 
  寿险代理人的“讨饭” 生涯是种福,有几重意义。最基本的是客户买了保险,他们的家人得到保障,不必耽心忧虑,这是他们家人的福气。更进一步,家人体会到他们的关爱,心中感激,大家的感情更密切,家庭更和谐。投保人能够心想行动,用买保险这个具体的行动去表达对家人的关爱,也给家人竖立起良好的榜样。不像有些人,嘴说爱家人,却用各种借口拖延或推搪,不肯实实在在地将保险尽快办好,他们的家人,只能自求多福。 
  万一投保人不幸早逝,其家人领到赔偿金,可以解决衣食住行等日常开销,可以度过财务困难,做生意的可以减少损失,小孩还在上学的可以继续好好地念完书,成为对家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带有储蓄性的人寿保险保单内累积了一笔钱,如果投保人平安无事,这些钱也可以提出来给孩子上学,可以作生意的周转,可以辅助退休享用。累积在人寿保险内的资金,保险公司通过各种安排和途径,用来作长期的投资,有利于社会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由于寿险代理人的“讨饭” ,不但其客户及客户家人有福气,外围的人和社会都有福气。因此,一个和谐有生气的社会,不但鼓励或容忍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